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学鱼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7.14

科学鱼教案15篇。

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所需的“科学鱼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制定好教案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素养。与您身边的人分享这个有用有趣的内容吧!

科学鱼教案 篇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有关我国的人口、资源等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同学们查到了什么资料呢?谁愿意起来展示一下你的调查成果?

学生1:我在图书馆里查到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大约为1300000000人。

学生2:我从地图上查到了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597000千米。

学生3:我从电脑上查到了我国石油储量为240亿桶。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学生2:我发现这些数据都比较大,书写和读时都比较麻烦。

教师点拨:同学们的观察都是正确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比较大的数呢?

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努力地思考了,想必都有所发现。你把你发现告诉其他同学吗?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的方法好?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点拨。

3、择优反馈,提升理论

小组交流结束,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的方法好?

学生1:对于较大的数,我们认为可以用数字与记数单位百、千、万、亿等合写的`方法来表示比较简单。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1.3亿。

学生2: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有的数可以用一个数乘以10的几次方的形式来表示。

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1.3×109.

学生3:计算器用1.e+48表示1000连续5次平方。

大家比较一下,那一种方法更适合于我们数学的记法,对于无论多大的数读写都更方便?

生:1.3×109这种写法更方便,因为若带单位的话,例如:1300000000000写作13000亿会受到限制。

师:那么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呢?

归纳: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

板书课题:科学记数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书上。

(1)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 370 000 000人。

(2)地球半径约为6 400 000米。

(3)光的速度约为300 000 000米/秒。

还有书上例题:

1、赤道长约为40 000 000米。

2、地球表面积约为510 000 000km2.

师:不看书上答案,同学们能用科学计数法写出来吗?

4、应用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696000000 300000000

(2)省实新校区建成后,住校学生将达到3000人,每个学生的平均伙食费为350元/月,则这些住校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是多少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表明)

集体订正。

5、拓展创新

一个数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同学们都会了,现在如果有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你知道它原来表示什么数吗?

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为7.2×105平方米。

2、山东省的面积约为1.5×105平方千米。

3、人体中约有2.5×1013个红细胞。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中反馈、订正。

科学记数法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你还能想到哪些应用?

生:计算器中出现10的多少次方时。

生:记一个很大数的时候,比如工商银行的存款总额。

师:既然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用到科学记数法,我们就要对它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实例:

①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约2700万册,居世界第五位。

(1)调查本校图书馆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书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2)调查本校的人数,如果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的学校的学生借阅?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6、小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谁愿意起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科学鱼教案 篇2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2)下列用科学积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由学生进行抢答,调动学生积极性)

a,某中学有一座造价1500000元的体育馆。1500000用科学记数法记为________

b,某中学建筑面积3600平米体艺馆和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的建成,使学校的硬件设施更上了一个层次。3600用科学记数法记为_______;4000用科学记

c,找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并把其它的数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

(1)水星的半径为2。44×106米,木星的'赤道半径约为71400000米。

(2)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597000平方千米,俄罗斯的陆地面积约为9。976×106平方千米。

d,某市总人口约6900000,当地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历史悠久,驰名中外。6900000用科学记数法记为

C6。9×105D69×105,

e,某中学占地38亩,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38如果用科学记数法应记为___________14100用科学记数法记为_______________

f,某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向教科研要质量”为办学理念,每学期派几百人次去外地学习观摩,所用经费达到35万元。35万是几位数?用科学记数法记为_______________

的陆地面积约为9。976×106平方千米。

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

据报道:故宫明年的修复将全部使用国内施工队伍。故宫整体大修计划用,总投资1。952×109元。

测量你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并计算出你从出生到现在约跳了多少次脉?

让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谈一谈本节课有何收获,教师在旁加以适当的引导。

1、课本第65页,习题2。12。

2、搜集报刊、杂志上较大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

科学鱼教案 篇3

1.中央预算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民生支出达到7285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7285?10元B.72.85?10元C.7.285?10元D.0.7285?10元

2.《广东省20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显示,港珠澳大桥工程估算总投资726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A.7.26?10元B.72.6?10元C.0.726?10元D.7.26?10元

3.据《沈阳日报》报道,今年前四个月辽宁省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64亿美元.164亿美元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A.16.4×10亿美元B.1.64×102亿美元C.16.4×102亿美元D.1.64×103亿美元

4.据统计,年漳州市报名参加中考总人数(含八年级)约为10人,则102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102?10610911118101112B.1.02?10C.10.2?1054D.102?103

5.目前国内规划中的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总投入约14800000000元.14800000000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48?10元B.0.148?10元119C.1.48?10元10D.14.8?10元9

6.“2017年中国慈善排行榜”近日在京揭晓,此次入榜的慈善家121位,共计捐赠18.84亿元.将18.84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A.19?10元8B.1.9?10元9C.1.884?10元9D.1.8?10元9

7.永州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市科技投入从“十一五”初期的3.0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48亿元.请将6.48亿用科学记数法(保留两个有效数字)记为()

A.6.48?108B.6.4?10C.6.5?1088D.6.5?109

8.今年6月,南宁市举行了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据估算,本届大会合同投资总额达2260亿元.将226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

A.2.3?103B.2.2?103C.2.26?103D.0.23?104

9.已知一粒大米的质量约为0.000021千克,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21?10B.2.1?10??4C.2.1?10?5D.21?10?6

10.跑步是一项增强体质的'简易体育活动.某校某天早上参加晨跑人数有2318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是()

318?10B.0.2318?10C.23.18?10D.231.8?10A.2.3421

11.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3645亿元,升至249530亿元.将249530亿元用科学记数表示为().

