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医院转型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4

转型综改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在某一段时间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优秀的人写一份总结,是对自己的反省,突破。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更优秀的自己负责,你知道有哪些总结范文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转型综改工作总结》,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第一篇】:综改汇报材料(定1)1,转型综改工作总结

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2012 年 2 月 13 日)去年以来,岚县紧紧把握我省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 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政策机遇,本着先行先试、快行 快试、敢行敢试、能行能试的原则,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 路,全力加快县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 如下。

一、2011 年转型综改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抢抓机遇,积极申报设立试点县 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区 ,给我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县作为全省 典型的资源型欠发达地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解放思想, 统一认识,提出了设立试点县的初步构想,成立了专门的工作 班子,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邀请省、市著名专家 学者来岚县调研论证,并发动各级干部集思广益。县四大班子 反复研究,确定了改革主题,组织编制了《岚县资源型经济转 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点规划》 邀请省、 , 市专家进行了评审论证。1 县委、县政府 3 月份向市委、市政府申请将岚县设立为吕梁 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 9 月份得到了市委、 后, 政府的批复,并上报省发改委备案。按照总体推进,分步实施 的原则,制定了《2011-2012 年两年综改专项行动方案》 。综改 工作全面启动。

(二)先行先试,扎实推进试点县建设 围绕省、市《综改总体方案》 ,立足于岚县资源型欠发达县 份的定位,根据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配套改革两大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大 项目、大生态、大教育、大民生、大环境五大建设 积极在 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思想观念、社会管理等为主 要内容的资源型经济转型上探索创新,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是规划先行。按照《岚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试点县》的思路和要求,坚持全域规划、城乡同步、区域共 建的规划理念,先后编制完成了《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岚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 试点县规划》等总体规划,开展了城乡一体的城乡建设、产业 发展、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的编制, 资源开发、城乡统筹、有序衔接的规划体系初步建立,为改革 发展、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的规划基础。

二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树立今天的投资速度就是明天2 的发展速度,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这一理念, 实施工业新型化战略,着力提升资源转化率,延伸产业链,发 展循环经济。煤焦、冶炼、铸造、建材等传统产业实现改造升 级,规模效益日显。太钢 750 万吨精矿粉项目以具备生产条件, 200 万吨球团项目年内投产,新型线材和钢铁项目正在加紧筹 划,金隅日产 2500 吨熟料干法水泥项目建成投产;以佳昌、继 亨、盛华为标志性的生铁冶炼、炉前铸造、装备制造项目效益 明显;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果,焦煤 150 万吨矿井进入试 生产,昌恒 90 万吨矿井年内投入生产,龙达和同安 2 座 90 万 吨煤矿项目正在进行矿井建设。初步形成了采掘、选矿、冶金 铸造、钢材、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链。以煤为基,皖北3052 联产项目、 310 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 省煤运和华运 180 万吨 甲醇一期 60 万吨项目前期工作即将完成, 2100 万千瓦坑口发 电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为我县转型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特别是依托我县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以资源换项目,变招商 引资为招产业引项目,利用中博会和农博会与皖北煤电、澳洲 银丰、继亨、华电等大型集团签订了资源开发、煤电一体化、 煤化工、新材料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资源型项目和产业延 伸项目同步规划,一步到位,铺开了总投资 1000 亿元以上的摊 子,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业结构 明显优化。农业产业化以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特色的 、3 产业培育成效初现,马铃薯种薯、育苗产业等主导产业实现规 模扩张。服务业发展提速,商贸流通业态不断创新,房地产、 保险业、金融、通讯、旅游业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方兴未 艾,呈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资源型经济转型步 伐明显加快。

三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不断加强。以环境整 治、街景装饰、交通秩序为重点的三项整治活动为契机, 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验收,城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得 到有效解决,天然气顺利入户,城中村改造和新区建设初见成 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全面完成旧的五个全覆 盖工程的基础上,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店、农村文 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新 的五个全覆盖全面展开,扎实推进。社会医疗卫生体制改 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到落实。率先启动了国家级新型农村 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后,建立起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乡最 低生活保障、企业保险、社会保险和政府救助为主的多层次、 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倾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教育 投入力度,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县教育水平和质量稳 步提升。

四是生态岚县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以建设省级林业生态县 为目标, 全面铺开了十大造林绿化工程, 2011 年造林 8.6 万亩,4 新增育苗面积 1.34 万亩, 连续两年森林覆盖率提高了 3 个百分 点,被省政府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严格落实节能减 排政策,计划内 6 个减排项目已全部完成。与 2010 年相比化学 需氧量削减率为 11.6%、 二氧化硫 6% 、 氮氧化物 5%、 烟尘 2.46% 粉尘 2.86%。

全年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 7.1 万亩, 启动了汾河 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工程和岚河流域涉水 企业分类处置工作,狠抓城区烟尘、扬尘两尘整治,全年 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气达到 348 天, 其中一级天气 121 天, 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五是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入。我们对建立与资源型经济转 型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政府管理、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城乡 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体制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推进农 村产权制度改革。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全县集中开 展了城乡违规用地、违规建设、违规经营的新三项整治 活动,对农民土地房屋等进行了确权发证试点工作,为实现城 乡住房同证同权、农村资产资本化,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推动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二是建立健全 了投入保障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考核奖惩机制,落实招商经 费,兑现奖励标准,严格惩罚措施,激发了招商活力。三是建 立了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单位土地 GDp 产出值、财政贡献 率等作为考核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指标。四是建立了政企联5 席会议制度,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县级领导干部包联重点 项目和企业的协调推进,每月召开一次协调推进会,研究和解 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五是将五个一工程作为推 进转型跨越,产业均衡发展模式的平台,坚定不移地实施一 矿一企拉长一条产业链、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一矿一企兴 办一事一业、一矿一企帮扶一个新农村、一矿一企建立一个安 全保障网 充分发挥企业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政府 。

在创优发展环境中的主体作用,成功探索实践了产业发展协调 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社会事业投入机制、新农村帮扶机 制、生产安全机制和劳动用工保障机制,有效推动了全县五 大建设 。

(三)认识和体会 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推进综改建设的重要前提。

岚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综改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专门成立领导组和工作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和部署安 排。全县上下思想统一、形成共识,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综改 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明显增强,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放胆 前行的良好氛围己经形成。

规划先行,统筹发展,是推进综改建设的核心内容。

我们按照《综改规划》的要求,坚持规划为龙头,分步骤率先 就综改建设进待了科学规划,做到了主要规划全覆盖、详细6 规划、专项规划全面衔接协调,实现了规划的全面性、科学性, 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明显提高、保障和促进了综 合配套改革的各项土作有序开展。

上级支持,部门联动,是推进综改建设的关键所在。

省、市对岚县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安排调研、规划评审、科学 指导、出台重要指示和具体推进举措,在体制、政策、资金等 方面予以强力支持,相关部门实行部门协调联动制度,密切配 合、及时衡接、协调沟通、形成合力、联动推进,这些支持是 综改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可喜成绩的关键所在。

善破善立,敢想敢为,是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强劲动力。

我们积极探索资源型欠发达县份转型跨越的体制机制,创 新建立了五个一工程 ,有效破解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 的一些尖锐矛盾和问题,为转型综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要素支 撑。

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是推进综改建设的有效途径。

综合配套改革是一场崭新的实践,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我们 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将综合配套改革这 项系统工程,逐条细化为行政管理、经济管理、财税制度、户 籍制度、土地增减挂钩制度、人事制度,产业政策等若干项, 抓住切入点、突破口,成熟一个做一个,突破一个带一片,以 点带面,逐步向纵深推进。7 二、2012 年综改工作 总体思路 按照山西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型综改试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 方式和深化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两大任务,以改善民生为 目标,全力实施大项目、大生态、大教育、大民生、大环境五 大建设 ,促进产业转型、生态转型、社会转型、管理转型、体 制机制转型,针对制约岚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四大 领域抓重点,体制机制上求创新,在统筹产业协调发展上出亮 点,努力将岚县建设成资源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示范 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样板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试点工作的先行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先导区。

总体目标 力争到 2012 年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 改善实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5335标杆项目启动实施;传 统产业新型化率达到 60%以上; 非煤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 50%以 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下降 4 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年 提高 3 个百分点,达到 30%;城镇化率达到 42%以上;在资源转 化、创新土地管理利用、金融服务、环境容量调节、扩大县级 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等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明显突破。8 主要任务 岚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 量 41 亿吨,铁矿储量 20 亿吨,水资源总量 8578 万立方米,文 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独特。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 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创新探索五个一工程新机制,攻难点, 出亮点,依托现有太钢、皖煤等资源型项目建设主体,铺开项 目总投资 1000 亿元以上的摊子。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生态建设 成效显著,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社会民生得到进一步加强, 综改先行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为综改试点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综改试点 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综改办,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任由县 发改局局长兼任,配备正科级专职副主任 1 人,成员 2 人,具 体负责综改各项工作。

试点工作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重点项目实行法人负 责制;企业和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负直接责任;实行县级领导 包联责任制,每个项目建立一个项目组,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 到人,明确任务、时限、分工、奖惩,确保项目如期实施,如 期完成。

建立综改试点工作监督机制和效果评估机制,加强日常督9 促检查和阶段考核评比,对工作完成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对任 务完成差的予以通报批评直至问责;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 不称职的干部予以免职,甚至追究责任。

2、改进作风,为工业新型化创造高效宽松的环境 鼓励各部门、各乡镇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 作,勇于担当、大胆探索,不断提出具有本部门特色的能够促 进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办法。

县行政审批主管部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简化审批程序, 提高办事效率,对招商项目实行首问负责制,对新建项目实行 联合审批制,对在建项目实行驻企服务制。凡在审批服务工作 中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的,坚决从严从快处 理。

县纪检、组织、监察、发改、经信、国土、环保、财政、 建设等有关部门要主动为综改试点工作保驾护航、创造环境。

建立允许犯错误、不害怕犯错误的宽松环境和对所犯错误能够 进行科学、公正评价的制度,凡是有利于推进综改试验的探索 和尝试都应提倡、鼓励、支持和保护;对敢闯敢干且干得出色 的领导干部要给予表彰,优先提拔使用。

3、多方联动,形成推进综改试点的合力 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方式强化宣传,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 参与综改试验积极性。加强与县外、市外、省外先进地区的全10 方位联系与沟通,形成更广泛的区域性合作发展机制。主动加 强与省、市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对于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及时汇报、有效沟通、推动解决。

充分调动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主动投入改革、真心拥 护改革的社会大环境,形成良好的推动综改试点的社会氛围、 舆论环境和工作合力。11

【第二篇】:《山西转型综改总体方案》资料汇编,转型综改工作总结

改总体方案》资料汇编山西转型综改大事记 ...............................................................................................................

