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地震课件

发布时间: 2024.02.03

地震课件。

工作总结之家编辑在众多网络文章中认真筛选了一篇优秀的“地震课件”。新加入的教师们需要准备好上课时会用到的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和课件的设计质量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我相信阅读这篇文章将让您对某个领域更加熟悉!

地震课件(篇1)

《火山和地震》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没有切身感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了解的很少。学生对火山地震的了解仅仅是依靠电视等媒体的传播,对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等具体内容的了解不深入。可是学生对此又非常感兴趣。因为一提到火山地震,尤其是 年的汶川大地震,学生马上就会想到火山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的危害,就会陷入那种情景中,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只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就能让学生主动去学。

本课的内容较多,我删繁就简,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来进行教学。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我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教学。贯穿于问题探究,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依靠教材,还有多媒体视频,以及三人小组模拟实验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自救知识时稍显匆忙,应让学生模拟演习参与其中;

2 、由于公开课自身稍有紧张,课堂语言有几处不够准确、不够精炼。

这就要求我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寻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具体分析,综合比较,实践探索,从而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争取做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

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教学。用图片导入新课,在讲述火山的成因这一环节,我采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就是火山喷发的内因、喷发物、火山的利与弊以及火山的类型。

本节课贯穿于问题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依靠教材,还有多媒体视频,以及日常积累的知识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由于是这学期才从事科学教学,在环节的实施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语言没有激情,太死板,这样就达不到预计中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备课,花别人几倍的精力去备课。大量阅读优秀老师的教案,以及课件等等,然后备课。再去听别的老师的课,然后修改自己的教案。

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尽量避免语言上的错误,避免口头语。

第三,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问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多讲,尽量把他们知道的知识都讲出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有学生经常举手回答问题,抢着回答问题,他的知识面明显比别的学生要广,如果让他回答的话,别的学生根本没有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我故意不提问他,孰不知,这样会严重打击他的积极性,以后在提问问题的时候,我会说一句,老师知道你懂,所以我们把这个机会让给别的同学。

最后,上完一节课一定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这样可以保证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寻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具体分析,综合比较,实践探索,从而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

本课为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但我仔细看了教材后,发现本课的课容量比较大,又要研究火山,还要研究地震,火山和地震引起地形的变化。我认为本课安排一课时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所以我对本课资源进行重组,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教学《地球内部的运动》,我觉得这样安排还是合理的。

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重现与加强。不刻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与强化,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与本地的科学教学有点脱钩。也可以说,新课程的理念在这里还很空白。因此,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因为合理存在的教学的不确定性,教学经验的不足,处理的不恰当,不及时,调控不自如,让听课老师误解了是重难点把握的不恰当,这很正常。由于时间上的安排考虑,结合学生实际,我删减了部分内容,如没有播放火山喷发的录象,没有加入对地震的预防知识讲解,没有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外国科学家对火山和地震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真如前面所讲,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不是遗憾,有时间会在第二课时适当渗透,相信这样做也不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精彩。关键是通过我的教学,

学生各种探究能力提高了,学会了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知识,只有老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教学的成功。

地震课件(篇2)

【学习目标】

混乱、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

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⑴ 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⑵ 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⑶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⑴ 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⑵ 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⑶ 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⑴ 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新词。

2、复习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⑴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⑵ 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

② 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⑶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② 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 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 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 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 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⑥ 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⑸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 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 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③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⑹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

⑴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⑵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地震课件(篇3)

一、概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篇课文主要从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从而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第二课时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详细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从课文中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选择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2个句子来解读文本,择取文章精华,删繁就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借助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精彩的回应,牵引学生灵动于字里行间。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巧妙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很欣赏你用的一个词:(冒着危险,奋不顾身,坚定信念……)但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就更好了;他说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再简练点就好了。能重新说说吗?

2、这对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谁能快速找到并给大家读一读。

你真了不起!为了奖励你,请你把了不起这三个字写在黑板上。

(二)、品读课文,感悟父爱

1、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别忙,我们先来一起回顾一下,单元导语提出了一个训练重点,谁还记得?对,(出示阅读提示)

2、学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你是从哪儿看出这位父亲了不起的?