A.24.953?10元B.24.953?10元C.2.4953?10元D.2.4953?10元

12.据《宁波市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预计到,宁波市接待游客容量将达到4640万人次.其中4640万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0.464?10913121314B.4.64?108C.4.64?107D.46.4?106

13.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大约是0.000000081米,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8.1×10米B.8.1×10米C.81×10米D.0.81×10米

14.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面积达25.8万平方米,将25.8万平方米用科学记数法(四舍五入保留2个有效数字)表示约为()

A.26?10平方米4?9?8?9?7B.2.6?10平方米C.2.6?10平方米45D.2.6?10平方米6

15.景色秀美的宁城县打虎石水库,总库存量为119600000立方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196?10立方米B.1.196?10立方米C.11.96?10立方米D.0.1196?10立方米

16.2017年中央预算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民生支出达到7285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7285?10元B.72.85?10元C.7.285?10元D.0.7285?10元

17.2017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人数达到24万人.24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24×105B.2.4×105C.2.4×104D.0.24×104

18.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飞速发展,2008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600亿元大关,居自治区首位.160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1.6?10元281011128779B.1.6?10元C.1.6?10元1011D.1.6?10元12

19.今年某市约有10200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102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102?106B.1.02?105C.10.2?104D.102?103

20.通过世界各国卫生组织的协作和努力,甲型流感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目前为止,全球感染人数约为20000人左右,占全球人口的百分比约为0.0000031,将数字0.000003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3.1?10?5B.3.1?10?6C.3.1?10?7D.3.1?10?8

21.2017年国家将为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投资1500亿元.将15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5×103B.0.15×103C.15×103D.1.5×103

科学鱼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的事物或过程的科学方法。

2.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事物或过程这一科学方法。

2.了解模型的各种不同类型及作用。

3.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水的状态变化,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

1.随身听、饮料罐

2.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细胞模型、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谈话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与思考。(展示一部随身听给学生看)请大家看一下这部随身听,你能告诉老师如何使用它吗?(学生说出使用方法)

这部随身听上并没有汉字,而且你也没有看过说明书,你怎么知道它的使用方法呢?(根据机身上的符号,特别是按键上的符号)

2.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有时我们也会用到模型来表示事物。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科学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二)符号

1.列举。你能说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过的符号吗?(学生回答:如“速度v”、“冷锋、暖锋”等。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你能说出在生活中,我们用到过哪些符号吗?你能简要画出来吗?(学生回答并画简图:交通标志、厕所标志、电源标志等)

2.读图并思考。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图1-1,结合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思考为什么人们常用符号来表示事物呢?

(1)分析交通标志,得出结论: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分析电流表符号,得出结论: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分析时间符号,得出结论:用符号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提问。请大家分析并说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展示饮料罐上的请勿乱丢的提示、开关上的'“开”与“关”、交通标志等)

4.实践。学习了符号作用,同学们能否结合生活实际课外自己设计制作一些标志符号呢?

(三)模型

1.列举。在生活中,我们也曾听说过“模型”这个词。请你说说什么是模型,并列举几个模型的例子。(学生回答:航模、船模、宇宙飞船模型、建筑模型等)

2.提问。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用过哪些模型呢?(地球仪、细胞模型、眼球模型、皮肤模型、水分子模型等。老师把模型实物展示给学生看)

我们为什么要用地球仪呢?(因为地球仪太大了,难以认识,我们为了更好地研究它,所以将它制成模型,即地球仪)

我们为什么要用眼球模型呢?(因为眼球构造复杂,难以表达)

3.讲述。模型并不仅仅指我们可以看到的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某种物体的或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如航模、各种建筑模型等。它甚至可以是一幅画、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如表示细胞结构的“细胞模式图”。

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事物,而是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有的模型是具体形象的,如我们平时看到的航模等;也有的是非常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方程式;或是某些特定的词,如“黑箱”模型。

事实上,我们经常会用到构建模型的方法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构建模型也叫建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这一非常有用的科学方法。

4.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水状态变化的模型”,学习构建模型的过程并完成课本上的题目。

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由模型可知,构成水的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构成水的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5.实践。了解了模型和模型的作用,请同学们课外自选任一主题,设计制作模型。

6.课内练习。课本第4页练习2。

科学鱼教案 篇5

2、这些古诗中的“婵娟、玉兔”指的是什么?

