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班组创新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10.30

坚持走我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日月如梭,岁月匆驶。这一阶段的工作即将结束。我们要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做好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总结经验和教训。您知道工作总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坚持走我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 科学 技术大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我国 科技 事业 发展 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分析 形势,统一思想, 总结 经验,明确任务,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动员全党全 社会 坚持走 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 化的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原则和重大部署,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要求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 历史 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要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邓小平 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大作用,切实把 经济 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当今 时代 ,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发轫于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 应用 ,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进一步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技将进一步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 问题 开辟途径,纳米科技将进一步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空间科技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 研究 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 规律 、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大量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我们取得了一批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和应用、高性能 计算 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基因组研究等为标志的重大科技成就,拥有了一批在农业、 工业 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 企业 ,全社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这些科技成就,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从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 ,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 农村 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总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
总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的迫切要求,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国务院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科技界、 教育 界、经济界、企业界2000多名专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为了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党中央、国务院将专门作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我们必须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贯彻落实好规划纲要和中央决定。

二、扎实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 影响 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央提出这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建立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充分发挥我国已经拥有的经济科技实力的基础之上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
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发展的结构布局、战略重点和政策举措等方面,既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遵循科技规律,又要紧密结合国情和国家战略需求,选择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力,对我国科技发展作出总体部署,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确定若干重点领域,抓住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培育大批创新企业,扎实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科技在农业、工业、人口和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科技,和平利用太空和海洋资源;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加强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后劲。
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把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加快突破瓶颈制约,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使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转贴于

二、扎实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 科技 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 科学 和前沿技术 研究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 影响 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 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 理论 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央提出这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建立在科学 分析 我国基本国情和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 政治 优势和充分发挥我国已经拥有的经济科技实力的基础之上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
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发展的结构布局、战略重点和政策举措等方面,既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遵循科技 规律 ,又要紧密结合国情和国家战略需求,选择顺应 时代 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 总结 ,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力,对我国科技发展作出总体部署,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确定若干重点领域,抓住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培育大批创新 企业 ,扎实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 问题 。要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科技在农业、 工业 、人口和健康等领域的 应用 ;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科技,和平利用太空和海洋资源;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加强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后劲。
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把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加快突破瓶颈制约,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使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重点加强以下工作。一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 教育 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三是要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四是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五是要建设社会化、 网络 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关 法律 法规,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科技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要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资源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要建立竞争机制,坚持国家科技计划对全社会开放,支持和鼓励国内有条件的各类机构平等参与承担国家重大计划和项目,为全社会积极创新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我们必须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要抓紧制定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 金融 财税政策,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为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我国广大企业家应该增强民族自信,树立世界眼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要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我国科技界素有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做自主创新的先锋,做拼搏奉献的楷模,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五)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 方法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要大力繁荣发展 哲学 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 自然 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要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支持我国企业扩大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出口和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开发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学术组织,支持我国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大科学工程。

三、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完成这项任务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出发,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实际研究和提出本地区本部门的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科学、用科学,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 内容 。要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和解决科技工作和科技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创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各方面条件。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和执法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制定、协调服务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
第二,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各级管理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对规划纲要落实工作的具体指导,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支持,及时研究、解决重大专项和其他重点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科技资源共享利用的效益,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实保障。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必要的动态调整,使其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同时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把科技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紧密结合起来,与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人民团体的积极作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自主创新的伟大事业中来。
同志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 历史 责任。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优秀文化,以众多的创新成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苦干,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转贴于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延伸阅读

