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粮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县粮食粮食工作总结。

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总少不了要写总结。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也是提升自己的关键因素之一。每多写一次总结,我们就越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人的力量是无求无尽的,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做到。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报告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县粮食粮食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xx年,全县粮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粮食购销和粮食安全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粮食市场监督检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体现在:
㈠、严格执行政策,保护农民利益,切实抓好粮食安全工作
1、搞好粮食收购,保护农民利益。xxxx年是国家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的第二年,我县共有44个受托库点参与收购工作。为把这一惠农政策执行到位、不走样,我们采取了扎实有效措施,强化宣传,加强监管,创新服务,精心组织,规范收购,圆满完成了托市收购任务,共收购托市粮4.8亿斤,农民从托市收购中增加收益4000万元。秋粮收购面临仓容缺口大,收购资金筹措难,农民售粮期望高,市场主体入市稳等新情况,通过边购边销、代购代储、与加工企业合作等措施,坚持市场定价、优质优价、公平作价,积极收购,累计收购稻谷0.8亿斤。xxxx年,粮食购销企业共收购粮食5.6亿斤,销售粮食4.2亿斤,实现利润230万元,全面完成了年度经济指标和工作目标。
2、强化管理措施,确保储粮安全。一是严抓组织管理。县局和各储粮单位专门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有效预防措施,落实安全储粮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制度到位。二是狠抓药剂管理 。各储粮单位所需储粮药剂均由局中心药库统一购置保管,企业领购药剂严格按规定手续程序办理。三是实抓安全检查。按照四无要求,对全县所有购销企业及站点开展了仓储大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目前,我县仓储三防设施有了很大改观,防治保管工作扎实有效,仓储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3、积极筹措资金,实施仓库维修。我县购销企业80%以上的仓储设施破旧、老化,与承担的购储任务很不相适应。xxxx年,我们又筹措了300万元,对重点库点的仓房、地坪、场面等进行了维修,确保了托市收购顺利进行和存粮保管安全。
㈡、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市场监管,切实抓好放心粮油建设
1、重视制度建设,加强宣传培训。一是县局成立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和阳光工程规范事权行动领导小组,建立了行政执法组织网络,做到了专门机构、专人分管、专业人员三落实。二是举办了全县粮食经营者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班及专题业务辅导班,印发制度汇编、《预案》以及相关文件2000份,真正做到了每一个从事粮食收购的经营者心中有政策,手中有文件。三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设立咨询台、在镇村张贴宣传材料等方式宣传粮食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收购政策,受到了广泛好评。四是在加强三级统计、二级监管统计网络、粮食质量监管网络、农村义务监督员网络等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粮食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执行方案和紧急预案,从组织上、制度上、行动上促进了我县粮食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工作步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
2、实施放心粮油,服务城乡居民。从xxxx年开始,我们实施了以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进超市为抓手的放心粮油工程,按照质量第一,常年发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挂牌一个的原则,打造精品工程。对放心粮油店实行店面标识、管理制度、管理台帐三统一要求。xxxx年建立了5家放心粮油店(区),放心粮油工程首次进入了城区苏果、时代超市。目前,我县已建立放心粮油店(区)10家,城区8家,乡镇2家。此项民心工程,得到了政府和消费者的普遍好评。
3、强化监督检查,维护市场秩序。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依法受理《粮食收购许可证》行政审批项目,全年受理申请16件,行政许可16件。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要求,实施依法管粮,服务粮食市场,建立并完善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以政府领导挂帅,粮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粮食市场质量、食品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全年组织开展了粮食库存、粮食流通统计、收购资格及收购行为、粮食质量、行业食品安全等重点检查20余次,立案查处18起,责令改正21起,有力地维护了我县粮食市场秩序。
㈢、主攻招商引资,培植龙头企业,切实抓好粮食物流中心建设
1、抓好工业生产,培植龙头企业。xxxx年完成社会粮油工业产值82205万元,同比上升16.2%;完成销售收入83852万元,同比上升24.4%;实现利税4769万元,利润3084万元,同比上升210.9%和263.3%,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提速增效。永顺泰(宝应)麦芽有限公司、扬州宝泰米业有限公司、名佳面粉有限公司三家龙头企业的业绩占全社会粮油工业企业的60%,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强化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资7509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我局招商引资引进的浙江乐银合金有限公司、江苏海润传媒印刷有限公司、扬州永丰利时装有限公司三个重点项目已完成注册资金2630万人民币和640万港币,并正按计划实施项目建设。