3、对于月亮,我们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表述,出示几种典型的月相,并告知名称(满月、弦月、娥眉月)。

小结:月亮不同的.形状称为月相。月相有圆有缺,月相的圆缺变化成为月相变化。

3、出示圆月,了解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原有认识。

(1)这样的月亮一般会出现在什么时候?

(2)农历十五、六之前的月相会是怎么样的?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3)十一、二,初七八,初三、四,十八、九,二十二、三,二十六、七不同时期的月相又是怎样的?请给不同的月相找到相应的位置。

(1)我们在一个月中的不同时期都贴上了相应的月相,事实真的可能是这样的吗?怎样才能知道?

(2) 我们需要模拟哪些事实?我们要观察的是什么?

2、学生模拟实验,并画下乒乓球在不同位置“亮面”的形状。

3、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调整一个月中不同时期的月相排序。

4、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月相变化的一些规律。

A、月相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

B、上半月月相和下半月月相的凸面相反。

C、一个月中有几天是看不到月亮的。

科学鱼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宇宙的图片、ppt、录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xx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xx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6、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

科学鱼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诗的文体特点。

2、整体把握,深刻领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授课方法] 诵读、讨论

[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们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开始深刻的反思。人们所反思的,是民族的发展,人生的价值,自我的归宿,特别是自我的精神归宿等重大的问题。作家韩少华也参与到反思的行列中,他怀着诗人的敏感与豪情,从“记忆”这个角度,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类品性,作了形象的、鞭辟入里的剖析,写下了《记忆》这篇散文诗。

二、作者简介

韩少华,1933年生于北京,中国作协会员。1947年于北京二中就读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毕业后留校任语文教师,在职期间先后在中国人大新闻系旁听和北京电大中文系就读,至60年代初乃有作品发表,其中《序曲》被认为是其成名作。新时期以来,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报告文学和小说,曾获得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以及散文,讽刺小品、儿童文学和小说等多项创作奖。作品集有《韩少华散文选》、《暖晴》、《碧水悠悠》等。其中有些作品已被选入国家正式教材,介绍到海外华人读书界,并译为英、法、日等国家。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匍匐 狭隘 耕耘 酝酿 作孽 真谛

执拗:坚持己见,固执任性。

清醇:清澈无杂质。

泯灭:形迹、印象等消灭。

冠冕: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2、文章简介:

本文是一篇哲理性很强是抒情散文。话题是“记忆”,内容涉及的却是人生的真谛。文章由一个“年轻的朋友”的三处设问展开的,请大家找出这三个设问。

①、记忆,是什么?

②、这说的都是忘却——记忆呢?

③、记忆究竟是什么?

教师总结: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写法,“我”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问一答,这种“谈话体”的表达方式,有助于缩小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使读者倍感亲切,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作者的感染和熏陶,并由此对“记忆”产生更真切的了解和认识。

四、分析课文

1、“记忆,是什么?”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开头部分

教师总结:文章开头,“年轻的朋友”询问我记忆是什么,但作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到四种人对记忆的“忘却”。他们有的人因病而失去记忆;有的人在良心上作了记忆的叛徒;有的人舍弃记忆而遁入空门;还有的人在“无意”中遗忘了人民的疾苦。因此,要谈“记忆”,就必须把这些“记忆”的叛徒排除在外,从而暗示了只有热爱人生、积极进取的人才有资格谈论“记忆”,才有可能真正懂得“记忆”的'真谛。

2、“这说的都是忘却——记忆呢?”

要求:学生朗读8-11自然段,体验作者的内在情感。

连用4个排比句从不同侧面(重量、体积、色彩、标价)揭示了“记忆”的特征,而且认定,“记忆”对不同的人确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3、“记忆究竟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灰烬”、“流水”、“落花”三个意象),并结合作者对“记忆”的看法谈谈你对这番话的理解。

首先,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说“记忆”是“灰烬、流水、落花”;

其次,引入两个有关记忆的传说,开始触及记忆的核心话题——记忆的本质;

再次,对怀有各种记忆的人做出评价,进一步揭示记忆的真谛。作者就是这样迂回婉转,层层深入地揭示主旨的。(即我们应该留给自己和他人怎样的“记忆”!)

[课堂小结]

1、文章到结尾也没回答什么是记忆,只是把记忆当作了文章线索,论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文章隐含的意图,言在此而已在彼;这就是本文的特别之处:不是解答“记忆”的概念,而是揭示记忆所蕴含的哲理。

关于记忆(做人)的真谛,文章没有现成的回答,需要自己去分析归纳。大意是:记忆是衡量人的高下、贵贱、美丑的尺度;在人们的记忆中,庸人、叛徒、蠢货、懦夫将遭唾弃,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人将流芳百世。

2、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题材,是诗歌的一种。内容富有诗的意境。写法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但注重语言的节奏。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1、表明作者思路的三个设问句:

①、记忆,是什么?