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生: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这真是个了不起的父亲!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出示课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自由读,说感受。(2名同学)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哭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还有谁被这句话感动了?举手。看来这句话是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我们再来读一读。

“没人再来阻挡他”。同学们把这句话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有人曾经来劝阻过他)你怎么知道的?(生:从“再”字知道了。课件点红 “再”字)都有哪些人劝阻过?(生: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他们是怎么说的呢?我请三个同学分别来读一读他们的话(读完一个就问学生,为什么要劝阻这位父亲)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父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我再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分角色朗读)面对所有人的劝阻,父亲只回答: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课件点击)你听出了什么?(生:……)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生:失常了)他是真的失常了吗?(生:……)而是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儿子在等着我)而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一个字—爱!(板书)

所以,他挖了8小时……(生:12小时,24小时……)为了找到儿子,他不顾别人的劝阻,8小时过去了,就在挖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来看看第5段,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别人不挖他要挖。难道别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生:因为他答应过自己的孩子……)就为了这个承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生:24小时……)

12小时过去了,又可能发生什么事情?(生:手指破了,大石头搬不动……)父亲会想什么呢?(生:……)没有人帮助他,反而认为他精神失常了,此时的父亲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是父亲有没有停止?(没有)为什么?(生:……)所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生:24小时……)

24小时过去了,24小时是多长时间?(一天一夜)又可能发生什么事情?(生:爆炸,余震,受重伤……)不但这样,孩子的生还机会非常渺茫,可是父亲有没有放弃呢?(生:没有)为什么?(生:……)哪怕有一丝丝的希望,父亲也要去找,所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生:24小时……)

36小时过去了,父亲已经挖了多久?(一天一夜,再加一整个白天)儿子生还的机会更加渺茫了。此时的父亲心情会怎样?(生:灰心、绝望,生怕找不到儿子…)是啊,都已经36小时了,我想这个时候父亲已经忘记了身体的疲惫,心情越发紧张,但他有没有被压跨?(生:没有)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生:……)哪怕他的承诺被这残酷的现实所击破,但是他还是要履行这个承诺, 所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生:24小时……)

漫长的36小时过去了,此时父亲的外貌已经变成什么样了?(生:……)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生:……)是的,此时年轻的父亲好象一夜间苍老了许多,他已经面目全非,伤痕累累,衣服破烂不堪。是啊,任凭衣服破得让人不能忍受,任凭自己伤痕累累,任凭自己心力憔悴,但是他没有停止因为他曾经对儿子说过(生:……)引导学生观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而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父亲用行动谱写了爱的诗篇,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吧!(课件)

父亲的爱创造了奇迹!当他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生:……)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生:……)爸爸,真的是你吗?(生:……)我想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将深深地烙在这对父子的心中!烙在所有人心中!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课文读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这位父亲可真了不起!)(做他的儿子一定很自豪!)(我相信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也一定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三)、自读探究,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你们分析的真有道理,那你觉得儿子哪些方面了不起?

生: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生: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给了他无尽的力量。

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四)、情感升华 总结课文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父亲的爱深深地影响了儿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每天生活在父亲的身边。也许,你从没有感受到父亲的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也许你会觉得一切都很正常。孩子们,现在,我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父亲做了哪些看起来是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饱含父爱的事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父爱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陪伴着我们,滋润着我们,在困难时给我们鼓励与希望。这使我想到了一首诗,和老师一起读读吧!(课件小诗)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作业:课后选择一项做一做,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①和爸爸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②观察爸爸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③帮爸爸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到什么?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与学生随着这对了不起的父子一起经历了磨难,经历了痛苦与喜悦,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服输,我们陶醉于父子深深的情意中。我们,成长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也思考着以下几个问题:

1、 如何更好的体现对比阅读的层次性?

2、因为灾难的不可体验性,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八、帮助和总结

我想:课堂教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是有预设的。然而,课堂教学又是动态的,生成的,是有意外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捕捉住节外生枝的亮点,课堂就会随时呈现出生成的美丽、意外的精彩。

陈红艳

地震课件(篇4)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表达的手段。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本,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表达、读中发现、读中评价、读中迁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使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应在“读写结合”上。“教材只是个例子”,“读”是为了会“写”,也就是让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及时地让学生在课堂上练笔。

【教学目标】

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⑴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⑵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⑶“他挖了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⑴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⑵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人阅读,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让学生的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在学生感悟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把握了内容、体会了感情、领悟了写法,再动笔写一写,可谓情动而辞发,水到渠成。)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父母的爱!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爱

儿子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洛杉矶混乱废墟疾病xxxx瓦砾颤抖昔日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⑴“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⑵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

⑶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3、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4、“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你认为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5、想像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建议】

