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快乐的小青蛙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3.16

2024快乐的小青蛙教案。

您可能会对“快乐的小青蛙教案”感兴趣小编为您整理了详细资料。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教案是促进课堂群体合作的有效途径。文章仅供您作为参考!

快乐的小青蛙教案 篇1

引言:

音乐是孩子们喜爱的学科之一。在大班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名为“快乐的小青蛙”的音乐游戏来帮助孩子们增强节奏感和合作精神,并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本文将详细描述这个游戏的教案以及我的反思,旨在提供给其他教育工作者一个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活动。

一、游戏介绍

1.1 游戏目标

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音乐素养。

1.2 游戏材料

- 棉球或彩色纸团:代表青蛙

- 音乐播放器:播放适合孩子们年龄段的儿童音乐

1.3 游戏规则

- 孩子们站成一个大圆圈,手牵手。

- 音乐响起时,孩子们一起起舞,并在园长的指导下跳动和转圈。

- 音乐暂停时,园长停止跳动,并同时举起一只手。其他孩子们也要立即停止动作。

二、教案

2.1 活动准备

- 提前准备好音乐播放器和儿童音乐。

- 在教室中清理出足够的空间,确保孩子们能够舒适地移动。

- 为每个孩子分发棉球或彩色纸团。

2.2 游戏步骤

第一步:介绍游戏目标和规则

- 园长向孩子们简单介绍游戏目标:通过快乐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在游戏中学习合作。

- 园长解释游戏规则并演示如何在音乐停止时停止动作。

第二步:游戏实施

- 园长播放音乐,孩子们随着音乐起舞,并在园长的引导下跳动和转圈。

- 突然,音乐暂停,园长停止跳动并举起一只手,其他孩子们也要立即停止动作。

第三步:游戏反思

- 园长与孩子们一起坐下来,谈论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观察他们的回答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意见。

2.3 游戏延伸

- 在游戏中改变动作的速度和形式,以提高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 引导孩子们模仿动物的动作,例如跳跃像青蛙一样。

三、反思

通过这个音乐游戏,孩子们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不仅增强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以下是我对这个活动的反思。

3.1 游戏娱乐性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他们在移动和跳跃的过程中充满了欢乐和乐趣。音乐的加入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活跃。我观察到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并且有很高的参与度。

3.2 合作精神培养

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合作来达到游戏规则。只有当园长停止跳跃时,其他孩子才能立即停止动作。这个游戏鼓励孩子们互相配合,并在合适的时机做出正确的动作。

3.3 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通过不断的重复游戏,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会了根据音乐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并对音乐表现出更强烈的兴趣。

结论:

“快乐的小青蛙”游戏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大班学生提高他们的节奏感和合作精神,同时增强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这个教案和反思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设计和实施类似的教学活动,为孩子们创造更多有趣和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快乐的小青蛙教案 篇2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一年级下册语文《快乐的小青蛙》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篇 《快乐的小青蛙》教案,以供借鉴。

《快乐的小青蛙》是一个童话故事。讲了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到枯井里,它不慌不急,在井里唱起了歌,最后被大象救了上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乐观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年级下册语文《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3.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二、内容分析:

《快乐的小青蛙》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第19课内容。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了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到枯井里,它不慌不急,在井里唱起了歌,最后被大象救了上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乐观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

三、学生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生动,没有说教,适合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理解本课设计的意图。学习本课,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遇到困难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四、设计思路:

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利用歌曲《小青蛙找家》激趣整合于本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阅读,合作识字,探究自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演奏《小青蛙找家》,一个学生戴着小青蛙头饰,伴随音乐跳出来,全班同学也跟着唱。

2.戴着青蛙头饰的同学说:“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怎么办呢?”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青蛙。引导说:“现在小青蛙掉进井里了,谁来给他想个办法?”找几个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在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3.学习小组合作识字。学生相互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卡片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也可以是爸爸妈妈写的。)

4.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教师出示生字、词语、短句卡片,开火车读,抢读,学习小组齐读。