②、这说的都是忘却——记忆呢?

③、记忆究竟是什么?

2、做人的真谛:我们应该留给自己和他人怎样的“记忆”。

科学鱼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知道“苔藓”这一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了解苔藓的生长环境。

2、 乐意主动采摘苔藓,感受乐趣。

3、 丰富相应词语,如葫芦藓、地钱、墙藓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苔藓实物样品、引出课题。提问:

谁见过这些绿绿的小东西?它们会长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要去找找苔藓,可以采摘。

二、幼儿寻找采摘苔藓,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观察其生长环境的特点,诱发幼儿(幼儿食品)有意记忆。

――你找到了苔藓了吗?它长在哪儿?什么样子的?象什么?(让幼儿边观察边讨论。)

――请你找一找苔藓的根、茎、叶。谁也有根、茎、叶?

四、幼儿再次寻找采摘,并让幼儿摘点野花、野草,为回教室让幼儿用它与苔藓合作学习插花。

五、梳理经验:

1、苔藓它多生长在潮湿、肥肥的土地里,在住宅、田园和路旁容易找到。因为是潮湿环境,因此人们走路要小心。

2、苔藓虽小也有根、茎、叶,是植物一种。(让幼儿讨论苔藓与水和阳光的关系。)

活动建议:

可结合相应的季节和天气组织幼儿采摘苔藓(地钱),并烹饪、品尝苔藓植物(地钱),让幼儿了解其特殊的用处。

活动延伸:

1、 科学区中设置“下水石”、“上水石”、“没水石”,观察哪块石头能长出苔藓。(“上水石”总保持着潮湿的状态,所以适合苔藓植物生长。)

2、 在自然角种植苔藓。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分析: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

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分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教师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幼儿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我把遇到的问题请教听课的老师,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教师们建议我不妨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因为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幼儿很快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于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

1.喜欢玩报纸,积极探索报纸的不同玩法。

2.能想办法把报纸变成纸球,并探索出固定纸球的方法。

教具准备:报纸、小篓子、彩色毛线、彩色橡皮筋、包装袋、透明胶布、双面胶、固体胶、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门、小篮球架、剪刀、小背篓。

1.自由玩报纸,积极探索报纸的不同玩法。

教师引导: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报纸,我们要和报纸一块儿做游戏。请你们每人拿一张报纸玩一玩,看看可以怎么玩,比一比谁玩报纸的方法多。

教师与幼儿共同交流报纸的玩法。(幼儿把报纸放在地上,找张椅子坐下来)

2.探索报纸变纸球的方法。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用报纸玩了很多游戏,有的把报纸折成小动物玩,有的把报纸向上抛着玩,你们想不想把报纸变成球来玩呢?用什么办法能把报纸变成球呢?想变成什么样的球?(能提供足够的报纸,接着,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门、小篮球架)我们带着自己的球来玩一玩吧。

幼儿自由玩。教师巡回指导。

3.探索固定纸球的方法。

教师:玩了一会儿,纸球就有点散了,没有原来那样圆了,那怎样才能让你的纸球变得紧紧的、圆圆的,更好玩呢?我们用什么来固定纸球呢?(教师出示材料)我们来试一试谁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儿探索固定纸球的方法。

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投篮的那个架子是不动的,很容易投。现在,我来当篮球架(老师把小背篓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谁有本领把球投进我这个小背篓中来,好吗?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简约化,是指对科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资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各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学活动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简化后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意味着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探究操作,有足够的空间展现自我;教师有足够的机会促进生成,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幼儿。

1. 材料简单实用。

本活动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是幼儿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报纸,幼儿在折、团、固定纸球等活动中,建构了关于报纸的相关经验,体验到了探索、发现、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因此,科学探究应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奥妙,这有利于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2.过程简洁明了。

课堂是幼儿学习、思考的场所,不是表现教师才艺的场所。教学的过程设计要简单有效。简单的设计可以给幼儿留下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和建构出新知。环节的预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简。本活动的教学环节简单而清晰:自由玩报纸,探索报纸的不同玩法→探索报纸变纸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纸球的不同方法。这三个环节看似简单,却是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并对教材的重、难、疑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拟定的一个大致框架。

3.内容简约充实。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一个常数,一般是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要想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对一个物体或现象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幼儿的学习精力也很有限。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活动侧重于让幼儿在自由玩报纸积累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报纸变成纸团的方法,进而自然而然地导入固定纸球的环节,内容虽然简约,但幼儿的探索是充实的、快乐的。

本真课堂中的“本”是指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真”是指课堂教学的真实,同时也是指幼儿的童真。本真课堂应尊重幼儿的真实体验,应让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创造。

1.尊重幼儿的真实体验。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本活动的三个环节,是从独自玩报纸、两两合作玩报纸、集体玩报纸,到自己探索报纸变成球的方法,再到最后环节中自己选择材料固定纸球。幼儿的体验是充分的、真实的,是幼儿自己对真实的材料进行真实的观察与操作而获得的真实体验。教师在每个环节中,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表达和创造方式,及时肯定他们独特的体验与表现。如在自由玩报纸的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表现出来的独特玩法及时肯定,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

