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简便运算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9.27

简便运算教案十三篇。

今天我们为大家献上了一篇有关“简便运算教案”的深度剖析。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 对于新老师来说,教案课件的准备是提高课堂生动性。希望这些实例可以为您提供更好的灵感和启示!

简便运算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39页例4

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地运用定律进行简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运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125?0.8=0.1

75.8?0.758=100

7.49+12.51=20

100?0.01=10000

248.54?48=200.54

7.24?2.4=4.82

0.25?18?4=18

0.46?52+0.46?48=46

2、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5.25?12+4.75?12

0.25?8?0.125?0.4

12?0.25

1.25?1.46?0.46?1.25

问:你是根据哪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二、新授。

1、揭示课题:在四则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出示例题:1.8?2.58+1.8?1.42+0.5

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学生尝试计算)

1.8?2.58+1.8?1.42+0.5

=1.8?(2.58+1.42)+0.5问:你根据什么定律得到这一步的?

=1.8?4+0.5

=7.2+0.5

=7.7

小结: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可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可使计算正确、迅速、合理、灵活。

3、基本练习。

1.56?1.7+0.44?1.7?0.7

11.72?7.85?(1.26+0.46)

4、补充例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技巧训练。

学生试算:3.72?5.92?0+40?0.25

=0+10=10

(1?0.39)?(4.82?0.82)3.92?0.3+1.44?1.2

=0.61?4=1.176+1.2

=2.44=2.376

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在计算过程中可根据题目及0或1数字的特点,使计算既合理又正确、灵活。

三、巩固练习。

1、改错:

2.4+7.6?(8+1.4)4.76?(1.8?0.8?4)?0.5

=10?9.4=4.76?(1?4)?0.5

=94=4.75?0.25?0.5

=4.75?0.125

=4.625

2、课堂练习。

练习十第5题

课后小结

简便运算教案 篇2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⒈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索新知

学习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89125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1)

①61254

②61254

③=61100=15254=6100=6100

(2)

①89125

②89125

③=72125=91000=9000=9000

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

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

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5练习四第8题。

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学生判断。

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拓展练习

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6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简便运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

一、复习公式。

师:想一想你都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脳b=b脳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脳b)脳c=a脳(b脳c)或a脳b脳c=a脳(b脳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脳c=a脳c+b脳c或(a-b)脳c=a脳c-b脳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脳c+a脳b=(a+b)脳c或a脳c-b脳c=(a-b)脳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梅b=(a脳c)梅(b脳c)=(a梅c)梅(b梅c)(c鈮?)(b鈮?)

8.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9.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二、总结

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加。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广到几个数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请同学们再记一下公式。

三、解题思路。

公式记熟了,遇到简算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关键。(板书:方法是关键)

一般来说,连加算式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连乘算式中;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津;在除法算式中,应用商不变性质;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中,应用减法的性质。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99脳4.4(2)45梅2.5

=(100+1)脳4.4=(45脳4)脳(2.5脳4)

=100脳4.4+1脳4.4=180脳10

=440+4.4=1800

=444.4

(3)25脳(0.4脳9)

=25脳0.4+25脳9

=10+225

=235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梅2.5(2)3.2脳12.5脳25

(3)(44脳4)脳25(4)999脳9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相互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简便运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加上或者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小节学习的主要是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数加、减整百整十数可以口算,因此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十的数就看作整百整整十数,然后多加了几再减去几多减去几再加上几,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这一小节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一个数加上接近整十的数;例2是一个数加上接近整百的数。它们的共同的算理与算法是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了几就要减去几。例3是一个数减去接近整百的数,把这个减数也看作整十整百,多减了几要加上几。例3与例1例2相比,算理较难理解,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明白算理,降低学生出错的机会。

这一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和算法,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一个数加整百整十数的简便计算一般有三种情况:

①第一个数加上一个接近整百整十的数。如1138+599=1138+600-1=1137其方法是599接近600,因此把599看作600,结果多加了1,所以就要再减去1。

②第一个加数是接近整百、整十数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如:399+452=400+452-1=851

③两个加数都是接近整百、整十数的。如:497+698=500+700-5=1195

一个数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方法有两种情况:

①减数接近整百数时如:3486-397=3486-400+3=3009

②减数接近整十数时如:4593-29=4593-30+1=4564

学习这一小节特别要注意:多加了几要减几,多减了几要再加上几,一定要区别加法和减法的不同之点,防止混淆。

教法建议

1、例1:可以采用竞赛方式引出例1,老师出两组题,一组简便一组不简便,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怎样使第一组题变得和第二组题一样简便,通过两组题的对比发现了简算的方法。在讲解例1中注重为什么会多1多加了1要想结果不多应该怎样这些算理的理解。

2、例2讲解时已有例1做基础,老师可以出示思考提纲,学生讨论出简便算法,教师在此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尝试计算。例如在出示例2后,教师可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①找哪个加数接近整十整百?

