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实用12篇)。
希望这份“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能够达到您的预期令您感到满意,请认真阅读本文谨慎决策。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编写好教案是当代教育教学研究的必要手段。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2】
1、学习用螺旋线表现出蜗牛的基本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并能丰富画面。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1、出示蜗牛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张很有趣的图片,上面有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动物,你没看!
仔细看看蜗牛的身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壳的外形特征。
2、理解“螺旋线”
教师边讲边做动作:蜗牛小时候也很小的,后来它一点一点长大,背上的壳也一圈一圈越长越大,后来就长成了一只大蜗牛。
引导幼儿做书空练习。
3、幼儿绘画,教师辅导。
教师:可爱的小蜗牛画好以后,再给小蜗牛布置一个漂亮的家好不好?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小蜗牛的家布置的漂亮一些呢?
用好看的颜色给蜗牛画出螺旋形的背壳,将蜗牛画大。
引导幼儿多画一些蜗牛,并能丰富画面。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3】
第一单元:植物 课题: 1、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研究活动。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教学重点: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橡皮泥,水杯、盐、细铁丝。 2、学生准备:橡皮泥、铝箔、潜水艇、筷子、塑料管、泡沫板、生鸡蛋或土豆、硬币、针线。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记录卡、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门新课——科学,谁能说一说,你认为科学课上我们会做些什么?”(学习科学知识,观察,做可实验,进行科学考察等活动) “对,科学课上我们就是要记性一些观察、实验,要亲身经历一个个的认识周围环境,认识周围事物的探究活动,在研究、认识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可不要小看这一个个的活动,今天我们人类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科学家在观察、实验、研究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谁知道一些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吗?”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看图上的树。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页,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棵大树,叶子,枝条,茎……) 让学生把看到的记录在活动本上。 2、回忆曾经看到的树。 师:“你在大树前看到过什么?” (生说出记录) “想再去看一看吗?” 生在说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用记录的词语:嫩绿、绿叶、黄叶;大树、小树;绿皮、干皮等 3、观察一棵树。 (1)讨论观察方案。 师:“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2)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大树前开始活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学生把看到的记录在活动本上。 4、比较三次的记录。 带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师:“以前的看和这次的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再去看会知道得更多?” 小结: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通过观察使我们感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大树和其他生物之间、大树和它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三、课后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植物 课题: 2、我的大树 教学目标: 1、 能用简单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2、会拓印树皮的图案;画出树叶的形状。 3、能搜集一些实物的标本。 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描述树。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树皮的拓印、几张大树的照片。 2、学生准备:白纸若干。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大家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观察的那棵树是什么样的?”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师:“请你用动作告诉别人你看到的树的树冠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学生进行交流。 2、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师:“你看到的树的树皮是什么样的?” (生说师板书:粗 细 干…) “你能拓下来给大家看一看吗?” 3、学生到教室外拓印树皮。 (1)指导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 师:“除了拓树皮,还有其他描述大树的方法吗?” (2)画画树叶的形状。 (3)展示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实。 师小结:用图画、拓印做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师:“我们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学生到校园里寻找这课树。 三、课后研究。 试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植物 课题: 3、各种各样的叶(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对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 2、会描述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 3、能对树叶进行比较观察和测量。 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描述树叶。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落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秋天来了,树叶开始从树上落下来,你见过落叶吗?我们的校园里有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各种各样的叶。” 二、学生自主学习。 1、校内捡落叶。 师:“请分小组捡落叶,用袋子装好,注意不要乱摘树叶,不要踩坏花草,不要爬树采集。”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2、小组交流、统计。 