2.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是获得创造的源泉,而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高追求。本活动中,从幼儿兴奋的神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探索是自由的、快乐的。一张张报纸在幼儿的手中变成了他们喜欢的篮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滩排球……他们进行着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篮比赛。当幼儿在比赛中不断地搓、揉纸球时,教师及时地点拨,激起了他们固定纸球的愿望。在这个环节中,他们自由选择材料,采取独立或两两合作或请教师帮忙的办法固定纸球,然后用固定好的纸球再去进行投篮、足球射门等比赛,从中体验到自由创造、获得成功的快乐。

科学鱼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特征的植物。

2、知道植物跟人类的密切关系,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信息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积极的参与科学活动,乐于探索。

玩过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物质准备:含羞草一盆、防盗草一盆、猪笼草四盆,课件(有配音的各类花草图片。)

1、教师:“智慧树节目又开始啦,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智慧树乐园。耶!’(师幼一起说)今天的节目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起幼儿的兴趣。

2、播放有关课件,描述植物的特性。

3、提问:你认识它们吗?知道它们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它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

二、自由尝试探索。

1、出示含羞草、防盗草。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植物的奇异特性。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幼儿四人一组,以含羞草、防盗草为例,用语言讲述植物的外部特征。

4、引导幼儿说说:含羞草是怎么变化的?接触防盗草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

含羞草:又名感应草,轻轻触碰这种植物的叶片会立刻紧闭下垂,呈含羞状。

防盗草又称植物猫,当人及 猪、羊、禽、牛、马等动物触碰时,接触处就会像被电击火烧般的奇疼怪痒。将干草放在粮仓周围,老鼠碰到就立即逃之夭夭,所以也有“植物猫”之称。

5、拓展幼儿对奇异花草的认识。

※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奇特植物的图片、照片或相关资料向本组同伴介绍。引导幼儿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植物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生长在哪里?

※每组推选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最奇特的植物。

1、每组一盆猪笼草、瓶装小虫若干。

2、要求:将瓶中的小虫倒入捕虫囊,感受猪笼草的奇异特性。

3、操作指导:引导幼儿边观察边用图示记录猪笼草的捕食过程。

4、各小组代表介绍。

教师小结:猪笼草象一个彩色的瓶子,瓶里有又香又甜的蜜,苍蝇飞来了,掉进了瓶底,瓶子很滑,苍蝇爬不上来就被猪龙草吃掉了。

播放《化蝶》音乐,在蝴蝶静止时可以轻轻地触碰植物叶片,用身体语言的亲密接触,进一步感受花草的奇特。(教师根据情况暂停音乐。)

五、活动延伸。

※探索区放有捕蝇草、半支莲、大花草等图片,让幼儿观察交流,进一步产生对植物的兴趣。

※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索资料,拓展对植物的认识。

教师参考资料:

猪笼草的捕虫囊内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昆虫进入捕虫囊后,囊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合上,但是捕虫囊的囊口内侧囊壁很光滑,所以能防止昆虫爬出。囊中经常有半囊水。水过多时,卷须无法承重还会会自动倾斜倒去一部分水。因为如果囊内盛满水,昆虫掉在水里后就容易逃出。捕虫囊下半部的内侧囊壁稍厚,并有很多消化腺,这些腺体泌出稍带黏性的消化液储存在囊底。消化液呈酸性,具有消化昆虫的能力。事实上囊盖是经常打开的,囊盖的主要用途是引诱昆虫,因为囊盖的内壁也有很多蜜腺。 掉进囊内的昆虫多数是蚂蚁,也有一些会飞的昆虫如野蝇和蚊等。

防盗草又称植物猫,属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株高1米左右,茎直立,多分枝 ,叶对生,掌状有深齿,全株茎叶满布不易察觉的银白色细柔毛,有锐敏的刺激性,当人及 猪、羊、禽、牛、马等动物触碰时,接触处就会立即如电击火烧般的奇疼怪痒。将鲜株或干品放在粮仓或苗床周围,老鼠碰到就立即逃之夭夭,故有“植物猫”之称。注:不是无情草。

含羞草:又名感应草、知羞草、怕丑草。轻轻触碰这种植物的叶片会立刻紧闭下垂,呈含羞状。

大花草:世界上最大的花,是生长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森林里的大花草的花,直径达1.4米,几乎象我们吃饭的圆桌一样大。它有5片又厚又大的花瓣,外面带有浅红色的斑点,每片花瓣长30-40厘米。一朵花有6-7公斤重,花心象个面盆,可以盛5-6升水。它寄生在象葡萄一类的****藤根茎上。这种古怪的植物,本身没有茎,也没有叶,一生只开一朵花。花刚开的时候,有一点儿香味,不到几天就臭不可闻。在自然界里香花能招引昆虫传粉,象大花草那样的臭花也同样能引诱某些蝇类和甲虫为它传粉。