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像、体验当时的情境,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悟、体会。如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表现出父亲的绝望与悲伤;发现儿子还活着,父子的对话应读出兴奋的语气,表现父子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文中三次出现“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应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这样描写好在哪里,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描写生活中小事运用作者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生动感人,体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地震课件(篇5)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成因,知道地震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灾害。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了解地震的发生和造成危害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进取的精神。

(4)通过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

教学过程:

(1)、学生汇报关于地震形成的原因相关资料。(来自于课前网络搜集)。

原因: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形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形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烈,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2)、学生汇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摧毁公路、铁路、桥梁、水坝、楼房、伤害人和动植物等。如:摧毁公路、铁路、桥梁、水坝、楼房、伤害人和动植物等。

(1)、教师介绍大地震来临时是有些征兆的,如地面颠动,人站立不稳,出现地声、地光等。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遭到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时间,如何利用这十几秒钟来进行科学防护,震发生到房屋遭到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时间,如何利用这十几秒钟来进行科学防护,是非常重要的。要的。

(2)、以学校生活为例,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地震来临时如何进行科学防护。

(3)、学生讨论交流结果,汇报方法。

(4)、学生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法进行演练。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评价找出不足。

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评价找出不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互助精神。和互助精神。

(三)教师总结,以演习结束活动。(拉响警笛教师喊:地震啦。学生立即做出反应。)

地震课件(篇6)

一、观看地震视频引入。

1.师:小朋友们早上好,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吧,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哦,看完之后老师会请小朋友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吧。

2.师:什么是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底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二、观察照片,幼儿交流。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几组照片吧。然后请小朋友说一说地震前后都有哪些变化?地震前和地震后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是的,地震的破坏性很大,地震后房子倒塌,倾斜,变成了废墟。大桥、道路断裂,山体滑坡,很多人被压在或者埋在废墟地下,受伤了或者失去他们的生命……

三、学习正确的避震方法。

1.园内地震逃生演练经验交流。

与幼儿一起回忆参加园内避震逃生演练的经历。

小结:在幼儿园发生地震时,保持镇定,双手抱头或取物保护好头部,蹲在课桌、钢琴等下面,不靠近窗户或悬挂物;等余震过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顺着安全疏散通道往大操场等宽敞的地方避震。

2.在家里发生地震时注意事项。

师:“平时在家中可以准备什么,当发生地震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避震应急包等)

小结:在家里,发生地震时,应及时关掉电源、煤气灶等开关;往卫生间、床、桌椅旁等较牢固的地方避震,不靠近窗户;不乘坐电梯、不跳楼……

3.生活经验迁移之户外避震。

“发生地震时,你在户外,应该注意哪些安全?”

小结:赶紧往宽敞的公园、草坪、空地撤离,不靠近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建筑物。

四、地震应急演练。(放音乐)

1.游戏《地震来了》

幼儿听教师的指令地震演练,就地避震。

2.互相交流避震想法。

“现在参加地震模拟演练,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样避震的?谁的避震方法正确?谁的方法还需改进?怎么做会更安全?”

3.观看《地震逃生篇》,梳理小结正确避震的自救方法。

地震课件(篇7)

防地震小班教案一

活动目的:

1、让幼儿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通过这次四川的地震,让幼儿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4、培养幼儿富有同情心等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有关地震知识的电教设备

活动过程:

一、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新闻及地震是的录像片段,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提问:刚才新闻里说了什么?(地震)哪儿发生了地震?(四川省的汶川县)四川省是哪个国家的领土?(我国的领土)地震时,地面怎么样呀?(剧烈震动)

二、放地震的片断图片,让幼儿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地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

师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弯断裂,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三、放地震形成录像,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的形成

师:现在,看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师领读:地震的形成

观看后提问:地震是什么发生变化形成的?(地壳)

师小结录像内容

@_@我是分割线@_@四、地震避难小常识

1、出示幻灯片并提问,要求幼儿判断发生地震时,怎样做是安全的.? 怎样做是不安全的? (幼儿讨论。看幻灯,老师帮助幼儿理解哪些安全,哪些不安全)

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五、爱心教育

师:这次地震给我国四川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害,这是一次很强烈的地震,大部分房屋倒塌,还有许多人民无家可归,有些小朋友没有教室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幼儿讨论)你们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当时有哪些人帮助了他们?

出示幻灯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图片内容,通过新,老汶川的对比,使幼儿明白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互相帮助,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防地震小班教案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2、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爬、钻、跑的技能,提高身体运动素质。

4、以地震为契机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活动准备:

发生地震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发生地震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片。

讲解)。

(1)发生什么事情啦?

