搜索

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7.01

音乐教案(优选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要知道一份好的教案课件,知识点的设计要有轻重层次。今天我们向大家强烈推荐的是“音乐教案”,这将有助于你不断进步!

音乐教案 篇1

音乐课堂教学的“以学促教”存在问题展开思考,提出音乐课堂是美妙的、情感的、享受的艺术品,教师应有创作这件艺术品的灵感与愿望,对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做出整体的设想和安排,追求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音乐意境之中,享受音乐,体验音乐的魅力。

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张以学促教,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是,由于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往往过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细节,从而忽视课堂的整体教学设计。课堂的生成无法预设,一旦教师把握不好,便会出现“让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等一系列问题。

一堂好的音乐课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有创作这件艺术品的灵感与愿望,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对学科教材充分吃透的情况下,对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做出整体的设想和安排,要把整堂课思路清晰地完整地形成一件艺术品,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音乐意境之中,享受音乐,体验音乐的魅力。而音乐课堂的整体设计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先学”的整体摸底

“先学”是指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音乐课的“先学”有别于其它学科,更多的在于对音乐的感悟、音乐活动的设计、音乐所牵涉到的人文内容方面,切忌加重学生课后负担,而是渗透于学生的游戏中与娱乐生活中。音乐课的“先学”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体验型先学:体验型先学的重点放在音乐知识与技能的预习上。如运用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乐组合多种节奏型;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伴奏音型;创编几个舞蹈动作等。

(二)研究型先学:研究型针对教材的目标精要、重难点等,确立以导学提纲、预习指要、实践操作等形式作为先学指南。如民歌的地理位置与民歌风格的'关系研究;音乐的速度变化与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有什么联系等。

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用自然、快乐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初步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和乐感;

2、用拍手、拍肩等方式感受、表现歌曲的节拍与乐句;

3、认识多种不同的鼓和号,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去关注各种乐器,鼓励学生动手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乐器制作”。

教学重点:

1、准确并有表现的演唱歌曲;

2、感受三拍子的节拍与强弱关系。

教学难点:

1、歌曲最后一句旋律音准的把握。

2、三所学校学生互动时的配合;

3、运用身边的物品自制乐器,并参与音乐表现。

学生学情:

三所学校的同步课堂,中心校区的学生是一年级学生,乐理知识还很浅,但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且直接面对主讲老师。教学点学生是二年级学生,地处偏远农村,音乐课基本从去年11月同步课堂开设才开始,接触音乐的机会和途径也远不及中心学校,但他们年龄要长一岁,理解能力和自制能力要好于中心校区。三校学生对三拍子不熟悉,但只要初步感受即可。不在同一个空间上课,涉及到设备的时间差、声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三校学生学习和互动,要尽量仔细,多预留时间,注意力也要多放在教学点。教学内容尽量精简。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乐器,你们认识吗?(出示鼓图片,三校学生都给机会回答。)这些乐器都属于---(“鼓”学生齐答)。板书:鼓

2、出示号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师:这些乐器都属于?(号)师板书:号

1、初听歌曲,谈谈感受。

a、首先,让我们静静的欣赏这首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感受。

b、再仔细听一听,看看刚才同学们说的对不对。

c、有谁注意到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你能用动作表现这种节奏吗?

跟老师一起,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吧。

(设计意图:先有强弱的、美美的读,再拍手拍肩读,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感受强弱弱的节拍感,并理解歌词,熟悉歌词。)

a、教师唱歌谱,学生唱歌词。注意最后一句“鼓”字,一字两音的准确演唱,和整句音准的准确把握。

b、唱好字音,字正腔圆。

音乐教案 篇3

1.复习上节课学的英文字母歌和生日歌。 邀请两个同学演唱。 (10分钟)

One, 每一天一起做早操 Two,两只手左右摇摇摇 Three, 数三下,向前弯弯腰

Four,手牵手一起深呼吸 Five,左右左,向前踏踏步 Six,最好玩就是呼啦圈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天天做操就有好身体 One two three four,two two three four

