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年画的作文通用

发布时间: 2023.01.19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写作文能够加强我们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我们在写作文动笔前,必须认真读题,审清题意。那么写好一篇作文需要注意些哪些问题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你整理的写年画的作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写年画的作文(篇1)

年画已经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多年前,每逢春节,不仅新华书店里到处挂的都是年画,连街头巷尾、镇上集上,卖年画的摊位也是一个挨一个,路边的墙上挂着,地上平摊着,看上哪一张了,谈好价,付过钱,裹在旧报纸里一卷,再用细绳一扎,放在竹篮里,或是由孩子抱着,携带回了家。

平日里顾不上收拾的家,快过年时一定要彻头彻尾整理一番。墙上去年糊的报纸,已被贪吃浆糊的虫子们咬得千疮百孔了,于是全部揭掉,打一盆浆糊,重糊新的。不用说,这是孩子们的活。报纸是不识多少字的大人买回来的过期旧报,孩子们边糊边看,新闻早已不新了,科普知识、健康讲座、小笑话、漫画不会过时,看完了,还要糊在外面。墙糊完后,等浆糊晾干,再用图钉把年画一张一张按上。一个孩子站在凳子上按,一个孩子在下边看着,别贴歪了,画的高低要一样,画与画的间距要一样。什么画贴在什么位置也是有讲究的。迎着大门正中间挂中堂,尺寸比一般年画要大出很多,上下带轴,两边配有对子,两个对子也有轴。大部分人家挂的是主席像,或是主席和总理的合影像,对子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有老人的人家挂的是老寿星,长长的前额,银白的胡须,拄着一根拐杖,拐杖上挂着一个葫芦,身后是一棵松树,树下一只仙鹤单腿站着,另一条腿蜷在腹下。对子上写着: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还有挂山水的,远山近水,云蒸霞蔚,恍如仙境。中堂两边各配两张画,比较正规,有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贴梅、竹、菊、兰的,有贴四季风景的。中堂下面是条几,条几的中间无一例外地放着四卷毛选,毛选上放着陶瓷的毛主席像,主席慈眉善目,神态安详。

正屋两边墙上的年画比较活泼,内容比较丰富。有当年流行的电影,如连环画一般有画面有文字说明,一张画上有八幅小画面,两张或是四张就是一部完整的电影。我们家就贴过《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杜十娘》、《野火春风斗古城》、《白蛇传》这些画。还有花鸟虫鱼、山水,等等。锦鸡要配牡丹,叫做锦上添花;梅花的枝上要有喜鹊,叫做喜上眉梢。姑娘们的闺房里,贴的是张瑜、陈冲、刘晓庆、傅艺伟这些电影明星或是电影剧照,新婚夫妻的床头贴的是骑着红鲤鱼的赤身胖娃娃。

家家过年都换年画,看年画成了拜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年初一,进了学堂的孩子们满村跑着拜年,每家每户的年画都要看个遍、看个够才会回家。去亲戚家,也是一边吃着瓜子、花生或糖一边看着画,有些电影画的文字要跪在板凳上才能看见。看完内容还不过瘾,还要看年画右下方的版权说明,哪个印刷厂印的,定价多少什么的。

年画反映着这家人总体的兴趣爱好、文化程度,甚至审美情趣。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高,或是假装越来越高,家里都慢慢挂起了名人字画或是名人字画的赝品,亦或是非名人字画。白粉墙取代了泥墙,再不用糊报纸了,大部分人家则是什么都不挂,或是一劳永逸地挂着塑胶画、粗制滥造的假油画,多少年也不用换下来。

花花绿绿、内容各异的年画,这些墙上的风景,曾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过年的喜庆、热闹气氛。如今,人们都在感叹年过得越来越没滋味了,年画的渐行渐远,也带走了很大一部分年味吧。

写年画的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绵竹,哪里有许许多多的特产,让你看的眼花缭乱。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绵竹年画了!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

绵竹年画分为这几种:壁画(墙壁上画的)、地画(地面上画的)、灯画(灯笼或者是等的罩子上面画的)、纸画(画在纸上对外出售的)。

绵竹年画一般会画:双鱼戏水(两条鱼儿在玩水)、双龙戏珠(两条龙在玩绣球)、枝头玫瑰(俏丽的玫瑰花在枝头上盛开)、半田莲花(水田里,有的莲花开了,有的莲花还是花骨朵儿)

绵竹年画驰名中外,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购买绵竹年画。当地的知名老店和无名小店都人山人海,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要购买年画的人太多了,老板和员工们都忙得不亦乐乎。

绵竹年画大多数价格不太贵,在10元钱左右;有的画工非常细腻,做工非常精美的就要贵很多,最贵的有几十万呢!