3、坚持一流标准,推进物流建设。宝应湖粮食物流中心项目为《江苏省粮食现代物流规划(xxxx-2015)》的重点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500亩,总投资8亿元,分二期建设。xxxx年3月6日率先动工兴建10万吨粮食储备库和附属设施用房,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经过近一年的建设,20幢现代化粮食储备库及3幢附属设施用房均已竣工,配套设施道路、水电、消防、排涝等已建设到位,投入资金达8000万元。工程建设速度、建设质量得到了省、市、县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四)、加强学习教育,强化内部管理,切实抓好行风作风建设
1、强化学习型机关建设。年初,根据自身实际,合理地制定了机关学习制度,明确规定每月组织一次机关集中学习活动。在学习内容上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党章》为重点,同时,开展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及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教育。采取领导主讲学,职能科室轮流主持学等方式方法,丰富学习内容,注重学习效果,机关风清气正,作风建设得到了新提升。
2、健全完善工作责任制。xxxx年,我们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费用管理制度、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系统重大事项做到民主决策,公开透明,行业风貌发生了新变化。
3、切实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从促进和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落实有效措施,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和特殊群体的稳定工作,对职工群众的来信来访,做到有接待、有落实、有处理结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全系统社会政治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全县大部分粮食仓储设施破旧、老化,功能弱化;二是粮食收购市场仍存在监管难度。无证无照、不按政策要求收购现象仍很普遍,特别是一证多点和年经营量50吨以下的收购行为难以监控;三是粮食精深加工水平不高,规模企业数量不多,自主品牌不突出;四是企业老人负担依然沉重。
wWw.gz85.cOM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粮食局粮食工作总结


县粮食局成立于1953年2月,是主管全县粮食工作的专门机构。其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粮食的方针政策,制定和颁布县内有关粮食工作的决定、计划,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和管理方案,负责全县粮食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工作。自成立以来,粮食工作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全过程,在全县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严格执行政策,搞好粮食购销工作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予以抓好。在粮食供给较紧张的年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生产发展水平不高,粮食增长速度缓慢,求大于供的矛盾突出。为了确保城镇居民的基本口粮供应,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统一库存的“四统一”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粮食总产量供求状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长期短缺变为丰年有余,总量供求基本平衡。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从1985年起,国务院开始取消粮食统购,公粮、余粮改为“合同定购粮”,执行一年后又改为“国家定购粮”。统销未取消,仍然维持平价供应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政策。粮食流通实行国家定购和统销的“死一块”和议价经营的“活一块”的“双轨制”。1985~1992年合同定购期间,全县共收购贸易粮1299万千克,销售粮食3008万千克。购销缺口由县外调入弥补。1993年,云南正式取消了购粮本和粮票、面票、油票,粮食流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放开价格,放开经营,放开市场。实行“三放开”后的1993~1994年,全县共收购贸易粮200万千克,销售327万千克,销大于购127万千克,购销缺口都是通过企业到省内外组织议价购入解决。1995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粮食部门深化改革实行两线运行的通知》,将粮食部门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为了确保供给,严肃政策,在1996年的粮食收购中,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支持下,在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粮食部门加大收购工作力度,组织人力物力直接进村到户收购,全县共收购原粮139.86万千克,占全县任务126万千克的111%,超额完成任务13.86万千克,比1995年同期多入库50.69万千克,改写了我县自1985年统购改合同定购以来11年未完成国家定购任务的历史。1995~1997年,全县共收购粮食407万千克,销售粮食281万千克。1998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同年11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当前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1998~2001年全县国有粮食企业共收购贸易粮305万千克,销售贸易粮395万千克。2002年4月1日起,全省取消粮食合同定购,实行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确保云南省粮食安全的“一取消、三放开、一确保”政策。为加强粮食收购工作的监督管理,粮食部门搞好服务,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短斤少两、不压级压价、不打白条。