一起do it with me Seven,七个人一起压压腿 Eight,像兔子一样跳跳跳 Nine,拍拍手然后伸伸腰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天天做操就有好身体 One two three four,two two three four

一起do it with me Seven,七个人一起压压腿 Eight,像兔子一样跳跳跳 Nine,拍拍手然后伸伸腰

音乐教案 篇4

第一课我的祖国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知识:三连音。 3.演唱《大中国》。 4.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教材分析

1.聂耳(1912年-1935年)原名守信,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他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他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两年左右,但却为八电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作于1935年。原为当时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首歌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今天仍然不断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勇前进。国歌的歌词是一首激昂奋进的散文式自由体新词,整个歌曲充满了激昂和振奋人心的气势。

2.《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作于50年代。作品彩抒情和歌颂相结合的笔调,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和乐观主义精神。歌曲前一部分是以抒情为主的女高音独唱,后一部分是女高音领唱的混声合虽,与前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具有副歌的性质。《我的祖国》把抒情歌曲与颂歌两种体裁结合在一起,富于创造性。

3.《大中国》歌曲《大中国》由高枫作词作曲是一首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通俗歌曲。曲调吸收了我国民歌素材创作而成,富有时代气息。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主旋律,感受歌曲的情感。

4.通过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在于欣赏好《我的祖国》熟记旋律,简要地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 B 两段的对比。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的A 部分,(注意:情绪,力度,速度)。

教学思路

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从了解国歌的创作历史,激起学生的激愤的情绪,为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打下基础,接着学习歌曲的曲谱唱准歌曲中的记号及三连音、休止符等,最后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及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简单学习歌曲。

教学过程

一、学习《国歌》歌词,了解歌曲背景。 (设计意图:理解歌词,了解背景激发学生的代入感,为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打下基础。)

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师: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回到1931年。

(学生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2.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一——《控诉》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3.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二——《抗日游行》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4.学一学

(1)老师领读《国歌》歌词。

(学生学着抗日游行的样子,跟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试着读歌词) (3)学生领读歌词。

(由一名同学带读歌词,全班学生跟读歌词) (4)介绍田汉。

二、学习《国歌》旋律。

(设计意图:了解歌曲旋律中的音乐知识,从各方面准确演唱国歌。) 1.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三。 学生观看电影。 2.认识三连音。 (1)聆听全曲。

学生聆听《义勇军进行曲》全曲。 (2)拍一拍

学生拍一拍两组三连音节奏。 (3)听一听

学生聆听全曲后,再说一说三连音在模仿什么声音。

(4)唱一唱 学生视唱以下乐句:

55 6 5 555 30 10 5 1 555 30 10 5 1 5 1 5 1 1 0 3.体验力度渐强的乐句 (1)唱一唱

学生视唱乐句: 5 5 -

(2)说一说

学生讨论这句旋律的进行方向。 (3)再唱一唱

学生结合歌词学唱这一乐句,注意力度变化,并讲出力度渐强的原因。

4.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旋律 (1)视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三、总结。

1.说说你了解的《国歌》的词曲作者。 齐唱歌曲旋律。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进一步为有表情的演唱打下基础。)

1.说说国歌中描述的社会情况。 2.正确的演唱国歌的旋律。

二、学唱《国歌》

(设计意图:通过音准、节奏准确——音色力度有感觉——有表情的演唱三个步骤反复体会歌唱。)

1.试唱国歌,在节奏上,音准上要求准确。 齐唱《国歌》

师:《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奖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齐声演唱《国歌》。)

2.再唱。(注意力度的变化及音乐记号。) 3.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三、拓展及表现。

(设计意图:体会新时代的国歌的情绪,从听国歌、唱国歌中体会爱国的热情。)

今年的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们迎接世界、迎战极限,为祖国的荣誉而战斗,是他们不来的信念。让我们唱上一首《红旗飘飘》为他们的勇敢加油喝彩吧!

