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家族歌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6.03

家族歌的教案。

希望您能从推荐的“家族歌的教案”一书中获益良多。作为一名教师,为了让教学更加顺利,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和课件,相信对于如何撰写教案和课件,老师已经非常熟悉了。在上课时,老师需要按照教案和课件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以下的网页内容也许能够对您带来一些帮助!

家族歌的教案【篇1】

1、能够区分不同的颜色。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初步掌握涂色的方法。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1、不同颜色的油画棒若干,未涂色的蘑菇图案和伞的图案若干。

一、导入部分:

1、问题一:今天外面冷不冷呀,为什么这么冷呢?(引出下雨下雪。)

问题二:雨滴或者雪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感觉怎么样?(引出身上会湿,会感冒。)

问题三:小朋友们想一想,下雨下雪的时候我们用什么工具挡住雨滴和雪花?(引出打伞的话题。)

2、教师:我们用自己的手来做一把小雨伞好吗?来,打开我们的小雨伞。

引出手指谣:小雨伞,真淘气,爱和雨滴做游戏,转一转,嘀嘀嘀,滚一滚,淅沥沥,滚滚转转真有趣!

注意手指动作要领,注意发音标准。加快语速来调动幼儿情绪。

二、基础部分:

教师:这是谁的小雨伞,怎么没人要了呢?来猜一猜知这把小雨伞是谁的呢?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最后告诉答案,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朋友蘑菇点点。(出示图二:涂过色的蘑菇点点,很开心的表情)

问题一:为什么要叫它蘑菇点点。引出蘑菇点点身上的花衣裳。

问题二:咦,外面下雨了,可是蘑菇点点却把小雨伞忘到家里了,他会怎么样啊?

引起幼儿猜想蘑菇点点会淋湿,会感冒,最后公布答案。(图三:蘑菇点点在雨滴下面,哭泣的表情,身上的点点的颜色被雨水冲掉了)

问题三:宝贝们,我们的新朋友蘑菇点点花衣裳不见了怎么办?

幼儿观察图片,引出为蘑菇涂色.

2、教师:将图一打开当范画,给每位幼儿准备油画棒和一张蘑菇图片。请幼儿为其涂色.

注意一:幼儿只能为点点涂色,不要涂在它的脸蛋上的脑袋上。不能够把颜色涂到黑色边框外面.

三、结束部分:

将好的作品拿出来给其他幼儿观看,点评做的好的地方.

涂好颜色的幼儿将油画棒放回盒子里,老师为其作品写名字,拍照。

教师:小朋友们都为自己的.好朋友蘑菇点点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可是,小雨伞也想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我们一起为小雨伞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出示图一当范画(五颜六色的小雨伞)、给每位幼儿发一张未涂色的小雨伞。

家族歌的教案【篇2】

活动总目标:

1、通过观看土布的由来,知道土布是我们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传统工艺,要通过摘棉花纺线染色织布等几道工序制成。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的良好情感。

2、初步了解土布的特性:有点硬,摸上去很粗糙,透气性强,耐穿,越洗越软,越穿越舒服等。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活动(一)土布的由来

预设目标:

1、通过观看照片,实物等,让幼儿了解土布的由来,从而激发幼儿从小爱劳动,爱家乡的良好情感。

2、发展

幼儿好问及探索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活动准备:

照片若干,土布若干,其他布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照片

1、引导幼儿观看土布的由来的照片

2、提问:土布是怎么来的?

(土布是农民伯伯通过摘棉花纺线染色织布等这几道工序而制成的)。

二、比较讨论

1、出示土布、其他布料若干,让幼儿触摸。

2、讨论:

对土布有什么感觉?土布有什么用处?土布有什么好处?

(土布摸上去很粗糙,有点硬,土布可以用来做衣裤、鞋子、床单、还可以做婴儿尿布等,虽然土布粗糙而硬,但它透气性强,又耐穿,而且土布越洗越软,越穿越舒服。)

三、激发感情。

土布的用处这么大,我们小朋友应该懂得珍惜土布。

活动(二)美丽的布贴画

预设目标:

1、利用各种土布通过画、剪、贴、拼的方法,制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布贴画。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选择、布置、搭配及创新能力。

3、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以预卜为主的各种布料、剪刀、胶水、记号笔、抹布、范例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幼儿欣赏

讨论:这几幅画是用什么布料制作的?

二、示范讲解

1、确定布贴画的主题。

2、材料的选择(包括布的花纹、图案、颜色)。

3、用记号笔在土布上画出所要图案,并裁剪贴画即成。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要求画面主题突出,色彩和谐。

2、指导个别幼儿并提醒

幼儿注意安全。

四、展览

幼儿将布贴画展览于走廊的画袋中,自由欣赏。

家族歌的教案【篇3】

《螃蟹运球》是我们在中班国庆活动时开展的一个小游戏,那天回到教室之后,很多孩子都跃跃欲试,所以我选择在礼拜一早上的集体游戏中开展。

活动目标:

1、练习夹球侧走的本领以及动作的协调性。

2、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运球的乐趣。

重难点:练习用身体夹球侧走,在行走的过程中保持动作的平衡和协调。

天气这么好,宝贝们,让我们一起来做做热身运动吧!

二、回忆已有经验,教师示范游戏。

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

你们知道螃蟹弟弟是怎么走路的吗?

今天让我们学一学螃蟹弟弟走路的样子,玩一玩螃蟹运球的游戏,好吗?

教师与一名幼儿合作示范游戏,面对面将球夹在身体中间,手拉手一起向终点移动。在行走过程中保持平衡,不让球滚下去,也不能用手去碰。

幼儿散开站立,各自找到一个好伙伴,手拉手练习螃蟹走路的样子。

三、教师给出指令,幼儿接力游戏。

交代游戏规则:哨声开始之后,第一排的两个孩子迅速将球运出去,回来时击掌为信号,再由第二排的两个孩子开始运球,以此类推进行游戏。

引导幼儿走直线运球。

让我们比一比,哪两只小螃蟹走的又快又稳,其他的小螃蟹为他们加油吧!

运球的小螃蟹们要注意哦,一定要走直线运球,不能走偏了。

四、个别幼儿进行比赛。

选出每一排运球最好的两只小螃蟹,两组人进行比赛,请旁边的.幼儿为其鼓励;再请两组运球不顺利的小螃蟹上来示范比赛,找出问题所在。

五、游戏结束。

小螃蟹们,让我们一起休息一会。和你的好朋友手拉手回教室吧!

家族歌的教案【篇4】

1.知道自己身体有力气,用力就可以使物体运动。

2.愿意探索力,能大胆探索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关系。

3.对有关力的现象感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

2.物质准备:羊角球、刺猬球、飞盘、足球、拎的小桶、小车独轮车等。

1.今天老师看见你们很高兴,很想抱抱你们,选1~2个幼儿抱一抱。

实践活动一、分组活动并讲解活动规则。

教师(出示玩具)宝宝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玩具,你们想不想玩啊?请宝宝们上来玩一玩吧。

玩后提问:你玩的什么玩具?你是怎么把它玩起来的?你的身体哪个地方用力了?

二、再次探索力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东西,刺猬球、小车、轮胎等。

请你们去试一试,让它们动起来,想一想,你的身体的什么地方在用劲?

(请个别幼儿选择一个活动进行探索)并加强个别辅导,

“你是怎么让轮胎动起来的?”(推的)“身体的什么地方用力的?”(膀子)“用了力就怎么样了?”(轮胎就滚动了)

1.引导幼儿认识对不同的物体要用身体不同部位的力。

如果你想拎起重的东西,用的力气应该怎样?拎起轻的东西呢?(用力大,就能拎起重的东西,用力小,只能拎起轻的东西)

师:当你在推小车的时候,身体的什么地方要用力?(手和脚都要用力)

要想让小车跑得快,用力就应怎样?(用力就要大)跑得慢呢?(用力就小)

2.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我们用力就能使物体动起来。物体动的快、慢、远、近都和我们用力的大小有关系。

幼儿两两做游戏,当唱到拍的轻的时候,扮大皮球的幼儿轻轻地跳起来,唱到拍的重的时候,幼儿跳高一点,游戏进行2—3遍。

《谁的力气大》扩展活动:

思考:燕尾夹和锁头哪一个重呢?两者之间栓一条线绳转转看,谁的“力量”大呢?

材料:线绳1根、圆珠笔杆1支、金属小扳手(比夹子重的金属物品)1个、夹子1个

操作:

1、在圆珠笔杆中,穿一条约五十厘米长的线绳,线的一端拴上一个夹子,另一端则系上一个比夹子重的金属小扳手。

2、双手手心相对夹住垂直的笔杆,金属小扳手一端在下。

3、缓缓搓动笔杆,让夹子作圆周运动,渐渐加速旋转,看看有什么现象。

2、当转速加快时,会产生更大的离心力,而把金属小扳手往上提升。

创造:物体除了轻重差别外,若加上不同的速度,就会产生不同的动量。比一比看,你走路时和骑车时,雨点打在脸上,又什么不同的感觉。

家族歌的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为幼儿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环境。”并鼓励幼儿愿意当众表达,引导幼儿能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把握教育教学方向、目标、内容,做到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而努力。

教学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将儿歌内容创编成小故事,并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学会关心他人。

2、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故事续编结尾。

3、幼儿可根据故事内容为故事请名字。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手偶、螃蟹头饰若干、幕布一个、

教学理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为幼儿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环境。”并鼓励幼儿愿意当众表达,引导幼儿能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教学流程:

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续编部分:通过多媒体图片进一步了解儿歌内容,续编故事结尾。

分组讨论。

结束本课。

教学过程:

1、活动导入:配班教师运用小兔子手偶在幕布后为幼儿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主班教师与幼儿参与“小兔子的活动”,从而进行猜谜游戏引出本次课题――螃蟹

提问:(1)“螃蟹是什么样子,它有几条腿?”提问:

(2)“螃蟹走路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朗诵儿歌内容,请幼儿仔细倾听儿歌。

5、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儿歌创编成故事,从中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并学会关心他人。

6、续编部分:

(1)观看多媒体图片,当爸爸、妈妈、叔叔、娃娃在一起出现时,图片停止,引导幼儿针对后面的内容进行续编。(提问:“在这时,爸爸、妈妈、叔叔、娃娃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

7、情景表演:出示道具――头饰,教师针对小朋友创编的故事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1)观看图片后半部分,(提问:“当小螃蟹发生不愉快时,它们之后会怎样做的?”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2)将幼儿进行分组,教师给予引导。

(3)请小组代表进行故事讲述,引导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8、教师小结,引导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故事起名字。

9、听轻音乐,引导幼儿分组排队,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最棒。

教学反思:

我发现幼儿对讲故事很感兴趣,为满足幼儿的意愿,我们在班级进行了本次课程,本次课程是由一首儿歌展开的,在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幼儿展开想象进行对内容的创编及结尾的续编。

课上每位幼儿积极主动,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班级教师配合默契。

课程初期,教师运用小兔子手偶与幼儿互动,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猜谜游戏,引出本课的主题。通过描述,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螃蟹的特征,而这些都是为了续编和创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续编故事过程中,幼儿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为简单的儿歌增添丰富的内容,例如:“调皮的螃蟹要回妈家;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将简单的儿歌变得生动、活泼。为小朋友们接下来的表演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孩子们在台上大胆的表演赢得了台下小观众的阵阵掌声,就连不爱回答问题的小朋友这次都勇敢的站在台前为大家进行表演。在编故事结尾时孩子们创意更是丰富多彩,有说:“可爱的小螃蟹排成队一个挨着一个走。”还有的说:“小螃蟹摔倒时,爸爸妈妈把它扶起来,它们不怕困难继续向前走……”各式各样的答案。

家族歌的教案【篇6】

经介绍认识螳螂外形体态。

1、以前我们都认识水果或蔬菜,我们今天就来认识昆虫。

2、小眼睛看大屏幕上的投影仪,看看上面播放的昆虫认识吗?

3、大家都不认识,那我们就来和昆虫认识认识吧!

1、这个身体长长的、全身绿色或褐色的昆虫叫螳螂。

2、螳螂有三角形的头部,头可以自由动,有短触角。

3、螳螂有扁平修长的体型,前胸可以转动。

4、螳螂的前肢发达有力,有尖刺很锋利。

5、螳螂的某些特征,有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屏幕看见。

6、螳螂有四翼翅膀,长的复杂。

7、螳螂的腹部是圆筒形,螳螂的蹠节几乎有5节,末端2爪,股节和胫节外缘有时向外延伸。

1、通过认识螳螂,是不知道螳螂身体长得很复杂啊!

2、我们在饿的时候吃粮食,那螳螂吃什么啦?

