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发布时间: 2024.02.08

最新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模板。

小编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的内容为您整理了这篇文章。教案和课件对于教学步骤和教学标准都非常重要,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决条件”,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希望您能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及时了解市场变化!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所讲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1页到43页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属于新授课,授课时数为1课时。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中,虽然已经接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但那只是直观现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有关的体积单位。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联系实际的操作活动,学习一些测量计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前面所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应当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来源,理解它的意义,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他们的空间观念。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两部分内容应当以第一部分为重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中、重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公式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图形填表,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学习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可以把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直接迁移过来,让学生独立地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我只安排了复旧引新、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揭示课题、操作想象、推导、公式。依据规律、归纳公式、利用关系、类推公式、巩固练习、运用公式、全课总结六环节。

(一)复旧引新、创设情境。

任何新知识都是在有知识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的习题为本课做好铺垫。

什么是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那些?出示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教师出示体积单位的模型)完成此题,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空间观念为这节课做好铺垫。

(二)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有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联系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问题,如果计量池水的体积,还能切开数吗?(切开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办?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揭示课题,激励学生上进好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探究新知。

(三)、探索活动、推导公式。

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观察一组长方体发现。教师师用投影出示长方体

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摆的时候思考。

1、每排摆了几个?

2、每层摆了几排?

3、摆了几层?

4、一共摆了多少个?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通过观察表交流,讨论学生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整理。

如长×宽×高=体积

2×3×2=12

4×1×3=12

6×1×2=12

2×2×3=12

从而,归纳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写成

V=abh

进一步让学生默记公式,指名说一说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四)、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提问:4号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何特点?这种长方体又叫什么?它的体积怎么计算?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a表示棱长,V=a×a×a、也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不要误认为a与3相乘。写a3时3写在a的右上角要写小些、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V=a3

(五)、巩固练习、运用公式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通过让学生完成看图求体积,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记住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我对安排了四个判断题,以加深学生对a的立方的理解和运用。

3,解决实际问题,我安排了两道题目的是让学生所学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六)、全课总结、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教师总结

这样设计的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回顾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二、师生互动

1、呈现问题

出示问题:本单元学习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对照教材第42页情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说明为什么。

(2)在长方体中分别指出与红色线标示的棱平行的棱和垂直的棱,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2、全班反馈

相同点: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继续呈现以下问题

(1)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你学到了什么?

(2)回忆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以及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想一想关键要知道什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

4、继续反馈

指名学生反馈,教师适时板书总结。表面积是各个面的总面积。

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其计算公式与体积的计算公式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整理与复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化聚。

2、能根据有关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化聚,并能根据有关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化聚、转换练习。

458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0.6立方分米=()立方米

7060毫升=()升=()立方分米

13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800升=()立方分米=()立方米

0.02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汽油桶,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如果1升汽油重0.74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汽油多少千克?

2、一节货车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2.7米,装的煤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3吨,这节车厢里装了多少吨煤?(得数保留整数)

3、在一只底面是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高是80厘米的长方体纸箱内,装棱长是2分米的立方体纸盒。这只纸箱最多可装这样的纸盒多少个?

4、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9.6米,宽4.2米,深2.5米。这个蓄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它最多可蓄水多少立方米?

5、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60厘米,箱内水面离箱口10厘米。箱内共有水多少升?如果把这些水倒入另一个底面边长4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内,这时水高多少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解题思路

第一题:185=90(立方分米)90(立方分米)=90升

900.74=66.6(千克)

第二题:132.71.2=42.12(立方米)

42.121.355(吨)

第三题:606080=288000(立方厘米)

2分米=20厘米

20xx20=8000(立方厘米)2880008000=36(个)

教学过程

备注

第四题:9.64.2=40.32(平方米)

9.64.22.5=100.8(立方米)

第五题:8040(60-10)=160000(立方厘米)

160000(立方厘米)=160升

160000(4040)=100(厘米)

(3)重点分析第5题

水面离箱口10厘米,说明水的高度是50厘米。从而求出水的容量。再根据底面边长4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求得水的高度。

三、思考题

用一张长5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深10厘米的无盖长方体铁皮盒。要使这个长芳褪铁皮盒的容积最大,可以怎样做?

1、学生独立研究

2、小组讨论

3、教师评议

四、学生总结

课后反思: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不能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习?再说,今天给学生留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么,在今后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收获和发展。欲速则不达,我们现在的教育不就是常常为了急于求成,造成留给学生要记忆的东西不少,学会思维的东西却不多这一大遗憾吗?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进一步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意义。

2、进一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以及这些单位间的进率,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化聚。

3、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并能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化聚;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概念

1、长方体的特征和立方体的特征。

2、体积、容积、体积单位以及进率和化聚、容积单位以及进率和化聚。

3、长方体和立方体的棱长和的计算方法。

4、表面积、长方体和立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判断题

(1)计算容积或体积都是从容器外面量长、宽、高。()

(2)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3)游泳池注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4)钢笔吸一次墨水,大约能吸1至2升墨水。()

2、在括号里填数。

820立方分米=()立方米

10.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7.5立方分米=()升=()毫升

3090毫升=()生=()立方分米

0.14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3、求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书上27页3、4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4、解答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5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木板?