捕蝇草:叶片边缘长有睫毛搬的刺毛,当昆虫爬过叶片,碰倒叶子中央的'感觉毛,叶片就迅速紧闭,叶子边缘的刺毛就交错合拢,把猎物关起来。

半支莲:又名太阳花, 喜温暖、阳光充足而干燥的环境,极耐瘠薄,一般土壤均能适应,能自播繁衍。见阳光花开,早、晚、阴天闭合,故有太阳花、午时花之名。花期6~7月。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预测实验结果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注意事项: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作文5000网 ZW5000.cOm)

知识背景材料: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科学鱼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逐页细致地观察画面,理解放事内容,感受小猫的机智勇敢。

2、初步了解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知道狮子上当的原因。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识小猫和狮子吗?你觉得是小猫大还是狮子大?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只小猫却说是自己大,狮子小,而且狮子最后也同意了这个观点,这是怎么回事呢?看了书,你就知道啦!

二、集体阅读《小朋友的书·我探索我快乐》第15~16页“小狮子照哈哈镜”,理解故事内容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主题是镜子,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有关镜子成像的原理,而是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形象作为情景、以孩子们对放大镜及哈哈镜的原有知识经验作为载体,层层深入,引导孩子探索、发现有关平面镜的成像问题。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整个活动都能在我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与探索,整个活动的目标达成度比较高。

科学鱼教案 篇11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视频。想不想听呀?准备好了吗?

歌曲好不好听?老爷爷和小女孩他们在干嘛呢?对,在唱歌,跳舞,可是,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一下,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人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框架,如果光靠骨骼这个骷髅架子,老爷爷和小女孩能跳舞吗?他们能唱歌吗?还需要什么的参与?

2、讲述:对,就是肌肉,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肌肉这个内容。(揭示课题:肌肉)

3.下面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输空。 《肌肉》老师写完了,你们写好了吗?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老师决定给各个小组呢分别加5分,希望接下来的课程同学们还能保持这样的精气神儿,好不好?

4.这节课我们要学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整齐的朗读学习目标。一,我能1、2.老师给同学们设置了两个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两个学习目标来展开学习。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摸一摸自己的身体,思考一个问题:人体哪些地方有肌肉?可以小组交流讨论,也可以个人独立思考。时间是两分钟。

2、时间到,

3、人体哪些地方有肌肉?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呢? 学生 回答问题,谈话,同学们,除了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地方有肌肉外,那其他地方就没有了吗?你们能不能把刚才的答案全部整合成一个词呢?通过刚才看的视频,我们知道肌肉和运动有关,也就是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就比较多,而我们人体全身都会运动,所以我们全身各处都布满了肌肉。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这幅人体肌肉图,看看人体的肌肉是如何分布在人体身上的?是一小块一小块还是一整块的像一张人皮一样挂在人体骨骼上?(一小块一小块)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肌肉是一块一块的,那到底人体有多少块肌肉呢?请同学们大声整齐的朗读这两句话,我们的身体1、2.

5、小结:我们的身体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6、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人体5块比较大的肌肉。第一块是胸大肌……….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上指出胸大肌的位置。

7.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回顾我们刚才一起认识的五块肌肉,然后能在自己身上准确这五块肌肉的位置。时间到,同学们都找准位置了吗?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想请两个同学上来为大家展示一下,看能不能准确的找准这五块肌肉的位置,娜两个同学想来展示一下,举手示意。分别给这两个小组加2分,由于时间关系,这个游戏呢如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课后自由组合来玩,好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幅人体肌肉图,从同学们的表现可以看出你们听课非常认真,也非常仔细,所以我也不吝啬,决定给各个小组分别加5分。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既然人体全身都是肌肉,那肌肉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活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右手,跟着老师一起做。

右手手心向上,握紧拳头,做曲臂运动,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块肌肉有什么变化?然后将手臂伸平,做伸臂运动,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块肌肉又有什么变化?

3、请小组交流讨论,预测一下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活动记录卡,时间5分钟。

活动记录卡填好了吗?你们的预测是什么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预测结果。同学们都非常棒,你们的结果和老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结果正不正确呢?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看曲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是怎样的。是不是刚好和我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对,是一致的,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而且肌肉变短,变硬,肱三头肌舒张,肌肉变软变长。那你们再看一下伸

臂时,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跟我们预测的结果还一致吗?对,很好,还是一致的。跟曲臂刚好相反,此时肱二头肌的肌肉变长变软,肱三头肌的肌肉却变短变硬。你们再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不是刚好附着在同一块骨头上?当曲臂时,他们的变化是相反的,同样,伸臂时,他们的变化还是相反的,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刚好是附着在骨头上的一对肌肉,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舒张)。收缩的肌肉摸上去又紧又硬,还会变短。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整齐的朗读这句话。我起头,附着在1、2,同学们读的非常棒。