(课件播放《红旗飘飘》,学生跟唱) 新时代我们演唱国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四、总结及引导。

(设计意图:巩固《国歌》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演唱《国歌》

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唱好国歌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做的。让我们热爱祖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唱国歌做起。

(学生起立演唱《国歌》)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主旋律,感受歌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歌曲及背景。) 播放歌曲《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是一首合唱曲。由教师介绍“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二、欣赏歌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在感受中理解并学习歌曲。)

1.听老师范唱,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讨论:歌曲可以分几部分? 3.两部分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4.第一部分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二部分为什么和第一部分有所不同?

5.试着让学生唱一唱,以加以体会。

6.讨论:这首歌曲你听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处理成独唱加合唱,独唱表达了什么?合唱又起什么作用?

7.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速度、情绪、不同的力度演唱。

8.第一部分是在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第二部分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自豪感。

三、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指导中学唱歌曲,在演唱中体会歌曲。)

1.试唱歌曲并相机指导。

2.用赞美的情感和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分领唱和合唱。)

四、总结。

你欣赏了这首《我的祖国》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第四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大中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大中国。

(设计意图:承前启后,激发学生学习本首歌曲的兴趣。)

“前一阶段我们进行了《我的祖国》,大家已经了解了中国的许多知识,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你们讲的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中国很大。今天,我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听一听。”

这首歌曲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二、感受、理解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及了解歌词,理解歌曲情绪及歌词的引申意思,)

1.欣赏歌曲一遍。(仔细倾听)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

(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2.欣赏歌曲第二遍

(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 (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什么意思?

(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教师以歌词总结)

(4)长城在古代是派什么用处的?(抵御敌人的入侵)

(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6)“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是什么意思?(祖国经历了很多磨难,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珍惜。)

三、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歌词、熟悉节奏、学习曲谱、学习歌曲的顺序引导学生学会歌曲。)

1.默念歌词一遍。 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 3.随琴在心里唱一遍。 4.视谱。 5.学唱歌曲。 6.注意歌曲力度。 7.演唱全曲

8.升华情感:说说歌曲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 9.表现:带着深厚感情再一次演唱歌曲

五、总结全课

第二课爱心的奉献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老鸟,小鸟》; 2.听赏歌曲《飞来的花瓣》; 3.听赏与跟唱《美丽的花儿》。 教材分析:

1.《老鸟,小鸟》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二部合唱歌曲。曲调和谐优美,歌词简单重复,有生活中的绕口令风格,所以,歌曲像绕口令是这首歌的又一特点。歌曲共有六个乐句,第一乐句曲调活泼,表现了老鸟和小鸟之间亲密的关系。

二、三乐句以下行的三度、四度音程出现,声部和谐,节奏轻巧。第四乐句曲调抒展,表现的是老鸟小鸟之间深厚的感情。最后的两个乐句加入拍腿跺脚的动用,使全曲进入热烈的气氛,也表达了对奉献爱心的由衷赞美之情。

2.《美丽的花儿》是瞿希贤的另一首歌曲。歌曲采用领唱与合唱的形式,展现出一个花儿盛开、歌声甜蜜的童话般的世界,表现了纯洁、善良的少年儿童追求真理、热爱生活的美好境界。全曲以3/4拍子,大调式写成。曲式为六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1-16小节是独唱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旋律明快、跳跃,充满了青春朝气,表达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欣喜激动的心情。第三乐句采用两声部合唱,曲调质朴抒情,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设问的语气。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绕口令二部合唱曲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互相奉献爱心的美好情感。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合唱,从中享受集体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声部歌曲。 教学难点:

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思路

本课是围绕爱心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一课的设计,以老鸟和小鸟的互相照顾、彼此爱护为线索,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主题——爱心的奉献,让学生在感人至深的情节中学会歌曲。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绕口令二部合唱曲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互相奉献爱心的美好情感。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合唱,从中享受集体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许多漂亮的小鸟,因为鸟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成了鸟儿们的王国,鸟儿们每天聚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二、音乐知识学习及基本练习。