②想多加了几要怎么办?

③算算出得数。

这样使学生在学会新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学的目的。

3、例3在讲解时也可以按找想算三个步骤进行,最后把提纲补充完整:

①找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

②想多加了怎么办?

多减了怎么办?

③算算出最后结果。

4、在教学中可补充两个加数都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看谁算法多样,练习内容和形式多样一些。

简便运算教案 篇5

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在计算器已经普及的今天,这种口算仍被广泛使用。以下是加减法简便运算练习题,欢迎

加、减法计算简算的核心思想是“凑整法”,即在计算中,尽可能把题目给出的数据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或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参与计算,能凑成或转化成10、100、1000时,计算最为简便。

加、减法计算中常用的运算律有:

②a+(b-c)=a+b-c。

③a-(b-c)=a-b+c;

实际计算时,尤其是计算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常常需要综合使用这五条运算律。加法结合律第②、③两条运算律其实就是去括号法则的简单运用,可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孩子在理解运算律原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用,也可适当放低要求。另外三条运算律,孩子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通过本讲学习,要学会灵活使用、推广使用。

加法交换律的推广应用:在同一级(我们把加、减法运算定为第一级运算)运算中可以“带符号移动”。

(2)947+(372-447)(2)5498-1928-387-1072-1613

=947+372-447 =5498-1928-1072-387-1613

=947-447+372 =5498-(1928+1072)-(387+1613)

=500+372 =5498-3000-

加法结合律的推广使用:先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拆成一个数与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和或差,再利用去括号法则重组计算。

(2)284+198 (3)958-596 (3)964-598+98

=284+200-2 =958-(600-4) =964-(598-98)

=20-1+200-1+2000-1+20000-1+200000-1

=20+200+2000+20000+200000-1-1-1-1-1

阅读。

简便运算教案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7册p59-60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单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发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P57的场景图

师:看图后,你知道了什么

(四,五,六年级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分别是:29人,46人,54人)

知道这些条件,你可以自己出些数学应用题吗

(学生举手回答,只要对就行)

二,新授

1,教学P57的例题

师说:那么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跳绳比赛呢请你解答在你自己的本子上.

(教师巡视后,让不同算法的学生都上黑板板演:29+54+46;54+29+46;46+54+29)

请你们比较黑板上的算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学生算法可能有:

29+46+5429+46+5429+46+54

=75+54=29+(46+54)=46+54+29

=129(人)=29+100=100+29

=129(人)=129(人)

(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数相加时,54+46的和是一个整百数,先算54+46比较方便,所以29+54+46按加法结合律为29+(54+46)计算起来也就比较方便;46+29+54也按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29+(54+46)进行计算,学生初步体会加法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

2,教学P59的试一试

出示69+75+25和78+(47+22),

师说:你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律,使这两题的计算简便吗请做在本子上.

(思路:找出两个相加是整百数的加数后,再通过运算律,使这两个加数可最先进行计算.较对时,学生要一步一步说明自己的思路)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的1

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答案,比比谁写得又快又对,交流时学生要说说自己的想法,即先算什么,体会到把能凑成整十或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与另一个数相加,比较简单.(第一题既可以先算18+32,页可以先算38+32)

2,想想做做的2

学生独立思考后,做在本子上,同桌交流,全班较对时,再次强调要把可凑成整十或整百的数先加起来.

3,想想做做的3第一行

(1),讨论175+201怎样算简便.(把201分成200和1,先做175+200得375,再做375+1)

(2),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175+201

=(175+200)+1

=375+1

=376

(3)师: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生:这里运用了加法结合律,本来是200和1加在一起的.先把175和200先相加,改变了运算顺序

(4)学生独立做354+102,105+216,两人上黑板,集体订正.

(5)师:为了反映出思考过程,在做这类题目时还要像刚才做题一样写出运算过程,等到以后遇到这类题目时,只要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可以用这种方法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4,想想做做的4

(1),默读题目

(2),师:看谁能很快得填出合计数.