但是如果肌肉连接的是两块骨头,他们的工作形式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图片,仔细观察当曲臂时,这两块骨头有什么变化?请同学起来回答(靠拢)对,如果肌肉连着两块骨头,那么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相互靠近,从而牵动骨骼运动。这就说明肌肉有帮助运动的功能。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

8、同学们,每天晚上我们都需要睡觉,但是睡着后我们的肌肉是不是就不运动了?(不是)对,现在你们闭上眼睛,假设在睡觉,你们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脏,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你们的肚子,有没有感觉到肠胃在动?再摸一摸你们的鼻孔那里,是不是感觉到鼻孔周围的肌肉在动。所以,不运动时,负责心脏、肺、肠、胃、血管以及呼吸的肌肉仍在运动。

四、课堂测评

谈话: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看同学们这堂课学得如何?

五、总结评学。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能给我们说一下。说的很好。

2、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某某小组最棒,不过其他小组也很优秀,希望下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步,好不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科学鱼教案 篇12

科学概念: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 “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注意: 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

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

(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科学鱼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5.茎越长越高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科学鱼教案 篇14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它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第四单元《水的科学》构成小学阶段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认识的整体框架。本课继"蒸发"、"沸腾"两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也为学习下头两课《水的三态变化》《小水滴的旅行》做好知识铺垫;使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并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周围常见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在本事培养方面,属于"实验本事"和"归纳本事"的系列。我们要秉承"小学科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的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课本资料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一个关于水蒸气凝结的问题:对着镜子哈气,观察有什么现象?这是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经过指导学生探究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建立初步的"凝结"概念:水蒸气遇冷能够变成小水珠,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部分,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二、说学生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我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必须的操作本事,对于科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像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已经比较熟练。

学生生活中虽然常见到凝结现象,像水烧开时的白气,冬天我们呼吸的白气,锅盖上的水珠,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等,也有部分学生经过书籍,父母的教导可能明白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思考过水珠的成因,对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比较陌生。

比较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在《蒸发》这一课接触过,有必须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学生设计比较实验,尤其对于实验的细节还是有必须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认识凝结,明白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能设计比较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使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锻炼动手实验本事。

3、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4、愿意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比较实验认识凝结的条件。

五、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1、教法我将用到复习法、实验探究法、学生演示法;2、学法以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团体讨论法为主。

六、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烧杯2个、金属盘2个、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演示材料:烧杯2只、热水、金属盘2个等。

2、学生准备:小镜子等。

七、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资料。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先经过学生生活常见现象——向镜子哈气出现小水珠从而引出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假设,再让学生经过自我设计的比较实验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并尝试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学导入

我将采用复习法:本课教学资料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见过凝结现象,但除个别学生外,一般都不明白怎样回事,学生对蒸发现象的理解、掌握直接影响着对凝结现象的认识,所以,那里我加入复习环节,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为后面的认知作了铺垫。强化空气中存在水蒸气这一知识点。

教师能够这样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一齐探究了蒸发现象、沸腾现象,谁说说什么是蒸发现象?哪些地方有蒸发现象?水在蒸发过程中会怎样?请生回答教师小结:江河湖海,动植物体,仅有有水的地方,就存在蒸发现象,自然界中的水日夜不停地吸收周围的热量,变成水蒸气,发散到了空气中,所以空气中存在很多的水蒸气。

这节课教师将和大家一齐,探究大自然中另外一种很趣味的现象,下头我们从一个小游戏开始。对着镜子哈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同学们边哈气,边观察,边思考。好,此刻开始。

这就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提出问题,进入新课

让学生自我动手实验,再汇报现象。

师:联系刚才哈气时看到的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出问题:水珠是怎样产生的呢?】

进入第三环节——

(三)学生猜想

(可能是呼出的(热)气中包含水蒸气,水蒸气遇到镜子变成了水珠。)水蒸气真的能变成水吗?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那里有个烧杯,倒入一些温水,盖上一个金属盘,你猜一猜,会有什么现象?

教师问:这些水珠是怎样"跑"到杯盖上去的?小组讨论一下。

启发他们推想出: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

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由于导入环节进行了铺垫,学生很容易猜想出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板书:水蒸气水

师:看来,镜子上的水珠就是由我们的呼出的水蒸气变的。那,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

学生可能有许多种猜想。

(四)验证猜想

1、在验证猜想时,我加入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做了一个过渡。先认识水蒸气能够变成水,再认识转变的条件。

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想要研究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我们先要制造出这种现象,利用我们的实验材料,你能制造出水蒸气并使它变成水吗?)我采用了三个烧杯,分别用同样多的热水、温水、冷水,同时盖上金属盘,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水温越高,蒸发越快,水蒸气越多,越容易凝结。

2、之后探究: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

学生不容易想到是小水珠在遇冷的条件下才能构成。那里我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个别学生明白,就引导学生直接进行设计,如猜想不到,就由教师引导——这种现象什么季节容易产生?学生可能答:冬季。为什么在冬季更容易看到?引导学生猜想:冬季的气温比较低,那镜子的温度也比较低。可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遇到热的物体行不行呢?