3、老师讲给你们听,都要竖起小耳朵听哦!

4、螳螂是肉食昆虫,但也是益虫,它专门吃祸害粮食的昆虫。

5、螳螂可以捕食害虫40余种,蝉、飞蝗、螽斯苦虫、蛾蝶……

6、螳螂的身上还用很多我们可学的知识,这节课就先学到这。

1、刚才我们边看幻灯片,边学有关螳螂的知识,你们都会了吗?

2、以提问的形式,在复习一遍。

家族歌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抓住螃蟹的特征制作螃蟹,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在手工活动中,喜欢探究,专注,想象力丰富有信心。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师:“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螃蟹和它们作朋友,这两只螃蟹和我们以前看到的真螃蟹和图片上的螃蟹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做出来的你们仔细看看螃蟹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二、探索制作的方法。

1、首先用剪刀沿着黑线把螃蟹的轮廓剪下来。

2、“螃蟹弯曲的小钳子是怎么做成的?”

小结:通过筷子、铅笔等物体弯曲螃蟹的钳子,这样就可以设计出螃蟹好玩的形象了。

3、我们可以在螃蟹的身体上装上橡皮筋,这样就可以做好看的头饰戴着了。

2、启发幼儿如何运用材料制作螃蟹。

3、幼儿探索制作,教师提醒幼儿拼一拼摆一摆然后再作。

幼儿带来的废旧物品很多,有的很象螃蟹的身体,我便选择了这些材料来制作螃蟹。在组织活动之前,让幼儿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在活动中,让幼儿讨论选用的材料,使幼儿提高对废旧物品的利用意识,再进行操作。为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从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激发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一次性快餐盒、各种瓶子是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废旧物品,用这些东西制作螃蟹,幼儿的情绪很高。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用这些东西做出了形态各异的螃蟹,有的用椭圆形的糟饼盒和废塑料棒做,有的则用饭盒和吸管做,……用的材料很丰富,效果很好。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满足了他们创作的欲望。而且,通过这些废旧品的利用,也培养了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gz85.COM精选阅读

诗歌家的教案必备


这篇文章将对大家理解“诗歌家的教案”有很大的帮助。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制定好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核心素养之一。希望以下解决方案能够对你有所启示!

诗歌家的教案(篇1)

教学过程:

一、询问上世纪80年代的背景,导入新课:

记得有一个笑话,有个学生历史考试不及格,回家后,他委屈地对父亲说:老师尽考一些我出生以前的事,我怎么知道呢?同学们,你们都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那么,有谁能说说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吗?(要求能答出改革开放)是啊!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人生的征途上,历经了坎坷的诗人焕发了青春,写下了这首赞美祖国,赞美人民的诗篇。

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中学时代就在《进步青年》杂志上发表过诗作。他曾当过工人、编辑、翻译。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在报刊发表过诗、散文、评论、小说及报告文学等。现为《诗刊》社副编审。

三、反复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1)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形象表现中国的土地是神奇的?

(明确:诗人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从山川的壮丽、沃土的广阔、文化的悠久、物产的富饶等方面来表现。)

(2)诗歌的第二节,怎样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

(明确: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美。)

(1)如何理解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

(明确:黄金,色彩鲜艳,分量沉重,永不褪色,不易改变。用黄金修饰相思情,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

(2)如何理解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的含义?

(明确:这里诗人将人文景观融合到自然景观中,跃动的欢乐、复兴的契机不仅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一个伟大的转型期的到来,中国的土地因此会更加神奇,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

诗人把对中国的土地的讴歌和礼赞都具体化了。花美、山美、水美、土美,再加上那黄金般的相思,这样就避免了空泛抽象,大而无当。

中国的土地在诗人的眼里之所以神奇、美丽,一是因为自然景观:山川河流,土地鲜花,树木海浪,这些景观无不透着奇;一是因为人文景观: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有着敦厚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宽广的心胸,解放的思想,这有机的结合,更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

八、仿写训练:

请你仿照例句,以人生和人格为写作对象,写一句与例句结构相同、感情相同的句子,相信自己,大胆尝试,定能成功。

例句: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的品质如长江一泻千里。

2、读了这么美的诗歌,感受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你是否也想写几句?那就快拿起笔写下心中的情。题目《土地情诗》

诗歌家的教案(篇2)

——冯立刚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新编人教20xx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归属与人与自然主题。该单元学习目标为: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音韵之美;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观沧海》波澜壮阔,气势雄伟。《天净沙.秋思》的画面凄凉,惆怅万千。面对着同样的秋天,两位作者因为胸襟、境遇的差异,导致触景者的情感发生了巨大的落差。

设计理念:本节课拟采取整合的形式,对四首诗歌的顺序重新调整,把《观沧海》和《天净沙.秋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穿插作者的生平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词句,想象诗中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注重课堂诵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好停连,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好停连,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通过对话、讨论、探究、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作品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句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诗歌四首》。我们先来看《观沧海》和《天净沙·秋思》。

预习时老师让大家把这几首古诗背下来。谁来背背这两首诗。

二、展示目标。

多媒体投影,个体朗读。

三、朗诵诗文。

1、教师范读。

2、指导节奏划分。

3、分组朗读。每组朗读一首。

四、理解诗意。

1、出示问题:如果请你给这两首诗歌插图的话,你打算选择哪些景物?你打算突出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2、学生默读诗歌,思考整理。

3、课堂展示,相互评价。

4、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5、提问:题目“观沧海”能不能换成“观大海”?“沧”字是什么意思?“秋风萧瑟”里的“萧瑟”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投影:

沧:青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萧瑟:①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冷落;凄凉。

6、投影诗意,吟对诗句。

不按顺序投影《观沧海》诗意,学生分组,一组读诗意,一组吟对诗句。

银河星光灿烂,也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涌现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让我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日月昼夜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7、提示:“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五、体悟情境。

1、“诗言志”。一位诗人由于种种原因,他可能忧国忧民、壮志凌云,他也可能儿女情长、牵肠挂肚。老师把前者叫做“大美之情”,后者叫做“小美之情”;因此,他们写出来的诗呢,就有了“大美之境”和“小美之境”的区别。

投影:

“小美之情”:指情感是私人化的,没有直接和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

“大美之情”:和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的。

“大美之境”:笔势宏大,境界开阔,想象奇特,瑰丽雄伟。

“小美之境”:小处落笔,,微妙细致,柔婉清丽,韵味深长,精巧细腻

2、自由诵读,体悟两首诗是“大美之情”还是“小美之情”,是“大美之境”还是“小美之境”,对比齐读,进一步体悟是怎样的情、怎样的境。

要求分别用一句较为凝练的话来表达。

投影: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胸怀天下,壮志凌云。三国名士许劭对他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年轻时热衷功名,但一直未能得志,困窘潦倒。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教师示例:《天净沙秋思》“小美之情”:孤独凄凉寂寞愁苦

3、课堂讨论。

4、教师总结、投影:

《天净沙秋思》“小美之情”:孤独凄凉、寂寞愁苦、

“小美之境”:苍凉浑远、肃杀凄凉、

《观沧海》“大美之情”:心怀天下、壮志凌云、

“大美之境”:波澜壮阔、气势雄伟、

5、读着《观沧海》,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硝烟弥漫的历史风云,感受到诗人主宰江山舍我其谁的气慨。这就是英雄!每次读曹操的这首诗,都会让老师想起另一位时代英雄——毛泽东。大手笔才能绘出大英雄,请同学们朗读拓展材料上的这首诗。

6、拓展诵读。

①投影:《沁园春·雪》上阙。

②学生齐读、体悟。

六、作业。

搜集摘抄自己喜欢的古诗词。

诗歌家的教案(篇3)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从而展现童年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幸福。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想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学习儿童诗表达方式,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我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儿童诗,形象解读儿童诗意境的“意”和“境”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的愿望就被写进了诗里,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诗吗?——儿童诗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儿童诗吗?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儿童诗吗?

1:诗人写给儿童读的诗叫儿童诗。

2:适合儿童读的诗。

3:还有儿童写的有儿童情趣的诗

……

师:对!成人或儿童写的具有儿童情趣、反映儿童生活、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就是儿童诗。

师:有人说儿童诗意境好美啊,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境吗?不知道吧,下面我们来了解儿童诗的意境吧。

师出示符号“0”,让学生根据“0”的形态特点观察、想象:“0”是什么?(数字零、字母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亮、红红的太阳?)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一幅幅画面,就可以作为儿童诗的“境”,如果以此为题目在诗中进行无限的遐想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就是“意”。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的“境”去体会诗中的“意”。

二、启发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体会儿童奇特的想象

师:出示“小手﹢桃树枝”,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长出什么呢?

1:我会长出稚嫩的花蕾,在阳光下尽情地绽放。

2:我会长出稚嫩的枝条,在春风春雨中尽情地生长。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想法?

1:我会与树上的小鸟、桃树枝、桃树叶成为好朋友。

2:我会让小鸟在我的枝条上筑巢、搭窝,让鸟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3:歌唱美好的生活?

师:出示“脚丫十柳树根”,如果把你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又会长出什么呢?

1:我会长好多好多的根。

2:我会发好多好多的芽。

3:我会长出很多很多的柳枝、柳叶。

4:我会长出很多很多的柳树,长成一片茂盛的柳树林子。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愿望?

我会给人们遮荫,让我的同学在树下乘晾、读书?

师:出示“眼睛十风筝”,如果把你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你会看到些什么?

1:我会看见蓝蓝的天空、自由飘飞的白云。

2:我会看见自由飞翔的小鸟;还会看见红彤彤的太阳。

师:往下看。

看到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滔滔黄河、一碧千里的草原;看到繁华的都市北京、上海、重庆、广州?

师:出示“我+春天的土地”,如果把你种在春天的土地里,你会变成什么?我会变成小草、小花,把祖国打扮得美丽无比?

师:那么,你们又会有什么美好的愿望?

1:我会变成蒲公英,在空中自由地飞呀飞,把我的理想告诉小树、小花,告诉小松鼠、小花猫、小熊猫?

2:我会变成一棵摇钱树,为穷人摇下很多很多的钱,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3:我会变成神笔马良,为瘫痪的妈妈画出神药,妈妈吃了药马上就能站起来。

师:多么孝顺、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

我也会变成神笔马良,为穷人画美味佳肴、高楼大厦;还为我自己画一台电脑,我要在网上读好多好多书,还要尽情地玩各种喜欢的游戏?这一切都是我们所想。

请同学们打开书39页——儿童诗之《我想》

板书课题:9、我想

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我想》,启发学生用学习诗歌的方法体会《我想》的思想感情

1、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

2、检查、教读,读到正确、流利,读出儿童诗的节奏、韵味。特别注意“悠啊(wa)悠”、“长啊(nga)长”、“望啊(nga)望”、“飞啊(ya)飞”中的“啊”的变音指导。

师过渡:同学们刚才的想象丰富、奇特,我相信你们还有很多美好的愿望。我相信你们的愿望通过努力一定会实现的。“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作者又是怎么想象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会《我想》的意境及情感教育

(一)作者想象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认真读一读,看看作者的想象好在哪里?

1:第一节作者用了比喻和拟人进行想象,作者想象“小手长成花苞牵着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天的歌”让人回味无穷。

板书:安——悠(歌唱)

第二小节作者用“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概括了我们所有的想象。板书:接——长(篷帐)

第三小节作者把蓝天比喻成课堂很美。

板书:装——望(蓝天)

师:第三小节作者只写了天空的景象,没写天底下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作者的想象不够丰富?

如果高洪波把想到的都写下来,课本装得下吗?在这里他是选取典型的画面“白云、太阳、天”表达儿童对蓝天的遐想和喜爱之情。

师:第四小节想象奇特,“飞”字用得好,写出了儿童对美好愿望的向往与追求。

板书:种——飞(远方)

(二)体会作者构思特点,模仿写诗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每一节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每一节都是先写我想怎么样,再想象做什么、结果是什么。

师:对!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学生模仿写作师巡查)

(三)情感教育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老师相信你们的明天就像你们的遐想一样美

好,但无论你走多远,有多辉煌,请别忘了家里还有牵挂你的和你牵挂的人。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五、升华总结

1、作者高洪波以“想”为诗眼,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2、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我的童年我做主!

愿所有的孩子都过上一个幸福,快乐、难忘的童年!