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四大年画还是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年画。后来,各族人根据自己的习俗,就把年画改造成各式各样、具有独特民俗风格的四大年画了!

绵竹年画不仅好看,还为家乡人民修建了一条宽大的致富之路!

我爱绵竹年画!

我更爱我的家乡绵竹!

写年画的作文(篇3)

我从小就喜欢极为喜庆的年画,然后由集市上买回来,再打好黏糊糊的浆糊,往年画的后面将浆糊均匀的涂抹好,然后将年画端端正正的贴在墙壁上面,那个年月,尤为实行往墙上贴年画。一张又一张,有风景画,有山水画,有人物画,我最喜欢的就是有着小胖丫小胖小的画面,还有鲤鱼跳龙门啊,哪吒闹海啊什么的,看着特别喜庆,心里也觉得敞亮。

那时候流行一句谜语,扶墙走,扶墙站,管穿衣服不吃饭。其谜底就是画。

那个年月,每当到了年根底下,我就喜欢和奶奶一起去集市上,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以说卖什么的都有,但我的眼睛尤爱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年画。

之所以那么着迷,现在想想,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传媒途径,还没有电脑,手机,而通向外面大千世界里的渠道还很单一,所以,很自然的,无形之中,年画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至今回想起那些五彩缤纷的画面,仍别有一番情趣涌上心间。

虽然时下流行的年货更加五花八门起来,人们已经不再把买年画当成一回事了,但是,现在每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仍然喜欢买一两张年画,回家贴在墙壁上,许多亲朋说这个过时了,太土气了,但我不这么认为。我从心里深处仍然挚爱年画,其实我所眷恋的是那个喜庆的氛围,和难以泯灭的串串回忆

又要过年了,今年,我还想买一张年画,贴在我的卧室里,贴在记忆的深处

写年画的作文(篇4)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贴在墙上或门上的画。它的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民间就有流传,到了唐朝时,更是格外流行,并且一直流传到今天。

年画各形各色,有象征美好寓意的,有幽默风趣的,还有辟邪驱赶妖魔鬼怪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年画中特别常见的《娃娃抱鲤鱼》这幅年画。

当你看到这幅年画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几乎占据了整幅画一半面积的鲤鱼了。只见这只鲤鱼的头是黑色的,一双大眼睛里镶着一对黄色的眼珠,厚厚的嘴唇旁长着两根长长的胡须。身体则是一片片红色的鳞片,密盖着全身,弯弯的尾巴酷似枫叶,条理分明。

画中的小孩身穿蓝色的衣服,边角用紫布缝制,布满了黄色的纹路。只见他的头圆圆的,脸颊上泛着红光,表情微笑着,样子是那么的可爱。手中捧着那条大鲤鱼,身形和鲤鱼相比居然还小了几分。身旁还有一朵荷花,白里透着粉红,显得是那么的害羞,别看它只是一朵荷花,可是却象征着多子多福。

这幅年画虽然看似很普通,可是处处有着吉祥的寓意。寄予老百姓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对幸福生活的盼望。

年画历史悠久,可是在最近十几年里,贴年画的人家越来越少,甚至几乎见不到了。我们一定要让它永远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只能在史册里看到。

写年画的作文(篇5)

年画是春节的标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冀,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总是以喜庆的色彩掀开新年大幕。

记忆中最受欢迎的是传统的木版年画,价格低廉,色泽艳丽,画面多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主。腊八刚过,总要跟着爷爷奶奶从年集上请回土地爷、灶王爷、龙王爷、仓神爷等掌管全家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家宅六神,家家如此。秦琼、敬德永远手执利器在忠心耿耿地做着门神,从不跳槽,也不会担心被炒鱿鱼,敬业如初。土地爷、灶王爷、龙王爷、仓神爷永远那么安详地坐在自己的官位上,各司其职,不争吵,不串岗,不会嫌贫爱富,更不会向玉皇大帝跑官要官,接受着来自民间的膜拜,安抚着每一颗向往富足、平安和幸福的心。

年画曾经是家的新装。腊月将近,父母便带着我们姐妹开始扫舍,用白纸裱糊墙面,然后贴上年画,房子即刻亮堂起来,温馨起来。小时候吸引我的年画有两种:风景画和各种剧照。风景画多是北京的故宫、长城、圆明园,上海的外滩夜景,桂林山水,苏州园林等风景名胜。