(3),指名说出三户各自用电得合计数,共同校正.

(4),师:你是怎样计算得

(5),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们运用了简便算法,这很好.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应用,所以今后遇到加法计算,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就用简便算法计算.这种情况,计算过程只要在心里,不要写出来,直接写出得数.

5,想想做做的6

出示P60第6题的表格

各自填表.

从左往右观察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与和,看他们变还是没变,怎样变的,你发现了什么

从左往右观察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第2行,第3题第2行,第5题.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所有的加法计算都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什么样的题目适合简便计算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要知道什么样的题目可以进行简便计算,要弄懂简便计算的根据,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今后做题时,只要题目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就要写出简便计算过程,如果不要求简便计算,先要看看题目是否合适用简便方法计算,,如果合适,就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但不必写计算过程,只要直接写出得数.

简便运算教案 篇7

简便计算 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的一部重头戏 。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简便计算的起点, 其中被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的加法、 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简便计算 的基础。

最近在 简便运算 的教学中, 通过学生的学习与练习,存在着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低级 错误, 计算的正确率低。难道就真的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我想但凡教过四年级简便 计算的老师, 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很好地进行计算, 表面看上去好像融会贯通了简便计算的精髓。 可为什么课后在作业中却出现那么多 五花八门 、 运算定律张冠李戴 的错误呢?

通过透视学生的作业, 我按学生计算能力或题目本身的难易把错误现象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在作业里经常会出现下面的错误现象: 75+12525-25=200 0=0 或 321-126+74=321-200=121 又或者 80025 4=800100=8仔细研究作业本后发现,出现这种错误现象的大多数是计算能力欠缺的学生。 他们缺乏观察性容易受到来自习题本身的数字或运算方法等知识本身造成的干扰, 明明是不适合简便计算的内容,他们却不懂装懂滥竽充数。

(2)顾此失彼的情况也是十分严重,745-(145+325)总是忘了脱去括号便符号,学生每次讲解时思路也十分清晰,就是一做题就顾不上了。计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也经常出现这种错误。 当然, 除了习题本身比较难以外还与学生出现感知不准确、 算理不清晰、 应用不灵活等判断性错误有关; 计算思维混乱以致计算时顾此失彼 出现运算定律张冠李戴 的错误现象。(三) 结果分析 在对回收学生问卷的统计中, 得出以下几个现象: 分析: 1、 2 号题主要是调查学生的学习素质。

(3)做题时,学生容易受内、 外环境干扰, 没有养成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 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养成做完题后自觉检查的习惯。因为不专心, 做题时常会顾此失彼, 丢三落四; 不检查, 会使本来会做的题出现错误; 久而久之养成了粗心 的坏习惯。

简便运算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练一练,练习十二6-7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学过的运算定律和一些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2+2.842.5812.534

1-0.856+440.50.210-3.7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学习整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会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方法。

二、复习运算定律和应用。

1、运算定律

(1)出示66页表格。

提问:我们学地哪些运算定律?(板书填表)

谁能举例并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填表)

(2)指名板填,集体填表,集体订正。

(3)谁来根据字母式子,说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

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不同在哪些地方?

2、应用运算定律

(1)运算定律有什么应用?

(2)做练一练第1题。

四人板演齐练,说一说简算的依据和为什么怎样算。

三、复习运算规律

1、出示66页下面两题: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填符号,指名口答,说一说每个等式表示的意思。

2、提问:你知道减法和除法计算,哪些情况可以应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吗?

学生答后老师指出(略)

3、做练一练第二题

四人板演:各练集体订正,说一说数的特点和依据。

4、做练一练第3题。

(1)学生练习

(2)说一说怎样想的。

(3)归纳小结(略)

四、综合练习

1、说说每题里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简便。

0.8+4.6+0.2+5.412.52.50.84

9.6-5.7+0.46.31.4+3.71.4

2599341-103418+297

159+102253-98490352

2、改错

出示练习十二第7题

让学生改在课本上,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在式题计算时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6题,后6题

外作:练习十二第6题,余下各题

简便运算教案 篇9

(1)价钱分别为56元、31元、19元、24元的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

(2)付100元,买48元、47元的书各一套,应找回多少钱?

