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设计教案
数学设计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数学设计教案、数学设计教案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数学设计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我为了打造这份“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倾尽了全部心力。小学数学整体而言是最简单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就不一定了,作为一名优秀负责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每一个老师都离不来教学教案。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能辨认、判断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动手操作及合作交往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形成角的表象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谈话::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过哪些图形吗?
教师出示一本书,问:谁知道这本书的这部分(师沿着一个顶点向两边摸,手势指出两条边所夹着的部分)叫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种几何图形。 (板书课题:角)
老师挑选了几件物体,你能说说看,这些物体的角分别在哪里?(课件出示:书、剪刀和钟面:让学生逐一指出书上的角,剪刀形成的角,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你能说说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中有角?
(二)探究新知。
1.丰富感知,形成角的表象。
逐步抽象出角:认识了生活中的角,那么,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把刚才电脑投影的实物体逐渐去掉颜色及其他非本质的东西,只显露出角,明确指出这就是角)。
3.角的特点。
(课件出示)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以钟面形成的角为例)一个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点和2条线)
对,这个点我们把它叫作角的顶点(扇动3次:出现顶点)由顶点引出的2条直线叫作角的边。(扇动3次:出现边)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篇2】【学习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测量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天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它就是我们的课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1.估计:让学生试着
查看更多>>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工具。“小学数学设计教案”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些文件和信息供你参考和使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 和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 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和实物,认识平角和周角,掌握平角、周 角的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3、会在点子图上画出平角和周角。
4、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活动角、折扇。角的卡片
〖学具准备〗:
每生准备一个自治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重温角的有关知识。
(一)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荡秋千吗,它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让我们观察小朋友荡秋千的过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师出示电脑课件,小朋友荡秋千的过程)
(1)学生复习、发现了锐角、直角、钝角。
(2)学生动手操作,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进一步体会角的形成过程。
(3)多媒体出示角的形成过程: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转一转,说一说
教师:你能用活动角旋转,得到一个锐角、直角、钝角吗?(学生活动)
教师: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1、认识平角
(1)学生演示教具发现新知,请同学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固定其中的一条边,转动另一条边,观察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各角,有什么发现,与同学交流。
(2)让学生在投影上展示角的变化情况,
(3)通过旋转,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让学生讨论是不是角?(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字叫平角,
(2)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
查看更多>>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的个人设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小学数学的个人设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3.会对统计表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能指出这些统计表所说明的问题。
4.渗透统计思想,结合统计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难点: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老师出示六年级师生为灾区儿童捐款的数据。
问:
(1)你们看看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数据:六(1)班48人 捐款480元
六(2)班 49人 捐款 520元
六(3)班 45人 捐款 465元
六(4)班 47人 捐款 423元
(2)你能很快说出哪班人均捐款最多吗?如果列成表,这个问题就可以简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了。(板书:简明生动)
(3)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制表知识把六年级为灾区人民捐款情况简明生动地表达清楚呢?
(学生分小组制表。)
(4)汇报各小组制表情况。(运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绘制的统计表投影出来。)
投影出示:
讨论:
(1)从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
(2)请你算算哪班捐款占全年级的百分比大,还需将表怎么修改?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制表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例1 下面是东风机床厂1993年第四季度的产量统计表。想一想怎样算出表中空缺的数据。
(1)把你的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内,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如果要想知道一、二车间生产台数分别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几,怎么算呢?如何制表?
分组讨论,四人一组共同完成一幅统计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的个人设计教案(篇二)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
查看更多>>许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 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正如:我校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10以内数的组成”,她的教学是这样设计是“7的组成”,她的设计如下:
师:你们到过市场买过菜吗?
生:有着不同的回答。
师:你们都有爱吃鱼吗?(爱)。
师:很好。因为鱼含有丰富的钙、铁、蛋白质等,对我们身体有用的物质。
师:请同学们看上黑板,下面老师让大家来数一数黑板上的鱼(出示7条鱼的教具),谁来数一数黑板上老师挂了多少条鱼?
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7条)。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是怎样数的吗?请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写出你们的算式,看谁写得最多、最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然后各自说出自己的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条鱼加上4 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3+4=7 。
生:我把它看成2条鱼加上5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条鱼加上6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1+6=7
……
师:你们说的都对。
师:最后反馈小结 。
教师做到了:1、 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2、给学生充分的思
查看更多>>2019.08.17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总结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