入夜,画中美景时常入梦来,置身这些美景中,生活变得甜蜜美好,总会勾起农家孩子对城市的向往,吸引农家孩子走出去。剧照多是历史剧,《赵氏孤儿》《白蛇传》《柳毅传书》等历史故事多是我从年画中获取的,开始是父母对着画面给尚不识字的我讲故事,留给我无穷的想象空间,识字以后自己讲给小朋友。

每到临近新年,便开始期盼着外地工作的父亲带回新的年画,带回新的风景、新的历史人物,然后让我用一年的时光去细读画面故事,让我在缺少小人书的年代有一个充实丰富的童年。

再后来,流行各种电影剧照,每年都有群众喜欢的电影和电影明星被制作成年画,当年的电影百花奖、金鸡奖得主,通过年画走入寻常百姓家,他们的发型、服饰会成为当年的主流。引领时尚的明星们被贴在炕头和墙面,目睹老百姓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情。一次下乡到山区,推开一户漆黑的屋门走进昏暗的房间,只有窗户透过的一丝亮光照在墙壁上刘晓庆年轻俊俏的脸庞,那是电影《小花》的剧照,刘晓庆灿烂的笑容给破旧的房间带来一片喜气的光亮。

那时候,家里有了红白喜事都要放电影,老百姓在家门口随时可以看到电影,电影《小花》就是我在露天看到演出场次最多的电影。到了第二户人家,墙壁上的年画是邓丽君的演出剧照,耀眼的彩灯,华丽的服饰,整个场景对这个农家破败的小屋是如此遥不可及,邓丽君的脸庞被油烟熏成了褐色,但她的笑脸依然是那么迷人,成为这户人家唯一的时尚元素。

写年画的作文(篇6)

我的奶奶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年,与共和国同龄。用她的话说是“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红旗下。”60年来,风风雨雨,不辞辛苦,她为支撑整个家庭劳苦了大半生;两鬓斑白,额纹已深,为了家庭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听父亲说,奶奶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总有干不完的活。小时候打记事起,爷爷在外工作,常常不着家。奶奶为了养家糊口,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晚上黑灯瞎火纺线织布。总之,每天为了生计日夜奔波,一生操劳。在儿时的记忆里,过年总是在贫困山村里的孩子头脑中印象最深的。在物资贫乏的年代,一身草绿色的军装, 一双崭新的手工黑棉鞋,足以让伙伴们兴高采烈。但在印象中奶奶那每年每次的年画在父亲的记忆里尤为深刻。当时,因经济落后等因素,农村家庭住土炕相当普遍。记得我家当年土炕周围墙上密密麻麻沾满了新年贴画。奶奶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不管家里经济再拮据,在过年时总要买上几张年画。在过了小年后把土炕墙上先用报纸贴上一遍,在在报纸糊过的墙上贴上新买的年画。收拾一新的墙面,再加上年画的衬托,兴奋的弟兄几个几天睡不着觉。随着岁月的流逝,奶奶的新年贴画逐渐在脑海中定格、延续,像一本儿时的连环画,每当忆起时,一张一张的从内容到形式折射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历了不平凡的蹉跎岁月,见证了新中国从成立到发展,逐渐壮大的整个坎坷历史过程。

父亲回忆说,最早的年画是《大阅兵》,有男女人民子弟兵方块队横竖一条线紧握钢枪,口号嘹亮,昂首挺胸,整齐划一,依次经过天安门城楼前;有人民子弟兵开着装甲车雄赳赳,气昂昂,威风凛凛地经过天安门城楼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和祖国的检阅。依次,在我家的墙上出现了。《公社社员送公粮》、《农业学大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时代特征的年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生活也逐渐宽裕,电灯、电话、电视早已进村入户,已不是奢侈物品。闲暇聊天时,谈到每年的年画时,奶奶微笑着说,在所有的年画中,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连年有余》。八十年代的时候,家家都贴这种年画。画中,白胖娃娃穿着红兜儿,怀抱着一条大鲤鱼,非常喜庆、吉祥。八、九十年代,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审美观念也在悄悄变化着。家里的年画内容从改革初期的《赶集》逐渐也加入了电影明星的身影。

