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工作总结 >> 资料 >> 正方形教案 >> 导航 >>

正方形教案

正方形教案

正方形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正方形教案、正方形教案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正方形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料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幼儿园《正方形》教案精品9篇”,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正方形》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感知其特征。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能从生活中找出含有正方形的物品。

【活动准备】

1、教具“正方形”“火车”;

2、正方形,非正方形卡纸若干,呼啦圈6个;

3、圆形,方形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正方形:游戏“神秘袋”。

教师出示“神秘袋”,让幼儿猜一猜,摸一摸里面有什么。

出示正方形卡纸,并提问:

1、正方形有几个角?

2、正方形有几条边?

教师指导幼儿在观察,触摸的过程中认识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形,了解其主要特征,操作学具“火车”。

教师出示学具:没有车厢的“火车”,让幼儿观察发现火车车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车厢的大小不一样,请幼儿找出大小与车厢匹配的正方形,在操作中发现:正方形,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转一转,不变样。

三、游戏“小企鹅跳冰块”,能从众多图形中找到正方形。

场景布置:教师将呼啦圈平放在地上当作冰块,正方形与非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卡纸图标各放入呼啦圈中心,没放呼啦圈的地面假设是水。

听指令:全体幼儿扮演“小企鹅”,教师说指令,“小企鹅”先在水里游泳,当听到“有风浪了”时,就必须找含有正方形标识的冰块站上去。因为只有含有正方形标识的冰块是安全的,其它形状的冰块站上去会破掉,就会掉到水里去,所以站在其他形状上的就是失败了。当听到“风停了”,“小企鹅”可到水里游泳。游戏可反复进行。

四、分享“饼干”,从生活场景中感知正方形的存在( )。

教师准备圆形与正方形的饼干若干。

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棒,教师想请小朋友“吃饼干”,但吃饼干是有要求的,今天我们要吃正方形的饼干,请幼儿来取饼干。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找一找含有正方形的物品,如:正方形折纸,布书,小毛巾,地垫,地板砖等等。

请小朋友再找找我们生活中含有正方形的物品。

【活动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

老师针对低年龄的幼儿的特点,以出示神秘袋的方法吸引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

查看更多>>

2024.07.01 幼儿园正方形教案 正方形教案

工作总结之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这篇文章十分精彩不容错过。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制定好教案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自行调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或薄塑料板,1张电话卡或其他类似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

2、提问: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谈话:通过我们对两组长方形的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这说明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分别填写在自己的课本第82页的表格里。

(2)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彼此交流,各自填表。

(3)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左图)

谈话:要求你们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么工具量?量面积用什么量?怎样量?

学生各自测量课本上的例2左图。

谈话: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2)(出示例2右图)

谈话:这幅图你打算怎样测量它的面积?每人各自在书上测量,如果面积单位不够用,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与同学商量。

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量面积的?

3、教学第82页试一试。

谈话:这个长方形已经量出了它的长和宽,你

查看更多>>

2024.04.17 正方形教案

我希望我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教案”能够成为您的最佳选择,本篇文章信息仅供参考使用。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 教学重点必须写进教案课件里,才有利于我们备课。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1

一、 说教材

1、 说课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海试用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0~112页的例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会进行周长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一节课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打基础,同时又为后继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及长、正方体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本课内容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为主,通过讨论交流,围围描描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3、 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二期课改教学大纲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可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②会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能力与方法:① 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等操作活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周长的概念;

②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讨论,配以媒体的直观演示,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常用的周长计算公式,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以提高。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喜好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4、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会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得出;而要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通过多种学生喜好的实践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观,来协调感性认识,并通过合作学习将得到的直观感受加以内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课内容,并形成一定的探究学习的方式。

二、 说教法

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实验的结果。”教学也是一样,学生的动作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让他们亲手去描一描,围一围,使

查看更多>>

2023.09.22 正方形周长教案 正方形教案

栏目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正方形周长教案”将为您掌握更多的知识"。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师应该注重教案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授课效果。我们提供以下建议以供对此感兴趣的人参考!

正方形周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1×2=2(米)8+2=10(米)

d、4+1=5(米)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

查看更多>>

2023.08.07 正方形周长教案 正方形教案

  • 正方形课件(锦集九篇)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效果的可视化呈现。我为您准备的“正方形课件”会尽力满足您的需要,感谢您的光临我们将为您奉上精彩内容请收藏我们的网站!...

    2024.06.01 正方形课件

  • 社区矫正矫正方案4篇

    方案从哪些角度来写好呢?为了更快的完成工作任务。我们要为此安排好一份独特的方案。我们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社区矫正矫正方案,敬请浏览本文内容!...

    2023.04.15

  • 扇形统计图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 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和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您所寻找的“扇形统计图教案”已经准备就绪,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不适用于数据分析等正式用途!...

    2024.06.15 扇形统计图教案 统计图教案

  • 2024平行四边形梯形教案范文

    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很多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资料的种类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平行四边形梯形教案范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

    2024.06.21 平行四边形梯形教案 平行四边形教案

  • 分类图形教案范本

    以下是本文的首篇介绍“分类图形教案”。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良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愿通过本文您能够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方法!...

    2024.03.24 分类图形教案 图形教案

  • 队列队形教案汇总

    教案课件是老师进行教学工作的第一步,也是保证上好课的前提。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位老师都需要不断完善教案课件的设计,因为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中的重要指南。小编收集了关于“队列队形教案”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05.15 队列队形教案 队列教案

  • 科教方案

    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能顺利开展,我们就需要详细规划好一份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可以作为一份结果文件。工作计划应该要怎么写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科教方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给图形涂色 目标 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2.能通过身体造型进一...

    2023.05.31 科教方案

  • 方案教学

    为了更好的开展和完成工作内容,此时我们更应该抽出时间整合一份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每一个职场人士进行时间管理、项目管理、工作管理的手段。一篇优秀的工作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方案教学,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一、教材分析 《劳动最光荣》是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曲,曾在1...

    2024.03.16 方案教学

  • 数图形教案合集九篇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要知道写一份完整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更加高效掌握知识点,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以下内容是工作总结之家特地为您准备“数图形教案”,感谢您的分享让更多人了解这篇有价值的文章!...

    2024.03.10 图形教案

  • 轴对称图形教案锦集

    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会使用到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也许以下内容“轴对称图形教案锦集”合你胃口!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

    2023.05.09 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教案

  • 三角形教案优选八篇

    通过阅读“三角形教案”您或许能够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 学生的反馈可以反映教学的成功与否。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不是难事!...

    2024.06.26 三角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