(2)发生地震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和现象发生?

(3)地震给人类带来什么灾难和危害?

3.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

(1)师:小朋友们,如果我们这里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样做呢?我们还可以有其它的逃生方法吗?

(2)小结

①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

②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

③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配合爸爸妈妈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来不及跑出家门就把脸盆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吊灯或其它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④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砸伤自己。

⑤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4.地震逃生游戏

引导孩子们要注意别惊慌,要注意掌握躲、闪、钻、爬的技能,别撞倒别人,要互相关心同伴是否脱离危险,互相护持,老师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们掌握逃生技能。

5.延伸活动:在汶川县大地震中,你们看见许多小朋友受伤了,他们的房子没了,爸爸妈妈没了,家也没了,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幼儿充分讨论)

地震课件(篇8)

《地震来了怎么办》优秀教案

设计背景:

根据《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一提法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当前全球气候异常,灾害频发。灾害来临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毫无防备。现在资讯发达,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媒介知道了“地震”,也对“地震”感到陌生和好奇。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设计了本次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知道地震中的自救方法:就近躲避。

2、在情景演练中,幼儿将自救知识转化为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最近小朋友们听新闻了吗?唐山又发生地震了。

二、播放视频:地震来了

小结:房屋倒塌、森林着火、海啸、山体滑坡、人员伤亡。(定格画面:人员伤亡。)

提问:“人被倒塌的房子压住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地震时,房子是怎么倒的么?

二、演示房屋倒塌:

提问:“房屋是哪一层先倒?想想看。”

教师实验。(结果是一楼先倒塌)

教师:“小朋友来亲自体验下。”

幼儿实验。

小结:“经过我们的.实验,地震时,一楼最先倒塌。如果发生地震时,我们在一楼,应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室外,向空旷的地方跑。如果在一楼跑不出去的人和住在楼上的人应怎么办?”

三、播放室内自救视频;

小结:地震发生时,楼上的人千万不能往楼下跑和乘电梯,还不能跳窗。

提问:我们应该怎么做?幼儿回答

三、情境演练:地震中的自救

(一)室内自救:

放置房屋、墙角、卫生间等。

(二)室外自救:

1、提问: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在室外,又怎么办?(幼儿讨论)

2、请看视频,学习室外自救知识。

小结:原离建筑物、躲在空旷的地方、保护好头部。

四、为灾区祈福,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自救知识,当地震来时不用怕!我们只有多学习和演练自救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小朋友们,记得把我们今天学到的自救方法与家人、朋友分享,好吗?”

地震课件(篇9)

一、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1、原因和危害

(1)、学生汇报关于地震形成的原因相关资料。

原因: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形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形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烈,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2)、学生汇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摧毁公路、铁路、桥梁、水坝、楼房、伤害人和动植物等。如:摧毁公路、铁路、桥梁、水坝、楼房、伤害人和动植物等。

2、如何科学防护

(1)、教师介绍大地震来临时是有些征兆的,如地面颠动,人站立不稳,出现地声、地光等。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遭到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时间,如何利用这十几秒钟来进行科学防护,震发生到房屋遭到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时间,如何利用这十几秒钟来进行科学防护,是非常重要的。要的。

(2)、以学校生活为例,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地震来临时如何进行科学防护。

(3)、学生讨论交流结果,汇报方法。

(4)、学生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法进行演练。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评价找出不足。

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评价找出不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互助精神。和互助精神。

(三)教师总结,以演习结束活动。(拉响警笛教师喊:地震啦。学生立即做出反应。)

地震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描写的佳句。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能充分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体现。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导入

(强调“震”的写法)

——地震是多么可怕呀!

出示句子: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伤害巨大)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了一片废墟。(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

你们从课文描写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这场地震的可怕。看——这份图片资料就记录着洛杉矶这场惨烈的大地震后的情景。

5、高高飞架的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漂亮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这个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束手无策;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

6、带着对地震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课题——通过初读你知道在这场惨烈的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

(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

课文中有一个概括性的词语你找到了吗?——板书:了不起(老师加强语气)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了不起的人?——

这些人物作出了伟大壮举,所以你们认为他们了不起!课文中为什么称赞这对父与子了不起呢?

