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4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总会有写总结的时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每次写下的总结,会在我们心中形成声音: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绝不可以被打垮,就像工作一样,应当全力以赴。那么我们书写总结时怎么样才能出彩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 vo)/2 4.末速度vt=v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v平t=vot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 vy2)1/2=[vo2 (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 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 h)2=m4π2(r地 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

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 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 f22 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 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 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磠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acute;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匆部梢允莔1v1 m2v2=m1v1?m2v2?/p>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 m2)v2?2m1v1/(m1 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 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

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 ep1=ek2 ep2也可以是mv12/2 mgh1=mv22/2 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06j,1ev=1.60?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1、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5、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

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联系、矛盾与发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7、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8、创新的作用

推动了生产了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9、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归根到底,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10、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位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

1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与时俱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不适应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等差数列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 (n-1)d

或an=am (n-m)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 [n(n-1)/2] d或sn=(a1 an)n/2

若m n=2p则:am 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文字翻译

第n项的值=首项 (项数-1)*公差

前n项的和=(首项 末项)*项数/2

公差=后项-前项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等比数列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 等比数列:a (n 1)/an=q (n∈n)。

(2) 通项公式:an=a1譹^(n-1); 推广式:an=am譹^(n-m);

(3) 求和公式:sn=n譨1 (q=1) sn=a1(1-q^n)/(1-q) =(a1-an譹)/(1-q) (q≠1) (q为公比,n为项数)

(4)性质:

①若 m、n、p、q∈n,且m n=p q,则am譨n=ap譨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③若m、n、q∈n,且m n=2q,则am譨n=aq^2

(5)"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 ≠ 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sn=a1 a2 a3 ... an(公比为q) q*sn=a1*q a2*q a3*q ... an*q =a2 a3 a4 ... a(n 1) sn-q*sn=a1-a(n 1) (1-q)sn=a1-a1*q^n sn=(a1-a1*q^n)/(1-q) sn=(a1-an*q)/(1-q) sn=a1(1-q^n)/(1-q) sn=k*(1-q^n)~y=k*(1-a^x)。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望归纳的这些高考化学知识点能帮助高三新生巩固基础,查漏补缺。

1.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1)、水作氧化剂

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2)、水做还原剂

水与f2的反应:

(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水电解:

(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2.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水合、水化:

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与二氧化硅化合吗?)

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

氨的水合、无水硫酸铜水合(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浓硫酸吸水、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以制无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

(2)、水解:

卤代烃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水与碳化物——电石反应制乙炔、盐类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类的水解、氢化物——氢化钠水解

3.名称中带“水”的物质

(一)、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双氧水—h2o2

(二)、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穐2o,含离子:nh4 ,oh-,h )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 ,cl-,clo-,oh-)

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三)、其它水银—hg水晶--sio2水煤气—co、h2的混合气、水玻璃—na2sio3溶液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