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课件
离子课件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离子课件、离子课件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离子课件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特意为您整理了有关于“离子课件”的最新消息,快来一起看看吧。制作精良的教案和课件是老师成功上好课的基础,因此在撰写时务必认真对待,不可草率行事。严谨的教案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希望您能把这篇文章保存到您的个人收藏夹中!
离子课件【篇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
查看更多>>2024.01.11 离子课件
据工作总结之家编辑观察“离子课件”是众多文章中的佼佼者。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是优秀的教案编写。希望本文能够解答您的疑惑让您更加明白!
离子课件 篇11、离子反应
(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分析
1、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钠溶液
2、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钡溶液
(2)离子反应的概念
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电离出的某些离子之间的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不一定所有的物质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但至少有一种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写、拆、删、查”。
“写”: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出现;如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氧化物、非电解质、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hs-)等。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
“查”:检查两边_______和________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注意事项:
①只有离子反应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虽然反应物都是电解质,但此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两种物质都没有电离出离子,即此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另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②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标↓)。
③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注意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铁与稀硫酸反应写成2fe+6h+=2fe3++ 3h2 ↑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注意看离子反应中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即离子方程式两边的
查看更多>>2023.10.16 离子课件
本文总结了学习“鸽子课件”的经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教师会整理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并编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
鸽子课件 篇1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性。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塑料袋、吸管、一次性塑料杯、彩纸、气球、鱼缸、游泳圈、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塑料袋里有什么
1、提问: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两个分别装有水果玩具和药盒的塑料袋)
2、师:这些东西都装在什么里面?(幼:塑料袋)
3、出示第三个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提问:咦?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东西啊?(幼儿观察、思考、自由回答)
4、小结:对,这里面装的就是空气,那为什么刚才小朋友说里面没有东西呢?对,空气就是看不见的。
二、抓空气
1、师:这里的空气是老师装的,你们想不想试试?好,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魔术袋”去抓空气。注意安全,抓完以后赶快用手捏紧袋口,不要让空气宝宝跑掉了!好,去吧!
2、提问:哦!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来,说说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个别提问)
3、师小结:好!把你的“魔术袋”装进口袋里。是呀!空气宝宝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来,摸摸看。(幼儿感知)空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1、师:但是,空气的本领还大着呢!来,试试看。跟老师这样做。(幼儿在手背上吹气)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风是从哪里来的?(幼儿思考并做出回答)
2、师:原来我们用力吹气的时候,空气就流动了,这样就让我们感到有一阵风,凉凉的,这就是空气的本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用桌上的纸折一把小纸扇,折好以后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待会儿在告诉老师。好!开始吧!(幼儿动手操作)
3、幼儿完成以后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别提问。
4、小结:对,其实空气是流动的,它形成的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形成风的?(引导幼儿思考空气流动带来的好处)
四、空气的重要性
1、“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空气,不信,我们就来试试。等一会儿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来,一、二、三
查看更多>>2023.05.22 鸽子课件
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寻找一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分子课件》,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子课件 篇1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像、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会对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像能力,突破难点。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实验—讨论
查看更多>>2023.05.27 分子课件
目前笔者向大家推荐的是“父与子课件”,请您不妨细心品读,将其珍藏,还可以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教学计划和课件是需要老师用心准备的,如果没有完成,老师就需要尽快完成。此外,学生的反馈也可以辅助老师实现和调整教学目标。...
2023.05.28 父与子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