此后,为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和退耕还林粮食供应,县粮食局在立足本地收购的同时,采取委托代购、约时定点收购、增设临时收购点收购等不同形式积极组织收购,还到昆明本资料权属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保山、下关等地购进。为确保退耕还林粮食按时按质按量兑现给退耕户,采取就近就便的供应办法,在上街、平坡、脉地、太平原粮站的基础上,增设了顺濞、富恒临时销售点,确保了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县顺利实施。2002~2005年全县共收购贸易粮684万千克,销售粮食698万千克,其中,兑现退耕还林粮食原粮465万千克,涉及8个乡镇38个村4767户退耕户。二、加强经营管理,抓实扭亏增盈工作国有粮食企业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业务部门,从建国以来的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卖粮难现象,以及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化,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经营却一路亏损,靠国家补贴,企业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多年来,粮食企业一直是负债经营,没有一点发展后劲。通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收缩网点,减员增效,加强,搞好经营,企业亏损逐步减少。我县粮食系统1985年盈利6.99万元,1986年盈利1.73万元;1987~1992年3月31日政策性亏损挂账已消化;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累计亏损381.5万元,1999年通过第一轮改革后,全县只保留一个国有粮油购销企业,“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职工减员分流43人,年内减亏43.7万元,2000年减亏52.8万元,2001年因解决1998年改革遗留问题,增亏95.6万元。2002年4月取消粮食合同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确保粮食安全的“一取消、三放开、一确保”政策,同时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减亏

102.3万元。通过2002年第二轮改革,加强了企业管理,进一步扩大购销业务,2003年实现利润30万元,2005年由于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改为直接兑付现金,销售量减少,盈利1.4万元。三、顺应市场经济潮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1998年10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及意见,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调整充实企业改革领导组,成立了由有关部门参加的粮改领导组及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6个工作组,分别到上街、平坡、龙潭、太平、脉地、县粮油加工厂参加粮改指导工作。根据“四分开,一完善”的原则和粮改总体方案的要求,撤销了5个粮管所,在上街粮管所的基础上组建国有粮油收储公司,下设脉地、平坡、龙潭、太平4个收储站,撤销了粮油经营部,对粮油加工厂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合理确定收储公司人员岗位,采取6种形式分流安置人员,收储公司竞争上岗28人,内部退养3人,参加股份合作制14人,自动离职1人,一次性辞职43人,下岗1人,共分流62人,分流率65.2%,企业离休人员5人由财政负担,退休人员43人按每人2万元一次性移交社保包养。为解决粮改资金的不足,经有关部门批准,对企业10宗资产进行处置,共收回资金59.32万元(含税费);争取到省州资金75万元,全部用于安置一次性辞职人员和离退休干部。经过四个阶段的工作,改革达到预期目的,通过了州粮改办的验收。1999年3月5日,国有粮油收储公司、粮油工业公司成立。2002年,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漾濞彝族自治县深化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在县企业改革指导组的指导下,抽调局机关有关人员组成两个企业改革工作组,进驻粮油工业公司和粮油收储公司,帮助指导。对国有粮油收储公司主要从完善经营机制,逐步建立激励机制,打破平均分配格局入手,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完善企业内部各项,加强内部管理。对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管理不善、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生存无望的粮油工业公司资产整体出售,一次性分流人员。2003年,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县粮油工业公司列入全县重点改革的10户企业之一。抽调局机关有关人员和县指导组成员组成领导组及办公室。在2002年改革的基础上,召开股东大会,确定改革方案,形成整体出售资产决议,采取公开、公证、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出售整体资产,出售资产所得38万元全部用于安置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从5月28日开始到8月20日全面结束,率先在全县第一家完成改革任务,整个改革过程立足自我,一企一策,没有向上级要过一分钱。在改革工业公司的同时,对国有粮油购销公司(原收储公司改为购销公司)在1998年改革中遗留问题进行了解决,为粮食系统第一、二轮改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05年,根据上级有关“每个县只保留一户国有粮食企业,企业职工全员置换身份”的精神,转换企业职工身份,给予一次性安置补偿。企业职工身份转换后,企业根据经营规模,合理定岗定员,推行新的用工制度,实行层层聘用制。在分配上,坚持把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个人贡献挂钩。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承担起对全社会粮食流通和粮食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责,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粮食局—粮食工作总结



粮食局—粮食工作总结
