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9.10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模板。

无数篇文章中小编认为“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最值得一看,这份计划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的依据。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1】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2至5页:数一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材说明:

1、教科书第2至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意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2、教科书第4至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事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学生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

五、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出示图之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分散他们的兴趣,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带着任务去观察。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以给适当的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难点: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教学准备: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1)师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2)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3)问: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家人,好不好?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

教学难点: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等成语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春天美景图;指导学生读课后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去观察春天。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气候变化、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衣着等方面去观察和感受春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复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词:柳绿花红(柳)莺歌燕舞(歌舞)

冰雪融化(冰)泉水丁冬(泉丁)

百花齐放(百齐)百鸟争鸣(争鸣)

5、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冰泉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欠)百(一+白)

6、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第2课时

(一)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二)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3】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轴对称。(教科书第3~4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出示收集的各种轴对称的图形)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新授: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出示例1:

(2)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5)即时练习: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

称轴。

3、教学画对称图形。(1)出示例2。(2)引导学生思考:

①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3)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4)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页练习一的第1、2题。

四、作业布置:练习一的第3、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教科书第5页的例

3、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度后的图形。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2、问: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3、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4、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生活中的平移。

(1)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2)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3)学生体验一下平移。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认识生活中的旋转:

(1)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2)“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3)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3、学习例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布置:

练习一的第4题。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4】

轴对称

教学内容

轴对称。(教材第5、第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

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图片画的是什么?(课件出示天安门、蜻蜓、蝴蝶、树叶图片)生:天安门、蜻蜓、蝴蝶、树叶。

师:你们看这些图形漂亮吗?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这些图形如果沿着中间的一条线对折,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师:什么叫“完全重合”呢?

生:就是一模一样的两部分能够纹丝合缝地对折在一起。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说是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图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新课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4。

师:请同学们从课本第113页剪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吧。生1: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生2: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3: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试一试。学生尝试动手操作并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折法,明确有两种不同的折法。

师: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长方形有两种不同的对折方法,可见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你能折一折、画一画吗?

学生尝试折一折,画一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并小结: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明确:画对称轴要用虚线。2.教学例5。

师:你能把下面的图形补全,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5题)

学生可能会说:

·在对称轴右边依次画出与左边对称的另一半。

·先数格子,找出对应的顶点,再连接这些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或体会。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1.本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具体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本堂课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以折纸活动入手,让同学们能直观地感受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让学生体会关于数学的美。

2.教学时首先为学生展示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积极的思考。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它是一个能沿某一直线折叠的图形。二,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最后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课堂作业设计

A类

请你认一认下面的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把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圈出来。

(考查知识点:轴对称;能力要求: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

B类

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你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对称轴。

(考查知识点:轴对称;能力要求:正确辨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不是轴对称图形:② ③ ④ B类:

(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材习题

教材第6页“练一练”

1.2.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5】

课题一: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

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一第1、2、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再引导学生总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主题图情景,引入新课

1、观察主题图,根据信息条件提出问题。

(1)说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的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滑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二、结合情景,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解答。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71—44+85 =27+85 =113(人)

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再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92×6 =2×987 =1974(人)=1974(人)答:

第一种方法中,因为是照这样计算,就是照每天接待同样多人数计算,先算出987÷3一天“冰雪大地”接待的人数392人。再算6个一天接待的人数392×6(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争。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小结:同级运算:+(X)号在前就先算+(X),-(÷)号在前就先算-(÷)

三、巩固练习

第5页做一做第1、2题。

1、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2、一箱橙汁48元,一箱有12瓶,芳芳要买3瓶,须付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1—4题。

【板书设计】

课题二:没有括号的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例3,做一做,练习一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掌握“先乘除后加减”,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什么?找出信息条件。

2、引导提问: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结合情景,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小组交流:结合主题图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学生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答:购门票需要60元。(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2、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乘除,后加减。

三、巩固练习:

1、第7页做一做第1、2题,2、练习一第5、6题。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的知识你需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7、8、9题,第10题有能力者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三:带有括号的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P10例4,做一做,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再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什么?找出信息条件。

2、引导提问:如果每30人需要一名保洁员,180人需要几位保洁员?