2020年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总结



20xx年,是市直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的第三年,也是创建“三型机关”活动见成效的关键一年。根据《市直属机关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意见》的部署,结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实际,20xx年度,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将以建设创新型机关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再掀创建热潮。
一、以解放思想为主线,以创新工作业绩为重点,着力推进创新型机关建设。
创建创新型机关,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把创新作为工作、学习的灵魂,围绕市委工作中心、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进行创新。
(一)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围绕工作开拓思路,增强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行观念创新。紧紧围绕“为发展创环境、为作贡献”的主题活动,引导、支持、鼓励机关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按照“重点工作创特色、特色工作创亮点、整体工作创一流”的要求,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各项工作。
(二)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内部管理机制,制定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考评机制;努力发扬做好人大工作的“四种精神”;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性服务,变滞后性服务为前瞻性服务,变常规性服务为创造性服务,把服务工作做深做细,让领导满意,代表满意,群众满意。
(三)在重点工作上创新。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一是监督工作要有新发展。改进对“一府两院”监督的方式方法,突出监督重点,把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司法公正等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把人大的权力监督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大胆运用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手段,努力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二是代表工作要有新作为。充分发挥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在密切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中的纽带作用。三是大局意识要有新增强。人大工作只有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谋划,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运作,围绕党的目标任务来部署,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会有生气、有活力。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关系,保证人大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维护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围绕大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大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把创新作为评选先进、评价干部职工实绩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激发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创新人大工作,争创全市一流的浓厚氛围。
二、以求真务实为主线,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着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完善服务体制,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发展环境,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各项服务工作的落实。
(一)强化服务意识。把服务经济、服务大局融入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树立“规范就是效能”的意识,把机关各项服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制定完善《市人大机关各工委、室20xx年度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八荣八耻”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标准落到实处。
(二)转变服务作风。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做到“两个务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服务形象。
(三)改进服务方法。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机关服务质量与水平。一是改进为“三会”服务的方法。注重改进人代会的大会审议、大会宣传方式方法;注重引导代表如何提高议案建议质量;注重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引导常委会委员围绕审议议题积极发言。二是改进为代表服务的方法。经常组织代表联合开展代表活动,定期走访选民,向选民报告工作,接受选民监督;坚持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坚持主任、副主任接待代表制度;在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开通人大主任信箱和代表信箱,直接听取来自基层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三是改进为领导服务的方法。在为人大常委会领导集体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和预案上下功夫;在收集和报送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事关全局的重要情况、各地人大的新鲜做法、重要的社情民意等各种信息资料上下功夫;在加强与政府、“两院”综合办事机构的工作联系上下功夫;在抓好人大代表议案和意见建议的督办上下功夫。
三、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为主线,以培育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按照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的目标,大力加强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
(一)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营造一种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坚持“215学教活动”,紧密联系自身工作、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把理论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要把学习当工作对待,把工作当学问研究,围绕工作去学习,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
(二)突出学习重点

。要高度重视政治学习,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人大业务作为学习教育的根本任务,切实增强学习的实效性。通过学习,努力实践,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适应人大工作的需要。
(三)学习方法上灵活多样。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走出去与请进来、参加学历教育与业务培训相结合,采取请专家作辅导报告、观看电教片、上党课、实践观摩、交流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学习。深入开展以学理论、学法律、学外语、学电脑、学市场经济知识和讲普通话为内容的“五学一讲”活动。
(四)完善学习制度。继续坚持每2个月举办一次法制或专题讲座,每一个月学一部法律文本,每周五学半天政治理论和人大业务知识的“215学教活动”。年终对个人的学习计划、读书笔记、学习出勤、交流发言、学习效果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干部职工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不断探索尝试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实效性。
四、以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主线,以督促检查和责任落实为重点,全面推进“三型机关”建设
按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创建“三型机关”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完善“三型机关”创建的保障机制。把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制定和完善的12项规章制度纳入机关制度建设体系。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查摆出来的101条意见建议,继续加大整改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已解决问题的反复。
(二)建立并实施创建“三型机关”考核机制。领导小组负责对学习计划安排、制度管理、学习成果转换进行定期检查;对服务质量和水平,办事能力和岗位考勤,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进行督查;建立创建“三型机关“个人档案,年终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创建“三型机关”奖励机制。由领导组根据全市年度考评细则,对本单位创建活动进行考评。每半年总结一次,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认真整改。年终由领导组组织检查考评,评选创“三型机关”选进个人进行表彰。

[推荐]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开创计划工作新局面


[推荐]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开创计划工作新局面[推荐]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开创计划工作新局面

