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7.13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11篇。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做好教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次优化小编为您制作了这份精选的“数学二次根式教案”,我相信这篇文章会让您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1】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 ? (a≥0,b≥0); (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例1下列各式1) ,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例4、已知:

A. ; B. - ; C. - ; D.

,其中a= ,b= .

例5、如图,实数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 :

当 时,①如果 ,则 ;②如果 ,则 。

当 时,①如果 ,则 ;②如果 ,则 。

通过分母有理化,利用分子的大小来比较。

通过分子有理化,利用分母的大小来比较。

适当选择介于两个数之间的媒介值,利用传递性进行比较。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 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2,且n是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给出验证过程.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2】

二次根式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会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难点是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和利用进行计算。

通过课前备学生,我了解到,学生接受起来并不是太顺利,所以,这一节课我进行了两块的内容,一是二次根式的定义,理解它并会用定义进行判断;二是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让学生掌握如何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并会正确书写步骤。

接下来重点进行了确定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这一知识点。

这里面要掌握一点,那就是若一个式子是二次根式,则它的被开方数一定是非负数,利用这一条件能确定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特别的,含有分母的二次根式取值时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这一条件。

由于取值范围的确定与不等式(组)有关,所以,在学习之前又进行了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进行了复习,因为前几天让学生复习过,且一直在温习,所以这一点学习并没有感觉到困难。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3】

1. 熟练地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2. 会运用二次根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进一步体验二次根式及其运算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教学设 想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及其运算的实际应用;难点是:例7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综合运用,思路比较复杂。

如图,架在消防车上的云梯AB长为15m,AD:BD=1 :0.6,云梯底部离地面的距离BC为2m。你能求出云梯的顶端离地面的距离AE吗?

归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我们在解决一 些问题,尤其是涉及直角三角形边长计算的问题时经常用到二次根式及其运算。

二、合作交流:

1、:如图,扶梯AB的坡比(BE与AE的长度之比)为1:0.8,滑梯CD的坡比为1:1.6,AE= 米,BC= CD。一男孩从扶梯走到滑梯的顶部,然后从滑梯滑下,他经过了多少路程(结果要求先化简,再取近似值,精确到0.01米)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问题,并结合图形分析问题:(1)所求的路程实际上是哪些线段的和?哪些线段的长是已知的?哪些线段的长是未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列出的算式中有哪些运算?能化简吗?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17、1,组长检查反馈;

四、拓展提高:

1:如图是一张等腰三角形彩色纸,AC=BC=40cm,将斜边上的高CD四等分,然后裁出3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1)分别求出3张长方形纸条的长度。(2)若用这些纸条为一幅正方形美术作品镶边(纸条不重叠),如右图,正方形美术作品的面积最大不能超过多少cm²。

师生共同分析解题思路,请学生写出解题过程。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4】

1.复习,运算律及乘法分式,引导学生口答,并强调数的运算律在根式运算中的适用,引入例题.

2.通过例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例题的讲解中帮助寻找解题的方法,规律及注意点.

3.通过大量的练习,以期形成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前面学过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简单运算,但二次根式未必全是加减混合运算,它同样会出现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方等混合运算那么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法则是什么?又将怎样运用它进行化简计算,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应注意运算的次序.这是进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前提条件;通过适当地复习乘法分式,分母有理化知识,然后再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工作,将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它;同样为了更好地理解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还可以将它与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方法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准确地掌握好该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运算律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仍适用.

各种整式乘法的法则.

提问: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各是怎样的?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津各是什么?

强调数的运算律在根式运算中仍适用后,可引入例题.

注:①加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可分解为两个步骤完成,一是进行乘法运算,二是进行加法运算,使难点分散,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②在运算过程中,对于各个根式不一定要先化简,而是先乘除,进行约分,达到化简的目的,但最后结果一定要化简.例如 ,没有对 先进行化简的必要,使计算繁琐,而是应先进行乘法运算 ,通过约分达到化简的目的.

(2) ;

注:①由学生观察算式,找出特征: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差的积;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联想乘法公式,与多项式的乘法相类似,二次根式的和相乘,适用乘法公式时,运用乘法公式.

②复习乘法公式,可选做几个小题.如 , 等.

(2) .

例如, 与 , 与 .

注:互为有理化因式是指两个代数式,其乘积不再含有二次根式.

可适当再举例说明,如 与 , 与 、 与 ,但 与 就不是互为有理化因式.

(3) ; (4) ;

(5) ; (6) ;

(7) ; (8) ;

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整式的混合运算及数的混合运算比较,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律在计算过程中的作用.

有理化因式的概念需强调乘积的结果不再含有二次根式.

例2……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5】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6】

二次根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利用从特殊到一般,在由一般到特殊的重要思想方法,解决一些规律探索性问题;

2.利用二次根式解决长度、高度计算问题,根据已知量,求出一些长度或高度,或设计省料的方案,以及图形的拼接、分割问题。这个过程需要用到二次根式的计算,其实就是化简求值。

(1)设计一些规律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方案探究题。

(1)不能通过观察,归纳、猜想寻找出共同的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解决问题;

(2)不会应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典型例题】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cm2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300cm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比为3:2,不知道能否裁出来,正在发愁你能帮他解决吗?

