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5.31

最新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11篇。

一般来说,教师在授课前都会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天都需要负责任地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教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关于“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秤

1.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小卡通人物,一个举着一包红枣,另一个举着一包膨化食品。两人争论不休,都说自己的东西重。

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

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4.认识秤。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充分感知。

[说明: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根据称一称活动的需要,很自然想到秤,让学生在需要中学。]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活动体验,初步感知。

掂一掂1千克红枣的重量,体验1千克。

掂一掂不够1千克的膨化食品的重量。

比一比,掂两种实物重量的感觉。

学生实践后交流体验的结果。

[说明: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1千克重量的大小,有利于1千克概念的形成。]

2.观察秤面,认识秤面上的数字刻度。

根据秤面上的数字刻度,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

3.教学试一试,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

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

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

4.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

[说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体验空间,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触觉感知,深化对千克的认识,加快概念的建立。]

三、巩固概念、拓展应用

1.出示标有净含量的袋装食品,让学生观察外包装,交流从包装袋上获得的数据信息,然后再掂一掂,称一称。

比较净含量和秤得的重量,理解净含量的意义。

2.借助多媒体播放乘坐电梯的录像实况,了解电梯和货车的载重情况。

3.看秤面上的刻度说蔬菜、水果的重量。(想想做做第3、4题)

4.阅读课本32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说明:练习让学生经历了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巩固概念的同时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

2.课后实践活动:

(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说明:把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2

千克、克的认识(第五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课件、台秤、天平、称的物品(盐两包、蜜枣一包、五个共约重一千克的苹果、李子一个、学生奶五瓶、一角硬币一个、一瓶500ml的水、铅笔一枝、《新华字典》一本、花生米约50颗,鸡蛋一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口算

101010100520010001010005

二、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一包蜜枣和一包盐,哪一样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到底有多重呢?

明确:可以用秤来称,也可以看物体包装袋上的净重量。

三、介绍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

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见过哪些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先让学生说,再投影。(台秤、电子秤、天平、磅秤、弹簧秤、杆秤等)

明确:在生活中,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作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

四、掂一掂,认识千克

1、掂一掂两包盐。

2、你知道有多重吗?我们来称一称。(放在台秤上)

你会看吗?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什么?单位呢?(表盘上标着:kg)

明确:两包盐约重1千克,千克国际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两包盐,感受1千克,边掂边说两包盐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计1千克有几个苹果?

2、掂一掂,比较这一袋苹果(5个)和刚才的两包盐,谁重?

先猜再称。明确:通常这么大的苹果,5个大约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个李子比一个苹果重还是比苹果轻?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个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测,即要有根据)

明确:一个李子比一苹果轻,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数量比5个苹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体?

例如:两包盐、五个苹果、五瓶学生奶、两瓶水等等。

5、思考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明确: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

六、认识克

1、那老师现在称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台秤上)。咦,怎么没台秤反应?(太轻了)

用什么秤?明确: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当指针指着中间红色的刻度,就说明两边平衡了。

2、那我把硬币放在左边,右边放砝码,因为怕砝码被氧化,我们要求用小镊子夹(说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们挑砝码时该挑大的还是小的?(小的)

根据一角硬币的重量,选择适当的砝码。(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3、放最小的10g砝码也太重了,怎么办?用游标。(指导如何看游标)

明确:约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轻得多的物体,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国际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体和1克的物体质量差距甚大。

5、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回头看两包盐重多少?(1千克)那我们再来看看一包盐的净重量500g,那也就是说:

500+500=1000(g)1000g=1kg

刚才我们称了大约5个苹果1000克,那一个苹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确:1kg=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学生奶也约重200g。

七、分小组动手操作: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计,再称一称。(填表格)强调:填好单位!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3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册P88-89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商标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书包45元文具盒18元圆珠笔3.50元

铅笔0.20元橡皮0.15元日记本3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的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书包45元圆珠笔0.50元

文具盒18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

左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准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黑板上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文具标价的三个小数。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角分

3.503元5角

0.202角

0.151角5分

3.完成88页表格中的填空。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对的。

5.学生类推:完成89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元角分

3.503元5角

0.202角

0.151角5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教学重点:认识小数。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几。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认识分子的含义和几分之几与几分之几的比较。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认识几分之几

1、出示:分西瓜场景图(用圆片代替西瓜)

(1)问:他们一家打算干什么?

(2)教师口述:小红吃了一块,妈妈吃了三块。

问:小红和妈妈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同桌说一说

追问:什么是3/8呢?

(3)问:剩下的爸爸吃,那么爸爸吃了多少呢?