县粮食局成立于1953年2月,是主管全县粮食工作的专门机构。其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粮食的方针政策,制定和颁布县内有关粮食工作的决定、计划,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和管理方案,负责全县粮食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工作。自成立以来,粮食工作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全过程,在全县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严格执行政策,搞好粮食购销工作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予以抓好。在粮食供给较紧张的年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生产发展水平不高,粮食增长速度缓慢,求大于供的矛盾突出。为了确保城镇居民的基本口粮供应,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统一库存的“四统一”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粮食总产量供求状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长期短缺变为丰年有余,总量供求基本平衡。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从1985年起,国务院开始取消粮食统购,公粮、余粮改为“合同定购粮”,执行一年后又改为“国家定购粮”。统销未取消,仍然维持平价供应政策。粮食流通实行国家定购和统销的“死一块”和议价经营的“活一块”的“双轨制”。1985~1992年合同定购期间,全县共收购贸易粮1299万千克,销售粮食3008万千克。购销缺口由县外调入弥补。1993年,云南正式取消了购粮本和粮票、面票、油票,粮食流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放开价格,放开经营,放开市场。实行“三放开”后的1993~1994年,全县共收购贸易粮200万千克,销售327万千克,销大于购127万千克,购销缺口都是通过企业到省内外组织议价购入解决。1995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粮食部门深化改革实行两线运行的通知》,将粮食部门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为了确保供给,严肃政策,在1996年的粮食收购中,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支持下,在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粮食部门加大收购工作力度,组织人力物力直接进村到户收购,全县共收购原粮139.86万千克,占全县任务126万千克的111%,超额完成任务13.86万千克,比1995年同期多入库50.69万千克,改写了我县自1985年统购改合同定购以来11年未完成国家定购任务的历史。1995~1997年,全县共收购粮食407万千克,销售粮食281万千克。1998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同年11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当前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1998~2001年全县国有粮食企业共收购贸易粮305万千克,销售贸易粮395万千克。2002年4月1日起,全省取消粮食合同定购,实行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确保云南省粮食安全的“一取消、三放开、一确保”政策。为加强粮食收购工作的监督管理,粮食部门搞好服务,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短斤少两、不压级压价、不打白条。此后,为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和退耕还林粮食供应,县粮食局在立足本地收购的同时,采取委托代购、约时定点收购、增设临时收购点收购等不同形式积极组织收购,还到昆明、保山、下关等地购进。为确保退耕还林粮食按时按质按量兑现给退耕户,采取就近就便的供应办法,在上街、平坡、脉地、太平原粮站的基础上,增设了顺濞、富恒临时销售点,确保了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县顺利实施。2002~2004年全县共收购贸易粮684万千克,销售粮食698万千克,其中,兑现退耕还林粮食原粮465万千克,涉及8个乡镇38个村4767户退耕户。二、加强经营管理,抓实扭亏增盈工作国有粮食企业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业务部门,从建国以来的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卖粮难现象,以及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化,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经营却一路亏损,靠国家补贴,企业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多年来,粮食企业一直是负债经营,没有一点发展后劲。通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收缩网点,减员增效,加强企业管理,搞好经营,企业亏损逐步减少。我县粮食系统1985年盈利6.99万元,1986年盈利1.73万元;1987~1992年3月31日政策性亏损挂账已消化;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累计亏损381.5万元,1999年通过第一轮改革后,全县只保留一个国有粮油购销企业,“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职工减员分流43人,年内减亏43.7万元,2000年减亏52.8万元,2001年因解决1998年改革遗留问题,增亏95.6万元。2002年4月取消粮食合同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确保粮食安全的“一取消、三放开、一确保”政策,同时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减亏102.3万元。通过2002年第二轮改革,加强了企业管理,进一步扩大购销业务,2003年实现利润30万元,2004年由于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改为直接兑付现金,销售量减少,盈利1.4万元。三、顺应市场经济潮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1998年10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及意见,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调整充实企业改革领导组,成立了由有关部门参加的粮改领导组及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6个工作组,分别到上街、平坡、龙潭、太平、脉地、县粮油加工厂参加粮改指导工作。根据“四分开,一完善”的原则和粮改总体方案的要求,撤销了5个粮管所,在上街粮管所的基础上组建国有粮油收储公司,下设脉地、平坡、龙潭、太平4个收储站,撤销了粮油经营部,对粮油加工厂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合理确定收储公司人员岗位,采取6种形式分流安置人员,收储公司竞争上岗28人,内部退养3人,参加股份合作制14人,自动离职1人,一次性辞职43人,下岗1人,共分流62人,分流率65.2%,企业离休人员5人由财政负担,退休人员43人按每人2万元一次性移交社保包养。