请你先自己想一想,写一些这两个问题怎么样解决。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比较一下,你们认为谁的方法更简便?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比较不同的方法。

问题(1),方法一: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首先要解决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中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

问题(2),学生容易想到的算法是连减与减去两个价钱的和。第三种方法,把100分成两个50。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50,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

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几个运算定律,你能说一说都是什么定律吗?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呢?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是a×b=b×a。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分配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是:(a+b)×c=a×b+a×c。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探索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计算。

简便运算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960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从课题出发:加法运算律是哪些运算律?说出相应的字母表达式及其意思

板书:a+b=b+a(a+b)+c=a+(b+c)

2、抢答小比赛:比比谁最快说出三角形角上三个数的和。

并说说先算什么,体会凑的思想。(板书:凑)

3、举例:46

师:你能说出哪些数和46凑成整十,整百?

师:看来连加中也藏着不少学问,可不是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使运用加法运算律使计算更加简便。

[复习分为两部分,一是运算律,二是渗透简便运算中凑的思想。抢答比赛可以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带动新知学习,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一开始能有一个比较活跃的氛围。]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将题意说一遍?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写在练习本上。

交流各自算法并相应板书:

29+46+5429+46+54

=75+54=29+(46+54)

=129(人)=29+100

=129(人)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再次强调凑)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优化算法,体验简便运算的优点

2、试一试

出示题目:69+75+2578+(47+22)

师:先观察,怎样才能简便运算?

师:你想将谁和谁凑在一起?怎样才能凑在一起?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谁能具体地说一说?谁再来说一说?

着重讲第二题的运算律的应用:先运用加法交换律,将78和22靠近,再运用加法结合律,使78和22先算。

师:请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展示交流

[试一试,先让学生说,再完成在练习本上。主要是想通过说,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不总是停留在完成作业的层次上。在明确了每一步的意义及所用的运算律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练习。]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比一比,看谁能很快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和?

调换书上气球的顺序:641936381832795921

师:你是先算谁和谁?为什么?

381832师:你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795921师:你有不一样的想法吗?哪一种更好呢?(当方法多种时,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拓展:361+72+439+128

师:这一题,你想如何解决呢?

2、想想做做第4题wWw.GZ85.coM

师:打开书,完成第4题。只观察,用小弧线将先算的两个数连起来,比比哪组完成得又好又快。

独立完成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A:出示:175+201

师:这一题你能简便运算吗?

只有两个数,如何凑呢?

换个思路,可不可以先拆?

拆谁?

出示:175+199

师:你想对哪个数动个小手术?

出示:238+402354+102105+216

354+298204+499216+99(对书上第3题稍加改动)

师:同桌先互相说一说,你打算对每题中哪个数动手术,怎么动?哪一种方式更好?(体会对接近整百的数动手术的优点)

分组完成在练习本上

B:拓展:361+72+439+128

师:这一题,共四个数,你又想如何解决呢?

C:拓展:1+2+3+4++100

师:一百个数呢?

讲数学王子高斯7岁时运用简便运算计算1加到100的故事

D:(100+a)+(100+a)+(200+b)+(200-b)

师:你能迅速说出这一题的结果吗?

4、想想做做第6题

师:独立完成第6题,并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各自的发现:

1、加数都是200,另一个加数越大,和越大

被减数都是200,减数越大,差越小

2、把两个得数加起来,结果都是400

把两个结果相减,结果分别是20、40、60

[在练习的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通过先观察不动笔同桌相互说等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而不总是笔动。用思维的动代替笔动,并用语言将思维的过程表述出来,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思考。]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课堂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第5题

20xx-11-13

教学反思:这一节是一人一课。课前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本课结束之后,感受比较深的有这样几点:

1课堂语言要多磨

数学课堂的语言以科学,简洁,严谨为第一要义。另外还要富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启发性。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表扬,一个过渡,一个追问,都要做到言而不废。

《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的座谈会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就提到了对于课堂语言的磨练。徐斌老师为了将自己的课堂语言更能为低年级学生所接受,坚持每天听鞠萍,孙敬修的童话朗读磁带,我们又为何不可在课前将课堂上所讲的每句话磨上几遍呢?