为了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先进,衔接计划,研究部署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此作个发言。等一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贺宗鑫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贯彻。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项目建设年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过去的一年,全市计划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计划工作任务,并呈现出一些新的亮点。一是争取国家资金成效显著。2003年计委口争取各类项目303个,争取资金5.32亿元,其中国家和省无偿资金4.77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6.2,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3.5亿元任务。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至2003年6年间,全市争取国债及其它基建投资项目668个,涉及农林水利、交通、城市、政法基础设施、旅游、卫生、高中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以工代赈等十多个领域,总投资达70亿元,其中国家和省配套投资27.2亿元,相当于1949—1997年48年间国家对吉安投资总量的1.1倍。二是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展开。相继完成吉安水业市场、万安水产市场等172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展了吉衡铁路吉井段、华能井冈山电厂二期、泰和水电站、105国道改造等重大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其中吉衡铁路吉井段有望年内开工建设。三是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卓有成效。确保了赣粤高速公路吉安段、319国道泰和段、吉福公路、敦永公路、吉州防洪堤等重点建设项目如期竣工,加快了井冈山机场,新干、峡江、吉水“三桥三线”工程,白厦公路,久营公路,农网改造二期等工程建设进度。全年新建、扩建国省道公路170.38公里,县乡道路681公里,完成退耕还林38万亩,建成旱涝保收基本农田5万亩,解决饮水困难人口6万人。四是宏观调控适时到位。加强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专题研究。去年,先后组织制订了《关于筹建市非典型肺炎专治医院建设方案的建议》、《吉安市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加快吉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报告》、《关于恳请在吉安市布局建设上海(江西)工业园的请示》等重要文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月度监测和季度分析。“非典”期间,就“非典”对吉安经济的主要影响,提出对策建议,进行适时调控。进一步改进计划编制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既根据经济运行形势调整部分计划指标,又强化与市直、县市区之间的沟通协调,使计划更贴近实际,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五是政务环境建设再创佳绩。去年在市直部门形象测评和市办证中心窗口评比中,我委再次获得两个第一名。特别是去年“非典”疫情在我市出现后,我委及时提出了筹建非典专治医院的设想,很快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赞同,并责成我委全力负责医院的筹建工作。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我委抽调20余名干部职工与兄弟单位的同志一起,夜以继日,倒排工期,顺利完成了非典医院选址征地、宣传发动、建设协调、竣工验收等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向上争资工作,中央国债资金1150万元可望近期下达。此外,我委在全市党政信息网二期建设、村建扶贫、社区共建、招商引资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回顾过去的一年,计划系统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了较好成绩,这得益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体计划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市计委向所有关心支持计划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计划系统的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我们近几年来牢牢把握投资主题,全力扩大投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的势头相比,无论是投资规模和结构,还是项目质量和水平,都有较大差距。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集中力量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项目建设统领全市经济工作,这是我市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而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各县市区、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首先,从加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看,投资规模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与后劲。嘉兴、绍兴、南通、常州等市发展突飞猛进,其主要原因就是投资总量及增长速度领先于其它城市,2002年,四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379亿、373亿、305亿、250亿元。市委一届七次全会提出做大吉安市、崛起“银三角”的战略举措,明确国内生产总值到2017年比2002年翻一番。要保证这个速度,据测算,2002-2017年五年间需要投资600个亿,去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有较快增长,完成75亿元,但离每年平均[推荐]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开创计划工作新局面