六、课后练习

写一首儿童诗。

诗歌家的教案(篇4)

[目的]

以诗歌意象选择和生成为突破口进行诗歌创作

[复习指导]

意象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诗歌创作总是从捕捉“意象”入手,围绕着“意象”的安排和经营完成创作全过程的。诗人或因物生情,或移情于物,使得外在物象成为思想、情感的“凝结点”,从而诞生出诗歌的意象。

意象的生成,是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继承传统意象和独创现代意象是较常用的两种手法。

生成诗歌意象,可以继承传统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许多物象,比如春华秋实、日、月、星、辰等,本是无情无知的客观物象,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符号化了的“客观物象”和“象征意蕴”的有机结合体。这些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传统意象”。从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任何人都不可能白手起家,都必须对前辈留下的宝贵遗产进行继承、发展和突破,在“传统意象”这一点上同样也不例外。从广义上说,许多“传统意象”都不会过时,重要的是我们能运用自己的诗心慧眼,在“传统意象”固有的“象征意蕴”上,灌注新鲜的时代气息,融入崭新的审美趣味,赋予我们独立的思考、独特的感情。比如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是古典诗歌中寄寓愁心、抒写愁情的“传统意象”,唐代李商隐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词句。戴望舒《雨巷》借鉴并改造了这一“传统意象”,从丁香的愁心发展为“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赋予丁香新的社会心理内涵,给予丁香人的形象容颜,从而和“雨巷”、“我”等意象构成了《雨巷》美好而朦胧的意境。

生成诗歌意象,还可以独创现代意象。可以这样说,衡量一个诗人对诗歌世界在深度和广度上开掘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有没有创造出独特的意象,他是否拥有独特的意象群。王维的诗歌境界清新、洁净、恬淡、和谐,这一诗情、画境和禅意浑融无间的艺术境界,大多是由空山、明月、清泉、翠竹、莲花等一系列带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构成的。李白的诗歌境界神光离合,伟岸超迈,和他的“明月肺腑”、“淋漓酒胆”是分不开的;明月、美酒、成为他“迷狂”状态下催生的诗歌的重要意象。闻一多《发现》中“挂着悬崖”的“噩梦”、“呕出”的“一颗心”,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淤滩上的驳船”、“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食指《相信未来》中“蜘蛛网”、“灰烬的余烟”、“失望的灰烬”、“凝露的枯藤”、“温暖漂亮的笔杆”、“孩子的笔体”,等等,都是从客观世界中抽取出来的独特的象征性事物,饱含他们对这些事物的神圣情思,这些具有原创性的意象成为他们提供给现代诗歌的宝贵财富,诗人们这种惟新是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写诗歌,不妨在诗歌意象生成上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或者继承传统意象,或者独创现代意象,从而写出具有当代青年意气风发、昂扬进取的“少年精神”的诗篇来!

[典题探究]20xx高考四川卷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

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解读]

文题既平中见奇,又平中见深,有助于培养考生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宽容,学会大度,并善于随时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懂得哪些该忘记,哪些该铭记,或进行生动地叙写,或进行深情地言说,或进行深刻地说理。如写诗歌要注意意象的选择与生成,可以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也可以回眸历史事件,其中哪些事物铭刻在你的脑海中,永远不会忘却,激起你脑中想象,或继承传统意象,或创造现代意象,把自己的情感依附在所选择的意象上,做到景中见情,情景合一,写出自己飞扬的诗篇。

[作文训练]

母亲,像一堵墙,遮住了风雨,挡住了烈日,好让我们这些不经风雨的小树苗能茁壮成长;母亲,像慈祥的鸟妈妈,每天都用充满爱的手抚摸着我们这些幼雏的羽毛,鼓励我们去搏击万里长空。

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母爱也是无私而伟大的。请你写一首诗,献给母亲,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作指导]

诗歌是最为精练的文学品种,往往选取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本质,以巨大的概括力激发读者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写好这样的一首诗歌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选取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来寄托主观情思。写献给母亲的诗篇时,就可以精选和母亲有关的意象,比如,母亲的白发、眼睛、手脚等;也可以选择母亲劳作时的工具,比如锄头、镰刀、铁锨等。无论选取哪种意象,都要把自己的情感蕴涵在其中。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选取了“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水草”、“虹”、“梦”、“长蒿”、“星辉”、“笙箫”、“夏虫”、“康桥”、“衣袖”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已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是诗人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情感,意象的“虚”与诗人心中情的“实”,相映成趣,一张一合,无不流露出意象的张力。

(二)运用修辞

诗要高度地概括生活,这就需要用最精炼的语言去刻划鲜明的艺术形象;诗要抒发强烈的感情,就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强化诗的感情。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象征、对比、夸张、对偶、拟人、反复等。采用不同的修辞格会取得不同的表达效果。给母亲写诗,可以运用比喻修辞。我们可以把母亲比喻成“天空”,撑起我们的一片天;也可以比喻成“大地”,生育并养育着我们;还可以比喻成“春蚕”“蜡烛”等,生命不息,关爱不止。也可以运用排比的修辞:母亲是什么?母亲是在孤寂的深夜里为我递上一杯热牛奶的温暖。母亲是什么?母亲是放学时永远驻立于路口的等待。母亲是什么?母亲是在我们成功时那缀满欣慰泪花的笑容。母亲是什么?母亲是我们欲逃避时那坚毅的眼神。这些排比句的运用,就会把对母亲的那份浓浓感激之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就能更好地打动读者。

(三)重视韵律

一首成功的诗歌,韵律是不可或缺的。“韵脚是诗歌的方向盘,像船只一样,诗歌靠着它航行前进。”(美国教育家勃特勒语)诗句的末字韵母相近,咏唱起来就有一种动人的音韵美。我们在写给母亲的这首诗歌里也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在不损害诗歌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双句押韵。

[佳作赏析]

献给母亲

——写在母亲节之际

姚依农

黄昏已经来临

20多年来

母亲

您走过的小路依然

村口的槐树已经枝叶茂盛

我沿着门前的小河飞翔

您给我的我怎能偿还

以阳光的名义为您祈祷

母亲 今年雨水丰沛

您给我结实的骨骼让我收获

岁月的恩惠

坐在南国潮湿的空气中

点一盏灯

夜幕里我看到了您两鬓的银丝像北方的雪

更像温暖的棉

母亲 当庄稼成熟的时候

儿子一定回家

【简评】

这首诗首先精选了“小路”、“槐树”、“小河”、“灯”、“庄稼”等这些乡村特有的意象,寓情于景,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之情;其次还恰切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母亲的白发比作“银丝”,比作“北方的雪”,比作“温暖的棉”,既准确形象,又给人带来无限的暖意,那浓浓的温暖不仅温暖着小作者,也洋溢在每一个读者的周围,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小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另外,“庄稼成熟”一词语意双关,既可以说是自然界田地里的庄稼成熟之时,也可以理解为小作者长大成熟之日,一语多意,给人带来更多的思考。

诗歌家的教案(篇5)

活动名称:诗歌《家》

活动目标:

1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培养爱自己家、爱小动物的意识;

2. 认识汉字“家”,并能进行扩词。

三。能够根据诗歌提供的线索来创作诗歌。

活动准备:课件,“家”字卡,《让爱住我家》**,大自然背景图,小动物**若干。

焦点: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活动过程:

一. 预备活动

1组织孩子和老师打招呼,缓解紧张情绪。

2我们都是最好的孩子,对吧?老师想和你谈谈你家的事好吗?(你的家里都有些谁?有些什么好玩的东西?)

三。我们都有家。那么,小动物有家吗?

二、 感知理解活动

1、这个小动物是谁呀?出示毛毛虫的**。

快,和它打个招呼。毛毛虫在干什么? “爬呀爬”

毛毛虫又爬又爬,爬累了,想回家休息一会儿,猜猜,它的家在**?

“树叶树上草里洞里……”

让我们看看毛毛虫的家在**?出示毛毛虫的课件。

哦,原来毛毛虫是以树叶为家的。

什么是毛毛虫的家呢?

提示幼儿要说完整。(树叶是毛毛虫的家)

2、快看,谁来了?

“蝴蝶”

哦,它是一只美丽的蝴蝶。蝴蝶在**? “飞呀飞”

蝴蝶飞来飞去,也想找到自己的家,蝴蝶的家在**?出示蝴蝶课件。

什么是蝴蝶的家呢?

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花是蝴蝶的家)及时鼓励孩子们。

3、跟在蝴蝶后面的是谁呀?

“鱼”它在哪儿干什么?

“在小河里游来游去”

嗯,鱼儿快乐的在小河里游来游去。

你们猜一猜,哪儿是鱼儿的家呢?

提示幼儿说完整。(小河是鱼儿的家)

4、最后出来的是谁呢?

“蜻蜓”

“蜻蜓飞呀飞,飞累了,就在草地上休息。”

哦,说的好,那么,草地就是蜻蜓的家。

5我们找到了很多小动物的家。来吧,告诉老师:

树叶是——

花朵是——

小河是——

草地是——

及时鼓励幼儿。(你们真了不起!……)

6游戏整合: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些小动物,请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明白吗?

(将动物和相对应的家放在一起,并且说出“…..是……的家”,进一步巩固诗歌的第一部分)

7这些小动物有自己的家。这个孩子呢?有没有自己的家呀?出示宝宝**。

快听听,宝贝在说什么?“我也有家,我也有家,你们看:这是我的家——”

出示全家福相片。引导孩子观察,宝宝的家是什么?

多温暖的家啊!

引导幼儿说出诗歌第二部分:

这是我的家,

我的家有爸爸妈妈。

有玩具熊和布娃娃,

我爱我的家。

8、现在,咱们一起把这些家讲给老师听好不好?组织幼儿完整的,用好听的声音和美的表情朗读一遍诗歌。

9、呀!老师差点忘了我们应该给这首美丽的诗起名。叫什么好呢?小朋友快想一想!

好,咱们就叫它————家。

那现在,你们能不能用好听的声音和美的表情来把诗歌完整的朗读一遍呢?记住,一定要加上名字哦。

10、出示汉字:家。婴儿这个词是-家,想一想,家人可以和谁成为好朋友?来,“家”和谁好?

“家乡,家庭,国家,大家……”

11现在老师想问孩子们,你们家里有谁?你爱你的家吗?你是怎样爱你的家的?

12、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小动物呀也很爱它们的家,可是现在有的人却乱砍森林,随便在草地上扔东西,还采花……他们的做法怎么样?嗯,我们也应该热爱小动物的家园。

三、 创编想象活动

1引导孩子们充分想象、创作和记录诗歌的单句话。

树叶还是谁的家?花朵还是谁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草地还是谁的家?你的家里有什么?

2现在,请你把你的诗念给你听好吗?

四、结束活动。

欣赏**:《我爱我的家》,结束活动。

诗歌家的教案(篇6)

诗歌鉴赏(意象)复习课教学设计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传统意象的寓意。能力目标:1.教会学生掌握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鉴赏的方法。难点:鉴赏诗歌的意象。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的诗经、楚辞,汉、魏晋的乐府古诗,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明珠。历代诗歌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称我国民族语言的结晶。我们先看“语文1”第一单元学习要求第二段中一段话“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这说明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把握诗歌的情感是学习诗歌单元的重点。二、引入主体内容(一)诗歌意象的内涵高中语文辅导 到新王牌 高中语文辅导家长口碑之选 【官方】广告 高中语文辅导选新王牌教育:专注高中语文辅导中小学全科辅导15年,精品小班,按月收费。 查看详情 >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景象,形象。对于这种蕴含着深厚文化或诗人感情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意象”,即意中之象。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有了“人”“花”“月”“鸟”“涧”等意象的组合,才有了静谧恬然的意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有了“月”和“江”的意象组合,于是就有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人生探问和宇宙畅想。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概括常见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1、含蓄性 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     以物喻人     香草——君子     恶禽——小人。     以物寄情     杨柳——惜别     圆月——思乡     落花——伤春     浮云——漂泊     流水——惜时     古迹——怀旧     黄叶——悲秋     莲花——高洁     以物指事     舟楫——引荐     长亭——送别 

2、特定性 在不同的诗句中,特定的意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高三语文冲刺,京翰高考冲刺辅导 精准提升成绩广告 高三语文冲刺_中小学1对1全科辅导,根据孩子情况规划专属方案,快速提升! 查看详情 >         

梧桐——伤感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多样性 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酒——乐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喜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酒——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举例分析鉴赏诗歌的意象 四、1、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鉴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提示:柳树长长的柳枝迎风飘动,像一支多情的手在挽留着远去的离人,由此有了《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情景,仿佛柳树要广州 黄磊选择高三复习,学科诊断+考题剖析广告 掌门1对1高三复习,精英教师测评,考点对症下药,逐个击破重难点 查看详情 >     