为解决粮改资金的不足,经有关部门批准,对企业10宗资产进行处置,共收回资金59.32万元(含税费);争取到省州资金75万元,全部用于安置一次性辞职人员和离退休干部。经过四个阶段的工作,改革达到预期目的,通过了州粮改办的验收。1999年3月5日,国有粮油收储公司、粮油工业公司成立。2002年,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漾濞彝族自治县深化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在县企业改革指导组的指导下,抽调局机关有关人员组成两个企业改革工作组,进驻粮油工业公司和粮油收储公司,帮助指导。对国有粮油收储公司主要从完善经营机制,逐步建立激励机制,打破平均分配格局入手,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完善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对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管理不善、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生存无望的粮油工业公司资产整体出售,一次性分流人员。2003年,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县粮油工业公司列入全县重点改革的10户企业之一。抽调局机关有关人员和县指导组成员组成领导组及办公室。在2002年改革的基础上,召开股东大会,确定改革方案,形成整体出售资产决议,采取公开、公证、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出售整体资产,出售资产所得38万元全部用于安置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从5月28日开始到8月20日全面结束,率先在全县第一家完成改革任务,整个改革过程立足自我,一企一策,没有向上级要过一分钱。在改革工业公司的同时,对国有粮油购销公司(原收储公司改为购销公司)在1998年改革中遗留问题进行了解决,为粮食系统第一、二轮改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04年,根据上级有关“每个县只保留一户国有粮食企业,企业职工全员置换身份”的精神,转换企业职工身份,给予一次性安置补偿。企业职工身份转换后,企业根据经营规模,合理定岗定员,推行新的用工制度,实行层层聘用制。在分配上,坚持把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个人贡献挂钩。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承担起对全社会粮食流通和粮食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责,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粮食局—粮食工作总结

县粮食生产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JJ县委、县人民政府,向自治区调研组一行前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JJ县粮食生产工作情况做汇报:一、JJ县基本情况JJ县位于天山北麓,GGG。全县总面积GG万平方公里。辖G乡G镇,102个行政村,388个村民小组。县域总人口GG万人(含农GG驻县G个农牧团场3.6万人)。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G6%,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G%。全县农业人口G3万人(含兵团3.2万人),非农业人口5G8万人。JJ县地域东西宽G公里,南北长250公里,农区年平均气温为4G7℃,无霜期平均1G6天,年日照时数为22G0 — 3230小时。全县有9条河流,年径流量4.G5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2.5亿立方米。全县有可耕地面积150万亩以上。JJ县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种植以小G为主的粮食作物是JJ县的一大优势。小麦主栽品种为新冬18号、新冬G2号、新春G号、新春1G1号。我县生产的小麦颗粒饱满,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高,一般蛋白质含量在13—15%,湿面筋含量在21—34%之间。我县先后被列为自治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2001年被授予“G乡”称号。二、2005年粮食生产情况2005年,我县继续坚持围绕畜牧业、围绕龙头企业、围绕市场需求“三个围绕”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大力推进规模化、区域化生产,逐步形成适应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产业区、产业带。 (一)粮食生产形势2005年,全县共种植粮食作物面积G85万亩,其中:小麦G.3万亩,玉米1G89万亩,大麦8G6万亩,豆类G万亩。经实地测产,小麦单产达3G公斤,较上年增加2G公斤,总产1.G5亿公斤;大麦单产达34G公斤,与上年持平,总产2GT2万公斤。玉米目前长势喜人,单产预计可达G0公斤左右,较上年增加G5公斤以上,总产可达G08亿公斤。通过分析,今年我县粮食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国家及自治区出台的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拉动粮价持续上扬,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特别是每公斤补贴0.2元的政策对调动农民种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我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今年,我县把粮食生产作为全年农业和农村的五项重点之一,采取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落实粮食生产任务,把粮食生产作为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了各级领导干部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三是结合实际出台了对种粮农户的优惠措施,对种粮大户在贷款发放、机动地发包、配水等方面给予优先到位。