(2)一种立方体硬纸盒,棱长6厘米。做2000个这样的硬纸盒,至少

教学过程

备注

要用纸板多少平方米?

(3)一个长方体玻璃缸,底面积是32平方分米,水面高5分米。这个玻璃缸能盛水多少升?

(4)用铁皮做一个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没盖的长方体水槽,至少需要多少铁皮?这个水槽能盛水多少升?

学生独立完成后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三、学生总结

四、完成作业本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新知,学生在合作中交流,理解题意。其次我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采用分层训练,形式多样,力求在练习过程中,既巩固新知,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小百科: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6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____。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课件演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实验: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先说一说它们的体积是多少?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这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即形状不相同而体积相同呢?

体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3)它含有多少个1 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1.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标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④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 )

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以“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与证明”等四条线索展开,并且都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认识与把握我们生存的现实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实,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鉴于新课标的要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操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推理和最后的结论,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起“导”的作用。正方体体积公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把它归为长方体的特殊情况来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对长、正方体之间包含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其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总之,新课力求体现两个特点:1、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2、课堂教学的组织,将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和掌握图形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其间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7

1.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gz85.com

1.学生在低年级时虽然接触过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地认识。

2.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很薄弱。

3.部分学生在探究“面的大小关系”和“棱的长短关系”时,可能出现迷茫状况,需要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时,不断参与和观察学生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恰当的补充。

1.强调知识迁移。

让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他们快速准确地达到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比较完整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

正方体,立体型,6面8顶12条棱;

12条棱,共一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6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运用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基本练习

运用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

1、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

(1)长8米,宽6米,高5米。

(2)棱长40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V=abhV=a3

865=240(立方米)404040=6400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米,宽1.5分米,厚2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请学生说说厚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米=20分米

201.52=60(立方分米)

3、一块立方体石料,棱长50厘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4、一个底面是长方形的沙坑,底面积是24平方米,深0.5米。需要多少立方米的黄沙才能填满这个沙坑?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交流解题思路。

240.5=12(立方米)

二、综合练习

1、先求体积,再求质量的练习。

一块立方体钢的棱长是2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交流解题思路。

222=8(立方分米)

7.88=62.4(千克)

教学过程

备注

2、已知体积、长、宽、或底面积,求高的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木箱,长8分米,宽6分米,体积是240立方分米。这个木箱的高是多少分米?

(2)一块立方体石料的体积是512立方厘米,底面积是64平方厘米,这块石料的高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交流解题思路。

24086=5(分米)

51264=8(厘米)

3、小结

三、思考题

把一个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涂上油漆,如果按面上的线将它分割成27个小立方体,那么,

三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两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一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没有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1、弄清题意

2、看立体图想象

3、反馈交流

4、用实物验证

四、学生总结

课后反思:

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所决定的,其体积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看、想、推、说进行。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公式的来源及公式的运用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至第34页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六第1题至第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根据长方体展开图,能说出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况能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媒体准备

 

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牙膏盒。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重建表象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

 

二、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如牙膏盒、粉笔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提问: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演示操作、建立概念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大家拿出长方体纸盒摸一摸,你能摸到几个面?(6个)

 

师:把这个长方体的纸盒沿着棱剪开是什么形状的呢?大家想看看吗?教师示范操作。

 

沿着棱把长方体展开,你有什么发现?

 

1、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2、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

 

在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2.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出示正方体粉笔盒实物图,把剪好的正方体的展开图展示给学生看,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四、学习新知,探索规律

 

1、明确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

 

问: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然后讨论: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2、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件,师:做这样一个牙膏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什么呢?(求牙膏盒的表面积)

 

请大家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合作完成。

 

找学生把不同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并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哪个面的面积?

 

比较几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件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 +长×高 +宽×高)×2

 

小结:我们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一定要求6个面的面积,方法有多种,用喜欢方法做就可以了。

 

师:要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它的什么?(长、宽、高)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右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引导学生求微波炉包装的面积,实际上是求包装盒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大家注意到“至少”二字了吗?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加上这两个字?

 

(做纸板箱的时候要有粘合处,这里的“至少”指的是粘合处不算,就光算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好了。)

 

2、亮亮家要给一个长0.75米,宽0.5米,高1.6米的简易衣柜换布罩(如右图,没有底面)至少需要用布多少平方米?