与戊守边关的人依依惜别。再者“柳”与“留”谐音,故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举。折柳表惜别之情。另外,人已去而柳树犹在、柳条依依,似乎在怀恋远方的亲朋,故又有怀恋、怀远之意。诗中的折柳是指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诗人静夜闻笛,听折柳曲,思绪被悠扬的笛声勾动,引发浓浓的思乡之情,所以说,折柳是关键。 2、下面我们一起分析《天净沙·秋思》的意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师点评: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在一个深秋的傍晚,牵着一匹瘦马,于瑟瑟秋风中走在有“枯藤老树昏鸦”的古道上,猛一抬头,看见潺潺的水流上横着的小桥和炊烟缭绕着的人家,一种酸楚的流落感和着人生的失落感一起涌上心头再加上“断肠人在天涯”,便把萧瑟之秋与游子之思有机结合起来,把悲秋推向极致。难怪有人因这首而称马致远为“秋思之祖”。 3、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王昌龄的《采莲曲》中的组合意象。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教师解析:组合意象就是将有关的几组具象罗列出来,从具象的形、声、色、味去体会诗句,确立联想方向,发挥想象,把作者蕴涵在意象中的主观色彩挖掘出来。根据《采莲曲》诗中“荷叶”“罗裙”“芙蓉”等意象的形、色来联想:升学双轨制_三年级语文_IB授权学校_不限户籍广告 华南资深国际化学校,三年级语文,个性化培养,学生成绩好,综合素养高,: 查看详情 >    

采莲女裙似荷叶、脸如荷花,荡舟于荷丛,放歌于水上。这些意象组合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格调清新的采莲图,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写作时欢快喜悦之情,进而也能体会到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诗歌意象,重点探索了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分析了一些诗歌意象,希望能在诗歌鉴赏方面找到一个突破口。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

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诗歌,才会对诗歌产生深挚的审美情感。当然,要想很好地解读诗歌的意象,还须多朗读、多积累、多鉴赏。 五、布置练习 

1、课外搜集常见的诗歌意象并分析意象的寓意。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  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瑕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看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过南楼。 诗歌鉴赏(意象)复习课教学反思 “意象” 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意象便是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它是人类主体思考和概括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具象显现。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以要理解诗歌必须要读懂意象。    

在本课中,我首先给学生总结了一下我们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比如杨柳代表惜别,月圆代表思乡等等,对于同一意象,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比如酒,有乐,有悲。通过总结,学生能重温以前学过的知识。然后, 通过具体诗歌的意象分析让学生更好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这节课,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都能很好的把握,并且通过意象和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但是这节课还是有不足之处,在课堂小节的时候没有把高考关于意象的题型给学生总结出来,在接下来的诗歌复习中,再补充这一点。

诗歌家的教案(篇7)

第一板块:说教材

《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第二板块:说教法

(一)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1)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4]

(2)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3)穿插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

(4)品味意趣――评读《西江月》,评说词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5)析词补白――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

(6)积累美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习形式: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三板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授乐府诗《观沧海》和律诗《次北固山下》

一、品味诗情美――吟读《观沧海》,体会作者豪情。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一入课即紧紧抓住作者情感的抒发点上去感悟、把握每首诗歌的基调,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作好铺垫。

设置小组学习活动:五首诗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看出?划出关键句。

《观沧海》--“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次北固山下》――“归雁洛阳边”,思乡。

《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抒发了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

《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秋天丰收的喜悦。

《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枯、老、昏等修饰词,表现了萧条寂寞悲凉的情绪。

重点以《观沧海》为例进行示例分析:

1、插页――补充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是作者于建安12年北征乌桓,凯旋归来时所作。当时他经过擒吕布、降张绣,在官渡打败了主要对手袁绍,接着又诛袁谭,平高干,北征乌桓一举获胜,统一了北国,正可以南征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眼下铠甲未卸,征尘未洗,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

2、问题切入:全篇以“观”字统领,说一说作者观到的海是怎样的?沧海的寓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引导仔细观察、阅读文本,自主学习。

3、背读――强调积累,快速记忆。分两步:

(1)合作探究: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

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2)抓住关键词,突出重音,进行快速背诵。

3、译读――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结合背景译一译,并进行画面想像:作者在吟咏这首诗时的情景和情绪。

4、说读――说一说作者笔下的海是怎样的?沧海的寓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作者以海自比,志在容纳。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像力,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学生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状物是为了言志。

5、吟读――体会感情,培养语感

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读,体会诗情和语气节奏,读出气势与豪情。

二、想像画面美――重点对《次北固山下》的画面进行想像,兼顾联想其他几首诗歌。

1、说读――拓展诗意,读出画面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析。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激发想像,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讨论明确: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2、译读――想像意境,译出韵味

方法引导,铺设台阶,学生读诗,老师翻译首联和颔联,提醒注意押“an”韵,学生试着翻译。写在词语积累本上,颈联和尾联由学生自己试着翻译。

师译:

客居他乡的游子要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颈联和尾联的翻译指导:红日从东海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呀,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不求答案的统一,只要译出意境并且有一定的韵味即可。)

品评佳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品味“生”和“入”字的炼字艺术,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该句表现的哲理。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一句已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情呢?两句炼字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强调,并且用“生”和“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江春入了旧年将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被称为千古名句。

第二课时:教授《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和《天净沙·秋思》

三、体会诗意美――联读比较赏析《钱塘湖春行》的诗歌内容。

1、调动积累:运用联想将原来学过的诗文来为该诗作注脚,用散文去诠释诗句。本单元中,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春花图”跟《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家新燕着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有异曲同工之妙。启发学生回忆背诵,比较两种表现方式的异同,解读、理解律诗的特点,欣赏律诗的声律和声韵之美,积累诗句。朗读品味对偶句,读出韵味。

2、插页补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禽鸣”(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孟郊的《春雨后》);“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杜甫《丽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的《天净沙·春》)以上几首诗中,哪些地方与《钱塘湖春行》有相似意境,进行比较阅读?

3、研读与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四、品味意趣――重点欣赏辛弃疾的《西江月》的意境美。

插页题解:“西江月”是词牌名,词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也称“诗余”、“长短句”等。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如此令人心旷神怡。物象丰富、意趣盎然。这首词构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4]

1、评读,品评意趣。寻找词中有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的意趣?探究后明确:

(1)夜行山中忽逢阵雨,恰好“忽见”住过的茅店,想什么就有什么,作者真是喜出望外!

(2)赏明月、拂清风、看惊鹊、闻稻香、听蛙声与蝉鸣,感觉闲适与喜悦。

(3)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2、吟读,读出词的韵味,划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五、析词补白――重点欣赏《天净沙·秋思》中炼字美。

1、探究想像:作者一字一景,惜墨如金,曲中出现的景有哪些?给读者的感觉是怎样的?为什么?

讨论明确: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顿生色彩,都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全篇纯用白描勾勒出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愁苦之情。

2、阅读比较:元代词曲作家白朴的两首《天净沙》小令: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春》)在情绪上与《天净沙·秋思》有何异同?

3、改写:如果把修饰语和中心词略加改动,让诗的情绪变得清新、喜悦,如何改?

4、析词补白:诗句的简洁,为读者创设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正像绘画和书法中的“飞白”,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请学生想像语词之间的关系,为这首小令补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小令体现的意境表达出来。可以画、可以讲故事、可以配乐朗诵、可以翻写新诗或者散文。

六、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2、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

(1)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诗歌家的教案(篇8)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玩具,好不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七巧板”(板书)。七巧板也叫“七巧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啦!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也就是“中国的图板”.(演示动物图片)

汇报发现,“七巧板是由7块板组成的。”

2、认一认:1、2、6、7号三角形,5号正方行,3号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展示平行四边形,并板书。

师:看看它的外形与长方形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四条边,不像正方形和长方形那样四四方方)

3、分一分:(板书)动手将七巧板的七块图形进行分类。(全班互动,按图形形状分类)你是怎么分的?

(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分法) 复习学过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展示平行四边形,并板书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三角形最多,有5块;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最少,只有1块;

请你动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大的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小的三角形一样大,还有一块中等的三角形。

5 填一填:

七巧板由( )种图行组成,其中三角形有( )个,正方形有( ),平行四边形有( )个,

第一关:请用七巧板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学生黑板演示)

第二关:请用七巧板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其它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黑板演示)

第三关:请用七巧板中4、5、6号图形拼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黑板演示)

诗歌家的教案(篇9)

教学目的:

1、探讨古代诗人炼字的妙处

2、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古代诗人炼字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古诗的语言

教学方法: 悟导结合

教学工具: 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高考古诗鉴赏题的考点之一,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难点。而鉴赏诗歌的语言不外乎分为两种题型:

1、推敲字词,即炼字题;

2、语言风格题。

今天,我们重点探讨古诗鉴赏中的“炼字”问题。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坛趣话。

大家看大屏幕,这上面有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来历可不简单。

传说啊,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不在苏东坡之下。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以便于更好地体现对联的意境。下面我想请大家来尝试加一加。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我们来看苏轼的回答。

苏东坡一看对联,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笑为两字加得太俗。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了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东坡叫绝必然有他的理由,我想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说说出二字的妙处 。

明确:“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也难怪苏轼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从以上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写作诗歌其实是非常讲究炼字的。我们在中学阶段也接触过这方面许多范例,大家能不能举两个例子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2004年全国高考卷试题,“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名诗佳作,是因为在这些诗作背后,是许多诗人的炼字佳话,比如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为创作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二、初步感知

听完了故事,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人炼字的魅力。

出示例诗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学生朗诵,同桌交流:

问题:诗题为“早梅”,你认为哪个字还不能准确地体现“早”字?

老师适时引导;“数”改为“一”。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三、抽象归纳

一字之改,便把“早梅”的诗意准确的表达出来,如果我们总结一下,古人这般讲究炼字,主要有哪些作用呢?大屏幕上这段文字中有个准确的概括,请大家找出来。是因为通过炼字可以传达准确的诗意(板书)。

问题一、下面我们再来品味几句诗,看看诗人炼字到底还有哪些作用呢?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生生交流;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分析。

①“出”写出了鱼儿的欢欣;“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两句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刻画细腻,描写了生动的形象。

② “直”字展现一种寂寞苍凉之境,“圆”映衬在万里戈壁之上,给人一种苍茫之感,营造了一种塞外辽阔苍凉的意境。

③诗中的“红”和“绿”应该用作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变绿的动态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抒写了独特的情感。

归纳总结:炼字是古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而传达准确的诗意、描绘生动的形象、创设恰当的意境、抒发独特的情感则是古人追求的目的,而我们如果能够从一字出发,把握准确的诗意,赏析生动的形象,体会恰当的意境,感受独特的情感,就已深得古诗鉴赏的真谛。

问题二、老师提问:体会完了炼字的妙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简单的问题,不知有没有同学留心,古代诗人一般都注重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呢?也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语?

学生讨论、回答刚学过的诗句,老师参与。

师生小结:大多为动词、形容词,还有一些如数词、副词等。

好,这节课学到这儿,下面该到我们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了。请看大屏幕。

四、拓展延伸

1、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南通市高考模拟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请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湖北省高考语文模拟题)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春雨”,而用“一犁春雨”?