[推荐]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开创计划工作新局面120个亿的投入相差甚远,离发达地区的投入差距就更远。因此,扩大投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发展就必须抓投入。其次,从抢抓当前面临的投资机遇来看,审视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仍然是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国家将坚持投资和消费“双向拉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2004年,国家决定继续发行国债1100亿元,加上2003年结转的300亿元,总共达1400亿元的规模。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仍然面临着扩大投入的极好机遇。各地各部门务必抢抓机遇,积极跑部跑省,争取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尽快改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有效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再次,从政府职能调整转换来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级政府职能必然发生相应地调整变化。作为计划部门,就是要在强化宏观调控职能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上项目、扩投资这个主旋律,把上项目、扩投资、促发展作为计划工作的第一要务,真正做到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正如胡长林市长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项目是引进外资、启动民资、争取国家投资、利用银行信贷的有效载体,没有项目,工作就没有抓手,增长就没有后劲,发展就没有依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项目建设对加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强化争项目、抢项目、挖项目的意识,不遗余力地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深入开展。二、明确目标,扭住关键,切实把握好项目建设年活动的主攻方向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今年我市计划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扩张投资为重点,以拉动经济增长为目标,全面创新项目开发理念,优化项目建设方式,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营造做项目、扩投资、抓质量、严管理的建设环境和良性投资增长机制,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主要目标是: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100亿元台阶,进入国家和省“十一五”规划范围的项目20个以上,开发包装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30个以上,提报推介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400个以上,建成投产(含续建)规模以上项目500个以上。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重点,扭住关键,着力抓好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三个关键环节:1、精心策划,开发储备一批有吸引力的精品项目。项目能否取得上级支持、能否吸引外资和民资,关键在于项目是否有较强的吸引力。当前我市项目开发储备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量少、质差、面窄,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急功近利,不重视项目的开发储备,舍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项目质量不高。为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项目开发储备工作,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即:从等着企业报项目,向主动帮助企业筛选论证项目转变;从单纯为争取国债资金做项目,向为争取进入国家长期规划盘子做项目转变;从为眼前利益做项目,向为本区域长远发展做项目转变。具体工作中,一要抓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按照国家规定,规划将成为今后各地产业布局和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凡未列入规划的项目今后很难批办下来。“十一五”规划没有编制好,也就意味着项目争取工作先输一着。因此,各县市区要以更宽广的视角、更开阔的思维、更长远的眼光,谋划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形成所属区域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要集思广益,“开门”搞规划;对涉及我市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要作专题调研,相关指标要进行技术性测算;要成立“十一五”规划办公室,确保经费,抽调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力争全市有20个以上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十一五”规划盘子。二要抓好项目的开发包装。按照“把握政策、面向市场、依托优势、盘活存量”的原则,坚持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理念,围绕国家的投资方向、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做好项目的精选和开发论证。要在项目包装上狠下功夫,舍得花钱聘请名家高手,精心筛选包装30个以上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为争取国家和社会的投资创造条件。三要抓好项目的储备。要按照项目库建设的要求,加大项目开发储备力度,确保一批既符合国家投向,又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项目完成开发储备,为争取挤进国家和省投资规划盘子打下基础。今年重点要抓好城市环保、防洪、小城镇建设、县乡公路、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教育文化设施、高新技术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等项目的储备,争取提报推介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400个以上。2、拓宽渠道,努力构建项目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项目建设,资金是关键。要实现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100亿元大关这个目标,钱从哪里来?我认为就是四句话,即:向上争、对外引、民间投、银行贷。这样就能拓宽投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所谓“向上争”,就是要抓住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大好机遇,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加强与省、国家有关部门的联系,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在项目建设方面的资金扶持。要重点跟踪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城市防洪、草场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农产品批发市场、旅游开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跑省进京做工作,力争全市年内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超7亿元,其中计委系统争取资金不少于3亿元。所谓“对外引”,就是要利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内移、跨国公司抓紧在内地设立生产基地或“加工厂”的有利时机,按照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把眼光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有针对性地研究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态,建立跟踪信息网络体系,力争在大项目招商上有个大的突破,从而带动全市招商引资的开展。要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广泛推行以商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要坚持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力争签订了意向合同的项目能投资落户。确保全市年内引进市外资金超85亿元,力争105亿元;确保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力争1.5亿美元。所谓“民间投”,就是要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降低民营经济的准入门槛,做到外资内资一视同仁,努力为民间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要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申报立项,争取项目资金和上级有关的政策性补助,激活民间资本。力争年内民间资本投资达到20亿元。所谓“银行贷”,就是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密切银企关系,拓宽融资方式,畅通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在项目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年内要重点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对我市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投资能够到位。通过努力,力争全年新增信贷融资20亿元。3、规范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双达标。计委作为政府的投资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全过程管理。虽然我市项目管理总的来说比较规范,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令人堪忧。有的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工期延长,工程建设不能如期完工验收;有的不按规定实行工程监理,质量把关不严;有的招投标不规范,程序不到位;有的擅自改变投资计划,挪用项目资金,配套资金不到位。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抓紧清理整改,自查自纠,并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债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要求,以科学的管理推进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双达标。一要加快在建项目竣工扫尾。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要合理安排工期,加快施工进度,确保319国道井永段、敦永公路、白厦公路、久营公路、以工代赈跨省公路、井冈山机场飞行区和航站楼主体工程、市高新区供水工程、疾控中心等项目年内完工;力争五岳观水厂、社上水库除险加固、罗浮水库除险加固、永新城防等工程年内竣工。二要争取新上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国家和省已下达投资计划项目的开工准备,积极创造条件,确保井冈山现代农业示范园、井冈山景区游步道、迎宾大道东段以及万安、泰和、吉水县城防洪工程、泰和老营盘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尽快启动建设。三要强化工程安全质量。切实落实项目“四制”,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杜绝基建程序少到位或不到位的现象。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报告制度,组织开展在建项目工程质量检查,加强安全质量监督,严防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发生。四要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今年,国家和省发改委开始实行投资追踪问效制度,对所有政府投资都要进行全面监管、审查。为此,我们要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每季度对在建项目进行一次跟踪调查,杜绝虚报工程量或把项目资金挪作他用,确保项目资金高效规范使用。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确保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今年的项目建设年活动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加强领导,配合协作,讲究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抓好项目建设年活动各项措施的落实。一要加强领导,强化考核。市政府拟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要把项目工作分解到部门、到单位,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承办人,重大项目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组织专门班子具体抓,具体抓项目的同志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能力,使每个项目落实得更快更好。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项目工作机制,项目承办部门自己能解决的,要想方设法抓紧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分管领导、挂点领导协调解决;分管或挂点领导解决不了的,要及时上报党委、政府协调解决。要重视计划部门和项目建设工作,从政治上关心,经费上倾斜,市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作为市本级项目前期工作费用,县市区财政每年也要安排必要的专项经费,由计委统一掌握使用。要加强考核督查,市里已将项目建设年活动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及建设单位,并纳入了年度目标管理考评内容,逐月检查、按季调度、定期督查、半年通报、年终考核。二要团结奉献,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计委在旁人看来,是一个管钱、管物、管项目的好单位,但个中甘苦只有亲身经历才有体会,跑项目是个求三拜四的苦差事,远没有想象中的风光和潇洒,近年来,在历任班子的领导和率领下,市县计委的同志积极跑部跑省,争取到大量项目和资金,为吉安经济社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支团结奉献、能打硬仗的队伍。今后,全市计划系统的同志要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的同时,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能跑善跑,在今年的项目建设年活动中再立新功,以一流的工作业绩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三要务实高效,勤政廉洁。市、县区计划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简化程序,兑现承诺。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和“阳光工程”,完善办证窗口“一站式”服务制,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严格遵守省发改委最近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断增强自我警醒、自我约束和防腐拒变能力。要健全有效监督机制,严肃查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法乱纪行为,使计委的工作真正让党委和政府放心,让基层和群众满意。同志们,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帷幕已经拉开,市委、市政府赋予了我们计委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兄弟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团结奉献,锐意进取,再创佳绩,努力开创我市计划工作的新局面![推荐]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开创计划工作新局面