2 2009 年大事记 ....................................................................................................................

2 2010 大事记 ........................................................................................................................

3 2011 年大事记 ....................................................................................................................

4 2012 年大事记 ....................................................................................................................

6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批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 7 一、山西资源型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

7 二、山西转型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

8 三、《总体方案》获批历程及重要意义 ...........................................................................

9 四、《总体方案》的整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

10 五、先行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

11 六、深入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的重要举措 .................................................................

13 七、下一阶段主要工作 .....................................................................................................

14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

15 一、总体要求 .....................................................................................................................

16 二、资源型经济转型主要任务 .........................................................................................

17 三、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主要措施 .................................................................

21 四、工作保障措施 .............................................................................................................

26 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认定办法(试行) .........................................................................

27 支持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的若干优惠政策 .....................................................................

30 第一批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名单 .....................................................................................

31 支持一市两园的若干优惠政策 .........................................................................................

32 一市两园名单 .....................................................................................................................

34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一市两县名单的通知 .............................................

35 一市两县名单 .....................................................................................................................

35 转什么向哪转 怎么转专家学者热议转型综改试验《总体方案》 ...........................

37 山西转型综改大事记2009 年大事记5 月 24 日-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视察山西, 对山西在资源型经济转型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给予充分肯定,并指示中 财办、国家发改委对此进行专题调研。

6 月,中财办、国家发改委两次来山西调研。为配合中财办调研工作,山西 成立了以牛仁亮副省长牵头的资源型经济转型调研组, 共同对山西省转型发展进 行调研。

7 月 27 日,中财办根据调研情况,形成《关于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 初步研究(送审稿)》,上报中央有关领导审定,建议将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 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试验区, 给予体制机制上的先行先试, 并辅之财税、 金融、 环保等政策支持。

8 月下旬,中央领导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 山西经济转型。

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专题座谈会,听取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将山西 省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议的汇报。

10 月 31 日,山西成立了由牛仁亮副省长任组长的省转型综改试验区政策 方案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并组织开展对我省转 型综改试验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等的研究。

11 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带领体改司相关同志,围绕转型 综改试验区的设立,来山西进行专题调研。 12 月 27 日-30 日,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由国家发改委 副主任彭森率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 境保护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来山西 开展了专题调研,就试验区的设立进行了总体评估。2010 大事记2 月 8 日, 省政府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 《关于将山西设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请示》 以及《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区框架方案》(以下简称《框架方案》)。

3 月 10 日,全国两会期间,省委、省政府领导就争取国家在山西设立资 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问题向国家发改委领导作了进一步沟通汇 报。

4 月,国家发改委就《框架方案》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 22 个国家部委 和国家发改委内部 16 个司局征求了意见,对《框架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6 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争取国家在山西设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向国务院领导进行了汇报。

9 月 1 日, 省委、 省政府主要领导赴京与国家发改委主要领导及相关司局就 在我省开展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行了会谈。

9 月 16 日, 国家发改委以发改经体[2010]2110 号文报请国务院批准设立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1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签署《关于创新矿业用地管理机制的 合作协议》。

12 月 1 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 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成为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区。

12 月 13 日,国务院新闻办就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区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2011 年大事记1 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召开《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总体方案》 (以下简称 《总体方案》)编制专题研究会议,就《总体方案》 的基本思路、编制原则、主要任务、政策支撑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2 月 1013 日,省委、省政府组织举办十二五规划暨转型综改试验区领 导干部研讨班。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王君在总结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就积极 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3 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来山西开展煤炭工作可持续发展 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结评价调研。

试点成效为山西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奠定 重要基础。

4 月 19 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组正 式成立,省长王君任组长,副省长牛仁亮任副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5 月 25 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加强山西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框架协议》。

5 月 30 日,省人大召开《总体方案》汇报座谈会。副省长牛仁亮代表省政 府汇报了《总体方案》研究编制有关情况。

6 月 14 日,山西省政协十届二十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资源型 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建议》。 6 月 17 日,省政府召开第 87 次常务会议,研究讨论《总体方案》的框架 和具体内容。

6 月 23 日,省政府组织召开《总体方案》专家座谈会,邀请中央政策研究 室、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等机构著名专家学者,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相关司局领导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把脉献策, 《总体方案》 并就 征求专家学者、 部委领导的意见。

7 月 22 日,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总体方案》,袁纯清书记要求尽快 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家发改委。

7 月 28 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正 式上报国家发改委。

8 月 18 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签署《共同推进山西 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与改 革备忘录》。

8 月 26 日,省长王君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市县转型综改试验 先行试点工作,明确在全省 11 个市各确定一个省级试点县和一个市级试点县开 展先行试点。

9 月 13 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关于支持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 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9 月 2628 日, 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太原隆重召开。

作为中 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发改委主办,山西省发改委和山西省转型综改办 承办,在太原举办了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论坛。

12 月 8 日,省政府在吕梁孝义市召开全省转型综改试点县工作会议。 2012 年大事记1 月 30 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召开转型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推进大会。省委 书记袁纯清主持大会并讲话,省长王君进行工作部署。

34 月,山西省转型综改办组织对各市、省级试点县(市、区)、省直有 关部门转型综改试验 2012 年度专项行动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并报省转型综改试 验区工作领导组审定,完成行动方案批复工作。

5 月 28 日,经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组 审定,省发展改革委、省转型综改办正式印发出台《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认定 办法(试行)》。

6 月 4 日, 省长王君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第一批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和 一市两园相关工作。

6 月 1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总体方案》正式上报国务院。

7 月 16 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与环保部签署《共同推进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 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合作协议》。

8 月 7 日, 国务院印发 《国务院关于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2〕98 号)。

8 月 2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山西省国家资 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 (发改经体[2012]2558 号) , 要求我省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认真落实《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积极推 进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加快建立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 的体制机制, 为全国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 带动作用。 9 月 11 日, 省长王君主持召开省政府第 111 次常务会议, 听取全省资源型 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转型综改试 验工作。

9 月 13 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获批新闻发布会,就国务院批复《总 体方案》,省政府出台一市两县、一市两园、第一批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 及相关优惠政策进行新闻发布。《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获批 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一、山西资源型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山西省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长期肩负着支撑国家能源安全的历史使命。

建国以来,山西累计生产原煤 130 亿吨,外调出省量 90 亿吨,在为全国经济社 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形成了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经济结构。2009 年, 山西采矿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 38%(增加值比重高达 60%),高居全 国之首,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32 个百分点。煤、焦、冶、电与煤炭高度相关的 四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工业的 86.2%,占 GDp 的 38.8%。

山西的资源禀赋优势非但没有成为工业化的福音,反而成为经济发展 的诅咒,产生了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突出、安全事故多发、民生改善 不快、创新能力滞后、市场风险巨大等一系列矛盾与问题。生态环境方面:山 西每挖 1 吨煤损失 2.48 吨水资源,每年破坏水资源 10 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 测算,采煤对山西水资源的破坏面积达 20352 平方公里。煤炭开采还造成了严 重的土地塌陷和水土流失, 山西的采空区面积 2 万多平方公里, 相当于山西 1/8 的国土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 60%以上。

安全事故方面

2005 年~ 2007 年,平均每年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 155 起、死亡 376 人,其中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重特大事故 9 起、死亡 242 人。煤炭资源整合后,2009 年全省煤矿累 计发生事故 71 起, 死亡 202 人, 百万吨死亡率降为 0.328, 比全国平均水平 (0.892) 低 63%,但死亡人数绝对值仍然居高,安全生产面临巨大压力。民生改善方面

2000 年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75.2%,2009 年提 高到 81.5%,上升了 6.3 个百分点,全国排位由第 31 位升至第 23 位,但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却由全国平均水平的 84.6%下降到 82.4%,全国排位由第 20 位 退至第 22 位。市场风险方面: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年 GDp 增速降 为全国倒数第一。2009 年上半年负增长 4.4%,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负增长省份。

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和依赖区域外市场,高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的经济发展 模式,导致山西资源型经济形成了主导产业初级化、产业结构单一化和工业过 度重型化的主要特征。在资源红利的诱导下,资源型产业过度扩张,就象抽 水机一样吸纳了大量要素向资源型产业汇聚,造成了对其它产业巨大的挤 出效应。如何摆脱资源诅咒的命运,如何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成为山西省 必须全力破解的首要命题。

二、山西转型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 人民坚持不懈、矢志不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 级、改善基础设施面貌、治理修复生态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资源 型经济转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2004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新 型能源和工业基地。2006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 越。2008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2010 年 7 月,山西省委、省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转型发展是山西的根本出 路,要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加快 推进转型跨越发展。

近年来,山西省先后实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和生态省建设试点、循 环经济省试点,在改善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建立煤炭开 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促进煤炭企业转产、 煤炭城市转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加快资源型 经济转型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践经验。

特别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山西工业经济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罕见的负 增长, 全省经济遇到了多年不遇的严重困难。

省委、 省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 在全国率先作出了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的重大战略决策,山西煤炭整合风 暴震动全国。山西由小煤窑时代跨入大矿时代。通过煤炭资源整合, 全省煤炭工业的产业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全省矿井总数减少到 1053 座, 煤矿主体由 2200 多家减少为 130 家, 形成了 4 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和 3 个 5000 万吨级以上的煤矿企业,单井平均规模达到 120 万吨以上,资源回收率由平均 不足 20%提高到 80%以上,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有 24.8%提升到 81%,百万吨死 亡率由 2008 年的 0.47 下降到 2011 年的 0.085。

山西省多年来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和认 可。

2009 年以来, 中财办、 国家发改委、山西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实地调研, 向中央提出了将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建议和相 关方案。

三、《总体方案》获批历程及重要意义 2010 年 12 月 1 日, 国务院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区,标志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山西成为 我国第一个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主题的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中央要求,山西省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研 究制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省委、省政府对《总体方案》的起草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 对《总体方案》的起草给予悉心指导。山西省认真准确把握国家改革方向和战 略意图,站在国家全局层面组织制定《总体方案》,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分析经 济社会面临的问题;开展对省内资源型市县的调查研究;对转型面临的深层次 矛盾和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国家级综合 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好举措、好做法;认真研究国际上资源型地区转型的成功经 验;广泛征求各部门、各市县、省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总结近年来山 西在转型和改革方面的探索实践经验,形成了《总体方案》的初稿。经山西省 政府常务会和山西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 2011 年 7 月底正式上报国家发展 于 改革委。