追问:什么是4/8?同桌讨论一下

(4)师:3/84/8也是分数(教师板书:分数)

(5)师:今天学的分数跟我们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2、出示:一张正长方形纸,

要求: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给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

展示交流:你涂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提问:你能折出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请你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学生折一折,涂一涂

展示交流

4、那么,如果把一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了2份,是(2/10);涂了3份呢?4份,5份呢?

教师小结:涂了10份中的几份就是(十分之几)?

5、出示:试一试

提问: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观察判断,同桌交流想法

独立填写,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比较大小

1、出示3/5和2/5

提问:3/5和2/5谁大谁小?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

小组讨论比较方法,全班交流

(1)折一折,涂一涂

(2)推理:平均分成5份,取3份

平均分成5份,取2份

2、练习:出示书本P103第4题

(1)涂一涂,比一比

(2)指明学生介绍自己的作业。

3、如果没有图,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出示:1/32/34/73/74/95/95/83/8

(1)小组里交流

(2)出示

1/2〇1/4

1/2和1/4分子一样大,它们相等吗?

(3)总结方法:分母相同,就看分子。

4、比较大小:

5/63/62/75/73/52/53/124/129/1001/1001/61/5

(1)和同桌比一比(2)交流

5、出示:3/9<()<8/91/7<()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红领巾试验田)这块地的3/9种了西红柿,1/9种了茄子,4/9种了青菜。

(1)你知道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交流。

师:还剩下多少?你打算干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除了学习了几分之几外,还学了什么?(分数的比较大小)

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几

1/42/43/44/4

2/53/5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

(2)、“认识几分之一”通过两个学生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利用迁移推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说学法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四、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1、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

(2)认识1/2: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分苹果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1、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生1:……

2、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3、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4、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5、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教学几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础上再揭示分数,目的:传授程度减少,让学生自主探究)

1、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分。

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3、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平均分成()……

4、(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5、师:(拿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如果生说不出师自己说)认识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之一,教读法

6、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7、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分数)

8、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空白部分还有几个1/4?

8、练习:(判断题)

三、教学1/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把学生作品用1/2表示的图往下拉)我们来看这几个作品,都用分数1/2表示,图形不同,为什么都能用相同的分数1/2表示呢?

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3、(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拿出1/2和1/32的两个同样图形)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用1/2表示,那个涂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这一块,(可以剪下比一比)哪个大?为什么呀?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五、生活中的分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看到这些东西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A、用什么分数表示想到几分之一?

B、拓展练习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88-89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教材在编写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结合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易于接受。

这是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小数,虽说是第一次,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学难点是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二、说教法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节课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本节课,我选择了以讲解法、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补课分割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价格竞猜,引入小数

老师今天带了一些礼物要奖给今天表现好的学生,但在那之前要请大家先来猜猜这个奖品的价格是多少?(标价牌上的价格是0.7元)

同学们都有去超市买东西的经验吧,老师也在超市里收集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看(出示主题图)。

这些价格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区别?

这些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的,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数——小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小数

(1)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圆点叫做小数点。

(2)你们会读小数吗?谁来说说这些小数应该怎么读呀?

(3)学生尝试读,读错的师生进行纠正。(提示小数的读法)

(4)那小数应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

(5)你们知道这些食品的价格吗?分别是几元几角几分呢?

(6)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结合实际说一说。

2、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复习旧知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

(2)课件展示一米长的尺,在尺上找出一分米来。

(3)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1米的1/10是几分之几米?

师:1分米是1/10米,1/10米还可以写作小数0.1米。(课件显示两种对应的表示方法)

(4)不足1米,可以用分数、小数表示,那3分米要写成以米为单位,怎么写呢?9分米呢?

师小结:不足1米,小数点左边是0。

(5)观察这三个分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观察这三个小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1)同学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又有了新的发现。请看:(课件展示将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

现在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

(2)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3)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18厘米呢?

(4)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写成两位小数?

(5)观察发现:百分之几可以改写成两位小数。

4、老师的身高155厘米=()米

(1)观察前面两组小数的相同点(整数部分都是0),为什么都是0?如果超过1米,整数部分还会是0吗?

(2)老师的身高是155厘米,你能把它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吗?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填写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2、教材89页做一做。

3、改写数学日记。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篇数学日记,你能帮他把日记里的这些数据改成用小数表示吗?(早晨。我从2米4分米的床上爬起来,用2分米的牙刷刷牙,迅速洗脸,到早餐店买了一个6角钱的鸡蛋和1元5角钱的包子后,飞奔到学校)

2米4分米=()米2分米=()米6角=()元1元5角=()元

(四)课堂小结

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总之我是通过生活情景初步感知小数,再利用生活情景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深刻理解小数的含义,最后运用巩固,不仅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实用工具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8

一、复习内容

教材P91—P100的学习内容

二、复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

3、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点

重点: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翻阅教材,回忆梳理

同学们,本单元学习结束了,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回忆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试着整理出来。

(二)课堂设计

1、回顾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知识点:

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分类进行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1)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请学生汇报“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知识的梳理情况,在师生的交流对话中完成下面问题,会正确读出小数。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请举例说明。

小数怎么读呢?