春季教学工作总结:为教育事业奋斗和坚持


13年春季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我所担任的初20xx级9班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也在开学的教学计划下有条有序的开展并顺利的结束。回眸本学期的工作感触颇多,工作任务挺重而又很充实,围绕着数学教育教学,以同学们学有所获为标准,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提高同学们的成绩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要体现出“亮剑”精神。作为二、9班,班上同学的基础都不是很扎实,有少部分同学有厌学的情绪,不想学习数学,这对我来说可是晴天霹雳的信息啊,为了让同学们树立信心摆脱困境,以结合我看过的电视连续剧《亮剑》给同学们讲述电视一幕幕惊天动地抗战史,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壮歌。然后再借用历史的背景下指出亮剑的含义,“亮剑”精神是一种敢于战斗,永不服输的精神;“亮剑”精神是一种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集团队智慧;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团队才能始终保持一种气势,勇往直前。《亮剑》中最值得学习的是一种面对任何困难和敌人都永不言败的精神,对事业的执着、忠诚和高度的执行力,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应用于生活、学习,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所向披靡,成为真正的钢铁长城了!这也是鼓励同学们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勇往向前。其实在教育教学中不光是学生必须具有这样的精神,教师也应该首当其冲,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精神,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都要有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相互尊重、相互竞争,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即使教育教学成绩不如对方也不能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要积极的“反抗”,以最努力迎接挑战,力争交上自己满意的答卷。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应具备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情怀。学生学习上不去,应该想好点的办法解决,而不是以怨抱怨,把不好的情绪全部发泄在学生的身上,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学生会听不懂,怎样以最直接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怎样让学生能够学而致用。怎样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只要找到这些答案的话,教学质量应该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成果。但成果的达成必须要有持之以恒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以更博学的知识去面对学生,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我经常在上课之前要把这节课的知识梳理一下,然后虚拟的想象上课时的情景,想象应该怎么样去传授知识、怎样传授好知识(我个人认为这条途径对我来说还是比较管用);知识传授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外就是还必须了解学生学习成果,这个在学生的平时作业中能够反馈出来,通过经常批阅作业来了解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能够更好的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摸底,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力争将出现的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中。

总之,以办人民满意教学为己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的宗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着,我也会一如既往的坚持着。