在国家发改委的积极推动下,中央有关部门从国家战略层面和山西省实际 情况出发,针对《总体方案》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山西省有关 方面对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梳理和逐条甄别研究,与国家相关部委进行了衔 接沟通,最大限度反映山西诉求,尽最大可能进行政策争取,最大范围形成共 识,修改完善了《总体方案》。2012 年 6 月 1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修改后 的《总体方案》上报国务院。2012 年 8 月 7 日,国务院在征求中央各有关部门 的意见后正式批复《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是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工作的总纲领和行动指南,《总体方 案》的获批标志着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 阶段,对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 资源型经济转型阶段性成果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对山西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道 路的殷切期望。

《总体方案》的获批使山西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得到国务院有关部委 更多的支持,争取到更多先行先试的机会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山西资源型经 济转型的改革方向更加明确,破解资源型经济深层次矛盾的路径更加清晰,改 革创新的动力更加强劲,必将进一步激发全省干部群众的改革热情,增强责任 感、使命感,掀起改革发展的新高潮。 四、《总体方案》的整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总体方案》紧扣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一主题,立足前瞻性、操作性与科学 性的有机统一,深入研究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国 家战略全局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从实际出发进行开创探索,科学规划了到 2020 年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的整体思路。一是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 秉持特色、实际、管用原则,与十二五规划进行了紧密的衔接;二是 统筹改革与发展,以创新谋改革,以改革促转型、以转型求发展。突出为什 么转、向哪里转、怎么转三个中心问题;三是秉持先行先试的精神和理念。

选准突破口,提出若干重大改革举措,努力做到既能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意图又 立足于山西实际,既创新突破又严谨规范,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四是注重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改革试验推进机制,注重改革风险防控和纠偏,保障山西 转型综改试验顺利推进。

《总体方案》由总体要求、转型主要任务、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工作保障 措施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主要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突 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主要目标共分两个阶 段,提出了到 2015 年十二五阶段的近期目标和到 2020 年的中期目标,力 争通过 2030 年的努力,综合配套改革效应持续显现,基本实现资源型经济转 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基本原则突出了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坚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

第二部分转型主要任务主要回答了向哪里转的问题。转型主要任务主 要包括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领域。一是通过提高煤 炭资源开采回采率、就地转化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 重组,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等措施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二是通过加快生态治 理修复和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 保护来全面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三是通过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快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国土空间布 局统筹推进我省城乡协调发展;四是通过积极促进就业,调节收入分配,推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安全发展长效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来促进民生改善 和构建和谐社会。

第三部分综合配套改革主要回答怎么转的问题。主要包括十方面体制 机制改革内容。一是创新完善产业转型促进机制。主要通过理顺煤炭等资源开 发利用的体制机制,建立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制,健全接续 替代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优化企业所有制结构来促进 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资源环境税收制度和加大对 转型的财政支持;三是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 用地制度改革为转型综改试验区提供坚实的用地保障;四是健全科技创新体制 机制。提出要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强化创新人才 支撑;五是加强金融创新和改革。努力探索构建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相适应的金 融体系,打造金融创新高地,发展晋商金融;六是完善资源、能源节约和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产权制度,建立完善矿山环境 保护与恢复治理责任机制和补偿机制, 健全资源节约机制, 创新完善节能降耗、 减排治污机制;七是改革创新城乡统筹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 度,加快形成有利于城乡统筹的户籍制度;八是加快社会体制改革。通过进一 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九是推进行政 管理和投资体制改革。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完善转型项目审批机制;十是加大 我省对外开放力度。

通过深化国内区域合作, 推进贸易便利化, 引进来 采取 、 走出去措施,提高我省外开放水平。

第四部分提出了工作保障措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密切 部省合作机制、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确保转型综改试验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五、先行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从 2010 年山西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至今,在《总体方案》 尚未批复的情况下,山西省委、省政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突出 抓好产业转型这个核心、企业发展这个主体、园区建设这个载体、项目落地这 个关键,全面推动各项改革,全力推动转型综改先行先试工作,在生产力层面 优化经济结构, 在生产关系层面创新体制机制, 一批先行先试试点已率先铺开, 重大标杆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初见成效,有力地带动了全 省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转型项目成为投资重点,新兴产业、非煤产业和循 环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山西模式初见雏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狠抓传统产业的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煤炭 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完美收官,启动实施非煤矿山、焦化、冶金、建材 等行业整合重组;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 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文化旅游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 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服务业 18 个领域的1+10重点项目。

(二)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大力推进大中小微各类企业协同发 展,不断夯实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微观基础。发挥大型企业在转型跨越中的 主力军作用,确定了焦煤、同煤、太钢、太重、国际电力等大型国有企业作为 省级先行试点企业,启动实施了一县一企试点工作。发挥中型企业在转型 跨越发展中生力军的作用,支持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大力支持 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发挥其产业配套和促进就业创业的作用。

(三)各类园区逐步成为转型载体。充分发挥园区要素集聚、用地集约、 资源共享的优势,多措并举,积极培育各类园区发展;在全省 11 个地市部署启 动了一市两园先行试点工作,从拓展发展空间、优先供地、环评简化、政 府资金贴息补助、信贷支持、目标责任考核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使园区真正 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平台。

(四)标杆项目顺利推进。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 要抓手,出台《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认定办法(试行)》,按照产业定位准、 技术水平高、节能减排多、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行业带动强的标准和原 则,筛选提出了第一批 20 个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同时,制定了《关于支持 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的若干优惠政策》,积极推动项目落地。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启动生态大修复工程,加强重点流域和重 点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 和节能减排力度; 大力开展造林绿化, 构建城乡绿色生态体系和绿色生态屏障; 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全过程节约,全省生 态环境效益已经开始凸现。

(六)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积极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进程,增强省域 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镇群一体化发展,重点抓好离柳中、忻定原、介 孝汾、长治上党 1+6 城镇群、临汾百公里汾河城镇经济走廊等城镇群建设;重 点实施大县城扩容提质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 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 了新的变化。

(七)社会民生全面改善。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同步提升,初步建立 了民生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民生工作开始进入了宽领域、可持续、大发展 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医改工作、新农合、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等多项民生 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八)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一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深入推进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调动 了基层政府积极性。二是完善煤炭工业可持续政策措施试点。深化煤炭资源管 理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性资源初始矿业权配置机 制;深化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现了部分外部成本内部化;完善安全 生产长效机制,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三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积极采取政府投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吸引民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 筹集建设资金;规范投资管理,建立了山西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加大了审批制度改革, 推进流程再造, 探索一站式审批、 并联式审批等新模式。

四是推进建设用地供应模式创新。有序展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露天 采矿用地改革试点、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利用工作。五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社 会保障体制创新。推进了社会保障一卡通,建成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卡管 理应用平台和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平台。

(九)积极构建省部合作机制。我省先后与人社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 水利部、海关总署、文物局等部委,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 业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等企业,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分别签署了转型综改 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与科技部建立了省部工作会商制度。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 支持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的意见。与其他有关部委(单位)的合作机制正在加 快构建。

【第三篇】:关于朔州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的对策建议,转型综改工作总结

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的对策建议转载日期:2012-7-17 22:56:00 来源:互联网 = 今年是转型综改试验区的起步之年。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是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型综改试验,贵在抢占先机,先行先试。那么,朔州先行先试应该在哪些方面求得突破?按照市委李根 田秘书长安排,市委政研室和市发改委联合组成课题组,就这个问题,深入部分县区和市直单位进行了调 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明确转型目标,选准主攻方向 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核心是转型,主题是改革。省长王君指出,转型综改试 验区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改革,走出资源型经济全面转型的新路子。围绕全省工作部署,结合 朔州实际,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就是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发展循环经济为路径,着力解决产业 结构单一问题,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公共服务不完善、民生欠账多等问题,破解资 源性经济的体制机制问题。在改革中谋转型,在转型中求跨越,着力打造新基地,拓展新优势,建设新朔 州,努力把朔州建设成为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幸福新城。二、大胆先行先试,在重点领域求突破 转型综改试验区的灵魂是先行先试,最大的政策也是先行先试。现在,转型综改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出 台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我们不能等待观望,要大胆探索实践,在思想上树立法不禁则行,令不止则行, 纪不责则行的理念,勇于开拓,敢闯敢试,不等不靠,先行先试。从朔州实际出发,当前要努力在以下 几个方面取得突破。(一)在企业转型促产业转型上突破 就我市而言,产业转型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以现有的煤电企业转型促进产业转型,属于小转型。

二是大力引进非煤非电项目,以招商引资促进转型,属于大转型。因为在朔州,企业主要集中于煤电 行业,其增加值几乎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尤其是煤炭企业,经过资源整合重组,生产能力大大 增强,2010 年煤炭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到全市 GDp 的 46.2%。因此,朔州产业要转型,煤电企业必须率 先转型。要立足煤电,延伸煤电,超越煤电,鼓励企业把产业向下游发展,把产品向高端延伸;向循环发 展要产值,从多元发展求利润,努力实现卖煤向用煤转变,资源向资本转变。

1、限制煤炭企业高强度开发,抑制产能过快扩张。煤炭企业高强度开采,不仅不符合转型发展的现实 需要,而且不符合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要从战略高度出发,严禁超设计、超能力开采,控制 原煤生产增长速度,并少批或停批煤炭开采项目,把生产要素挤入到煤炭深加工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上来。2、 实行煤炭资源配置和煤炭深加工项目、 新兴产业项目相挂钩的政策, 以资源促转型。

优化资源配置, 把人力物力财力和煤炭资源,综合运用到发展循环经济和发展新兴产业上来。对于已经取得采矿权的煤炭 企业,要求其必须自办或联办、合办煤炭深加工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对有意来我市投资建设煤炭加工项 目的企业,则要给予配置一定数量的煤炭资源。

3、实行新建火电项目与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相挂钩的政策,实现企业循环化发展。凡新上火电项目, 必须相应建设粉煤灰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开工、同步见效。 (二)在破解用地难题上突破十二五期间,朔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对土地的需求呈刚性上升趋势。必 须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改革创新,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耕地保护面积,在确保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基 础上,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 筹考虑,做到有机衔接,为未来发展腾出空间。

2、建立矿业用地管理机制。对零星分散已整合关闭的煤矿企业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复垦规划指标,并将 这一部分指标与整合后的煤矿企业新增建设用地相抵置换,不足部分由企业造地解决占补平衡。按现状确 权,按工业用地出让给现保留煤矿。

3、创新露天矿采掘场用地管理机制。借鉴广西苹果铝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做法,对企业生产用地采取 租赁用地、造地还农的办法解决用地需求。