解答:

1、“送”“动”二字将梧叶秋风拟人化了,使无情变得有情,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游子漂泊在外,孤单寂寞之情。

2、“一犁春雨”恰当地表现了农人春雨后的耕作,也与前面的“东坡”相呼应,饱含了词人向往农耕生活的轻松愉悦的情感。

总结:从苏东坡的故事中走来,我们又接触了齐己、郑谷“一字师”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向我们传达了古人炼字的魅力。同时,我们又深入学习了古诗炼字的作用及炼字类型。同学们思维活跃,表现优秀。古人写诗“一花一叶见世界,一字一词总关情”,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积累把握这个美妙的世界,体会这份动人的情感。

谢谢大家。

五、课余巩固:

附:板书设计

古诗鉴赏——炼字

传达准确的诗意

描绘生动的形象

创设恰当的意境

抒发独特的情感

诗歌家的教案(篇10)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解决诗歌鉴赏过程中的困惑,了解诗歌的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找到鉴赏诗歌的最佳角度和具体突破口,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规律与方法。

教学设想: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解说:高中生虽然学习甚至背诵了不少古诗,但面对一首从未学过的古诗时,鉴赏仍无从下手,或有时分析不到点子上,为解决这个问题,特将“鉴赏、分析的方法”作为重点提出来。)

二、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

问:同学们在古诗鉴赏方面存在着哪些困惑与问题?(学生各自发言,谈自己学习、鉴赏诗歌的体会与困惑)。

明确:总结整理一下大家的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读不懂诗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体会不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准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三)有时隐约有点感觉,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写不出来)

(解说: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与收获。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分析、讨论

解决“读不懂诗歌”的问题,“读不懂”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懂得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词运用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

1、先分析第一层次的问题

①出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孤帆”、“远影”、“长江”、“天际”等,构成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景象:随着孤帆成为远影,隐没在长江的天际尽头时,诗人的心也随着长江的水起伏不定,滔滔流去。从“象”看是“景”,但其“意”则是别情。这首诗的意义如果不是依托这些景(意象)是难以表达的:“景”中蕴涵着作者的情,这些景又如此地与某种感情相契和、相对应。

出示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从这首诗的“意象”中,也不难体会到与之对应的作者的内心情绪吧!(学生分析、回答)。

②小结:以上分析告诉我们,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正如我们在许多诗歌中看到的,“日暮”“夕阳”“秋天”“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对于死亡的焦虑。“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如《诗经》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雨”的意象往往和离情别绪有关。更普遍的是“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念亲人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等等,不胜枚举。了解这些典型意象的意义,对认识诗歌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出示“对应关系”:

意象感情

日暮、夕阳、秋天、流水——生命的短暂,对死亡的焦虑。鸟——男女恋情与婚嫁。

雨————离情别绪。

月———思乡、怀念亲人。

杨柳———依依不舍、惜别。

雁——书信、思念之情。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了: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的景物相交融时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孤帆远影碧空尽”还是“枯藤老树昏鸦”,无论是“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还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都是情景交融的结果。情思由于物化而得到了表现,景物也由于情思的洗礼而获得了生命。

(解说:了解了景与情的对应特点,也就找到了分析意境的方法:从实境中探寻虚境,从景物中体验对应的情思。)

③学生练习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请鉴赏这首诗,(学生体会、讨论)

明确:诗中所写的是山、水、帆、日四种景物。但这些景物都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体验;青山、碧水、孤帆、远日都是诗人眼中的意象,构成了天门山中断楚江,青山相对,碧水奔腾,远日映照的雄伟奇特的意境,这正和诗人那气势浩荡的胸襟和激越炽热的情怀相契合。

2、“读不懂诗歌”的第二个层次,是不懂得字词在诗中的丰富含义,对此缺少充分的咀嚼和体会。换句话说,不懂得诗人对某些关键字词的选择和安排与其所传之情的对应性。

①出示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要读懂这首诗,首先要关注那个“又”字,诗人为何要用这个“又”字呢?经琢磨字义,又,“再一次,”“多次”“总是”之意也,再看下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再仔细琢磨“何时”“还”这几个字,这个“又”字的意蕴就非常明确了,春风吹绿江南,新的一年又到了,而诗人在这如画的春天里,心头泛起的是更深的思归之情,感叹时光流转,而自己归家无期。

②出示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除了注意“寥落”“寂寞”“白头”这些含有盛衰之感的词语意义外,还可注意推敲“红”的深层含义:在寥落的古行宫中,在一群已白头的,憔悴的老宫女旁,一丛花却开得红火热烈,让人于时世变迁的沧桑之外,体会到一种更深刻的意味:人生有涯而自然永存。(无论是显赫一时的玄宗还是屈辱的宫女都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玄宗早已消失人间,而苟活于世的宫女也将走完人生的历程,只有红花还在年复一年地开放。人的生命短暂,而自然的万物如红花、行宫依然存在)。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感慨。

(解说:通过具体的诗歌作品,讲、练、思结合,使学生在分析切入的角度与思维规律的把握上有比较扎实的认识与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练习,初步了解到了鉴赏诗歌的意境的几种思维角度与具体方法,这节课,我们来突破另外两个难关:如何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如何将自己心里的感觉用语言明确、恰当地表达出来。

二、了解一下诗歌的艺术特点,诗歌创作的一般原理与规律。

1、请学生回答诗歌的一般特点,明确:抒情性、间接性、空白性、跳跃性、整体性。

2、分析讨论诗歌的空白性与补白性。

①出示五条线相交叉而形成的五角星,说明五条线组合成五角星——整体大于部分之合。而这种“组合“有赖于我们的联想与补白。

②出示马致远《秋思》(见前)这首小诗一共写了十二个意象。

1、枯藤,2、老树,3、昏鸦,4、小桥,5、流水,6、人家,7、古道,8、西风,9、瘦马,10、夕阳,11、断肠人,12、天涯。要注意这些意象所展示的独特而丰富的情绪色彩。诗的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构成一种衰败、凄凉的景象;第二句的“小桥”、“流水”、“人家”组成一幅离世索居的图景,表现出了孤寂的环境;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衬托一个浪迹天涯的人影,表现出一个漂泊者的形象;第四句“夕阳西下”又是美景陨落的暗示,表现出伤悼的心绪;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表明游子的远离,表现出怀恋的感情——这各种意象在作品中合成为一个冷寂的世界,一个凄苦、悲凉的情绪氛围。这时我们注意的不再是诸如“枯藤、老树、昏鸦”这样一些孤立的具体的形象,感受到的也不仅是作者“凄惶、孤寂、漂泊”一类的单纯的情绪,而是一个难以言说的,广阔深远的画面,一种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弥漫的氛围。

学生自行体会、引申、联想、合成。

(解说:诗人们笔下的景物,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感受才能把握蕴含于其中的思想感情的,分析鉴赏一是要完成从个体到整体的联想与想象过程,而这恰是许多学生的薄弱之处。)

③出示李白《独坐敬亭山》与柳宗元的《江雪》

李白《独坐敬亭山》柳宗元《江雪》

众鸟高飞尽,千山鸟飞绝,

孤云独去闲。万径人踪灭。

相看两不厌,孤舟蓑笠翁,

只有敬亭山。独钓寒江雪。

明确:通过咀嚼字词,分析意象,得出:李诗诗意——何必去艳羡高飞的众鸟,又何必去企慕独去的闲云,我们不也可以指到属于自己的“敬亭山”,因“相看两不厌”而得到安详,变成永恒么?——其实不必去刻意寻觅,它就在我的面前,就在我的心里。

柳诗诗意——与李诗题材相似相通,意味却完全不同:在严酷孤寂的环境中不但没有感到孤独不安,反而衬托出诗人一种高贵和尊严的大无畏气概,所谓是非、得失、荣辱、沉浮已经不再能困扰这位饱经人世沧桑的诗人,千山也因他而静,万径也因他而寂,天地以及周遭一切仿佛都已被诗人那种从容淡定的精神慑服,并因此也显现那么庄严肃穆。

④出示《喜外第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一)请说出三人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二)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

明确:相同点:“同一机杼”三人的构思布局相同,内容上都是将自然的景物“黄叶”、“秋”与人之将老“白头”、“老”关连起来,形成一种对应、类比关系;形式上都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表达出一种“悲秋”、“悲迟暮”、“悲人生短暂”的感伤。“司空为优”优在写景直接客观,不用“将老”、“已秋”、“……日”、“……时”作提示交代,而将具有“秋”、“老”的特征意义的词语直接组合在一起,拓展了意境,本来已处深秋的“黄叶”还处于“雨”中,更显凄楚无助;人已“白头”却又在灯下独坐,更见其悲怆与惆怅。炼字精当,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将“景”与“情”联系起来,引发深刻的联想与感慨,表面客观冷静,不动声色,内里却蕴含丰富,深沉动人。这种“藏”与“含蓄蕴藉”的韵味,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精华。相较之下,另二首则不够含蓄,有“直白”之嫌。

3、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对诗歌的意境、手法已能意会,但不会用现代的、自己的语言转述、表达。

①出示:江乡故人偶聚客舍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问题:这首诗第四句中的“疑”字,第八句中的“畏”字含意颇丰,请结合诗的意思作简要分析。

②方法:首先先根据所指词语分大类:“疑”、“畏”均是表现心理活动的词(而不是叙述描写景物的词)。其次:根据题目,诗意具体分析:“疑”表现了诗人对与友人“偶聚”的不相信,怀疑自己身处梦中,可见是“惊喜过望”、“出乎意料”的感情,侧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平日里常在梦中见到朋友,思念至深,以致现实中会聚了也不敢相信是真的。“畏”字表达了欢聚时的喜悦,又恨短的复杂心情,由于相聚机会难得,相谈畅饮甚欢,以致生怕拂晓的钟声响起,天亮就要分手的那一刻的到来,写出了朋友间难舍难分的依恋和担心天亮不得不分,企盼夜长无涯又知其不可的伤感无奈之情。

③总结:对诗歌鉴赏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应当明确,鉴赏要心中有“数”:既要注意到诗歌内容与表现的特点,又要细致认真地分析每一首具体诗歌中的景物与字词的选用,同时要尽量占有大量的词汇(近义词)和专用术语,以便在鉴赏中加以准确地选择和运用。

大班诗歌家教案经典


教师的工作中,写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任务。每个老师每天都会进行这个工作,因为教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否有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素材可供我们借鉴呢?经过反复确认,栏目小编决定推荐一篇名为“大班诗歌家教案”的文章,希望我的经验和知识能够给您带来启示!

大班诗歌家教案 篇1

1引导孩子们学习和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诗中表现的四季景观特征,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在幼儿理解感知诗歌“山”的结构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用诗歌的语言表述个人经验和想象内容。

诗歌配图一张。

1、 帮助儿童理解和感知儿童作品。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师:“小朋友,我们都知道我们周围的很多石头都是来自山上的。那你们都知道什么样的山呢?

幼儿:“我们这边有一座沙山,高高的,山上有很多的树。”

“我去过连云港的花果山,那里有很多很多的高山,山上还有水帘洞呢!”

2孩子们听诗歌,欣赏诗歌中优美的句子,感受春、夏、秋、冬的主要特征及其色彩变化。师:“你刚才都听道了什么样的山呢?”

3、幼儿讲述自己第一遍听到的诗歌内容。

二、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熟悉诗歌体验诗歌的意境。

1老师带领孩子们背诵这首诗。

2、教师讨论:

、为什么说春天的山是花篮?

、为什么说夏天的山是金篮?

、为什么说秋天的山是果篮?

、为什么说冬天的山是银篮?

、而我们家乡的山是“宝山”?

通过讨论让孩子们知道:春天是花开的季节;夏天是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冬天是漫天白雪铺满山林。

3,帮助孩子感知并理解象征意义在诗歌中的运用。即:将春天的山比喻成花篮;夏天的山比喻成金篮;秋天的山比喻成果篮;冬天的山比喻成银篮。

四、引导幼儿按诗歌《山》的格式进行创编诗歌活动,要求幼儿先确定诗歌名字。 用“春天×××——是 ×× ;夏天 ×× × ——是 ×× ;秋天××××是×××;冬天××× ——是×× ”的格式进行能够仿编诗歌活动。

老师示范: 花

春天的花

——是迎春花;

夏天的花

——是荷花;

秋天的花

——是菊花;

冬天的花

——是梅花。

啊,我们的家乡

——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附: 诗歌:山

春天的山

——是花篮。

夏天的山

——是金篮。

秋天的山

——是果篮。

冬天的山

——是银篮。

“啊”,家乡的山

——是宝山。

大班诗歌家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能记忆,朗诵诗歌。

2、幼儿通过看、听、摸、闻的方式感受冬天,并能用语言描述。

3、丰富词汇:飘扬、摇摆、懦弱。

4、培养幼儿勇敢顽强不怕冷的精神。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6、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丰富幼儿有关冬天的知识。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说说冬天是什么?

师:现在进入什么季节了?(冬天)冬天是什么哪?冬天有些什么变化哪?幼儿自由讨论。

二、教师朗诵诗歌《冬天是什么》,幼儿欣赏。

三、演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使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1、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2、北风爷爷说冬天是什么?雪娃娃、小松鼠、小朋友说冬天是什么?启发幼儿用诗歌原句描述各个角色的语言。

四、教师朗诵诗歌,要求幼儿根据冬天不同特点来思考:

1、为什么北风爷爷说冬天是摇摆的树枝在跳舞?

2、为什么雪娃娃说冬天是飘扬的六角小花朵?

3、为什么小松鼠说冬天是躲在洞里吃储存的野果?

4、为什么小朋友说冬天是一把量人的尺?

五、采用分段学习与全体幼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朗诵诗歌。

六、谈话:小朋友看到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你听到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你摸到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讲出冬天的主要特征和变化。

活动评析

该活动内容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语言发展水平,在学这首诗歌前,已经帮助孩子积累了有关冬天的相关经验知识,为学习诗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活动中把诗歌内容制成了直观形象的动画课件,一下子吸引了孩子,把孩子带到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了小动物们眼里的冬天。幼儿边看课件边学说儿歌,更容易掌握诗歌的内容。该诗歌活动,能够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敢于表现的能力,整个活动新颖有趣、科学合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大班诗歌家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学会用表情背诵诗歌。

2试着模仿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体验准备:在活动的早期,孩子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解梦与我们的关系。

2资料准备:诗歌相关课件,**,图集,模仿**

三、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孩子们听老师的话,做相应的动作。

2对话:我刚才做了个梦。我梦到你做过梦吗?梦见了什么?( 幼儿讨论 )

欣赏动画,理解诗歌内容。

导语:你刚才都说了你的梦,你梦到了他梦到的小露珠会做梦吗?它的梦会是怎样的呢?