(设计意图:复习下滑音的知识及唱法并进行和声练习,为合唱歌曲的学习做准备。)

1.复习下滑音 2.音程练习: (1)单音: (2)和声:

三、学习歌曲:

(设计意图:了解曲作者瞿希贤并通过听赏、分句学唱、整体学唱、升华体会的过程学习歌曲,使学生体会爱心的奉献。)

1.瞿希贤简介(女作曲家,自幼爱好音乐。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2.整体听赏。 (1)视唱全曲。

(2)用鸟叫声“啾啾”唱一遍。

3.学习第

二、三乐句。(小鸟们的歌声) (1)随琴默唱歌词一遍

(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用和谐的声音来演唱)

4.学习第五乐句。(老鸟们的歌声) (1)随琴在心里唱一遍。 (2)合唱一遍,并加上拍手的动作 5.学习第

一、四乐句(老鸟与小鸟的对唱) (1)学唱第一句(老鸟的声音轻松宽厚,小鸟的声音轻巧圆润)

(2)学唱第四句(饱含深情) 6.学习第六乐句(群鸟欢歌) 7.整体演唱 (1)复听全曲

(2)简释绕口令歌曲:歌词简单重复 (3)演唱全曲。学生跟着老师的琴试唱歌曲第一段。

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老鸟和小鸟,也就是领唱1和领唱2,再分男女声部演唱,提示学生注意声部之间男女角色的变换。

(4)升华情感:说说小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样照顾你的?父母年老时,你会怎么做?

(5)表现:带着深厚感情再一次演唱歌曲 (分角色唱:领唱1和领唱2,其他同学当群鸟)

四、总结全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爱的奉献,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二部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奉献爱心的美好和甜蜜,懂得了用纯洁善良的心灵来汇报社会和家庭。我们的生活将是充满爱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将是充满爱的世界。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铺设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将要听赏的歌曲。)

悄悄地春天来了,春雨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到来,让花儿都开了,小树都发芽了,花瓣也悄悄地飘向我们,现在我们带着春天的思绪一起来听听《飞来的花瓣》。

二、学习新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1.听赏《飞来的花瓣》。 2.边听边想:歌曲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反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之情。

你有没有喜欢的老师?老师是怎么关心、怎样爱护我们的?

3.听第一段。

边听边想:第一段表现了老师对学生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教导的一种感激之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了对老师的无比怀念、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4.听第二段,

边听边想:这一段采用了什么样一种合唱形式?三个“回答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反馈)

5.完整听赏全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三、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自己学习生涯中的老师,懂得感恩。)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优美的合唱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师生之间纯洁而美好的情感。我们生活中从幼儿园到现在有许许多多老师陪我们度过了学习生活,收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应该怎么回报他们呢?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根据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从《老鸟,小鸟》到《美丽的花儿》使学生的爱与奉献的主题精神得以延续,为理解歌曲打下基础。)

老鸟一日复一日,默默的哺育着小鸟,这是一种什么样精神体现呢?(爱心的奉献),小鸟最初的蛮横不讲道理,最后认识到错误,并找回纯洁善良的心灵。老鸟和小鸟之间的这种相互照顾、彼此爱护的行为感动了美丽的花儿,你们瞧,花儿也在为他们歌唱。

二、听赏歌曲并跟唱歌曲:

(设计意图:从听赏体会到哼唱熟悉,再到跟唱学习最后体会表现,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歌曲并有表情的跟唱。)

1.整体听赏歌曲《美丽的花儿》。 你听到了什么? 2.再听

你听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3.复听第二遍。

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4.用“la”轻声跟曲哼唱,熟悉歌曲。 5.再唱。用甜美、和谐的声音跟唱歌曲。 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进一步体会、体验、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总结全课 (设计意图:回顾歌曲的情绪,鼓励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人。)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美丽的花儿》,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来说说。