 

六、课堂小结 想象延伸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采取正确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比如说有的时候需要求6个面,有的时候只要求5个面、甚至只要求其中的4个面。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上、下:长×宽

 

前、后:长×高

 

左、右:宽×高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10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作业设计。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包装盒长方体与正方体》信息窗1《方体世界》P85-88.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本信息窗系统的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为之后学习表面积,体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自主探究中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开放型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说学情

几何体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兴趣更加浓厚,但学生的学习往往只注重表面,我们要在形象教学的同时帮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三、说教法、学法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我将在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

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实物与模型,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等多种方法,在自助探究中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几何表象;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方法迁移。

四、说教学准备

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整体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感受,探索新知;实践操作,积累经验;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2、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我们创设一个商场的场景,用多媒体展示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进入商场之后所看到的。学生通过思考与观察场景图,可能会发现很多物品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在让学生想想还有什么也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生可能会想出还有电视机、电脑主机箱、字典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直观感受,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思考。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自己准备的学具,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全班交流,指导学生可以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交流汇报时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汇报。

(1)认识长方体的面

让学生说说摸到的面有什么特点?

(这里引导学生从面的数量、形状和大小三个方面来回答)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讨论的结果,一个同学可能说不完整,可以让其他同学来补充。引导学生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

完全一样。在学生交流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一定学习方法研究。可以通过剪裁比一比,量尺算一算,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

在学生提出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时,引导学生想是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有没有不一样的吗。学生可能会发现,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学具中找一找,有没有这种特殊的长方体。再让学生观察这种长方体特殊在的地方。

学生可能会回答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在引导学生观察其它的四个面,使学生明确其它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做好铺垫。

由于长方形面的特征比较复杂,所以可以多下一点功夫。同时,对于学生的发言,给予更多的鼓励性和肯定性的评价,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结果,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

(2)认识长方体的棱。

指导学生学生摸长方体的两个面相交的地方,问这是什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后统一为棱。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都会有一条棱。让学生探究,这些棱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棱的数量和长度上以及棱与棱之间的关系几方面来研究)

可以继续让同位两个人讨论,尤其是在数棱的个数时,因为条数多,容易出现混乱,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怎么数的。培养学生学会有序思维。引导学生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同。这里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对的棱,可以让学生指一指。这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框架的课件,在展示四条相对棱时,可以用相同的颜色表示出来。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学生在学习长方体的面和棱之后,让学生再通过观察自己总结顶点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时候,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观察交流,自己探索得出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2、在课件上展示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每个顶点延伸出的三条棱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可能会发现,他们的颜色都不相同。这样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通过自己看书上给出的定义,自学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并结合手中的长方体说说。

【设计意图】自学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实际操作,积累经验

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在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一些研究几何体特征的方法,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学习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书上的表格,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填得最完整。

在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及时的给予帮助,同时注意观察合作的密切度,以便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长方体的特征,所以,这里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需适当的点拨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相互合作、帮助,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将刚刚学的方法加以实践。

四、拓展应用,发散思维

课上练习我将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基础题,【自主练习1】加上题目具体要求是关于长方体面的知识,巩固长方体面的特征,

其次是综合体,【自主练习5】这道题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将立体图形的特征应用的实际生活中。

最后是提高题,【自主练习4】这道题是选出几个面来围长方体,这道题是对长方体特征理解的深化,帮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在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特征之后,提问学生,让学生想想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这是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复习,可以再请同学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通过对特征的对比,归纳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六个面、十二棱、八个顶点

长、宽、高

作业设计

我将分两个层次来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自主练习2,4】这两道题是对所学新知识的巩固,适合全体学生来完成;

提高作业,【自主练习6】这道题是对所学知识的拓展与提高,针对学余余力或者感兴趣的同学,其他学生可以视自身情况选作。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11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

(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

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

(6)、比一比: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3、体积初步认识:

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c、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正确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体积单位,为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认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2、创设情景:取两只同样的透明玻璃杯,往里注一样多带红色的水,问:哪只玻璃的水多?再放两颗不同石子,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放进石块后,水面都会升高?(因为石块占有一定空间,石块放入杯中占据了一部分空间,所以水面升高了)

3、小结归纳

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启发学生归纳: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教师指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观察火柴盒、保健箱、空调器,哪一个物体的体积最大?哪一个物体的体积最小?

学生举实例:举出几种体积大小不同的物体,说说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5、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也需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大,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认识1立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模型并指出: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

分组观察探究,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立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计量体积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的物体

(2)用同样方法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3)讨论: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6.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判断:练一练第一题

操作:剪一条1分米长的线,用纸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归纳: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面积单位是一个正方形,体积单位是一个正方体。

7.计量物体的体积

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呢?学生尝试练习试一试

反馈,引导学生得出: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长方体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