二、结合情景,教学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合作: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可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根据汇报板书(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先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在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最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答: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3名保洁员。

(3)比较式子(1)和(2)的计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小括号起了什么作用?

2、小结: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再计算过程中要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妈妈用100元,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给她买了一副手套,一件冬衣54元,一副手套6元,妈妈还剩多少元?

2、计算:

45÷3+30×4(45+35)÷7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课题四: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内容】课本P11例5,做一做,练习二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四则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5(小黑板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想一想,它们各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查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2、概括运算顺序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第12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辅导,再学生互评,最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二第4题。

【板书设计】

课题五:有关“0”的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P13例6,练习二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2、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重难点】

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小黑板出示:

100+0 = 0+568= 0×78= 154—0= 0÷23= 128—128= 0÷76= 235+0= 99—0=(25-25)÷25=(25-25)×25=

二、教学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提出问题:0是否可以做除数。全班辨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4、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不能做除数。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说? 四,作业:练习二第4题。

课题六: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的第5—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复习运算顺序。

1、先说说运算顺序(小黑板出示)(72+108÷36)×64(400—75×2)+125 63÷12÷(38—29)

2、计算下面各题:

45+35÷5(45+35)÷5(135-135)×64(75-75)÷15+125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生列式解答,师提示:求平均数怎么计算?再集体讲评。

2、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再师讲评。

提问:如果180÷72这样行吗?(不行,因为180表示大象每天的食物,而72是表示熊猫2天的食物,所以不能相除。)

3、完成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再教师讲评 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4、完成练习二的第8题

分析:“5秒航行60千米”通过这一句话可以求出什么? 学生分析后再列式解答。

5、完成练习二的第10题:看看哪组方法多。

三、拓展练习

1、练习二第9题,生活中,小学生很喜欢玩这种游戏,你会吗?学生试练,再小组讨论,最后集体讲评。

6×4×(3-2)4×2×(6-3)……

2、练习二第14题,提示:一个符号就是代表一个数,你能根据运算顺序用符号列出算式吗?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意义吗?

四、作业:练习二第11、12、13题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文具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6~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10各数。

3.初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正确地读、写6~10各数。

2、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谁来到我们教室了?(出示大象博士的图片)

生:大象博士。

师:对!今天大象博士通过网络来看望我们小朋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爱动脑筋、爱提问。他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老师也为你们加油鼓劲!首先,大象博士先请你们拿出文具盒,打开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学习用品?(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提出数学问题

师:下面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从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胆地提数学问题,请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问题出示在实物投影上。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同桌互相提问。)

三、学习6-10各数。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师:大象博士说:“你真棒!你真棒!”(课件演示)同时他带来了小象的文具盒,他把文具盒里的学习用品都画在了图上(课件出示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各自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图意。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独立地数一数。

5、再连一连。(课件演示正确结果)

6、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写一写。

(1)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6~10各数。

(2)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1~10各数,大象博士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来才给他看吗?谁写得好,大象博士就会表扬他。

四、实践应用。

师:刚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们写的数,太满意了,夸小朋友们真聪明,真能干。(课件演示)但是你们先别得意,大象博士还要继续考考你们,你们还愿意接受他的挑战吗?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请举手。——好!我们奋勇往前!

1、看数画线。(完成书本第1题)

a、弄清图意,让学生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b、让学生独立完成。

c、学生汇报结果,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数一数,画O,再写出数。(完成书本第2题)

3、填数。(完成书本第3题)

a、从10数到1.(同桌互数)

b、从10写到1.

五、小结。

师:大象博士说今天他甭提有多高兴了(课件演示画面),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是个个聪明、即爱动脑筋又爱提数学问题,他很喜欢和你们一起上数学课。你们呢?那你们跟大象博士说一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文具

"小学数学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