二次根式的运算主要是研究二次根式的乘除和加减.

(1)二次根式的加减:

需要先把二次根式化简,然后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即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不变。

注意: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关键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通常是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但在化简二次根式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应不含分母,不含能开得尽的因数.

注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要灵活运用,在实际运算中经常从等式的右边变形至等式的左边,同时还要考虑字母的取值范围,最后把运算结果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先乘方(或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能利用运算律或乘法公式进行运算的,可适当改变运算顺序进行简便运算.

注意:进行根式运算时,要正确运用运算法则和乘法公式,分析题目特点,掌握方法与技巧,以便使运算过程简便.二次根式运算结果应尽可能化简.另外,根式的分数必须写成假分数或真分数,不能写成带分数.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7】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混合运算及分母有理化。它是以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为基础,同时又紧密地联系着整式、分式的运算,也可以说它是运算问题在初中阶段一次总结性,提高性综合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和有理化的方法与技巧,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是把分母中含有两个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实际上二次根式的除法与混合运算的综合运用。分母有理化的过程,一般地,先确定分母的有理化因式,然后再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都乘以这个有理化因式,就可使分母有理化。所以对初学者来说,这一过程容易出现找错有理化因式和计算出错的问题。

1.在知识的引入上,可采取复习引入方式,比如复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或整式的运算。

2.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法混合运算中,要注意由浅入深的层次安排,从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到乘法公式的应用,逐渐从数过渡到带有字母的式。

3.在有理化因式教学中,要多出几组题目从不同角度要求学生辨别,并及时总结。

学生特点:实验班的A层学生(数学实施分层教学),主动学习积极性高,基础扎实,思维活跃, ,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思考、质疑的习惯。

教材特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三个重要概念(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除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基础上,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综合在一起的混合运算的学习。

鉴于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谈话式”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具体说明如下:

(一)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注重问题设计,注重引导、点拨及提高性总结。使学生学中有思、思中有获。如本节课开始,出示书中例题1:

让学生先进行思考,解答。然后同学说出怎样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上,教师注重活动设计,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悟道。教师设计一组题目,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解答,然后以记成绩的方法让其它同学说出优点(简便方法及灵活之处)与错误。由于本节课主要以计算为主,对运算法则及规律性的基础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而且从意识上认为本节课太简单,不会很感兴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更好的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如此这般设计。

(三)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方式上,教师注重合作设计,使学生学中有辩,辩中求同。如本节课中对重点问题:“分母有理化”的教学,出示一个题目,让学生思考,找个别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其它同学补充完成。

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主要靠教师的激励和主导,才能达到彼此互动。正是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追求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发展,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教师乐教、会教、善教,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8】

教法:

1、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悟新知,建立分式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类比、参与问题讨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对实现教学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

2、讲练结合法: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平方根进行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配以精讲,并进行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法:

1、类比的方法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感悟二次根式的模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体验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换,达到取长补短,体验学习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4、练习法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教材进行自检,小组内进行他检,提高学生的素质。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二次根式,那么二次根式有什么性质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展示目标,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本第3页――4页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请比较与0的大小,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3页“探究”中的填空,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例2是怎样利用性质进行计算的。

4、完成4页“探究”中的填空,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看懂例3,有困难可与同伴交流或问老师。

教师节要到了,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敬意,小明做了两张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壁画准备送给老师,其中一张面积为800 cm2,另一张面积为450 cm2,他想如果再用金彩带把壁画的边镶上会更漂亮,他现在有1.2 m长的金彩带,请你帮助算一算,他的金彩带够用吗?如果不够,还需买多长的金彩带?(≈1.414,结果保留整数)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9】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菱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菱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准备或由学生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8页图4-33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些.

4. 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准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 由于菱形和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明.

6.在菱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掌握,教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安排。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菱形的性质.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6.通过菱形性质的学习,体会菱形的图形美.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10】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内容是二次根式章节的复习课,是学生在学完新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下册第十六章后的一个总结复习。二次根式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与结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考直接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本课复习内容的教学将让学习更为系统地认识二次根式,并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升华。同时也是为了学生能够在下一张勾股定理以及九年级的解直角三角形学习中打下一些有效的基础。

关于二次根式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2、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在本章内容新授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关注了学生对概念及运算法则的讲解,对方法、技巧、能力等各方面并没有对学生作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本身在学习新课知识时,也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对课程标准提出的第2点: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并不能很有效的完成。而本节复习课的教学将给学生一个巩固提高的机会,让大多数学生能加深对二次根式的运算的理解,同时更是为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能力提供机会。彻底地贯彻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完成九年级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2、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本课内容是综合性复习,所讲知识点学生基本都熟悉,只不过是没有真正的理解透彻,甚至有些学生可能都已经有部分渐渐淡忘。本节内容的教学其实从本质上讲就是为学生理清知识点,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把已学知识系统、全面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二次根式的理解与运算真正落实到位作出努力。