家里的年画年年变换着,从上世纪末的戏剧人物、领袖人物、福禄寿三仙到进入新世纪后的《神七飞天》和《福娃祝奥运》。岁月在一张张发黄的年画里流淌;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悄悄更新。如今,兴盛多年的年画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同时代有着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年画。年画的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审美观念的巨大改变。而年画的兴衰,是祖国成立六十年来时代进步的见证。奶奶有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如今生活好了,种地有补贴,看病有合作医疗,没想到政府也为咱农民养老,这多亏了党的政策好,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我这60年,什么都赶上了,不枉此生。”奶奶说,现在家里的年画已经没有墙可贴了,可她 还要继续买下去,哪怕放起来呢。我知道那放起来的不仅仅是一张年画,那是她珍藏的希望和历史的见证。奶奶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和谐晚年生活,享受着改革开放美好的时光,享受着祖国繁荣昌盛明媚的阳光,享受着祖国建国60周年和煦的春光。

写年画的作文(篇7)

我们的寒假作业中有一项让我匪夷所思年画。什么是年画呀?我的脑袋上画了一个大问号!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从最早的桃符、苇索、金鸡、神虎,到神茶、郁垒,再到后来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武将和钟馗、天师、东方朔等神仙,其间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到现在,一般都是胖娃娃抱着一个大鱼。

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丰富的民间庆贺新年活动等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汴京(今河南开封)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开始印卖木刻年画,题材上也大为扩展,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年画题材开始出现。南宋时期的木版年画更加丰富。

我按动漫的步序一步一步1:起稿。2:用勾线笔勾边。3:用彩色铅笔涂色。这样做出来的年画别有一番风味。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

年画不光有喜庆的意义,也和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年画不仅于岁末腊月大量出现在乡村市集和城镇街巷,就是在平时的喜庆节日、婚丧风俗中,仍可见到各种不同题材形式的年画。在嫁女.聚亲、生子弥月、入读书、考试中举、升官授职、拜师收徒、酬师谢神、养蚕获利、捕鱼丰收、出猎平安、搬家迁居、谢医挂匾、祭天酬神等等民俗活动中,都有年画艺术形式点缀其盛。所以,年画艺术与民俗密切相关。

年画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年画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愿年画的风俗能世代相传。

写年画的作文(篇8)

我的童年就像一幅幅画。走进我的童年画廊,那一幅又一幅的“漫画”常引得我开怀大笑,你看——五岁当“女娲”,六岁学“飙舞”,七岁做“厨师”,八岁成“鸭子”……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两幅搞笑的画面。

“女娲”变“泥人”

哎,这件事说来好笑呀……五岁那年夏天,爸爸带我出去游玩。来到一座山下,嗅着泥土的清香,听着鸟声啁啾、溪水叮咚、昆虫和鸣的美妙交响乐,看着山坡树木郁郁葱葱,山顶神秘的寺庙红墙黄瓦,我觉得来到了神仙住的地方!

我兴奋得像鸟雀一样蹦蹦跳跳,走走停停,这时一个小泥塘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水面闪闪发光,周围露出了泛红的新鲜泥土,我便蹲下来挖了一块,饶有兴致地玩起了泥巴,而爸爸在树下坐着等我。我把泥团揉揉搓搓,一会儿就捏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人,看着那一个个小生灵,我满心欢喜,忽然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女娲”,那这些小人会不会变真人呢?

这时,爸爸过来了,我把手中的泥揉成一团,随手抛进了水塘。“扑通”一声,许多泥水溅了起来,粘了我一身的泥点子。我有点着急,用手去抹,可是越抹身上的泥巴越多,最后连头发上都是的,爸爸笑我成了“泥人”。哎,没想到我这个小“女娲”,却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小“泥人”。

“飙舞”出“洋相”

那个时候的我已经懂事了。刚入秋的一天晚上,我和妈妈出去散步。妈妈这个话痨啊,遇到了熟人就开始在一旁说个不停。我可不甘心在那儿听她们唠嗑,于是就跑到一旁欣赏广场舞。

跳广场舞的阿姨们身材真好呀!伴随着激昂的乐曲左扭扭、右扭扭,还能轻易地劈一个叉。我有点心动,觉得我也可以轻松地劈叉,于是我决定和她们比试一番。音乐响起,我轻轻向上一跳,两腿向左右使劲下叉,“刺啦”一声,哎呀!裤子破了,可能是在嘲笑我极不标准的动作吧!我脸上火辣辣的,生怕别人看见我的“洋相”,急忙跑到妈妈身边,拉着妈妈就走,弄得妈妈和说话的阿姨莫名其妙。

回家的路上,我不敢抬头,感觉路人都在看我。到了家,我终于忍不住,“哇”地一声哭开了,而全家人却都哈哈大笑……

哦,我的童年,我的成长画卷,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令我回味,伴我成长!有你们陪我,真好,我一定会好好珍藏!

"年画的作文"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