1.**课件,幼儿欣赏。

提问:①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做什么?

②它们在**睡觉?

③它们的梦又是怎样的呢?

小结:是的,漫画里有露珠、星星、小鸟和婴儿。它们的梦想太美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露珠的梦。

2.启发式提问

梦境一:露珠

提问:①露珠在**睡觉?它的梦是怎样的?

②为什么露珠的梦是圆圆的?

③除了睡在荷叶上,露珠还能睡在那里?

④ 露珠的梦除了圆润之外还能是什么样子?

梦境二:星星

提问:①谁在天空中睡觉?它的梦是怎样的?

②为什么星星的梦是亮亮的?

③除了在天空中睡觉,星星还能在那里睡觉?

④ 除了明亮,星星的梦还能是什么样子?

梦境三:小鸟

提问:①小鸟在那里睡觉?它的梦是怎样的?

②为什么小鸟的梦是甜甜的?

③除了在树上睡觉以外,鸟类还能在那里睡觉?

④小鸟的梦除了是甜甜的,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

梦境四:宝宝

提问:①宝宝在那里睡觉?它的梦是怎样的?

②为什么宝宝的梦是香香的?

③ 宝宝除了睡在小床上,还能睡在那里吗?

④ 除了宝宝的梦是甜蜜的,还能是什么样子呢?

师小结:

**图谱,朗诵诗歌。

老师:孩子们都很好。让我们谈谈我们刚才看到的。

1.出示图谱,师幼共同朗诵。

2.个别朗诵

三。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孩子找出诗歌的相似之处。

拓展想象,仿编诗歌。

老师:除了露珠,星星,小鸟和婴儿,谁会做梦。它们的梦又是怎样的?

1.出示**,引导幼儿用××在×××睡觉,××的梦是××的句式进行仿编。

2.幼儿自己发挥想象仿编。

活动延伸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得真好,现在,请我们把刚才所说的画下来。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儿童绘画,教师参观,与儿童交流。

附:《夏夜的梦》

露珠睡在荷叶上,露珠的梦是圆的。

鸟睡在树上,它的梦是芬芳的。

星星睡在天空中,它们的梦是明亮的。

宝宝睡在小床上,宝宝的梦是甜蜜的。

大班诗歌家教案 篇4

大班语言活动诗歌《哪儿去了》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能根据**的提示完整的朗诵诗歌,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诗歌《哪儿去了》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

2.可以根据* *的提示完全背诵这首诗。

三。感受诗中所表达的四季之美。

4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学会带着感情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诗歌内容,感知不同季节。

活动难度:根据提示背诵诗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四季之美。

活动准备:

1体验准备:课前引导孩子回忆四季的变化,丰富他们对四季明显特征的认识。

2、物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 展示课件,引导孩子观察和区分春、夏、秋、冬,讲述四季的明显特征。

1、小朋友,请你观察一下大屏幕上的**,说一说**分别表示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2老师总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春天是个温暖的季节;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

2、 **课件,儿童讨论交流,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最近四季家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我不知道春姐、夏大哥、秋姐姐和冬爷爷的东西去哪儿了。

2问:春姐、夏大哥、秋姐和冬爷爷都失去了什么?

三。小组讨论:你觉得她们的东西在**?

4、每组一个小朋友代表讲述自己组的想法。老师总结:每个小组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猜测。四季一家告诉我是这样的。

5、看**,教师朗诵诗歌。问:春姐、夏大哥、秋姐和冬爷爷的东西在**?

6、为什么说春姐姐有花篮?你为什么向绿叶借地毯?你为什么说冬天的白色被子盖在地毯上?白被子是什么?

7老师总结:春天来了,草是绿的,花是盛开的,所以春姐有一个大花篮。秋天来了,树叶变黄变红慢慢凋落,落在地上像大大的地毯,所以说秋姐姐把绿叶借去做地毯。

冬天来了,雪覆盖了大地,于是冬爷爷的白色被子盖上了地毯。

3、 完整地欣赏诗歌,感受诗中所表达的四季之美。

1老师用**朗诵,孩子们欣赏诗歌。

2、提问:春天还有什么?你眼里的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3、夏季的景色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孩子们感受夏日的阳光、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4邱大姐的地毯是什么颜色的?秋天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的?

5、你还见过哪些冬日景色?

6老师总结:一年四季有其不同的美。春天柳树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人们开始播种了,夏天树叶茂盛,我们可以去捉蝉、游泳,秋天果实累累、树叶飞舞,;冬天,雪花飘扬,我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4、 出示课件,让孩子们在提示下尽量完整地朗读这首诗。

1、集体朗诵。

2、分组朗诵(如:女孩扮演春姐姐、秋姐姐,男孩扮演夏哥哥、冬爷爷,也可以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进行朗诵)

五、活动延伸:

四个季节有不同的美,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的时候,将你眼中的四季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表征出来。

大班诗歌家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想想、看看、编编的过程中,理解小动物画圆的方法,学习用明快的节奏朗诵诗歌。

2.感受动物画圆的趣味,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幼儿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小图片、泡沫板、图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我们用身体来做“画圆比赛”的游戏,好吗?比一比谁画圆的方法不一样。除了用手,你们还会用身体的哪些部位去画圆?怎样画圆?(引导幼儿表演手腕绕圆、头部转圆、腰部扭圆、肩膀耸圆)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用了很多的方法画圆:手腕绕圆、头部转圆、腰部扭圆、肩膀耸圆。小动物们见了也来画圆啦!看看,谁来啦?

二、了解诗句的结构

(一)学习小猴画圆的诗句

1.出示小猴图片,教师以小猴的口吻说:我画圆的方法很不一样,请你们看一看吧!

2看过ppt提问:小猴在哪里画圆?怎么画圆的?

3.要求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猴画圆的诗句:“小猴空中画圆,抓住树枝荡一圈。”

4幼儿学念诗句,并表演小猴画圆的动作。

(二)学习小鱼画圆的诗句

1.师:看,还有谁也来画圆了?ppt,请你们猜猜,小鱼在哪里画圆?它是怎样画圆的呢?(引导幼儿猜测)

2.师:你们真聪明,帮小鱼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看,小鱼是怎样画圆的呀?(出示ppt)

3.教师结合图片完整朗诵小鱼画圆的诗句:“小鱼水中画圆,吐出泡泡一串串。”谁会象老师这样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呢?

4.幼儿完整地学念诗句,并表演小鱼吐泡泡的动作。

(三)有几个小动物画过圆啦?它们是在哪里、怎么画圆的?

出示句式让幼儿看着句式把前面的小鱼、小猴画圆的诗歌联起来说一说。

三、创编诗句,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一)自主学习啄木鸟、刺猬画圆的诗歌

1.小朋友说得真好听,看看还有谁也来画圆啦?它们会在哪儿画?怎么画的呢?

2.出示啄木鸟、刺猬的图片,.想一相想、说一说啄木鸟、刺猬在哪儿、怎么画圆的?与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3.小朋友给啄木鸟、刺猬想了这么多的地方和方法画圆,哪它们到底是怎么画圆的呢?看一看吧!

4.小朋友一起按上面的句式说一说啄木鸟、刺猬画圆的诗歌。

小结:

四、完整学习诗歌,感受动物画圆的趣味。

1.师:画圆真热闹,把小动物画圆的事联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出示完整的'诗歌ppt,教师完整地讲述诗歌一遍)

2、幼儿集体跟随老师朗诵诗歌。

3.老师和幼儿接龙游戏。(老师说前一句小朋友说后一句;交换进行)

4.用拆图法进行诗歌练习。

下面考考小朋友谁的反映快,能把诗歌记住。(拆图两次)

5.分角色表演。(把小朋友分成四种小动物让他们进行说相应的诗歌)

6.小动物们画圆的方法有趣吗?请你们站起来快乐地说一说吧!

7.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趣的诗歌,它还没有名字呢?谁愿意来给诗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幼儿自由讲述)不错,我们就给诗歌叫“画圆”吧

8.请小朋友一起把诗歌“画圆”朗诵一下吧。可以边说边做动作。

五、拓宽诗歌

1.其它小动物听了小朋友的诗歌觉得很好,它们也来啦。有些什么动物呢?(让幼儿说说小动物的名字)

2.请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给它说一说画圆的诗歌吧。

3.小朋友想了很多小动物画圆的地方、画法,下节课我们一起编一首新的诗歌好吗?

诗歌:画圆

小猴空中画圆,抓住树枝荡一圈。

小鱼水中画圆,吐出泡泡一串串。

啄木鸟树上画圆,对着树干啄一啄。

刺猬草地上画圆,团着身体滚一圈。

大班诗歌家教案 篇6

《大班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教案反思

引言

在大班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近日,我精心设计了一堂关于《大班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的课程,下面对这节课进行具体反思。

一、教学目标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

在准备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和其他资源,确保了教学准备的周全性和多样性。具体准备如下:

1. 教学资源:课本、幼儿诗歌CD、课件、手工材料、音响设备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舒适,课堂安排合理有序;

3. 教具准备:彩色纸、彩笔、胶水等;

4. 学生准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带来自己钟爱的玩具作为素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我选择用《大班好朋友的歌》作为课程的导入歌曲,通过跟着歌词手势动作并一起唱歌的方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做好准备。

2. 学习课文(20分钟)

我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发《我是大班小朋友》的课文。让每组学生共同合作学习课文,边读边理解歌中的含义。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进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可由学生自行选择。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3. 创作手工(30分钟)

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展示之后,我将提前准备好的纸、笔带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自由创作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通过手工创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分享展示(20分钟)

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让每位同学介绍自己创作手工作品的背后故事,并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分享,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自信心。

5. 课堂评价和总结(10分钟)

在课堂最后,我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优秀的作品和创意,并鼓励其他同学努力。同时,我也会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和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反思与启示

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手工创作和分享展示等环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在课堂设计上没有完全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可能导致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此外,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我没有给予足够的鼓励和引导,影响了他们的积极参与。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我也会加强对于内向学生的关注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总之,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实际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教学反思,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诗歌家教案 篇7

教案是老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地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地具体设计和安排地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春天来了大班音乐教案,我们来看看。

教学思路:

“关注学生地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中地新教学理念其一。本课选用了贴近孩子生活、以孩子最感兴趣地春游活动为主题地歌曲。教学过程(xx)通过歌曲听辨、唱游、律动等自主探究手段,让学生感受春天万物复苏地勃勃生机和鸟语花香地美景,从而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地热情。

本课地教学设计将情境、情感和学习内容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听听、看看、唱唱、动动”等音乐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使学习活动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教学目标:

1、能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中感受春天地美好。

2、喜欢聆听乐曲《郊外去》、《野蜂飞舞》。在听赏中能感受乐曲地基本情绪、感受音乐地快慢、强弱对比。并能用跑、跳、蜜蜂飞舞等动作来表现音乐地变化。

3、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来了》。有创造性地用动作来表现歌曲,主动用歌声、动作来表现对春天美好向往地情感。

4、通过音乐学习来认识、亲近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地情感。

教学重点:

1、能用自然、优美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来了》。

2、能感受两首乐曲地基本情绪,并能用动作(或律动)主动参与表现音乐中地快慢、强弱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验和表现春天地美、大自然地美。并能大胆、自信、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地情感。

教学方法:聆听法、启发法、听唱法、表现法、游戏法、讨论法等。

1.听音乐《春之声圆舞曲》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3.“看看”――

师:在美丽春天里,人们都喜欢去春游,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有关春天地相片和图片(播放本班学生去春游地相片和一些春天地美景图)

创设春天地情境,让学生一走入教室就感受到春天地气息。

播放学生自己去春游地照片,这样从贴近同学生活地内容出发,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

学生在“说说”、“看看”中自然地走入新课地学习活动中。

大班诗歌家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重点与难点)

诗歌《找家》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和结构美。以问答句的形式运用不同的色彩,勾画出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多姿多彩的家,呈现了多种家的美景,让幼儿更形象地感知家的美丽,家的可爱,家——在孩子们的心中无疑是最温暖的。有了家,我们就会很幸福,这也是这篇诗歌《找家》的内涵所在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活动中通过设问、讨论,理解各种小动物的家以及我们的家在中国,将祖国这个“家”具体化,激起幼儿对家的眷恋和热爱之情。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的句式结构特点。难点: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特点,尝试仿编。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1.能力基础:孩子在中班时已经初步接触到仿编诗歌,但是没有接触到利用较复杂的句式进行仿编,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句式卡给幼儿提供一个仿编的支架。

2.经验基础:大班幼儿对家已有一定感知,对于家的认识停留在家庭,对祖国这个大家庭没有很深的概念。能力强的孩子能具体说出自己的家住在哪里,但是对家里具体的单元楼和门牌号码不清楚。能力弱的孩子就会说在常州。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的句式结构特点。

2.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特点,想象相关联的事物尝试仿编。

3.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材料:ppT、操作纸

知识储备:每一位孩子都知道自己有家,也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中国。

一、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都有自己家,那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呀?家里都有谁?