师:如果教师给你供给材料,你能否证明水蒸气是遇到热的物体,还是遇到冷的物体能变成水吗?

3、实验验证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有:两个同样的烧杯,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盘,试管夹、火柴、酒精灯、热水、冷水,对实验材料,我进行了新的尝试,用不锈钢金属盘代替了课本上要求的小瓷盘,这个金属盘的好处在于加热方便,安全,效果明显,缺点就是不透明。

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先小组讨论一下:如何进行探究,你们打算怎样实验。然后找同学边演示,边讲解。

如果学生设计不出,教师就这样引导:要证明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容易变成水,还是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首先得制造水蒸气,方法是向烧杯倒入热水,(能够提问为什么用热水)。

引导学生说出:要用比较实验方法,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金属盘和烧热的金属盘,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前讨论注意事项:怎样找到热的杯盖?加热时应注意安全,如用钳子夹着小盘。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梳理,出示在PPT上】

教师: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一样?

学生思考讨论:烧杯、水多少、水的温度同、金属盘相同、盖金属盘的时间相同。有一个条件不相同:一个金属盘的冷热程度。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师:同学们要明白,在科学研究中做一次实验是不够的,科学的结果不是偶然的,科学的结论必须经得起反复再反复的检验!所以采用多个小组实验的方法。小结:如果在两个实验中看到了不一样的现象,这两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仅有一个条件不一样,那么这个不一样的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一样现象的原因。根据这个道理,你认为小水珠是在什么条件下构成的?

学生: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构成的。

教师:水蒸气遇冷能够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板书课题:凝结)我们能够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水蒸气--受冷-→水

在比较实验的设计上,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即比较实验的特点,要求要清晰,明确。在讲授比较实验时,我先利用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如研究怎样加快蒸发的时候,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比较实验!一个盘加热另一个不加热,比较蒸发快慢。)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进行知识迁移。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必须的逻辑思维本事,但思维的严密性不够,不能简单汇报一下就直接进入实验,否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随意性强、对变量的控制不到位、甚至不知所措的情景发生。所以我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会进行实验方法的梳理,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验。并提示学生实验注意事项。

(五)得出结论

对于比较实验中条件的控制,实验条件的分析记录,我放在了实验后,作为分析实验进行出示,加深学生对比较实验方法的认识。巩固比较实验的方法。学生得出结论: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构成的。

出示凝结的概念,并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

(六)生活中的凝结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凝结现象

学生举例: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天花板、玻璃上的水珠,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一进入室内,眼睛上长一层白雾,早晨草叶上的水珠等等。师:请小组讨论,尝试解释以上现象。

【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加深对凝结的认识。】

师:教师有个问题,戴眼镜的同学可能深有体会:在室外眼镜明亮清晰,可一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就会长"白雾",那是不是水蒸气遇热变水珠?【激发学生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冲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现象包含趣味的科学道理,培养科学兴趣、质疑探究精神。】

(七)拓展应用

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从控制凝结产生的条件入手去思考。】

八、板书设计:

凝结

凝结:水蒸气--受冷-→水

五年级自身身体变化,声光电现象,天气变化现象,昼夜变化现象,日月星空现象,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是学生新的关注和体验对象,这些方面的生活经验是五年级教材的"切入点"和"生长基".教材以人的身体器官,动植物的身体器官,声、光的产生与传播,电的产生与安全应用,风、雨的构成,昼夜成因、月相成因等为主要资料展开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原因;进行问题、假设、计划、模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珍爱生命,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鱼教案 篇15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司机

小司机——“一个”与“许多”

目标:

喜欢参加集体游戏。

辨别“一个”“许多”,感知两者的关系。

能按指挥行动。

准备:

玩具方向盘,每个幼儿一个。皮球,每个幼儿一个。

过程:

布置“停车场”。

出示一个玩具汽车,说说汽车要休息了,停在哪里?知道集中停汽车的地方叫“停车场”。

教师带领幼儿布置停车场,教师当停车场指挥,幼儿各拿一个方向盘当小司机,做开汽车的动作,玩一玩。要求“汽车”要听指挥行动。

停车场有许多车。

“汽车”都停在停车场内,一个幼儿代表一辆汽车,“指挥”问:停车场里的汽车多不多?让幼儿感知有许多辆汽车。

一辆一辆开走了。

“指挥”发出信号,让小司机将汽车开出停车场,每辆汽车出场时,要让小司机说:我开走了一辆车。汽车都开走了后,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停车场的许多汽车到哪里去了?知道“许多”分成了一辆、一辆。

一辆一辆开回来。

“指挥”发出信号,让小司机都把车开回停车场,进场时要说:回来一辆车。汽车都进场后,看一看,停车场里怎么又有许多车了?知道一辆、一辆合起来是“许多”。

"科学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