《美丽的花儿》旋律明快跳跃,充满了青春的朝气,表达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欣喜激动的心情。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和人,都带给我们快乐和帮助,我们也要回报他们,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欣赏民族管弦乐版本《阿细跳月》,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

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感受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过程 :

1、 图片介绍彝族的人文景观,触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国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古老和神秘”(教师根据图片内容介绍这个少数民族的人文景观,请同学猜答民族)(图片1:这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秀丽迷人的山村;图片2、云南著名的石林就是由这个民族传说中的阿诗玛幻化而成;3、这个民族的服饰以黑色为主,因为这个民族崇尚黑色,也被称为“黑族”;4、这是一个善于酿酒、嗜爱饮酒、形成独特酒文化的民族;5、“火把节”是这个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6和7图在“火把节”上这个民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表演一个让世界瞩目、让中华民族自豪的歌舞节目——《阿细跳月》,由于在表演中习惯使用大三弦进行伴奏,《阿细跳月》也叫《大三弦舞》。你们现在猜出这是哪个少数民族了吗?彝族)

2、复习学生学习过的彝族歌曲,增添学生边律动边演唱的情趣。

①师:“其实彝族离我们很近,不信,大家听。”(欣赏《彝家娃娃真幸福》)

②跟伴奏演唱边律动边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③过渡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彝族的一首被美国人称为世界十大民族音乐之一的《阿细跳月》

1、学生完整听赏整首乐曲,听后交流感受(教师可从情绪、旋律特点上去引导学生交流)

师:“听完之后,同学们可以从音乐的情绪、旋律的特点、力度速度的变化说说你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吧自己的感受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必须保持安静)

如果学生没有听出旋律相同的特点,然后问:“同学们,你们能哼出这首曲子的一两句旋律吗?”教师变换调式哼唱旋律,问:“大家是不是一直听到这段旋律?”

导入语:“古人说得好,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就是人类的歌喉,老师也想来唱一唱,看看老师边唱边做什么动作。”

听后询问:做了哪几个动作(拍手、拍膝盖)拍几下手、拍几下膝盖,一共组成几拍节奏的旋律?(五拍)“五拍子旋律的强拍和次强拍分别在哪一拍上呢?”听老师再来唱一唱、拍一拍。(第一拍和第四拍)

1、 介绍《阿细跳月》曲名和由来:“那么,《阿细跳月》这首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由来的呢?”教师介绍。

探索旋律作曲手法,学唱主题,导入:“我们同学能哼出这首曲子的旋律吗?(学生尝试)教唱歌谱。

教师演唱后,问:“你们听到有哪些音符?(12356)这是典型的中华民族音乐,出现最多的是哪几个音呢?(135)这就是中华民族音乐最大的特点。”再跟着钢琴学唱主题。

2、 观看舞蹈视频,要求学生:你们看出《阿细跳月》的舞蹈中脚上的两个基本动作?(前三拍走、后两拍踢腿)

② 学生跟着老师练习舞蹈;再听音乐练习。

4、 学生安静地听辨《阿细跳月》的乐器和欣赏民乐版的《阿细跳月》视频

①过渡语:“同学们的舞蹈跳得真好,让我们休息一会,来听听这首乐曲都用到哪些民族乐器来演奏的呢?”(学生听赏后交流)

②人们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今天欣赏的民族乐器合奏的《阿细跳月》不仅为全中国人民所喜爱,更是早就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所喜爱。中华民族广播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专场演出,就是以这所乐曲作为第一首演奏曲目。今天给大家欣赏的同一个乐团是在澳门行政区音乐厅演奏的视频。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模仿乐器演奏,感受乐器音色的变化。”

导入:“经典的音乐总是被人们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去演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跳月歌》。”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彝族最经典的曲目《阿细跳月》,我们同学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阿细跳月》独特的五拍子的节奏、旋律、舞蹈,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独有音乐文化,体会到了彝族是一个爱跳舞、唱歌的民族,热爱生活的民族。”

"音乐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