5.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三、自主朗读,感知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他的朋友们……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比一比,看谁读得,读出了恰当的语气。

四、分角色表演读。

1.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2.抽一二组在全班表演读。

五、结合情境图,想想说说

1.教师出示情境图(幻灯片)。

2.想一想:①小青蛙掉到井里为什么还要唱歌?②如果小青蛙不唱歌,还可以怎么做?③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

3.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这只小青蛙是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教师板书“快乐的”“聪明的”“勇敢的”。

六、在愉悦中下课。

教师弹奏《小青蛙找家》,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边唱边跳出教室外。

一年级下册语文《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小青蛙的快乐、机智和勇敢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知识目标:

联系课文,通过多种活动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辩清字形。

认识两个新的部首。

对本课的第一类生字认、会写、会用。

3.能力目标: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第一类生字。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寻找方法,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板书“青蛙”二字,写时注意说明写字规则。

2.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在哪认识的?

3.大家能把学过的字牢牢记住,真棒!瞧!小青蛙来看大家了!(出示青蛙图)

4.指导观察图: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呢?

5.你能带着快乐的情感来读读课题吗?

6.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认读生字

1.请大家快速翻开书111页,读书之前,先仔细看看学习提示:

小黑板出示:

①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生字?它在哪些句子里?把句子读给小伙伴们听,并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师:哪个小组学得,记住的字最多,快乐的小青蛙就会来到你身边哦!

三、汇报交流

1.师: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个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

(生边汇报,师边归纳识字方法)

2.师小结。

3.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当字宝宝们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我们再一起回到课文中,喜欢读哪段你就读哪段。

四、指导书写

1.过渡:语文学习注重听说读写,咱们中国文字源远流长,造型优美,许多外国人也在努力学习中国汉字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写一手漂亮的字。

2.瞧!字宝宝们来了,认识它们的就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好吗?(师逐一出示生字)

3.我们今天认识的两个新偏旁都藏在哪些字里呢?(指名反馈)在书写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反馈,师小结并板演)

4.指名上台写,评议。

5.师总结,激励学生写好字。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偏旁,你们还认识哪些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一年级下册语文《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3.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二、内容分析:

《快乐的小青蛙》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第19课内容。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了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到枯井里,它不慌不急,在井里唱起了歌,最后被大象救了上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乐观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

三、学生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生动,没有说教,适合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理解本课设计的意图。学习本课,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遇到困难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四、设计思路:

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利用歌曲《小青蛙找家》激趣整合于本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阅读,合作识字,探究自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演奏《小青蛙找家》,一个学生戴着小青蛙头饰,伴随音乐跳出来,全班同学也跟着唱。

小青蛙找家

跳跳跳,呱呱,呱!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

2.戴着青蛙头饰的同学说:“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怎么办呢?”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青蛙。引导说:“现在小青蛙掉进井里了,谁来给他想个办法?”找几个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在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3.学习小组合作识字。学生相互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卡片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也可以是爸爸妈妈写的。)

4.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教师出示生字、词语、短句卡片,开火车读,抢读,学习小组齐读。

5.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三、自主朗读,感知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他的朋友们……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比一比,看谁读得,读出了恰当的语气。

四、分角色表演读。

1.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2.抽一二组在全班表演读。

五、结合情境图,想想说说

1.教师出示情境图(幻灯片)。

2.想一想:

①小青蛙掉到井里为什么还要唱歌?

②如果小青蛙不唱歌,还可以怎么做?