四是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的各项技术服务工作,今年全县共下派100余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品种选择本资料权属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播种、田间管理、收获、销售等环节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并结合实施国家小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1000名科技示范户为主体,重点推广4个主导品种,6项主推技术,为粮食作物单产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期,我县又争取到国家和自治区的小麦良种补贴项目,良种补贴资金总额200万元。项目确定的补贴品种为新冬22号,新冬18号,新春11号、新春17号和新春6号,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提高全县小麦的良种覆盖率,对提高小麦单产,实现小麦生产的优质化、市场化、区域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我县小麦收购情况截止今年9月12日,全县共收购小麦2.83亿公斤。其中:中央储备粮JJ直属库8048万公斤;G粮集团JJ国家粮食储备库5493万公斤;G粮集团JJ有限责任公司1.47亿公斤。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加203%。今年我县小麦收购数量增加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面积得到增加。今年我县小麦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7.5万亩,按2005年全县平均单产3G公斤估算,仅增加小麦种植面积7G5万亩一项就可多提供商品粮30G0万公斤,加之今年农民自留口粮和籽种由年初测算时的2G%减少到G%等因素,预计本年度可提供商品粮3.G1亿公斤,商品率达88%。二是单产大幅度提高。今年小麦单产可达3G5公斤,增加25公斤,2G05年全县小麦总产量3GG5亿公斤(含兵团),比年初预计增加0.GG亿公斤。 (三)农民籽种和预留口粮情况今年初,测算农民自留口粮和种子占总产量的比例为G4%,测算每亩预留籽种3G公斤,共需预留籽种0.G亿公斤,占总产量的1G0%;人均预留口粮22G公斤,共需预留口粮G4亿公斤,占总产量的G4%。经核查,今年农民预留口粮和籽种比例为12%,除留小量的口粮外籽种每年都在更换,农户自留口粮和籽种的减少就可多出售商品粮0.2亿公斤。籽种和预留口粮减少主要原因是价格因素。自20G4年开始,小麦价格一直保持1G元左右,粮食价格持续上升,种粮收益有所提高,农民的种粮信心明显增加,刺激了粮食生产。 (四)粮食直补工作运行情况
粮食直补政策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县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在粮食直补兑付工作中,严格按照“G个到户”和“G个不准”要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紧”字

当头,工作安排到位。为了确保直补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G日,专门召开粮食直补会议,对粮食种植面积的摸底调查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由各乡镇财税所在乡、村协助和配合下,入村、入户、入地对粮食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调查结果由农户签字并将调查情况以村为单位张榜公示,同时建立粮食直补基础资料档案,作为粮食直补资金兑付的重要审核依据。二是政策透明,宣传到位。为使粮食直补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家喻户晓。县财政部门印制了区、州粮食直补政策实施的宣传单10000余份,组织人员将宣传单下发到农民手中,把粮食直补范围、补贴标准、补贴方式宣传到户。7月G 日,县财政部门专门召开粮食直补工作培训会议,采用以会代培的方式,对直接从事粮食直补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重点讲解2005年粮食直补的有关政策和直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是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到位。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完善了领导负责制、部门和岗位责任制以及粮食直补工作责任追究制。财政部门负责直补资金的筹集、拨付、管理,乡镇财税所具体负责直补款的发放;粮食收购部门负责夏粮收购、开据发票;金融部门配合财政部门做好直补资金划拨、发放等相关工作;工商部门负责粮食市场监管;监察部门负责对直补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四是建立制度,确保直补到位。严格复核面积和补贴资金,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粮食直补财务公开制度,对种粮农民直补面积、资金,严格审核,严格公开,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今年与去年相比,小麦播种面积增加1G万亩,小麦总产预计达G.G5亿公斤,与去年相比总产增加1.G9亿公斤,预计可提供商品粮G.G1亿公斤,比去年多提供商品粮G56亿公斤。截至9月12日,全县已收购小麦2G3亿公斤,需兑付直补款万元5G20万元,目前已向农民兑付粮食直补款280G万元,尚差272G万元。直接受益农户近G万户。预计今年需要粮食直补资金60G0多万元,与去年相比增加 2G00 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一)粮食直补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直补工作进度和直补款的发放。建议上级部门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尽快拨付资金,保证下年粮食。
(二)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水利设施建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建议将农业固定资产、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专项资金向我县倾斜,争取一批节水灌溉、中低产田、小流域改造等项目立项实施,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降低农民粮食生产成本。 (三)继续完善现有种粮补贴和良种补贴政策。 (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弥补粮食主产县因大面积种粮而造成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保证财政有能力发展和扶持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长期稳定。 (五)切实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建议在粮食加工转化项目上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推动粮食产业化进程。

"粮食普查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