20xx年6月30日星期一

2020年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总结汇报



20xx年,是市直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的第三年,也是创建“三型机关”活动见成效的关键一年。根据《市直属机关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意见》的部署,结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实际,20xx年度,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将以建设创新型机关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再掀创建热潮。
一、以解放思想为主线,以创新工作业绩为重点,着力推进创新型机关建设。
创建创新型机关,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把创新作为工作、学习的灵魂,围绕市委工作中心、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进行创新。
(一)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围绕工作开拓思路,增强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行观念创新。紧紧围绕“为发展创环境、为作贡献”的主题活动,引导、支持、鼓励机关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按照“重点工作创特色、特色工作创亮点、整体工作创一流”的要求,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各项工作。
(二)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内部管理机制,制定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考评机制;努力发扬做好人大工作的 “四种精神”;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性服务,变滞后性服务为前瞻性服务,变常规性服务为创造性服务,把服务工作做深做细,让领导满意,代表满意,群众满意。
(三)在重点工作上创新。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一是监督工作要有新发展。改进对“一府两院”监督的方式方法,突出监督重点,把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司法公正等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把人大的权力监督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大胆运用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手段,努力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二是代表工作要有新作为。充分发挥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在密切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中的纽带作用。三是大局意识要有新增强。人大工作只有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谋划,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运作,围绕党的目标任务来部署,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会有生气、有活力。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关系,保证人大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维护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围绕大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大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把创新作为评选先进、评价干部职工实绩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激发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创新人大工作,争创全市一流的浓厚氛围。
二、以求真务实为主线,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着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完善服务体制,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发展环境,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各项服务工作的落实。
(一)强化服务意识。把服务经济、服务大局融入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树立“规范就是效能”的意识,把机关各项服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制定完善《市人大机关各工委、室20xx年度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八荣八耻”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标准落到实处。
(二)转变服务作风。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做到“两个务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服务形象。
(三)改进服务方法。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机关服务质量与水平。一是改进为“三会”服务的方法。注重改进人代会的大会审议、大会宣传方式方法;注重引导代表如何提高议案建议质量;注重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引导常委会委员围绕审议议题积极发言。二是改进为代表服务的方法。经常组织代表联合开展代表活动,定期走访选民,向选民报告工作,接受选民监督;坚持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坚持主任、副主任接待代表制度;在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开通人大主任信箱和代表信箱,直接听取来自基层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三是改进为领导服务的方法。在为人大常委会领导集体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和预案上下功夫;在收集和报送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事关全局的重要情况、各地人大的新鲜做法、重要的社情民意等各种信息资料上下功夫;在加强与政府、“两院”综合办事机构的工作联系上下功夫;在抓好人大代表议案和意见建议的督办上下功夫。
三、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为主线,以培育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按照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的目标,大力加强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
(一)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营造一种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坚持“215学教活动”,紧密联系自身工作、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把理论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要把学习当工作对待,把工作当学问研究,围绕工作去学习,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
(二)突出学习

重点。要高度重视政治学习,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人大业务作为学习教育的根本任务,切实增强学习的实效性。通过学习,努力实践,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适应人大工作的需要。
(三)学习方法上灵活多样。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走出去与请进来、参加学历教育与业务培训相结合,采取请专家作辅导报告、观看电教片、上党课、实践观摩、交流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学习。深入开展以学理论、学法律、学外语、学电脑、学市场经济知识和讲普通话为内容的“五学一讲”活动。
(四)完善学习制度。继续坚持每2个月举办一次法制或专题讲座,每一个月学一部法律文本,每周五学半天政治理论和人大业务知识的“215学教活动”。年终对个人的学习计划、读书笔记、学习出勤、交流发言、学习效果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干部职工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不断探索尝试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实效性。
四、以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主线,以督促检查和责任落实为重点,全面推进“三型机关”建设
按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创建“三型机关”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完善“三型机关”创建的保障机制。把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制定和完善的12项规章制度纳入机关制度建设体系。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查摆出来的101条意见建议,继续加大整改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已解决问题的反复。
(二)建立并实施创建“三型机关”考核机制。领导小组负责对学习计划安排、制度管理、学习成果转换进行定期检查;对服务质量和水平,办事能力和岗位考勤,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进行督查;建立创建“三型机关“个人档案,年终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创建“三型机关”奖励机制。由领导组根据全市年度考评细则,对本单位创建活动进行考评。每半年总结一次,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认真整改。年终由领导组组织检查考评,评选创“三型机关”选进个人进行表彰。

"护士创新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