4、鼓励社会力量投资造地。充分利用朔州广阔的盐碱地资源,鼓励社会力量投资造地,解决耕地占补 平衡指标不足的问题。

5、推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置换新办法。为有效缓解用地需求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节约用地 水平,朔城区探索出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置换新办法:即将依法取得的零星分散等不宜利用的建设用地, 经过复垦,与规划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进行置换,取得很好的效果。要在全市范围内予以推广,解决旧城 改造、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用地问题。

6、试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抓住省国土厅将怀仁县确定为增减挂钩试点县的有利时机,积极 支持怀仁县先行先试,并注意加强引导,及时总结,为下一步在全市推广积累经验。

7、推广朔城区供地新模式。朔城区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供地新模式,即:政府对拟拆迁地段向社会 公开招标,中标企业将资金打入区财政,由政府组织拆迁安置。腾出的土地由土地部门组织招拍挂,原中 标企业在招拍挂中享受一定优惠。如果原中标企业在招拍挂中没有中标,政府将给予一定补偿。这个模式 在全省领先,既不违反国家政策,又拓宽了政府融资渠道,极具推广价值。(三)在解决资金问题上突破 实现转型发展,重点在项目,资金是保证。据市发改委提供的情况,十二五期间全市筛选出储备 项目 961 个,总投资 8170 亿元。筹集足够的资金,是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要在加大招 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多渠道筹措、盘活资金,拓宽资金渠道。

1、设立政府转型发展资金。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中,有吨煤收取 5 元的煤炭企业自身转产基金, 还有吨煤平均收取 20 元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其中 30%专门用于转产转型,以及吨煤收取 10 元的煤 炭企业矿山环境治理金。要把这三块资金统筹起来,与财政资金整合,设立转型发展基金集中使用,推进 转型发展。

2、 建立政银合作、 银企合作机制。

截止 2010 年底, 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764.12 亿元,贷款余额只有 197.68 亿元,存贷比仅为 25.87%。面对十二五时期巨大的资金需求,需要不 断加强政府与银行、银行与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争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把在朔州吸收的存款尽量多地用 于当地发展。要积极开展政府与银行的战略合作,建立政策互动、信息共享、定期交流等机制,建立起长 久的、互利互信的政银合作关系。搭建银企沟通平台,构建政府协调引导、部门联系扶持、金融机构主动 服务、企业诚信发展的对接联动机制,促进银企合作。

3、完善金融体系结构。对一个地区来说,金融机构越多,服务品种就越全,服务领域就越广,总体信 贷投放能力就越强。因此要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发展金融组织,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结构。积极引进股份制 银行和各类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入驻朔州开展业务,扶持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信用合作机构、 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提高市区担保公司和各县担保公司的经济实力和担保能力,进一步发展小 额贷款公司,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金融体系结构。

4、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有基础、有条件、有前景、有意向的企业,要提供 相关服务,做好上市辅导,促进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5、激活民间资本。要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投资领域,释放民间资本潜能,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到转 型跨越中来。特别要紧紧瞄准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后退出煤炭产业领域的 200 亿元左右资金,引导其投入新 兴产业。(四)在实施农村改革试验区上突破 经过近两年的争取,朔州建设农村改革试验区项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已上报 农业部待批,这将为朔州农业和农村发展创造新的机遇,搭建新的平台。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进 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1、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按照135555规划,构建新型城乡空间布局体系,特别是要通过扩 权强镇,增强小城镇带动能力。

2、构建以煤补农长效机制。对全市所有煤炭企业按吨煤产量 5 元收取以煤补农资金,主要用于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3、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对全市所有耕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颁证,鼓励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 经营承包权;选择试点,对农户经批准的现有房屋由国土部门发给宅基地使用证,房管部门发给房屋产权 证,比照现行城市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交易的办法,统一进入国土市场交易。

4、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引导商业银行牵头成立村镇银行,鼓励有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农村资 金互助合作社,面向社员开展存贷款等金融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担保,允许农民利用土地经营承包 权、荒山和水面经营承包权、林权、合作社股权、农业机械等进行抵押质押贷款;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 度,开展粮、油、菜和猪、牛、羊等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农业和农村小额保险及产品质量 保险,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5、有序推进户籍管理改革。降低准入条件,切实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五)在推进城镇化上突破 1、尽快修编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是城镇化的方向标。按照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新要求,与全省一核一 圈三群新的城镇空间布局相对接,去年年底,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启动。修编工作一要科学 谋划,加快进度,尽快用新规划指导全市城镇建设发展;二要把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 规划有机统一起来,做到三规合一;三要统筹规划中心城市、县城、城镇、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做 到四位一体互相衔接;四要体现朔州特色,凸显自然风情、突出生态特色、体现现代品位、彰显宜居 魅力。 2、发挥好园区的承载带动作用。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要素集聚的过程。要把园区作为重要载体,集聚城 乡要素,承载城镇化发展。要全力加快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功能, 依托园区集聚人口,集聚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增加农民就业。要把循环经济理念植入园区建设,在园区 内形成上下游产业互相关联,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

3、以城镇化为龙头,做到市域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生态化四化同步推进。认真总 结推广平鲁区一城十镇百村的经验,把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扶贫移民搬迁、农村五 个全覆盖等统筹考虑,把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社会保障、民生改善等统筹考虑。着力 推进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强大动力;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坚实基础;着力推进城乡生态 化,为城镇化提供生态保障。(六)在生态建设上突破 1、完善以煤补绿生态建设机制。近年来,我市在生态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产一吨煤 栽一棵树的以煤补绿新机制。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平衡、不规范的问题。今后要进一步 完善,健全程序,规范运作。

2、建立市县(区)联动协调机制。对于跨县域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如山河治理工程),需要相邻县区 共同组织实施。市级要统一协调,制定规划,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市县上下协作,县区互相联动,共同组 织实施。(七)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突破我市煤炭产量位居全省第一,与煤炭生产伴生的煤矸石,以及发电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 废排放和堆存量巨大。

预计 十二五 期末年排放煤矸石达 5000 万吨, 粉煤灰 1800 万吨, 脱硫石膏 300 万吨,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朔州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 得一定成效。全市培育起产业相互依存、循环发展、关联耦合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10 个。其中,金海洋 工业园区成为全省首批十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粉煤灰综合利用在技术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从粉煤 灰提取白炭黑和氧化铝技术完成实验进入成果应用阶段。今年,朔州已列入全国十二个固废综合利用示范 基地之一。省委省政府对朔州发展循环经济寄予厚望,省委书记袁纯清明确要求,朔州要成为全省循环经 济集聚区。因此,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既有基础又有条件,既符合省委省政府要求,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要围绕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基本方略,加大循环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按照煤电 化、煤化工的方向,重点发展并做大做强以煤为龙头的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煤煤矸石电,煤 电粉煤灰氧化铝及氧化硅铝和铝制品,煤煤矸石以及电厂粉煤灰和脱硫石膏新型墙体材料,煤 煤制气、煤制醇醚燃料、煤基合成油等现代煤化工),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吃干榨尽。要以高端产品 为引领,以产品带产业,实现循环化发展。当前,要尽快实现提取白炭黑和氧化铝技术的产业化,推进粉 煤灰综合利用。三、加强沟通对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转型综改试验区是建国以来中央赋予山西最大的综合性政策,是一个大品牌、大平台。我们要充分用 好这个品牌和平台,在先行先试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对接,积极 争取上级支持,帮助我们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调研了解的情况,我们认为朔州应围绕以下 几个方面争取上级支持。

1、 在审批权限方面:现行审批权限的划分, 是 2006 年省发改委制定的。

按照这一规定, 投资额在 3000 万元以下的由县级审批,3000 万元1 亿元的市级审批,1 亿元以上的由省级审批。随着项目资金密集 程度的提高和工料等成本费用上涨,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申办的项目,投资少则几千万,动辄上 亿元,县级基本无项目可批。而在审批过程中,省级部门审批时限最长的需要 60 个工作日办结,一定程 度上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因此应建议重新制定标准,下放权限,扩大市县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规模和 范围,提高项目审批、落地效率。

2、在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控制方面:按现行环保政策,环境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指标控制,即按 2005 年全市排放总量为基数, 只准减少, 不准增加。

新建项目每新增 1 吨排放量, 就必须完成 1.2 吨 ( 十 二五时期可能增加为 1.5 吨)的减排量,增减指标互相进行置换。在这项政策的硬性约束下、一些项目 由于无减排指标进行置换而不得不告吹。朔州是能源大市,产煤发电是服从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朔州发 展煤电,不仅是为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但煤电产业本身又是排放大户,尽管近年来朔州 在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与其他产业相比,仍然居高。因此提出:应充分考虑朔州为全 国做出的贡献和朔州产业结构特征,在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控制及置换方面给予倾斜,适当放宽控制。

其次,朔州在近几年的城镇建设中,通过居民区改造减少了相当数量的民用燃煤排放,但一直没能计入减 排量,不能作为减排指标进行置换。因此提出:应将民用燃煤减排量计入地方减排总量,以此作为置换环 境污染物排放指标。

3、 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分配比例方面

《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分成入库与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规定,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省市县三级按比例分成。对省属以上大矿缴纳的基金,省市县三级按 8:1:1 的比例分成;对其他煤炭开采企业的基金收入,省市县三级按 6:2:2 的比例分成。朔州是产煤大市,经济 转型、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等可持续发展压力大、任务重,所以建议提高市县分成比例。

4、在企业用电方面:我市是重要的电力基地,为整个华北电力能源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沉重 代价。但现在我们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实行的是先上网后回购的政策,低价卖出,高价买进,企业负担沉 重。因此应抓住国家对重点冶金企业逐步扩大直购电试点的机遇,积极争取多边电力交易或网前直购的电 力优惠政策及电力负荷的倾斜,降低生产成本,盘活冶化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5、在能耗指标统计方面:如天然气、铁路等跨区域运营公司,所产生的 GDp 只有一小部分按分配份 额计入朔州,但作为用电大户,在朔所用能耗电量全部计入朔州,给朔州完成节能降耗指标带来很大压力。

所以应争取在用电能耗统计中,将跨区域运营公司能耗从朔州统计指标中剥离出去,或者最起码做到 GDp 分配与用电量指标分配相匹配。

6、在税收方面:参照国家在其它地区和试验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比照新疆等省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实行从价定率征收煤炭资源税。这样不仅有利于抑制 对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有效保护国家战略资源,而且有利于完善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地方财政 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和生态恢复治理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持。

二是比照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对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减按 15%的税率征收 企业所得税。三是比照东北工业基地振兴优惠政策,对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可在现行规定折 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 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可在现 行规定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 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

四是比照上海浦东新区优惠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减按 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 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 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银行网点转型工作总结