过渡:这位小朋友叫甜甜,她有盒五彩笔,爱画啥,就画啥。她的五彩笔还能帮助找家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

二、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的句式结构特点。

(一)学习诗歌前半段,理解诗歌句式结构特点。

1.出示小鱼和大海图片。

教师朗诵诗歌第二句“宁宁问…蓝色的大海是小鱼的家。”

提问:宁宁问了什么问题?甜甜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大海是小鱼的家?

小结:宁宁问:“你能给小鱼找家吗?”甜甜拿起蓝色笔,唰唰唰,蓝色的大海是小鱼的家。因为小鱼生活在大海里,所以大海是小鱼的家。

过渡:甜甜还有很多的好朋友呢,她们也有许多问题要问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出示小鸟和森林的图片。

幼儿根据图片提示,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洋洋也想来问一问,他问了什么问题呀?甜甜又是如何做的呢?为什么说森林是小鸟的家?

小结:洋洋问:“你能给小鸟找家吗?”甜甜拿起绿色笔,嚓嚓嚓,绿色的森林是小鸟的家。因为小鸟生活在森林里,所以森林是小鸟的家。

过渡:奇奇和东东又会问哪些问题呢?

3.出示星星和石榴的图片。

根据相应图片,鼓励幼儿根据前面句式尝试讲述,教师用诗歌中的语句进行提炼。

提问:为什么黑色的天空是星星的家、秋天是石榴的家?

小结:星星出现在夜晚,所以黑色的天空是星星的家。因为秋天是石榴成熟的季节,所以金色的秋天是石榴的家。

(二)学习诗歌后半段。

过渡:小鱼、小鸟、星星、石榴都找到了家,那我们的家呢?

观看出示图片:看,甜甜拿起五彩笔,唰唰唰嚓嚓嚓唿唿唿,哦!我们的家——是中国。

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家是中国?

小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小朋友们在中国能快乐地学习、游戏、生活。

三、整体欣赏

1.过渡:把甜甜帮忙找家的事连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叫《找家》,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朗诵一下。

边看图片边朗诵诗歌。你觉得诗歌中哪一句话最优美、最好听?让我们带着开心、自豪的心情朗诵给大家听一听。

四、仿编诗歌

2.提供操作纸,幼儿尝试仿编

(1)提供操作纸

(2)幼幼交流

(3)集体交流

大班诗歌家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文学之美。

3、引导幼儿尝试按要求创编诗歌。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引导创编诗歌。

教学准备:

1、小小智慧树《动物模仿操》视频片段。

2、多媒体课件9张。

3、乐曲准备:钢琴曲《秋日私语》一首。

4、动物头饰共5个(骆驼、鲨鱼、企鹅、袋鼠、猴子)。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做动物模仿操,激趣并导入活动内容。

1、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客人,看看是谁呀?(幼儿答:绿泡泡)对,绿泡泡叔叔邀请小朋友和他一起来做《动物模仿操》。(播放DVD,师幼一起看大屏幕做操。)2、提问1>、刚才的模仿操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喜欢干什么?(幼儿发言讨论)2>、今天,老师也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猜猜它们是谁?喜欢干什么?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看课件,了解诗歌中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一)、播放课件一:骆驼1、提问:这是谁?它有什么特点?喜欢干什么?

2、幼儿发言讨论。

3、教师总结: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骆驼是一种很棒的动物。它的背上有一个或两个突起的包,叫驼峰,那里可以储存丰富的脂肪,当骆驼在沙漠长途行走得不到食物时,驼峰里的脂肪就分解、输送到全身;骆驼的胃里有许多小瓶一样的水泡,里面可以存储很多的水。因为骆驼的身体很特殊,所以它特别擅长在沙漠长途行走,即使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也能保证充足的体力,因此,人们赞美骆驼是--沙漠之舟。

(二)、播放课件二:鲨鱼1、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喜欢干什么?

2、幼儿发言讨论3、教师总结:鲨鱼是海洋里的庞然大物,它的牙齿非常尖利,生性凶猛,主要捕食小鱼虾和动物腐肉,海洋生物们大多都很惧怕它,还送它一个外号--海中狼。

(三)、播放课件三:企鹅1、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喜欢干什么?

2、幼儿发言讨论3、教师总结:企鹅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它们大多生活在寒冷的南极。企鹅有着非常密实的羽毛,就像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所以在冰天雪地里也不会感到冷。企鹅的腿很短小,因此走路总是摇来摇去。

(四)、播放课件四:袋鼠1、提问:这是谁?它有什么特点?喜欢干什么?

2、幼儿发言讨论3、教师总结:袋鼠有好多种,最常见的是生活在澳洲大草原上的热带袋鼠,它们不会走,只会跳跃行进。

(五)、播放课件五:猴子1、提问:这是谁?它有什么特点?喜欢干什么?

2、幼儿发言讨论3、教师总结:猴子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小动物。它聪明、淘气,生活在树上,喜欢在树枝上荡秋千。

三、初步感知诗歌1、小朋友喜欢老师带来的这五种小动物吗?老师把这些动物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叫--《喜欢》,你们想听吗?(播放课件六:配图的诗歌全文)2、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3、小朋友,你们也想试着读一读吗?(分句教读诗歌)4、幼儿看大屏幕,配乐轻声齐读,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四、创意阅读诗歌1、提问:这首诗歌好听吗?诗歌中的小动物们都喜欢干什么?让我们也来试着模仿它们做一做吧。(引导幼儿自主创编各种动物走、游、摇、跳、荡等动作)2、请个幼带头饰表演诗歌。

3、幼儿集体边朗诵边做动作表演诗歌,进一步深化理解。

五、引导幼儿创编诗歌1、提问:小朋友喜欢这首诗歌吗?喜欢诗中的这些小动物吗?你们想不想认识和了解更多的小动物呢?下面,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到"动物乐园"去看看。(播放课件七:动物乐园)2、提问:小朋友,请你说一说乐园里都有哪些小动物?想一想它们喜欢干什么?

3、幼儿看课件,发言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按要求创编诗歌1>、设置悬念,提出创编的格式要求"咚咚咚",谁来了?(播放课件八:狮王的信)原来是狮王给小朋友写了一封信,它请小朋友按照"--(谁)喜欢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把乐园中的小动物的故事,也编成一首诗歌寄给它,你们愿意吗?那就请说一说吧。

2>、幼儿口头创编,教师用键盘即时记录,制作成诗稿,和幼儿一起朗读并寄给狮王。

六、延伸部分1、小朋友,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动物,你喜欢和它们交朋友吗?那大家说一说应该怎样和小动物做朋友?

2、幼儿发言讨论3、教师小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关心、爱护小动物,和它们友好相处,这样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才会更和谐,更美好。(播放课件九:人与动物手拉手,构建美好地球)七、结束课小朋友,请你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一个跟一个走出活动室,我们去幼儿园的饲养角喂小动物吃东西,好吗?(幼儿有序出活动室)附诗歌全文:

喜欢骆驼喜欢在沙漠里走来走去,鲨鱼喜欢在深海里游来游去,企鹅喜欢在冰面上摇来摇去,袋鼠喜欢在草原上跳来跳去,猴子喜欢在树枝上荡来荡去,我最喜欢把这本书翻来翻去。

教学反思:

仿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篇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文模仿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阅读例文,当受到了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写作技巧的启示时,就会产生尝试写作的冲动。

如我在教学《我喜欢》一文时,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所喜欢事物的独特感悟,感受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欣赏作者的审美品位,体会文章语言的细腻精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喜欢什么?学生在例文所描绘的情景感染下,心中的喜欢呼之欲出,纷纷写出了自己心中强烈的喜爱之情,如:“我喜欢弹琴,我喜欢让我的指尖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飞舞。”“我喜欢在雪中漫步,我喜欢那宁静无声的银色世界。”“我喜欢春天,我喜欢在春风中凝视那微弱的小草,我喜欢静静的、轻轻地抚摸它那美丽而诱人的脸蛋。”“我喜欢花,不论是活泼的迎春,艳压群芳的牡丹,清瘦的秋菊,还是孤傲的梅花,以至于不知名的野花,都让我陶醉。”“我喜欢看书,看着那些文字,我仿佛穿梭于时空之中,感受世间的冷暖人生。”“我喜欢迎春花,那美丽耀眼的金黄在不被绿叶的拥抱下展开。”“我喜欢秋天,我喜欢仰视那火焰一般的枫叶,露出红彤彤的笑脸,给深秋带来一丝温暖。”

像这样的好词佳句充溢在每个学生的文笔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无限情趣。看到学生在欣赏着彼此的美文时,各个摩拳擦掌的兴奋劲儿,可以想象学生的写作欲望已强烈到了极点!因此,只要教师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有效地借助文本,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学生的作文兴趣会很好地得到激发。

中班诗歌家教案范例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教案是知识传授过程的有效管理工具,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根据您的要求,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中班诗歌家教案”,为了避免遗忘建议您记得收藏本页网址!

中班诗歌家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知道遇事要勇敢。

2、在想想、看看、听听中尝试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猜测,并大胆表达。

教学重难点:

欣赏并理解故事,知道遇事要勇敢。

在想想、看看、听听中尝试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猜测,并大胆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若干、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跳,是谁啊?(请出小兔)师:小兔的名字叫怕怕,这个怕是害怕的怕,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它怕怕呢?请你来猜一猜。

幼儿猜师: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二、故事欣赏播放课件(第一段)小结猜测:怕怕到底遇到什么事情会觉得害怕呀?请你来猜一猜。(幼儿猜)小结:是呀,你们说了这么多害怕的事情,怕怕遇到这些事情,也许真的会害怕呢!那么,在故事中怕怕到底遇到了什么害怕的事情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播放课件第二段提问:这会儿小兔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提问:怕怕刚站到秋千上以后它是怎么的?(是很害怕的)你怎么知道它感到很害怕呢?

小结:原来,秋千轻轻一晃,怕怕就吓得腿都发抖了,还哇的哭了起来,急着要下来。

提问:其他小伙伴看到怕怕这个样子,它们是怎么说的呢?

小结:看来啊,小伙伴们不能和怕怕一起玩荡秋千了。

导入:怕怕又伤心又难为情,跑回家找妈妈去了,听听妈妈是怎么和它说的?

播放第三段提问:兔妈妈是怎么说的呀?你们同意兔妈妈的说法吗?

小结:是呀,只要怕怕变得勇敢一些,大家就不会再叫它怕怕了。

猜测:听了兔妈妈的话,你们猜猜怕怕会怎么做呢?

播放第四段故事里面谁变得勇敢了?(小兔怕怕)秋千晃了起来,怕怕又害怕了,它想起了谁的话?(幼儿学说妈妈的话)又是怎么做的?

小结:怕怕想起了妈妈的话,真的变得勇敢了,荡秋千它再也不害怕了,它玩的可开心啦!