③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

3.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这只小青蛙是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教师板书“快乐的”“聪明的”“勇敢的”。

六、在愉悦中下课。教师弹奏《小青蛙找家》,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边唱边跳出教室外。

快乐的小青蛙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井、急、象、传、奇、怪、谁、因、为、困、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1、认识井、急、象、传、奇、怪、谁、因、为、困、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准并区分谁和难,区分因和困。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先看看我们班谁是猜谜高手,出示猜谜语:(1)学狗坐,没狗高,又没耳朵又没毛。(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2.揭题,读题。

今天,一只快乐的小青蛙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里,请同学们快乐地与他打打招呼,齐读。

3.小青蛙悄悄地跟我说,他喜欢和为集体争光的同学做朋友,我们班有四大组,他想看看谁能为自己的组争光,他不希望有同学拖后腿。你们想和他做朋友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提出朗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遇到不会的字把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拼读生字,纠正错音。

2、检查生字的拼读。

(1)开火车拼读。

(2)齐读。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男女比赛读。

3、交流识字方法。

(1)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比一比:因、困,谁、难。

4、组词。

(1)给生字找朋友,先找一找生字宝宝在课文里的好朋友是谁,用双横线画出来。

(2)指名汇报。

(3)分组比赛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师:字词宝宝回到课文里了,你能把课文读通顺吗?

出示朗读要求:

四人小组齐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丢字。

小组讨论,说一说课文写了()不小心掉进了(),()听见井里传出的歌声,把()救了上来。

2、全班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青蛙趁着美好的春色在郊外游玩呢,突然,咚的一声响,发生了什么事了?

2、师:小青蛙是怎么不小心掉进井里的?

3、师:这口井是什么样的呀?(板画:一口井,板书:枯井)

4、师:如果你们不小心掉进这样的一口枯井里,你们会怎么样昵?(板书:不小心)

5、师:我们的小青蛙是怎么做的呢?请你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6、指导朗读。(板书:不急不慌)

7、小结:小青蛙不小心掉进了枯井里,为什么他不急不慌,还唱起了歌呢?请你们回家再读课文,尝试解答,现在小青蛙想和大家做游戏呢!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五、练习巩固

我的朋友在哪里?(我会连)

2、谁是火眼金睛?(我会选)

因困

()为()难

井开

()里()心

办为

()什么()法

六、作业

1、我爱读书: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2、我爱画画:画一只快乐的小青蛙。

3、我爱唱歌:唱一首《快乐的小青蛙》。

板书:

23、快乐的小青蛙

小青蛙图片

不小心?不急不慌

枯井简笔画

快乐的小青蛙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小手很能干,可以装扮我们的活动室。

2.愿意并喜欢参加活动,在画画、唱唱、贴贴的活动中发展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小青蛙范例,折纸用纸,荷叶与荷花的背景图,《悄悄话》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折纸兴趣。

1、教师:夏天到了 ,看池塘里什么开放了?

池塘里除了有荷花,还有什么呢?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把它们贴在活动室的哪个区域。

2、教师:呱呱呱,谁来了呢?这里住着一群小歌唱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让幼儿看看青蛙的外形及制作。

3、教师:谁愿意来摸摸它?它还会变呢。

让幼儿知道折出的青蛙是可以当玩具玩的。

4、请一个幼儿来摸摸会跳的青蛙。

二、看折纸示意图,理解各张折纸示意图代表的意思。

1、教师:这里有小青蛙折纸的示意图,你们能看懂吗?

2、请幼儿一起说说虚线、箭头所表示的'意思,对看不懂的地方,做局部示范。

三、幼儿折小青蛙。

1、鼓励幼儿先看懂折纸图示再折,折的时候注意角与角对齐,边与边对齐。

2、幼儿折纸,教师在需要的时候加以指导和帮助。

3、为折好的小青蛙画上花纹,一起唱《小青蛙》的歌曲,玩一玩折好的小青蛙。

四、活动结束。

大家一起把小青蛙装饰到池塘里,再唱唱跳跳,游戏结束。

快乐的小青蛙教案 篇5

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尝试双手同时在铃鼓上随乐一下一下地演奏。

2、通过找害虫的游戏情境及教师的语言提示,能随乐用乐器表现青蛙跳,用动作表演躲猫猫和吃虫。

3、体验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并能正确使用乐器。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准备:

1、拴好绳子的铃鼓16个。

2、16名幼儿围成半圆坐。

3、音乐《快乐的一只小青蛙》

4、小池塘图片、稻田图片。

5、彩虹伞。

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出示池塘背景图):今天天气真好呀!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宝宝们出门去玩。我们跳呀跳呀,跳到池塘里,与妈妈玩捉迷藏吧!咦,看见一条小虫子,啊呜一口吃掉它。

二、动作创编。

师:小青蛙的小脚可喜欢在荷叶上跳啦!我们的身体是一片小荷叶,你们想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跳啊?