篇一:2015银行营业部年度工作总结

按照行党委的工作要求,现将我部2xx年主要工作事项做一总结。

一、工作总结

1、文明优质服务工作

对我行各营业机构的窗口服务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始终是我部的一项中心工作。为不断提升我行的整体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以服务工作促进分行各项业务的全面发展,2xx年4月,按照新一届分行党委的指导意见,在原有的服务工作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我部重新修订并出台了新的《**银行**分行文明优质服务工作管理办法》。与老办法相比较,新的管理办法体现出服务管理与业务发展并重,且紧密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办法条款精细,操作性强,更加切合我行的管理工作实际。几易其稿后,在2xx年4月中旬召开的全行文明优质服务工作会议上颁布执行。

新办法颁布后,我部立即安排本部服务督导组及辖内机构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办法细则,并依据总行最新修订的《营业网点服务规范》,责成专人对照自查。对于自查出来的服务软、硬件问题,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一时无法整改的,则及时与上级行工会沟通,汇同分行职能部门集中研究解决。同时,我部还外聘服务监督机构,按照新办法的要求,对全辖各机构的服务状况进行明查和暗访,并将检查情况按月通报。尽管办法仅实施2个月,但是从2xx年的服务检查结果看,我行的服务质量和总体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2xx年,在做好服务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我部还指派部分机构,积极参加省银行业协会和市委文明办组办的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并于今年4月和5月,先后接待了省银行业协会、省行服务督导组以及省行首问责任制检查组对我行服务情况的验收和检查,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业务技能培训和测试工作

组织辖内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和测试,是我部的另一项重点工作。鉴于今年全省系统准备于9月份it蓝图上线,分行电教室用于蓝图培训,无法组织全行员工集中技能培训,我部在年初就向全辖发出通知,要求各机构化整为零,组织所属员工加强技能训练,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总行验收测试。6月9日至18日,按照省行工会的总体安排,我部又集中组织了分行员工的技能测试,全行5余名员工踊跃参加,实际测评4余场,实际参测8余人次。本次测评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经统计,有2余名员工达到了不同技能种类的一级能手水平,全辖参测员工合格率近1%。

3、对外宣传工作

在做好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我部还担负起分行的部分对外宣传工作,及时将分行的各类工作新闻事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总、省行和分行网站及内部电子刊物踊跃投稿,扩大分行的影响力,提升我行的知名度。根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我行向行外媒体发出稿件近2份,登载率1%。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去年末,我行被辽宁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标兵,2xx年初,市委宣传部代表省级政府来我行举行授匾仪式。我部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不仅周密做好接待、准备和系统内部的宣传工作,还全力配合辽宁日报新闻站记者对我行的新闻采访,通过在辽宁日报发布对我行的新闻专访,来扩大我行的对外影响。

4、职工权益工作

按照分行党委的工作安排,我部于2xx年3月,积极联系体检医院,组织全辖员工集中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集中组织员工接种乙肝疫苗,目前,该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2xx年5月,我部还按党委的要求,负责组织员工行服承揽加工厂商的招标、考察工作,并于5月底,完成了订购合同的签署,和全行12多名员工的量体工作。

5、党务工作

根据省行党务工作部的统一部署,我部还积极组织行内各党支部,严格把关,认真筛选入党积极分子,并参加市机关工委的入党培训。目前,参加培训的11名积极分子均顺利结业,拟纳新人选已呈报分行党委。

6、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为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活跃员工文化生活,我部主要组织安排了以下及项大型文体活动。

春节前夕,组织召开全行2xx年度双先双优表彰大会暨迎新春联欢晚会;3月初,为纪念3.8国际劳动妇女节,组织全行女员工开展了书画摄影竞赛活动;5月中旬,组织全行员工开展“绿之约”主题登山活动,等等。上述活动的成功举办,大大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向心力,和分行党委的凝聚力,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7、其他工作

6月中旬,省行举办全省2xx年业务技能竞赛活动,指定我行全程承办。我部按照分行党委的指示,从活动的前期准备,到活动的顺利开展,均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活动结束后,我部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省行及分行党委的赞许和好评。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虽然我部重新修订了非常详尽的服务工作管理办法,但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考评线条还显粗犷,考核精细度还有待加强。

2、在省行举办的2xx年度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中,我行仅获得团体总成绩第四名,这一成绩,与我行在全省的定位不相匹配,员工的业务技能训练工作力度亟待增强。

篇二:银行营业部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今年以来,我部在市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行xxxx年工作会议确定的“认真贯彻总分行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价值创造为主线,突出发展、管理两大主题,抓住转型、合规、执行三个关键,进一步统一思想、优化结构、真抓实干、争先创优,全面打造中心城市行竞争优势,努力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的指导思想,以向零售网点转型为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深化股份制改造和实施双贯标工程,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紧紧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抓班子带队伍,克服困难,奋力拼搏,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强化管理和服务,广开筹资门路,优化贷款投向,各项业务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势头。现将xxxx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到十二月三十一日,我部全口径存款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 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 万元,个人存款余额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万元。截止到十二月三十一日,贷款余额为 万元(不含票据中心及保全部的数据),五级分类口径不良率为 %。截止到十二月三十一日,我部个人类贷款余额达 万元,五级分类口径不良率为 %;累计发放公司类人民币贷款 万元,回收公司类人民币贷款 万元,发放美元贷款 万,回收公司类外汇贷款 万美元,发放信用证 万美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万元,回收 万元。实现收费类收入 万元。实现报表利润 万元,实现税后净利润 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顺利通过总行零售网点转型验收

我部作为全国的五个第一批试点转型行,自4月5日实施转型工作以来,经过六个月的试运行,在1月18日总行零售网点转型项目组验收中,获得一致好评,顺利通过总行零售网点转型验收。网点转型后成效显著,在装修一新的营业大厅,客户不仅可以一站式办理传统的“存取款”业务,而且还可以购买基金、保险及办理银证转帐业务。突出表现为:

1、客户等待时间明显减少。正在营业部进行数据测量的人员惊喜的发现,自4月5日实施转型工作以来,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虽不见减少,但客户等待时间明显减少,平均每个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较转型前减少3到5分钟。

2、差别化服务提高了客户接受服务的耐心。在营业大厅内,虽人流如织,但秩序井然,高柜区、低柜区客户分流导引客户凸现,两三个大堂经理穿行在客户中。

3、员工的营销意识逐步加深。鼓励前台人员在办理业务时,积极向客户推荐我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同时按日下达营销任务。这意味着客户一走进营业大厅就有大堂经理迎上前去,对客户应办理的业务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导到高柜区、低柜区或自助设备区办理,现场指导客户一直到客户离开建行。对于到高柜区、低柜区的客户,大堂经理引见给柜员,由柜员深入挖掘客户潜在的金融产品需求,积极推荐适合的产品及服务。

(二)大力开展旺季营销活动。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营销活动领导小组。

2、精心制订营销方案并按旬调度营销进展情况。活动期间,共下发通报 期,个人存款日均新增 万元,完成旺季营销计划的 %,营销乐当家理财卡白金卡 张,完成旺季营销计划的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新增 万元,完成旺季营销计划的 %;个人网上银行 个,电话银行 个,完成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量 笔,交易额为 万元。

(三)、细分市场,强化市场营销。

市行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巩固政府类、绩优类客户,积极拓展机构及基金类客户,稳妥发展中小客户,大力发展个人类客户。根据这一市场定位,我部进一步细分了客户,一户一策,细化营销方案。

1、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公业务。营业部业务的主体是对公业务,是全体员工绩效工资的主要来源,对公业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多年来,营业部在市行的直接领导下,营造了一大批政府类客户和机构客户,伴随着他们与营业部的业务往来,带动了营业部连年的业务增长,提升了全体员工的个人收入。因此,我部始终紧紧抓住这项业务。资产业务要抓集团贷款到位这根主线,兼顾煤矿贷款的整合。在完善手续、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继续大力发展贴现业务。

2、成功营销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银行独立存管业务。银行存管业务是一项综合收益较高的业务,可以为带来大额的、稳定的同业存款、中间业务收入以及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并为我部导入大批优质客户资源。今此一项在全年就为我部带来中间业务收入15万元

3、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坚持大个银的工作思路,人人都当个银客户经理。坚持上下联动,公私联动。大力培育高中端个人客户群体,积极做好代发工资、贷记卡、pos商户、vip客户、本外币理财产品的营销等工作,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力争使个银业务做成今年我部赢利的重要增长点。如我部组织的到市教委及在大厅内组织的精确集中营销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场推介的电子银行产品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四)中间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高度重视收费类业务的发展,以代理发行基金、扩大客户群体和资产负债业务为依托,及早动手,强化创新,在竞争策略和产品上实现了新突破。全年共实现中间业务收入 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 %,完成去年全年计划的12%。

全年单位电子银行客户签约户,发行信用卡张,信用卡消费额万元,电子银行渠道占比%,新增电子银行客户户,其中:个人网上银行客户数新增户,个人电话银行客户数新增户,个人手机短信客户数新增户,手机银行客户数新增户。实现电子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万元,电子银行交易额实现万元。

(五)大力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为在全部营造良好的合规氛围,进一步提高全员合规风险管理能力,推动合规文化的构建,我部积极实施合规文化教育活动。

1、组织收看《警示教育--大家谈》专题录像片,强力灌输“依法合规经营是银行员工特别是管理者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不能作到依法合规经营,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银行员工”的合规理念,引导员工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xxxx”成为每个员工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2、与省行开展的“星级网点”创建活动相结合。创建星级网点不仅仅是统一网点建设、规范服务标准,更重要的是对 “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更深层次的诠释和实践,其稳步推进更要以合规工作为先导。

(六)强化风险管理,打好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

1、对个贷实施精细化化管理。

2、专门清收不良个贷制度化经常化。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对其催收,包括但不限于电话催收、上门催收、跟踪催收;根据催收情况,分别实施不同的债权保全措施。在内部实施严格管理:早晚各调度一次催收情况;建立工作日志,及时登记外出情况;实施收贷责任制。对生效判决坚决督促法院进入执行阶段。

3、对于公司类不良贷款,以鲁抗集团领导班子调整和与上海医药重组为契机,努力化解风险。利用减免息政策,成功回收可疑类贷款本金万元;损失类贷款本息万元。

(七)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1、为贯彻省、市行持续推进“双标”管理的会议精神,根据体系文件要求,我部实施了工作计划周报制度、质量经理月监测制度、按季度走访客户制度、按季上报贯标资料制度、大堂经理值班制度等,使基础管理步上一个新的台阶。

2、组织人员积极修改场所文件、大力推广体系文件4.版以及作好质量与内控体系运行管理系统上线工作。针对人员变动及竞聘上岗优化组合工作情况,及时对场所文件修改、补充、完善,使场所文件切实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精髓,也提高了员工对场所文件的掌握程度,增强了对双标管理标准和理念的理解,帮助员工熟练掌握双贯标的基础知识和主要业务流程的风险点,有力的推动了双标管理体系在我部的有效运行。质量与内控体系运行管理系统上线工作更是为各部门使用体系文件打开了方便之门。