小数的读法:从小数点左边部分读起,左边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然后顺次读出小数点右边每一位上的数字,“0”也要读出来。

典型题目:

读出下面的小数。

①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千米,其中正桥长1、16千米。

②海豚每小时可游78、5千米。

③非洲大甲虫重99、9克。

④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运动员,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海拔8848、13米。

⑤我国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赛中,以12、91秒的成绩夺得这个项目的金牌。

(2)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请学生汇报交流关于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的知识。

谁能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说一说小数的含义。

教师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典型题目:

看图填上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3)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谁能说出几个一位小数,并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怎样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先看小数点的左边部分,左边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左边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小数点的右边部分,右边大的那个小数就大。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9

一、说教材

《吨的认识》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节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克、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学习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对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通过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明确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间的换算。

二、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20%的学生对于吨的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吨是质量单位,有65%的同学听说过吨这个单位,但并不知道一吨到底有多重,有15%的同学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在货车的车门上、电梯上看到过吨这个单位。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一吨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五、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质量单位吨,通过让学生搬一搬,抱一抱,算一算,跳一跳等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六、教学流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充分挖掘、利用学生及周围环境中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数学学习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环节就充分利用这一理念,完成对吨的发现学习。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猜老师的体重,复习质量单位千克,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图片及有关资料介绍,蓝鲸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1吨到底有多重,为了帮学生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

1、搬一搬,直观感受1吨大米的重量

我首先拿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然后,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每人搬一次,并说说感受。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

学生站在前面,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再让学生想象推算。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一直更多感觉如何?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这时,有同学可能会提出,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英语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让学生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

一头牛重500千克,两头重1000千克,就是1吨猪一头100千克,10头1吨。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1吨。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40个同学等)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如大象的体重,鲸的体重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

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在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学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全班交流后小结换算的方法。从而完成对目标2的教学。

(三)巩固拓展,学以致用

1、基础练习。

能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正确填写质量单位。

2、综合练习。

解决是否超载的问题。

3、拓展练习,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合理使用单位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一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助于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篇10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两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二、说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知识点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初步认识了分数,这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拓展。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写成两位小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变与不变,相互转化的思想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的分数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元角分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五、说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3、增添趣味,驱动发展。在抛出每一个任务时,都创设适当的情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4、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课取材于生活,课堂知识的掌握在课外得到了更好的延伸,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增强了情感交流,为生活创造了快乐,体验到了运用知识的乐趣。

六、说教学法

教法:

1、生活情景引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

3、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

学法:

1、通过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2、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发挥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

3、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在交流中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创造性学习的境界。

七、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八、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引出小数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一开始我便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月吗?(三月)对,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你们愿意做小雷锋吗?(愿意)有个小朋友聪聪到百和超市买文具,可他看不懂标签上的价格,大家能不能帮帮他?(能)大家一起帮他读出这些文具的价格是多少好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爱心和自信心走进课堂。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数,跟我们以前学的整数一样吗?那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通过小组同学交流发现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2、认识小数点

通过师生交谈: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中间有一条线叫什么?(分数线)那么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小数点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的思考过程,认识了小数点。

3、教学读法

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广度。聪明的学生可能一下子就能读出小数,有的学生家长教过或听到过小数怎样读,所以我让学生大胆试一试,然后经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小数的读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尤其是超市里随处可见的价格。因此,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相信儿童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总结出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2、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这一部分内容既是全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利用课件演示日常家居中搜集到到的一组有关小数的信息,告诉学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数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然后由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用小数表示的方法,进而延伸到5分米以及0.8米表示几分之几米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深切感知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然后利用知识迁移探索出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并了解到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又通过学生自己的测量活动、汇报身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述职报告之家 Www.YS575.cOm]

为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感知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我把练习安排成小动物的跳远比赛成绩,促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从而巩固了对小数含义的认识。我又以猜谜语的形式展开第二个练习,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到更多关于小数的知识。

(四)回顾总结 ,完善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师:今天,大家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还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更多数学的奥妙!

又一次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首尾呼应,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九、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我力求做到形象直观,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最终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

米=0.1米

米=0.01米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年级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