2教案设计要多思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学会多向自己提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有吗?有没有更好的?明确每个环节的作用,杜绝课堂时间浪费在无用的环节的现象,使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可是启发,可是新授,可是练习

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另外还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要让每一个设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考。而不仅仅让教案成为一纸空文。

3学生思维要多动

数学是思维的运动。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许多学生仅仅停留于完成作业的层次上,因为思维过程不是一个可以量化衡量的物体。所以只有通过学生的说,通过学生的看来体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述得清晰,完整,同样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思维过程。

另外在设计练习过程中,我强调学生不动笔,让学生先观察思考,再讨论。观察也是一种帮助学生思考的方式。而许多学生并未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也未曾认真观察过,以致在作业中常有题目未读,或读不懂就下笔的情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让学生多观察,以察促思。

简便运算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下半页的内容,第10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能应用乘法运算定律,根据已知数的特点,使小数乘法运算简便;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0.10.20.52

0.4252.50.4

81.250.812.5

2、出示:254784

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

说说每步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二、进行新课

1、把复习题变为例7,问:变成小数乘法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1)0.254.784

问:第一步怎样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

第二步怎样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

根据提问板书(略)

(2)0.65201

在整数乘法计算中,这样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

小组形式讨论

汇报交流时说说应用了哪条运算定律

板书:(略)

(3)指出:实际做题时,虚线方框里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这一步却是思考过程,解题依据)

2、练习

P10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简便运算的依据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算

0.72.540.26100.5

1.35+4.6+0.6512.53.4+1.254.6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集体订正,重点评讲第二、三题

指出: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2、P11第6题

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重点评讲第5、6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一定要牢固掌握这些定律内容,才能灵活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算。

五、布置作业

P11第5题

简便运算教案 篇12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一、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

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四、教学难点: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五、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形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

1、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3、讨论与思考: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和不变)

6、提出猜想。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猜想,形成结论

1、男女生猜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96+237

男生完成:76+3024237+96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猜想。

2、小组内猜想。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事例验证。(寻找身边的例子)

如:(1)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

31+25=25+31

(2)○○○○

○○○○

42=24

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

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我们猜想的这个规律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如:○+□=□+○中,□和○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3)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在数学中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三)应用,巩固新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①()+165=165+35

②1013+214=()+()

③80○50=50○80

④48+29+52=48+()+()

⑤()+()=()+()

(1)自主练习。

(2)交流:第④小题中有三个数,还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完善加法交换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最后一题:可以怎么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渗透符号化思想)

2、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讨论:对加法验算时,我们用什么方法?你知道这是根据什么吗?

(2)小结:我们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运算,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总结,引申定律

1、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师生归纳研究问题的方法:质疑举例观察归纳验证应用。

2、质疑引申: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40+56=56+40

┆(学生举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关键: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85+632=()

304+215=519215+304=()

(二)创设情境探讨算法

1、设问启忆。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城市ABAB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BC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CD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DE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

(1)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115+132+118+85②115+132+118+85

=247+118+85=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365+85=(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200+250

=450(千米)

(2)师生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讨论第②种算法:在这种算法中,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把115和85、132和118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有什么好处?

(4)小结并揭示课题。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运用加法运算律)

(5)评价其他不同的写法。

③115+132+118+85④115+132+118+85

=(115+85)+(132+118)=200+250

=200+250=450(千米)

=450(千米)

说明:这两个算法也运用了加法运算律。前者可以省略有些过程。后者缺少小括号,

作为口算也是可以的。

(三)自主练习优化算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25+14+18575+168+25245+180+20+15567+25+33+75

(1)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对比练习

比较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你喜欢计算哪个算式?为什么?

56+78+22+44(56+22)+(78+44)(56+44)+(78+22)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同桌互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60+255+40282+41+159548+52+468

135+39+65+1113+46+55+54+875+137+45+63+50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归纳算法练习、优化算法练习和运用算法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观察、比较不同的算法,从而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

(四)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1、小结启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解决高斯的数学题。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10150

=5050

3、交流。高斯的聪明表现在哪儿?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计算有什么帮助?

五、随堂练习

练习五(4)

六、作业布置

练习五(5)

七、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简便运算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八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5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记时,限时4分。集体订正时。

2.复习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这些运算定律的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可以让一些中、差生回答,说得不完全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复习运算顺序。

教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相同。)

二、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对于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可以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方面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学生说的时候,除了说计算的过程外,还要求说出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中等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还可以再复习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

教师先指名学生看发票中有几项还没有填写,让学生讨论每个没有填写的项应该怎样填写。然后,再让学生计算和填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针对学生中计算的错误,还可以再复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计算中要注意的问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0题。

三、小结(略)

四、作业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回家思考练习二十八后面的思考题

"简便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