师:从那以后,森林里再也没有谁叫它小兔怕怕了,猜猜小动物们会给它重新取个什么名字?(幼儿交流)

三、联系自己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小兔怕怕那样害怕的时候呢?什么时候你会害怕?(出示图片或当场简单记录)分组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勇敢?(每组不同图片自主讨论,并派一名代表上来介绍)小结:当你害怕的时候,你可以给自己加油鼓劲,告诉自己我要勇敢;还可寻求身边的大人、朋友来赶走害怕,做个勇敢的宝贝。

活动延伸:

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害怕的.时候,还有哪些好办法能让自己不再害怕,变得勇敢。

教学反思:

从价值点体现来看:本次活动主要挖掘了两点,一是语言活动中理解故事,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猜测的点,另一点是关注幼儿克服困难的心理关注。从价值点的体现上从活动方案中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来。在活动中第一点的把握上显得比较清晰。如两个猜测的提问,幼儿根据想象和故事进行了猜测,第二点的体现上也看出了重点。

活动设计提问能突出重点,围绕目标,教师小结提升恰当。环节设计层层递进,给了孩子充分想想表达的自主机会。讲述故事形式的调整,教师自述故事,并根据环节,微格提问,使环节、提问更清晰。幼儿表现突出,在整个活动中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并能大胆表述,体现目标的达成。

教学亮点:

在第三环节幼儿讨论害怕的时候,用准备好的图片及简单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既做到了时间上的紧凑,又通过教师当场的简单记录,为中班孩子的记录意识与能力作了一定的铺垫。

另外,在孩子讨论克服害怕的好方法时,采用分组讨论请代表上来介绍的方式,对中班上学期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本次活动中,孩子对这一形式非常投入,孩子在讨论中非常专注踊跃,因为讨论的话题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对孩子来说具生活经验的,所以在交流中也是气氛活跃,产生了很好的互动性。教师也根据孩子的讨论,将克服害怕,变勇敢的方法进行梳理小结,对孩子来说,在经验互动分享中进一步了解了遇事要勇敢的好办法,是对孩子已有经验的总结提升,实现了目标的达成。

幼儿百科:兔是哺乳类兔形目兔科下属所有的属的总称。俗称兔子。生物学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兔形目。

中班诗歌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2、学习使用相同句式结构创编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ppt。

三、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引出诗歌主题“水”,并说一说水师:这是什么?你们在在哪里见过?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水?

1、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各种各样的水问:图上的这些水你们见过吗?叫什么水呢?(协助幼儿认读)。

2、初步感受诗歌《水》。

(1)师:老师将这些图片上的各种水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水》。

(2)师:你听到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自由描述)。

3、学念诗歌。

(1)、教师念,幼儿倾听想象。

师:我们来听一听诗歌里念的是不是这样子的。

(2)、幼儿有节奏地念诗歌师:我们说过好听的诗歌要是按照节奏来念会更加好听教师出示节奏谱“xxxx/xxx”

师:这个节奏谱认识吗?

大家一起拍打节奏问:你们想不想也来有节奏地念一念这首诗歌呀?

问:你们还记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吗?

(3)、幼儿集体朗诵。

(三)、学习仿编诗歌。

1、师问:我们在生活中除了有刚才说到的这些水,还有些什么水呢?

问: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2、鼓励幼儿做小小诗人,动脑筋编诗歌。

师:你愿意把你知道的其他水也编进我们的诗歌中去吗?

3、师:今天回家把你编的这首好听的诗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诗歌:

中班诗歌家教案【篇3】

优秀的教案可以让课堂生动有趣。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中班诗歌《梦》的教案,供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绿莹莹”、“香喷喷”、“甜滋滋”。

3、感受诗歌蕴含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诗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感受诗歌蕴含的意境美。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做过梦吗?你们的梦是什么样的?”老师也会做梦,我在床上睡觉做的梦是甜蜜蜜的、如果我在草地上睡觉会做的梦是绿油油的。王老师还有很多朋友也会做梦,他们做的梦很美很美。我们来听听吧!你们在听时要认真听,听完告诉老师,他们做了那些梦。

2、出示课件

(1)播放课件,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提问:小朋友们听清楚了吗?听了诗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3)第二编朗诵——结合背景音乐和PPT展示。

提问:有谁在做梦?

3、解梦,帮助理解诗歌

(1)提问:“他们在哪里做梦,做着什么样的梦?

4、第三遍朗诵——结合背景音乐和PPT展示并加以适当的动作。

5、读梦,幼儿朗诵

引导幼儿用温暖甜蜜的感情去朗诵诗歌。

7、创编诗歌

8、延伸活动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朋友,他们也都在做着美丽的梦,他们会在哪里做梦呢?做着什么样的梦?老师把这些图片放在区域角,大家可以自己去排一排,编一编,也编出好听的诗歌。

中班诗歌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2.帮助幼儿感觉、理解诗歌语言与意境的美,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3.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想的能力。

4.学习词语:一溜烟、请柬、衔着、快活。

5.引导幼儿体会诗歌的结构及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发展幼儿仿编诗歌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伴奏带。

2.电脑图片。

活动过程:

1.感受环境与生活。

让幼儿能描述出春天的样子:春天来了,树绿了,花开了,草地绿了。

请幼儿观察树、草、花、说一说像什么?

例如:风一吹,柳条像姑娘的辫子在摇摆,像在跳舞。

2.出示电脑图片。

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诵一遍诗歌。

想象诗歌描绘的.春天的情景并加以描述。

围绕诗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春风长着什么?为什么说春风长着手?它怎么使小草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说春风长着嘴呢?这怎么使柳树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说春风长着腿?它怎样使桃树发生了变化的?春风给谁发请柬?小燕子衔着什么?在讲解过程中帮助幼儿学习词语。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知道诗歌的结构,教师示范仿编一段诗歌,请幼儿说说与原诗有什么不一样?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让幼儿自由仿编的方法。

中班诗歌家教案【篇5】

中班绘本教案:月亮的味道

活动目标:

讲述想法,感受绘本的趣味。

2、通过游戏,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懂得团结力量大,分享乐趣多。

活动准备:

绘本PPT、糖果大礼包、麻将牌若干、幼儿人数15名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导入,激发幼儿猜想和阅读的兴趣。

咸咸的鸭蛋、辣辣的辣椒等等。那你们有没有尝过月亮的味道呢?你想尝一下月亮的味道吗?你觉得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

充满了好奇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出示绘本封面,月亮在高高的天上,这群小动物能吃到吗?

出示绘本封底,月亮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3、小动物们是怎么尝到月亮的味道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老师今天带来的这本绘本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结合课件,分段讲述故事画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述。

(一)第一页

2、它们的眼睛是往哪里看的?为什么小动物都向上看?它们会想些什么?

3、教师小结:它们盯着月亮,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呀!可是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小动物们都很着急,都想够到月亮。

(二)第二页

有一天,一只小乌龟下定了决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

1、谁第一个去摘月亮?它是怎样去的?表演小乌龟爬山的样子。

2、是呀,小乌龟的办法真不错。可是它能摸到月亮吗?

(三)第三页

1、爬到山顶,月亮近了。可是,小乌龟还是够不着。小乌龟怎么办呢?

幼儿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出小乌龟请来谁。

3、引导幼儿学说句型“大象,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四)第四页

月亮想:“这是在和我玩游戏吧!”

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

1、大象有没有够到月亮呢,为什么?它会怎么办呢?

2、教师点击小图,幼儿观察说出请来的小动物,大象还是够不着,它叫来了长颈鹿。教师引导幼儿说句型“长颈鹿,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五)第五页

月亮一看到长颈鹿,又轻轻地往上一跳。长颈鹿使劲儿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

1、长颈鹿请来了谁?它会怎么喊呢?

2、我们一起来学长颈鹿喊斑马。幼儿齐说“斑马,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他们摸到了吗?月亮觉得好玩,又轻轻往上一跳。斑马努力伸长身子,可是还是够不着。斑

马会请来谁?

(六)第六页

“狮子,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就可以够到了!”

月亮一看到狮子,又轻轻地往上一跳。

动物们还是够不着月亮,大家叫来了狐狸。

“狐狸,你到我背上,肯定能成功!”狮子说。

月亮一看到狐狸,又轻轻地跳高了一点。

眼看就要摸到了,可月亮总要飘远一点,让他们够不着。

狐狸叫来了猴子。

“猴子,你到我背上来,这回我们肯定可以够到了!”

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轻轻往上一跳。

猴子都能闻到月亮的味道啦,可还是够不着。

猴子叫来了老鼠。

“老鼠,快爬到我的背上来,我们就能爬上月亮了!”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儿,肯定捉不到我的。”

月亮已经有点累了,这回它没动。

老鼠先爬到海龟的身上,然后爬到大象的身上,长颈鹿的身上,斑马的身上,狮子的身上,狐狸的身上,猴子的身上,然后??

2、这么多的小动物一个叠一个做成了梯子,它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3、教师模仿小老鼠的叫声“吱吱吱”点击画面。

4、老鼠是怎样爬上猴子的背?有没有吃到月亮呢?

(七)第七页

小老鼠吃到月亮后又是怎么做的?最后所有的小动物都怎样了?这天夜里,大家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分享)

2、现在月亮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和前面有什么不同?

3、小结:小动物们一个叠一个做成梯子,它们为了同一个心愿一起努力,一起合作。终于让老鼠够到了月亮,看来合作的力量真大。小老鼠没有忘记它们的好朋友,和它们一起分享了月亮。所以小动物们觉得这是最好吃的东西。

三、盖高楼游戏,让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体验分享乐趣多。

1、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糖果大礼包,请小朋友们一起完成一个任务,成功完成任务后,这个糖果大礼包就归你们了,想不想挑战?

2、交代任务内容和规则:这个任务叫盖高楼,请小朋友们分成三组,每组五个人。请五个小朋友一起将盒子里的十张麻将牌叠起来,盖成一座高楼,要保持高楼不倒下来。成功了就可以得到糖果大礼包。

任务成功,糖果大礼包送给你们,里面有五颗糖。这个大礼包应该怎么分呢?

3、第二次尝试:现在盒子有更多的麻将牌,请小朋友再来盖一座高楼,盖的越高越好,但是还是要保证高楼不会倒下来。你们组盖的高楼超过10层游戏就成功,可以得到糖果大礼

包。

四、故事结尾,思考感悟。

引导幼儿发现少了一个动物,引出小鱼。

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尝一口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九只)参加摘月亮的又有几只呢?(八只)还有一只去哪里了呢?

2、第九页,讲述画面故事。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提问: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中班诗歌家教案【篇6】

春天来到了,谁都向往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花吐蕊,小草吐绿,这个季节给小朋友提供了充分感受美好自然界的环境。在一次午后散步中,孩子们被幼儿园院内的白玉兰、桃花的阵阵清香和他们的美丽吸引住了,小朋友三五成群的看着说着,兴致勃勃。《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设计出一首以"春风"为主题的诗歌,让幼儿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来感受美好的春天。

1、谈话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创编诗歌,并感受诗歌优美的韵味。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字卡、操作卡、小图卡若干、磁带、观察春天。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带着谁来了?(出示春姑娘图片)。

2、利用图夹文形式教师逐一出示图卡,进行描述春天的特征。

春风一吹。

吹绿了……吹来了……。

吹开了……吹醒了……。

吹得……轻轻飘。

小朋友们……。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

1、教师依据幼儿提出的想法,示范创编诗歌的方法。

2、个别幼儿自由选择图片来试编诗歌。

1、介绍材料和操作方法。

2、幼儿练习创编,互动交流。

3、展示作品。

1、活动的选材结合季节特征,并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的环境中,教师在活动中注意运用开放性的提问引导幼儿发现、思考、充分培养幼儿创造思维。

2、教师为幼儿提供独立活动和创意活动的机会,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在活动中的审美体验和创造。

3、在尝试使用图记中也有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时机运用图记。

4、根据此类活动我还展开相应的延伸活动,如《夏天》《我爱》,都是通过以上的形式创编不同的诗歌内容,孩子的创造空间更加宽泛,口语表达能力也大大增强。

中班诗歌家教案【篇7】

2、帮助幼儿感觉、理解诗歌语言跟意境的美,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3、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想的能力。

4、学习词语:一溜烟、请柬、衔着、快活。

5、引导幼儿体会诗歌的结构及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发展幼儿仿编诗歌的能力。

1、音乐伴奏带。

2、电脑图片。

3、带幼儿在幼儿园里或者公园找春天。

1、感受环境跟生活。

让幼儿能描述出春天的样子:春天来了,树绿了,花开了,草地绿了。

请幼儿观察树、草、花、说一说似什么?

例如:风一吹,柳条似姑娘的辫子在摇摆,似在跳舞。

2、出示电脑图片。

3、欣赏诗歌《春天的故事》。

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诵一遍诗歌。

想象诗歌描绘的春天的`情景并加以描述。

围绕诗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春风长着什么?为什么说春风长着手?它怎么使小草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说春风长着嘴?这怎么使柳树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说春风长着腿?它怎样使桃树发生了变化的?春风给谁发请柬?小燕子衔着什么?在讲解过程中帮助幼儿学习词语。

引导幼儿知道诗歌的结构,教师示范仿编一段诗歌,请幼儿说说与原诗有什么不一样?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让幼儿自由仿编的方法。

春风长着手,

这手似妈妈,

摸了摸小草,

小草绿了。

春风长着嘴,

会说悄悄话,

在树梢上说了说,

柳树绿了。

春风长着腿,

一溜烟跑来了,

亲了亲桃树,

桃树开了!

春风发请柬,

请来了小燕子,

小燕子衔着春光,

快活地飞来了......

"家族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