三、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小青蛙在哪里啊?哪个小朋友找到了?

师:现在我们去找一个虫子吃吃吧!(教师再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师:咦?这次我们吃到了一条什么虫子呢?

师:又发现一条虫子,我们快去吃掉它!(教师第三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小结:虫子和青蛙都隐藏在小池塘图片中,露出身体一部分方便幼儿寻找。

四、乐器加入。

1、教师出示乐器,并引导幼儿使用乐器。

师:你知道吗?我们每只小青蛙都有一片小荷叶呢!现在妈妈这里有一片小荷叶,妈妈先把小荷叶慢慢地挂起来,你看妈妈哦,我会在荷叶上跳啦!

2、幼儿尝试使用乐器。

师:小青蛙,你们会在荷叶上跳吗?拿出你们的小荷叶挂在脖子上。(教师检查铃鼓佩戴情况。)五、增加新的游戏情境:稻田里捉虫子。

师:接下来我们要去帮农民伯伯到田里去捉虫虫了,农民伯伯的田里啊,有虫虫了,要请青蛙宝宝们去帮忙啦!虫虫到底长在绿色的田里还是黄色的田里,我也不知道,我们等下来找找看吧。

(游戏4遍,每次结束请一位幼儿上去找一块颜色的田反过来看有没有虫虫。)师:原来虫虫都生活在什么颜色的稻田里呀?(绿色)六、放松。

师:农民伯伯说要奖励你们一朵五彩田田,我们到五彩田田上来捉虫虫。请宝宝们起立,站到五彩田田的边边上。

师:现在请青蛙宝宝们轻轻跪在五彩田田上。(游戏1遍)师:捉到虫虫高兴吗?

师:虫虫捉完啦,请宝宝们把捉虫虫的神器拿下来,轻轻地放到妈妈这里。

实录:

一、引入T:呱呱,我是谁啊? S:小青蛙。

T:对了,我是青蛙妈妈,你们是? S:青蛙宝宝T:今天啊,妈妈要带你们到池塘里去玩,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最后我们还要捉虫虫。最后我们要干什么啊? S:捉虫虫。 T:对了,最后我们要捉虫虫。

T:青蛙最喜欢的一个本领就是跳,对不对?那现在我们的小身体就是一片小荷叶,你们想在哪里跳? S摸摸肚子T:哦,那我们就在肚肚上跳一跳。

二、律动(师带幼儿共同游戏一遍。语言提示:捉住了一只小虫虫,啊呜一口吃掉它。)T:刚我们在哪里跳啊? S:肚肚。

T:那你们还想不想在肚肚上再条一遍啊?刚刚妈妈跟你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啊? S:捉虫虫。 T:哦,捉虫虫的游戏,在这个之前还玩了一个什么游戏?(提示:教师做躲猫猫的动作,"躲"、"呱") T: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

总结:T:妈妈带你们出门,先跳,然后玩了一个躲猫猫的游戏,然后又捉虫虫了。那我们再去捉虫虫好不好?再去吃好多好多虫虫。(师带幼儿第2次游戏。)师带领幼儿强化第三段音乐的动作,语言提示:捉住了一只小虫虫,啊呜一口吃掉它。

T:妈妈说,这个池塘里藏着我家青蛙宝贝呢,你们找找它藏在哪里啊?你们怎么发现的? S:大眼睛。 T:青蛙宝宝,来玩躲猫猫,捉虫虫了。

T:除了肚肚上,还可以在哪里跳? S:胸口T:胸口,可以吗?