(八)对于各项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录入质量与内控体系运行管理系统,建立了问题库。针对追踪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部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整改措施,并组织全体员工深入学习合规及内控知识,要求从班子成员做起,全体员工都要从观念上充分认识内控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工作中从每一个操作环节入手,把内部控制贯串于工作的全过程,并以此为戒,举一反三,杜绝类似问题的再度发生;同时,按照权责相一致的原则,对相关责任人分别处以通报批评、罚款及相应积分的处罚。

(九)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工作,强化员工的行为考核。今年以来,对于绩效考核工作,营业部领导班子结合上级的政策,进行了多次研究,基本思路恰与省行吻合,目前办法初步成形。

(十)深入开展《山东省分行案件防控及整改攻坚战方案》活动。做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人员的安全防范,坚决遏制各类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严格规范员工职业行为,坚决杜绝员工在外兼职、经商等现象;加强员工行为排查,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直接与员工交流沟通,及时化解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具体措施有:

1、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省行“攻坚战”方案,明确攻坚战的目的意义、目标原则、程序步骤和防控重点,高度重视案件防控和整改工作。结合实际对省行方案进行细化、充实和完善,制定具体的贯彻实施方案。

2、对XX年以来内外部检查发现的问题严格执行问责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建立层层抓防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对“攻坚战”方案落实不力,整改不到位,出现屡查屡犯,屡整不改的,按照积分与处罚并行的原则,从严追究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3、加强员工教育,增强全员合规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让人人都是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严格落实建鲁办[xxxx]51号文件的员工十三条禁止性规定。

4、变被动为主动,组织一次“双排查”工作。以十三条禁令的内容为重点,在全部开展一次全员行为排查,切实筑牢合规依法经营的防线。

(十一)开展标准化服务服务活动

根据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号—1号零售网 点转型指引”的通知以及网点转型的相关文件精神,经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我部决定开展标准化服务服务活动。一制订了《关于加强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详细规定了中国建设银行济宁分行营业部服务标准以及标准化服务督导执行方案。

(十二)企业文化建设渐入佳境

1、我部今年分期分批组织在岗中长期员工、短期合同制员工、内退员工、病退人员到附属医院进行全面的健康查体,并计划统一回收体检记录,建立员工个人健康档案。

2、在6月29日举办的庆七一表彰大会和文艺演出中,市行营业部支部选送的女声小合唱:《红色娘子军连歌》喜获二等奖。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及科学的发展观尚未深入人心。经营思路不太开阔、思想不太解放,分析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业务之间发展不平衡。

(三)制约我部发展的个人存款指标完成的虽好,但波动幅度过大。

(四)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存款受制于几个大户,公司

类资产业务的优质客户太少,贴现业务与兄弟行相比有较大差距,国际业务尚未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

三、明年工作安排与打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明年,我部将在市行党委的领导下,从我部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力求工作平稳快速发展。基本工作思路是:

重点做好各项业务指标的发展工作。发挥好营业部大客户较多的优势,以公司业务为突破点,促进存款、中间业务的开展;以大客户贷款业务为龙头,拓展新的形势下的综合理财业务,提升我行竞争力;以vip客户、个人理财业务促进个人存款的增长;以提升、稳定服务水平为手段稳定个人存款。具体措施有:

(一)继续狠抓存款工作不放松,确保我部存款工作稳步攀升。公司存款以抓新开户为重点,个人存款以保持稳定年初存款余额和发展代发工资业务为重点。

(二)、提高员工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推动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继续强化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各项业务健康发展。

(四)、突出收费类业务优先发展地位,继续促进我部收费类业务快速发展。

(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篇二:银行网点转型心得

银行网点转型心得

建行的网点转型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它"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把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强网点销售能力作为转型的目标,不仅理论上科学先进,在实践中也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从已经转型的1400多家网点来看,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不足的地方让我们来完善,相信将来会更好。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通过观看光盘,论等形式全体员工从思想上领会了网点转型工作的必要性,也希望尽早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比如,通过弹性排班可以合理安排网点资源,使服务人员满足柜台业务的需要.同时,根据客户办理业务的复杂程度和耗时情况主动安排到不同的窗口排队,假如有两个柜台,可以使办理简单业务的客户集中到一个窗口,迅速办完手续纷纷马上离开,自然不会因等候时间过长而生气或放弃排队,而在另一个窗口排队办理复杂业务的客户自己知道耗时较长,即使排在同类客户后面也不会再提意见,这样大部分客户等候时间被有力缩短了,总体客户满意度就提高了。

当然重新定义大堂经理角色,新设个人业务顾问,高级柜员和普通柜员分窗口办公等等创新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不同

以往的感觉,但关键在落实.下列改革措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深化:

1.实行“大厅致胜”战略。大堂经理在分流引导客户,发现销售机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点经理作为第一大堂经理,管理营业大厅,充分运用网点经理在能力、经验和权威方面的优势,灵活有效地调度网点服务资源,实现提高网点服务效率、销售能力和客户满意度的目标,强化对营业大厅的管理力度。

2.设立个人业务顾问岗位。目的在于把营销职责从柜员工作中分离出来,实现销售和交易的分离,在提高交易速度的同时,提高网点销售能力,缩短客户等待时间。

3.设置统一规范的柜员交易主管岗位。统一柜员交易主管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使其肩负辅导柜员提高业务技能,规范柜员操作行为,督促柜员展现网点精神等职责,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切实防范网点操作风险。

4.将柜员分为高级柜员和普通柜员,普通柜员主要办理发生频率高、业务量大、单笔交易时间较低的简单交易,在服务过程中进行销售推荐;高级柜员办理发生频率较少、业务量小、单笔交易时间较长的复杂交易,兼顾销售及推荐。5.重新定位大堂经理角色。大堂经理是网点内的重要角色,要

求营业时间内必须始终有人担当大堂经理角色。大堂经理角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客户引导、销售推荐和等待区的客户管理,降低客户等待时间和排队放弃率,提高销售量,提高自助设备使用率,大堂经理角色的工作效果由网点经理负责。

二、适应客户流量变化实施弹性劳动组合。1.根据客户流量变化配置服务窗口。2.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业务分流。三、实现网点标准化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差异化服务措施。四、优化网点岗位授权模式,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当我们竭尽全力服务客户的时候,社会也在回报着我们.我们的成长需要更多客户的关爱,建行的发展需要更多客户的支持.完善的设施,科学的机制会让我们发挥潜能,相信明天会更好。让我们行动起来,按网点转型的要求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增强营销能力,力争迅速突破作出更大的业绩。

篇三:银行营业网点转型心得体会

银行营业网点转型心得体会

谈起银行网点转型问题,对一个银行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而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话题。对于银行工作者来说,我们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收收付付、存存代贷,整天和钞票打交到,然而在每一次的转型后服务也好营销也罢,都有着巨大的的变化。说到客观必然是因为如今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银行网点必须主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不转型是不行的,而且是转得越快越好,转得越快越主动。

营业中心的转型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这次转型不是形式上的转型,而是全方位的、软、硬件俱到的转变,做好顾客的分流,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员工的营销技能的培训与提高,要求员工的业务熟练、擅长,服务规范,业务的分工化、合理化。 同时结合前几次的软型,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优化网点转型环境的措施,通过提倡微笑服务、举手招迎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方式改善服务环境,满足客户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大堂经理服务周到,使客户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享受到在家般的温馨。

在进行软转动员会以及两天乔老师的亲临指导,我们营业中心的营销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开始主动开口营销了,这些日子里,体会着多客户对我们网点转型的满意,同时大家的营销更有方法更有自信了。记是那是导入后的第三天,我和新员工卢志鹏一起在大堂,临近下班时走进来一位客户准备取号,我看着客户对他说“XX,看,

有个阿姨在取号,准备在下班前再营销一个随薪通”。“好,那我去”说话间xx已经快速的走向那个客户,并且交流起来??。产品的营销不是在诱骗客户,而是在给对方提供一种优质理财服务的机会。最不应该有的心态是那种踌躇不前,害怕遭到客户冷眼的自卑感。心里永远充满信心,才是发现生活的希望,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与此同时,寻找客户,锁定目标,才可以大大减少推销的盲目性,降低成本,提高成功率。

我们的服务到位了,相信客户也愿意来我们的银行办理业务。让我们用心去感动客户,用产品去吸引客户,用服务去维护客户。办好网点转型,不是网点主任的责任,也不是大堂经理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一个网点员工的共同责任。只要大家有坚定工作的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决心、有努力进取的恒心,才能真正实现网点转型的目标。


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在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校坚持以“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为实践宗旨,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重抓思想教育,常抓科技宣传,实抓实践活动”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文件,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夯实任务,强化督导,坚持不懈地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教育综合改革的明显成效。

一、扎实抓好了思想教育,树立了服务三农意识

农村教育离不开“三农”,为了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志在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才,我校坚持以“三热爱一献身”教育为主线,就是对小学生进行“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献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教育。拓宽多种渠道,采取多方位教育形式,形成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互补,家庭社会并进的教育网络,对学生进行实效教育。其主要做法是:

1、利用报告会、讲座会的形式,多次请地方政府领导、小康致富带头人等来校上课,进行党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教育及致富经教育。

2、带领学生参观镇所在地个体户、小康示范户、镇办企业等,让学生体会在家乡发展经济大有干头。

3、利用劳动技术课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农业有科学、务农有出息。

4、坚持开展“热爱家乡月”、“支农服务周”、“建设家乡日”等活动,加之系列化的综合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从而增强建设家乡的决心。

5、通过开展“家乡美”等主题班队会和地方校本课程各科文化课增加的乡土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农、务农的思想教育。

6、浏览横河网页,加强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

通过“三热爱一献身”的教育,极大的转变了学生鄙薄农村、轻视体力劳动等认识,促进了学生爱农、务农、建设家乡思想意识的形成,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狠抓了科技宣传,让科技信息走进农家。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我们感到让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显然是个弱点,那么让学生通过博览群书,网络下载,收集农、林、牧、副等科技知识实为亮点。我们利用这个亮点,开展了包好百户科技实验户,带动全镇各行各业科技大发展的宣传实际活动。全年共发放科技致富简讯四期,将政策导向、农业科技、产业结构、种植饲养、修配维修、经商营销、开发旅游以及农村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及时传递给农民。包好百户科技实验(示范)户:我校现有学生319人,分布在全镇20个行政村,对科技的宣传,学校采取每生包好自家户的科技进农家宣传措施,这一有效举措的施行,使党的政策、政府政令、科学知识适时地走进全镇千家万户,带动了全镇各行各业科技的不断发展。