其实,本课内容的教学不单单是为了复习巩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本章的知识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明确地位与作用,让学生感受本章知识的重要性,为即将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工作。

3、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由于新课内容结束离综合性复习时间较长,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对本章的知识并不是非常熟悉,但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完全具备的,只不过需要一个回顾的过程。同时,随着知识面的拓广以及一些章节中对二次根式的应用,逐步让学生对二次根式这一章的内容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在复习时,学生应该说还是很易于接受的。

4、学生学习新知的障碍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其实更主要的是经历回顾、理解、巩固的过程。本节教学内容的新知并不是真正的“新的知识点、新的知识技能、新的知识能力”,而是一种对已学知识的一种重新加工处理的能力,从已学的'知识上提炼出更精粹的东西来。这也正是学生在这方面的缺憾,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分析。这更是学生的主要障碍。

二、目标的设定及重难点

1、目标的准确与完整

知识目标:

(1)能够有效回顾本章的重要基础知识;

(2)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

情感目标:

(1)对章节内容的总体把握,全面分析;

(2)体会对问题的解决办法的优化处理;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善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系统的能力;

2、重点、难点确立及依据

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是新授时的重点,更也是复习课上的重点。前面的公式、运算法则等都是为了这些计算与化简服务的,学生真正体现所学的基础知识应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故此,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设定为:

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

伴随着重点内容的出现,学生的问题也得以体现。要熟练地解决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问题,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并灵活的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继而重新回归到重点内容上。然而这些都是学生的困难之处。也就是说本课的重点内容就是难点内容。

3、重、难点突破方法

本课内容的重点也就是难点,突破的方法都在于如何有效地理解二次根式的模型,以及如何运用基础的知识去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而这些都在基础的回顾上让学生得以重新的认识,所以,突破的方法之一就来源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通过对比以前所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的探索以及能力的培养,这正是重难点突破的方法之二。

三、教法设计

自主复习基础知识(整理知识点)、复习测评→→合作探究→→达标训练→堂清检测

四、学法设计

1、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取的方法

由于本课是复习课,更多的情况之下学生参与课堂的比例很大。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通过对比新授与复习之间的不同,在课堂上形成新的认识,教师更是注重对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能力采用的方法

复习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升华的阶段,在本节课上应着重关注前后学习方法,问题的思考方式的对比,让学生主动的讲,主动的暴露更多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技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3、学生主题作用体现的方法与手段

合作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解决本课内容所采取的一个必要环节,敢于质疑更是解决本课内容的关键所在。在整个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立,教师只是通过问题的形式以及组织课堂活动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联系在一起,而学生在课堂上无疑是一个真正的主宰者。

五、教学过程

①基础回顾与测评:将本章的基础知识都以一些常见的基础问题的形式展现,便于学生理解更便于学生对二次根式的模型的真正理解;

②整理知识点:一个问题整理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对号入座,便于掌握与分析;

③合作探究:对本章中典型的计算与化简进行专门的探究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④达标训练:对所复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训练,已达到进一步掌握;

⑤堂清检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检测,以确定其对本章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实现面向全体教学的目标;

六、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目标

根据不同学生掌握新知的程度不同,对作业的完成也有不同的要求。为此,对于A类学生应能运用新知解决相关程度的问题(巩固提高第1、2、3、4、5题);而B类学生要求解决相关的基础性问题(巩固提高第1、2题),对与新知相关程度的问题应积极尝试;

2、难易梯度和针对性

学生学习新知掌握的程度不同,对新知进行训练的要求就不同。但是,作业的目的都应针对本课内容的教学,故本课作业应完成课后第1~5题。第1、2题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学生大体上应能解决。而第3~5题是与本课教学相对应的相关程度的问题,A类的学生应能较好的解决,B类学生则要求积极的尝试。wWw.gZ85.coM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的方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

2.难点关键: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教法:

1、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悟新知,建立分式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类比、参与问题讨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对实现教学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

2、讲练结合法: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同类项进行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配以精讲,并进行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法:

1、类比的方法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感悟二次根式加减的模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体验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换,达到取长补短,体验学习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4、练习法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教材进行自检,小组内进行他检,提高学生的素质。

知识点

自主检测、同伴互查

1、师生共同解决“学法”问题与13页“练习1”;

2、学生演板13页“练习2、3”。

四、知识梳理、师生共议

1、谈收获: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是什么?有哪些运算步骤?

(2)怎样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呢?

(3)二次根式进行加减运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说不足:。

五、作业训练、巩固提高

1、必做题:课本15页的“习题2、3”;

课时练习

1.揭示学法、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14页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14页“例3、4”,先做再对照:

(1)平方差公式__________,完全平方公式__________.

(2)每步的运算依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时间7分钟若有困难,与同伴讨论)

三、自主检测、同伴互查

1、师生共同解决“学法”问题;

2、学生演板14页“练习1、2”。

四、知识梳理、师生共议

1、谈收获:

(1)二次根式进行混合运算时运用了哪些知识?

(2)二次根式进行混合运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根式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