(师带幼儿第3次游戏)T:吃吃看,香不香。我要请一个宝贝来帮我捉虫虫了。

师请1名幼儿上来找虫虫(隐藏在图中) T:你怎么发现这个虫虫的?虫虫露出了什么? T:虫虫露出了触角。

取出毛毛虫,T:那你吃吃看香不香,你在请其他小朋友都来吃一吃。

T:刚才我们是在胸前跳的,你们还想在哪里跳一跳? S:腿上,肩膀上。

T:那我们先在腿上来跳一跳吧。(师带幼儿第4次游戏)T:谁来帮我找虫虫?(请1名幼儿上来找) T:你怎么发现它的? S:头露出来了。 T:这是什么啊?这是蚯蚓,弟弟你吃吃香不香? S:香。

教学反思:

《新纲要》要求将幼儿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到本领,本着这个教学思想,

我能用游戏贯穿活动始终,首先创设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成长过程,然后引入主题——小青蛙学本领(练习双脚并拢往前跳),接着幼儿分组练习各种双脚跳,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最后利用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巩固双脚跳。整节课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本节课总体来看,教学效果明显比较成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教学目标指向不明确(区分颜色、巩固数数可以忽略不要)。为了提高幼儿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开始活动、练习活动、结束活动中增加音乐,使整个活动更加完美。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使我认识到了一节课中,教师深刻研究教案才能正确把握好重难点,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能仅仅体现在教案的设计上,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把握教学机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汲取这节课的教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快乐的小青蛙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由孩子们自发产生的“蝌蚪宝宝成长”系列活动已开展了一个星期。孩子们了解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他们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表现蝌蚪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表现青蛙的愿望。每次下楼梯到最后几级总喜欢学青蛙往下跳;在草地上玩时也喜欢学青蛙跳;尤其是每当在图书上看到青蛙的图片时,也会站到小椅子上,边“呱呱呱”地叫着边往下跳……我想,可充分挖掘“青蛙跳”这一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由此我设计了《快乐的小青蛙》这一体育活动。(在制订“快乐的小青蛙”这一活动的目标时,主要考虑一个活动指向多个目标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1、喜欢参加体育游戏、在活动中情绪安定、愉快,练习双脚并拢轻轻往前跳,并能听信号行动,努力做到动作协调、灵活,这些都是属于健康领域。2、在游戏中感受5以内的数量关系,这是属于科学领域中数学知识。3、在游戏中巩固蝌蚪的成长规律,这是属于科学领域。4、知道青蛙能保护庄稼,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这是属于社会领域。)5.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6.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二、活动实录

我和孩子们在活动室一起布置了一个“大池塘”,“池塘”中间是一块块软垫做成的“荷叶”。在“池塘”的一边分别是“绿草地”(塑料草坪)、“萝卜地”(萝卜是孩子制作的)和“青菜地”(青菜是孩子们画的),还准备了许多“毛毛虫”(红、黄、绿积塑)。

小蝌蚪长大了——热身运动

在欢快的《戏春》音乐声中,我们的游戏开始了。我成了“青蛙妈妈”,带着一群“小蝌蚪”(幼儿)来到了“池塘”中快乐地游来游去,“小蝌蚪”游呀长呀,先长出了后腿(踢腿运动),再长出了前腿(伸展运动),最后甩掉了小尾巴(全身运动),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青蛙”。

小青蛙练本领——练习双脚并拢轻轻跳

我高兴地对“小青蛙”说:“祝贺我的宝宝变成了小青蛙,你们知道我们青蛙有什么本领吗?”“会跳”、“会捉虫”、“会游泳”,孩子们七嘴八舌抢着回答,

o;对了,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会保护庄稼捉害虫,但我们首先要练好跳的本领才会捉虫呀,今天妈妈先来教宝宝跳,看!妈妈是这样跳的。”我在池塘中的荷叶上,双脚并拢轻轻地跳来跳去,“小青蛙”学着妈妈的样子在荷叶上自由地轻轻跳来跳去,“妈妈”及时表扬跳得好的“小青蛙”。