三、抓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所长,农民致富得实惠。

在不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积极进行科技政策宣传的同时,学校对地方校本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有序调配:一是整合课程内容,重点突出农科教知识,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二是从课程课时安排上进行长短期结合,重点突出长期实践活动。如今春我们根据全镇重点工作,在四月份我校对学生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学生人人动手写标语、写广告、贴标语、送广告进行护绿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森林放火意识,使我镇半年来无一起火灾事故发生。在“五一”前后春播下种季节,学校利用星期天安排学生深入自家农田,进行春播科学种田综合实践劳动锻炼及技术学习,并每生承包一亩科技责任田,写出劳动体会。三是依托学校实践基地,不断进行生产实验,积极为三农服务。在实践过程中,我校积极协调组织农科站人员到校为学生传授科技知识,并结合山区实情,紧紧围绕农村支柱产业和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生产试验基地,让学生亲临基地搞实验,不断掌握实用技术。在横河网页宣传横河的地方物产,获取网上供求信息,为农户获取经济信息100余条,特别是在春秋两季养蚕活动中,经学生传播养殖信息一项使我镇创收二百余万元,全镇人圴增收约200元;初秋时节传播松子信息,使全镇创收一百余万元,人均收入200余元。引回优良品种10余个,在全镇推出数十户科技示范户,其中家野猪交配优质养猪、退耕还林、规模化科学养牛、大棚养蚕等多项技术获得可观效益,受到农民的肯定和欢迎。使学生了解了经济、信息、时间的关系,增强商品经济意识,奠定了新时期新型商品化生产的新型人才素质。四是教师包人包片,蹲点进行指导学生综合实践开展情况及辅导学生认真编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体会及经验成果。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所长,促使农民致富得实惠。学校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组收集动物、岩石、药材、树叶、果实、昆虫、摄影等标本,并进行归类制作。其中的奇石造型标本栩栩如生,奇石各具特色,妙趣无穷,造型妙不可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五本一册”获省、市、县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组织的第六届(海尔杯)全国优秀教具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通过这项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服务三农、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六月份,学校各班级兴趣活动小组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有书法、摄影、舞蹈、声乐、器乐、绘画、习作等。其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并在“六一”节全乡展示。出现了许多小作家、小画家、小书法家、小农学家等适应社会的特长型人才苗子。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师生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努力的结果,也是领导的英明决策与大力支持的结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学校某些学科教学中渗透服务三农的意识不浓,在各科教学的同时没有很好地联系社会生活实践,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用学科知识。

2、学校部分综合实践指导不到位,学生实践不够深入。

3、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处于薄弱环节,学生参与率极低。

综上所述,是我校在综改教育工作方面的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把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更大成效。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一: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农村综合改革的通知》(湘政发〔20XX〕32号)、《湖南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确定新增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及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县的通知》(湘农改办[20XX]1号)精神,20XX年我县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成立了高规格的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五个工作机构。在认真学习改革政策,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及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化解乡村债务、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实施方案。通过深入宣传发动和积极组织实施,整个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我县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从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要求出发,科学界定乡镇职能,按照条块结合、合理有效的原则对乡镇责权加以规范,确保管理到位和责任落实,形成县乡两级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一是科学合理设置机构。通过重新划分、合理撤并等措施,乡镇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0个调整为3个,即党政人大政协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加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乡镇事业站所由原来16个精减合并为6个(即计生服务所、农村经营管理统计站、劳动保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农业综合服务站、文化体育卫生站、环保和城镇建设管理办)。

二是重新核定编制。改革前乡镇机构人员有1723人,其中有编的全额拨款人员有850人,差额拨款人员有334人,自收自支人员有46人,超编人员493人。改革后乡镇机构人员减为1336人,其中有编的全额拨款人员有1230人,全部核定为全额拨款,目前仍超编人员有106人。三是积极稳妥分流富余人员。这次改革应分流乡镇机构人员493人,其中有编的全额拨款人员113人,差额拨款人员334人,自收自支人员有46人。到目前为止已分流乡镇机构人员387人,其中有编的全额拨款人员47人,差额拨款人员230人,自收自支人员46人,要求清退超编人员64人。在分流人员的安置上,我县采取了如下主要办法:对于与机关事业单位完全脱钩的分流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偿,补偿项目为买断工龄费、医疗费、住房补助、安家费、预提养老保险等。补偿标准为人平约6万元,此项合计384万元。对停薪留职、到企业任职、下村任职、待岗、离岗休息人员,采取缴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发放生活费、发放工资、发放基本工资等形式进行,合计补助金额420万元。分流从事经营、经办经济实体的,在税收、办证等方面给予优惠。分流人员自谋职业的,纳入再就业的范围,统筹安排,并享受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四是精减领导职数。乡镇领导职数的配备,按二类乡镇不超过9名,三类乡镇不超过7名,并实行党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由原有的219人精减到现有179人。此外,对309个行政村的村主干也进行了精减,由原有的1656人精减到1127人,减少529人,精减率为31.94%。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一是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规划、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共调整撤并农村中学2所,调整撤并120所农村小学,逐步实现了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二是全面推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教师聘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完成了中小学教职工核编定岗分流工作。通过竟聘上岗、脱产进修、停薪留职、病退、待岗、缓聘等形式,共精简分流中小学教师358人。三是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和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两补”工作。20XX年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1039万元,减免教课书费226万元、作业本费159万元,补贴寄宿生费109万元、特困生费39万元,合计1572万元。

(三)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进一步深化县乡分税制南政体制改革。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和政策要求,进一步明确县乡收支范围,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支持力度。在20XX年第三轮乡镇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每年增加乡镇可用财力427万元,从而增强了乡镇财力保障水平,调动了乡镇培植财源、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二是全面推行乡财县管改革。在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对全县23个乡镇全面实行了以“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乡财县管改革。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措施,解决了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了乡财县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是全面推进村账乡代管工作。在加大县财政对村级的资金投入,增强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力度的同时,由财政部门负责,对全县309个村全部实行了以“一建立、二取消、三监督,四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账乡代管改革,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确保了村级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四是完善财政涉农补贴“一卡通” 发放工作。在继续做好上年补贴项目发放的基础上,20XX年又将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离退休村主干生活补贴等新增补贴项目纳入了“一卡通”的发放范围。当年通过信息化“一卡通”发放的补贴达36 项,资金3744 万元,获全省133个县(市区)乡镇财税信息化建设和农补贴发放工作验收评比第一名。

(四)积极化解乡村债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在农村综合改革中,我们积极组织力量对乡村两级历年债权债务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锁定债务数额,分清债务责任,根据债务形成的原因,将债务偿还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通过清理核实,到20XX年底止,我县乡、村债务总额14827.13万元,其中:乡镇债务10350万元,村级债务4377.13万元。由于我县积极实施了乡财县管和村账乡管改革,从源头上遏制了新增债务,20XX年和20XX年我县乡村没有新增债务。在乡村债务的化解方面,20XX年化解乡村债务144.69万元,其中乡镇债务104.64万元,村级债务40.05万元;20XX年化解乡村债务150万元,其中乡镇债务110.8万元,村级债务39.2万元。对今后乡村债务的化解工作,我县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计划采取清收债权减债、核销划转债务、盘活资产资源、调息降息减债、安排资金还债等多种措施,在上级支持和本地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方面的债务,用20年左右的时间化解其他方面的债务。

(五)深化国有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场农工负担。

我县根据《湖南省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实施意见》(湘办发(20XX)40号)和《郴州市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本县实际,积极认真地组织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通过几个月努力,我县已将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将231万元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兑现到位,整个农场税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免除了农工承担的类似“乡镇五项统筹”收费7万元,其中园艺场2.3万元,农科所4.7万元。二是免除了农场负担的类似“乡镇五项统筹”费用68万,其中义务教育、计划生育5.3万元,乡村道路建设8.2万元,大坪林场九龙村的办公经费1.4万元,林业派出所经费53.1万元。三是重点解决了农林场所员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共安排113.6万元用于农林场站员工的养老保险缴费和偿还以前年度的养老保险欠费。四是支持农场事业发展资金42.3万元,其中:大坪林场九龙森林公园发展资金30万元,其他公益事业10.3万元。五是落实了农工责任田和承包费。按照上级要求,参照周边农民承包面积的情况,税改后,农科所农工责任田保持每人3.5亩,不收取承包费;园艺场每人4亩,免除按旱土计算的每亩80元承包费。农科所经营田租赁费降至每亩76元,园艺场经营田租赁费按核减旱土租赁费每亩50元确定。六是将上级安排给国有农场的转移支付资金全部拨到位,各农场也将应退给农工的20XX年资金全部退补到位,没有截留、挪用现象。在退补过程中,都坚持做到了公正、公开,将到户数据进行了张榜公示。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快速到户,对农场清退到户的转移支付资金还纳入了信息化“一卡通”统一发放。

二、下段工作重点

20XX年我县农村综合改革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改革涉及到上层建筑和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涉及到个人利益问题,部分主管单位和乡镇的思想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加上省市对改革的指导和督促也不到位,故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改革仍任重道远。20XX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完善配套工作。要抓好转移支付资金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确保每一分钱资金都按政策落实到位。抓好农场各项配套改革,清理农场对农工的其他收费,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改革,精简内部管理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转换经营机制。健全农工负担监管机制,建立农工负担监督卡制度。积极化解农场办社会和公益事业建设债务。通过落实以上配套措施,确保农工负担不反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和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

要制定我县“化解乡村债务管理办法”,通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硬化措施,强化管理,严格监督,严肃纪律等措施,规范乡村债权债务管理。通过清收债权减债、核销划转债务、调息降息减债、盘活资产资源减债等手段,逐步消化历史债务。要根据湖南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湘农改[20XX]4号)精神,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清理“普九”债务,澄清债务底子,积极主动汇报,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有效化解我县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

(三)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乡村财务管理方式改革。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措施,确保“乡财县管”、“村账乡代管”改革的正常运行。

(四)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督促乡镇做好精减机构、控制编制、分流人员、转变职能等工作,确保乡镇机构改革取得实效。

(五)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继续落实好“两免两补”政策。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精减富余人员,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

篇二:

20XX年,我们按照省、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及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的管理,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职责与任务,开展业务培训与竞赛,建立“以钱养事”工作机制,严格考核结帐。同时,强化监管职能,严格按政策规定收取相关费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育龄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一、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考核结帐