二、精读悟情

认真默读课文,深入课文语言,分别找出描写父亲和儿子的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他们的“了不起”。(父亲的用——,儿子的用===)(课件)

自读思考,老师巡视(

(一)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先来读读你们找到描写父亲的语句——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大喊……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绝望)后,……“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你从哪里体会到父亲很伤心,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绝望

板书:伤心—绝望—坚定

2、和其他父母一样,这位父亲在掩埋儿子的废墟面前也曾有过伤心,也曾有过绝望,但是他为什么又如此坚定呢?是什么让他走出了伤心与绝望?

课件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板书:无论……总……)这句话在课文中不止一次出现,你是否在其他段落中也找到了这句话?(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跌倒、生病、遇到困难……)

的信念,让这位父亲走出痛苦与绝望,变得了不起!(指板书)

体会父亲此时的心情。(齐读)

谁的能够把同学们带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同学们边听边感受,边想象。

8、你还想读哪些句子,你还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9、课件出示:第十二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指名读,(这一段中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

抓住“没人再来阻挡他”,曾经有谁阻挡他,为什么?(危险)

确实太危险了,所以人们来阻挡他,那么为什么又没人再来阻挡他了呢?难道此刻不危险了吗?(因为不听别人的劝阻,别人认为他精神失常了)

师:如此不顾危险,不听劝阻,完全置生死于度外,在其他人看来真的有些失常了,但你们能理解这位父亲吗?——是坚定的信念支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课件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读——

(2)让我们再回到这片废墟,再次走进这位父亲,指名再读这段话,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他挖了36小时为什么作者这样不厌其烦的罗列时间的进程,而不是直接说他挖了38小时呢,

师小结:38个小时,如此漫长,每一分每一秒,父亲都是在痛苦和绝望的交织中挺过来的啊,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作者的匠心就体现在艰难的时间流逝之中,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在这38小时的挖掘,用深情的朗读再次感受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3)除了漫长的时间之外,你还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课件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先反红,然后问这些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衣着)

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

这38小时的挖掘过程中到底发生过什么?让这位父亲会变得如此憔悴不堪!

联系当时的环境,联系你对地震的了解,想象这38小时的艰难历程——

(注意:这些想象有可能发生)

小结:你们说的这些危险在地震中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课件出示:

在余震中倒塌了

爆炸声从不远处传来

砸到了父亲身上

一个孩子的尸体出现在父亲面前

此时他——满蓝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回到课件-链接)

引读

课件强调——教师引导这就是伟大的父亲形象——课文通过外貌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在废墟中为了救儿子不顾一切的父亲——他是多么了不起!(点写法)

这位父亲的形象让我想起了汶川地震中无数的这样的画面。

课外链接——汶川地震(图片)

此刻你心中对这些父亲、母亲充满了怎样的情感?(敬佩、崇敬、爱戴……)

把你的理解,把你情感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吧!(齐读)

(二)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父亲毕竟是成年人,从年幼的儿子身上同学是不是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不起“呢?读一读,你们找到的描写儿子的语句,说说,从哪里体会到儿子的了不起。

重点引导感悟以下段落:

1、课件出示句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指名读句子,说体会

阿曼达不仅自己临危不惧,而且把父亲给他的精神力量也传染给了同伴,同学们想一想,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他会想些什么,会和伙伴们说些什么?

是什么让这个年幼的孩子有如此的勇气呢?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学生读

现在老师就是埋在废墟下的阿曼达的同学,此刻我非常害怕,不停的哭泣,如果你是阿曼达,你会怎样安慰我?

进一步引导:我想我的爸爸妈妈了,他们一定以为我死了?

我已经好久没有吃东西了,我快饿死了?我再也坚持不住了!

你爸爸真的回来救我们吗?他是不是也以为我们都死了呢?

师:这句承诺,也同样给了儿子坚定的信念,同样让儿子变得了不起!

你还找到哪些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再指名读,说说读出了什么?

在漆黑的瓦砾下煎熬了38个小时,大家都已经支撑不住了,早一分出去就会多一份安全,晚一分出去就会多一份危险,生死关头,阿曼达却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希望留给了别人,所以,阿曼达真的了不起,齐读。

三、总结全课。“总会跟我在一起”这是一句饱含爱的承诺啊,父亲坚守承诺,儿子坚信承诺,这句爱的誓言成就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课件出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师引读:当父亲看到儿子的学校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是这句话支撑着他——

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时候,给他力量,让他挖了38小时之久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阿曼达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又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

师:让我们记住这对(读课题)

让我们记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铭记于心(课件出示父子相拥的图片及最后一段:师生共读)你能把对课文的理解融汇成一个词语,为这幅画面命名吗?

"地震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