小青蛙捉害虫——双脚并拢向前跳、感受5以内的数量关系

第一次游戏:去草地捉虫

“那边草地上有许多虫子呀!”不知是哪个孩子叫了起来,我没想到孩子会去注意到“池塘”边“草地上”的虫子,我忙把孩子们召集到池塘边,“现在妈妈要带你们去捉害虫了,先注意看妈妈是怎样去青草地捉虫的。”我边去“捉虫”边指导:利用荷叶跳过池塘(注意跳的方法),来到青草地,捉1条虫子回来放“虫子”。“看妈妈捉到的是什么颜色的虫子?”“黄颜色的。”孩子们齐声回答。“放到哪个标记的家里去呢?”几个孩子抢着把虫子放到黄颜色标记的筐里。“每个宝宝到青草地去捉1 条虫子”,孩子们根据我的指令兴奋地去捉虫了,并认真地把捉到的虫子按颜色放到相应的箩筐里。我发现有个别孩子急于捉虫没在荷叶上跳就跑到草地去“捉虫”了。“哪个勇敢的宝宝愿去捉剩下的‘虫子’?”大家积极争取着“我去”、“我去”……

第二次游戏:去青菜地捉虫

在第二次去“青草地”捉“虫子”时,我特别强调每个宝宝一定要跳在荷叶上到“青草地”捉三条虫子,这一次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要求去做了。

第三次游戏:去萝卜地捉虫

“看!萝卜地也有许多虫子,这一次你去捉虫时,只要能数清几条就捉几条。”孩子们又跳过池塘忙着去萝卜地捉虫。看着孩子们满头大汗的样子,我灵机一动,何不好好利用这池塘里的荷叶,让孩子们休息一下呢?于是,我请捉到虫子的幼儿坐在荷叶上,边休息边数自己捉到的虫子,只见他们一个个在手口一致地点数,“1、2、3……”“妈妈,我捉了4条虫子”、“我捉了8条虫子”、“我捉了9条虫子”……他们兴奋地叫着。还把捉到的虫子放到了有相应颜色标记的箩筐里。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我们抬着“虫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教学反思:

《新纲要》要求将幼儿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到本领,本着这个教学思想,

我能用游戏贯穿活动始终,首先创设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成长过程,然后引入主题——小青蛙学本领(练习双脚并拢往前跳),接着幼儿分组练习各种双脚跳,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最后利用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巩固双脚跳。整节课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本节课总体来看,教学效果明显比较成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教学目标指向不明确(区分颜色、巩固数数可以忽略不要)。为了提高幼儿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开始活动、练习活动、结束活动中增加音乐,使整个活动更加完美。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使我认识到了一节课中,教师深刻研究教案才能正确把握好重难点,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能仅仅体现在教案的设计上,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把握教学机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汲取这节课的教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快乐的小青蛙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快乐的含义,知道大家在一起会得到快乐,共同劳动会得到快乐,为别人解决困难也会得到快乐。

2、能积极参与活动,会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一起唱《快乐拍手歌》,感受快乐!

师:我们小朋友这么快乐,还应该把快乐的心情传递给朋友们,森林的小动物们却一点儿也不快乐,我们来听听怎么了。

二、分段讲述故事,理解快乐的含义。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并提问。(播放PPT)

提问:

1、老鼠、乌龟、狐狸为什么不快乐?

2、怎么样帮助它们快乐起来?

(2)老师讲述第二段故事并提问。(播放PPT)。

提问:

1、小动物想到了什么办法?

2、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做什么事情?

(3)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每个房间住一种小动物,你们帮小动物们找到它最喜欢,最适合的房间。

提问:为什么这样分?哪一组分的最合理?

(4)继续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帮助鸭妈妈解决困难。

提问:鸭妈妈的房子被洪水冲走了,怎么办呢?

三、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给公寓起名字。

师: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给这个新房子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小结:小动物们用自己的特长,靠自己的劳动一起盖了新房子,还帮助了鸭妈妈,大家一起住在造好的房子里。小动物们很快乐!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们也很快乐,让我们一起唱着快乐的歌回教室吧!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快乐小青蛙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