去年年初,我们在与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确认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的基础上,与乡镇计生服务中心签订了20XX年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要求和奖惩结帐办法。半年和年终,组织专班人员对各乡镇计生服务中心目标管理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考核,考核结果显示:全年二次情环情监测307293人次,孕性环情监测率分别为95.72%、95.57%;全年共放置宫内节育器5990例,取出宫内节育器615例,施行人流手术53例;全年开展优生咨询64598人,开展优生四项检测7472人次;全年随访74486人次,向广大育龄群众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活动70余次;使用避孕药具8774人,占应使用9140人的96%,随访率达98%。今年年初,我们对27个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及其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进行了结帐。皂市镇、岳口镇2个计生服务中心获一等奖,各奖现金3000元;多宝镇、渔薪镇、拖市镇3个计生服务中心获得二等奖,各奖现金2000元;汪场镇、杨林办事处、麻洋镇、干一镇、九真镇5个计生服务中心获得三等奖,各奖现金1000元。同时,我们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对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进行考核,从“以钱养事”经费中每人拿出5000元,根据考核的实绩,对83名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进行结帐,其中获得优秀等奖42人,合格等次41人。

二、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去年以来,我们对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采取以会代训、专业培训、派出进修培训和技能操作竞赛等形式,大力开展了业务培训。全市召开乡镇计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会议4次;组织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业务培训3次,参加人员260人;开展服务人员技能操作竞赛1次,参加竞赛人员78人;派出进修21人。同时,我们印发了《全市人口计生窗口行业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人口计生窗口行业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通过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窗口行业的竞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为我市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监管职能,杜绝违规收费

人口计生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而人口计生部门的收费是农村工作中一个最敏感的问题,也是广大育龄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强化监管。一是建立“三项公开”制度和工作规范。“三项公开”,即:全市实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和村务公开。我们以文件形式及时转发了《湖北省人口计生系统“三项公开”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三项公开”的主要内容、形式与要求。二是严格执行办理计划生育证件收费标准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标准。每年年初以市人口计生委的文件专门印发当年社会抚养费征收具体标准。三是加强监管和督查。我们将办证收费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等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线和人口计生部门线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结帐,平时工作督查也把此项工作作为督查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信访举报案件和行风热线反映问题的督办和处理。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规范了部门的行政行为,杜绝了违规收费等现象的发生。

一年来,我们人口计生部门在农村综合改革的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有的地方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质量不优、服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我们决心,借省、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考核的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新的一年再创佳绩。

篇三: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有力指导下,我市农村综合改革紧紧围绕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点,以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为目标,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着力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化债后续工作;扎实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等工作。通过各级精心组织实施,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继续深化和完善“三项”改革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按照“分类管理”和“提高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全力改革整合公益事业站所,强化服务功能。严格划分经营性事业单位,引导经营性事业单位强化自我发展能力,逐步走向市场。乡镇改革后我市设156个乡镇、乡镇行政机构541个、乡镇行政编制5345名、乡镇事业机构560个、乡镇事业编制5050名,机构、编制均得到了精简。同时,乡镇人员只减不增,全市乡镇行政编制总额5435名,实有4560人,尚节编875名。

二是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有了新突破。 通过建立健全教职工工资发放、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保障、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资助贫困生就学、化解“普九”债务等“五项工资机制”,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得到有效保障,运转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三是继续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建立了“乡财县管”和“村财乡管”的乡村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保护和调动乡村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基本保证了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加快县乡村级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指导和督促县级财政逐步建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县级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和落实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大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涉农资金管理水平。

二、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按照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认真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建立健全保障措施,严格程序,规范运作,积极探索村级公益事业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全市160个乡镇、2123个行政村,共实施财政奖补项目有3313个,通过农民筹资筹劳及各级财政安排等方式累计筹措资金67491.75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奖补资金17366万元,县区财政配套奖补资金3415.2万元,整合其他支农资金1783万元,社会捐赠409.8万元,村集体投入377万元,村民筹资7061.75万元、筹劳1853.95万个工日(其中以资代劳25144.35万元)。截止目前,全市已完工项目3313个,完工率100%;项目惠及2068个行政村,覆盖面达97%;筹资人口541.48万人,参与面达89%;受益人口577万人,受益面达95%。

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将之纳入33项民生工程。年初,我办召开全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业务培训会,会上对各县区20XX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明确提出具体工作目标:项目申报审批、县级配套资金均要在4月底完成;各县区乡镇参与财政奖补项目实施面要达100%,行政村财政奖补实施面要达80%以上,参与财政奖补项目的农民群众占农业人口总数比例要达80%以上;财政奖补项目完工、验收、合格率在11月底要达到三个100%。会后,我办及时下发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实施办法》(民生办[2015]17号)、《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考核办法》(六综改办[2015]11号)、《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护实施办法》(财农改办[2015]335号)、《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信息和报表制度》(六综改办[2015]6号)等相关制度办法。加大工作调度,加强督查指导。今年以来,我办先后在8月份、10月份先后牵头2次,组织抽调人员,分若干个组对五县二区、近五十个乡镇、120余个村组进行检查,深入一线现场进行工作调度指导。各县区综改办也分乡镇,深入项目实施工地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限期整改;211年12月上旬,牵头组织对各县区进行年终考评,考评前2名县区将获得市政府民生工程单项先进奖。同时,市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宣传车、标语等形式,对试点工作进行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调动农民群众民主议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

三、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工作

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我市深入推行了以资金、资产、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资”代理服务。市、县区均成立领导组织,纷纷召开工作布置会,制定实施工作方案和各项配套办法。乡镇依托政务中心和农经站成立了“三资”代理中心,并由各级纪委牵头,财政和农委主抓,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具体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全市所有乡镇实现了两个“百分之百”,即156个乡镇百分之百成立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并实行电算化管理;2081个村(居)百分之百完成了“三资”清理、实行了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6323人。目前,我市“三资”代理服务工作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农村集体资产利用率、资源增值率明显提高,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呈现新气象。5月份,根据市“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督查通知要求,我办组织人员对寿县、开发区两县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了一次重点督查,并将督查发现的问题以书面材料形式向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报。10月份,配合市纪委顺利通过省验收组对我“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的考核验收。

四、积极开展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检查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XX〕21号)要求,开展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督促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政策措施,安排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确保2015年如期实现中央提出的3年内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目标。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村级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服务功能和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我办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工作》六综改办[20XX]10号的通知,并于6月下旬,由我办牵头,市财政局组成人员,深入金安、金寨、霍邱等县区,6个乡镇、12个村组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组人员深入基层,查阅了乡镇财政所、农经站有关账簿和资料,召开县乡村人员座谈会,实地了解村级20XX年、20XX年、20XX年收支情况、村级债权债务情况,以及县级村级运转经费采取的保障措施和制度建立情况。各级通过加大撤村并村力度,推行村级干部交叉任职制,大幅度精减村组干部职数;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实行村务公开,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代理服务管理模式,成立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提高村级管理水平,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了村级组织职能转变,推进了农村民主与法制建设,实现了“减人、减事、减支、增效”的改革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五、扎实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化债整改“回头看”工作

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强化领导,制定方案,筹措资金,精心实施。各地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审计锁定和债务化解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成果,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不反弹,根据省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整改“回头看”活动的通知》(化债办[20XX]1号)文件精神, 1月份,我办在全市范围内认真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化债整改“回头看”,严格执行省化债办提出的五项整改内容和要求,纠错纠偏,查缺补漏,解决好化债遗留问题。同时,加强化债工作督导,落实化债政策,研究制定和认真落实防控农村义务教育新债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有力有效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严格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执行中央、省、市各项减负惠农政策,积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始终坚持把农民负担监管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始终绷紧减负惠农、保稳定、促发展这根弦,时刻保持减负工作高压态势。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涉农负担监管,严防农民负担反弹,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组的要求,我办于9月20-21日对霍邱、叶集等县区20XX年涉农负担监管工作开展大检查。重点检查霍邱县长集镇、岔路镇、新店乡,叶集区三元乡,及4乡镇许岗、岔路、塘店、老桥等8个行政村,实地走访了60余农户,抽查了计生、公安、民政、农经等8个涉农收费单位和6所农村中小学校。检查组所到村、组、农户反映,各项惠农资金发放及时、规范,没有出现代领、代发、抵扣行为,减轻农民负担“五项制度”执行良好,基层农民负担监管已步入正常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七、继续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改革,切实减轻国有农林场农工负担,用好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公益事业建设发展项目补助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我办继续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侧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清理和规范收费。认真清理国有农场面向农工的其他收费项目,严格控制收费标准,不该收的一分不得向农工收取。二是制定严密的分配方案。根据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政策,督促县区认真组织对国有农场有关情况开展调查,核实有关数据,制定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案,及时把资金落实到各农场。三是各县区各农林场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国营农场在分配资金指标及时召开职工大会,采取大多数职工认可的方式制定具体分配案,编制发放清册,实行张榜公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四是监管资金的拨付和兑付。县区将农工减负补助资金拨付到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监管落实到农工,公益事业项目补助资金严格实行报账制。五是开展重点检查。县区专门组织人员对全市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情况开展了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农工补助资金和公益事业发展资金全部发放到农工手里和用于农场公益事业项目上。六是开展国有农场公益事业发展项目绩效评价。金寨县对国有农场公益事业发展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制定了《金寨县良种场公益事业发展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案》,同时,制定了绩效考评工作计划和考评指标体系。

八、继续推进相关改革工作

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探索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的使用管理。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落实减轻巢湖区域农民负担综合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探索减轻农业用水负担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完善现行农业用水水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用水负担,促进水管体制改革。

九、加强效能建设,努力完成其他各项工作

一是修订完善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项制度。加强办公室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完善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工作规则,并制作各项工作的流程图。二是加强办公室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办文质量,全年累计印发文件22件,简报16期,领导讲话等10余篇,并在《安徽财会》、《皖西日报》、《六安农研》、《市参阅件》、政府网站、财政局网站发表稿件50余篇。三是积极参加反腐倡廉学习教育活动。我办积极参加各项反腐倡廉活动,认真听取了市财政局20XX年度警示教育月动员会和建党XX周年党史报告会,并多次观看反腐警示片。四是扎实开展“服务发展年”活动。我办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实际,坚持以服务基层、服务民生、服务“三农”、服务群众的思路,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并牵头组织人员完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题调研课题任务,并在安徽财会》、《皖西日报》、《六安农研》、《市参阅件》等发表。五是认真开展大走访活动。今年先后3次参加市局组织的民生大走访、财政干部大走访活动,分别赴裕安、舒城、叶集三县区,轻车简从,深入到群众家中、走向田间地头,贴民情、听民意、宣讲民生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深入进行。

十、20XX年工作打算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清理化解垫交税费等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探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能力。

"民营转型升级示范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