师:“你一共捡了几片落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让学生写好统计记录。 3、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师:“请同学们把数量最多的那种树叶全拿出来。” “这些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吗?” “你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的叶?又根据什么,说另外的树叶不是同一种树的叶?” 4、小结: 三、课后研究。 到公园里捡一些树叶,统计一下共有几种树叶。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植物 课题: 3、各种各样的叶(二) 教学准备: 1、捡回来的树叶。 2、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当你去公园里捡树叶的时候,你面对这些树叶有什么体验和感受?”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观察叶的颜色。 师:“如果有人问植物的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样回答?” “说一说你的树叶有哪些颜色?” “你能按颜色变化给树叶排列顺序吗?” “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板书:绿色、黄色… 2、观察叶的形状。 师:“叶子的颜色各不相同,那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1)学生根据叶子的形状进行分类。 (2)学生介绍自己的分类情况。 “说说你分的这几类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卵形、掌形、心形、披针形、扇形、针形、带形 (3)画一画树叶常见的几种形状。 3、观察叶的大小。 师:“在你所有的`这些叶子中,最大的是哪片?最小的是哪片?” (1)指导学生把两片树叶描画在方格纸上。 (2)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 (3)量一量最长的叶与最短的叶的长度。 师小结:“除了用这些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叶的大小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描述叶的大小?” 三、课后研究。 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一些树叶拼贴一幅图画。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植物 课题: 4、一片完整的叶(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数一数枝条上有几片叶,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叶的不同。 2、让学生在观察中寻找叶与枝条连接处的特点。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写。 教学准备:若干带有树叶的树忮,各种不同叶脉的树叶,各种不同叶缘的树叶,各种不同叶柄的树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观察植物的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你去仔细观察过一片完整的叶吗?”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观察一片完整的叶。 师:“观察带有叶片的树枝,数一数枝条上有几片叶。” “寻找叶与枝条的连接处,看看有什么特点?” “通过比较知道怎样才算一片完整的叶?” 选取几片有代表性的树叶进行观察。 讨论:叶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板书: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2、观察各种不同的叶片。 师:“我们知道了叶是由叶片和叶柄构成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叶片都长得一样呢?”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 (2) 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3)让学生用这些名称说说树叶的不同点。 3、观察各种不同的叶柄。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许多不起眼的事物实际上包含着许多秘密,叶片就是这样,那么你观察过叶柄吗?” (1)学生观察不同叶的叶柄。 (2)交流观察结果。 4、叶的共同之处。 分组讨论:这些看起来各不相同的叶有什么共同之处? 汇报交流。 三、课后研究。 搜集不同叶脉、叶缘和叶柄的树叶。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植物 课题: 4、一片完整的叶(二) 教学目的: 1、观察不同的叶脉、叶缘、叶尖、叶基,加深对叶片的了解。 2、能描述一片叶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树叶若干,白纸,颜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怎样描述一棵大树,大家是不是还记得描述的方法?你会描述一片叶子吗?” 二、学生自主学习。 1、描述一片叶的特点。 师:“树叶的种类非常多,我们也对许多叶进行了观察,用什么方法把你观察到的树叶描述给大家听比较好呢?” (1)学生分组讨论:描述哪些内容? 怎样进行描述?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3)学生自由选择一片叶子练习描述,说给同组同学听。 (4)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到讲台对叶子进行描述,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描述的是哪片叶。 (5)教师任选一片树叶让学生试着进行描述。 2、拓印一片美丽的叶。 师:“大自然是美的,树叶也是美的。树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的内容,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请你选择一片你认为最美的树叶。你想把美丽的树叶拓印下来吗?”(回忆以前拓印树皮的方法。) (1)思考:拓印树叶用什么方法最好? (2)学生开始拓印树叶。 师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三、课后研究。 找一片美丽的叶,描述这片叶的特点,并把这片树叶拓印下来。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动物 课题: 1、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进行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 教学准备: 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数、一个小花坛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① 研究动物的活动开始了。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4】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教学目标】
1、会进行假设和猜想;学会正确使用量筒;会用量筒对水及其它液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2、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使用测量工具观察比感官更准确、更有效。
3、通过测量,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
【教学准备】
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每组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块抹布。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首先出示三杯水(杯子相同,水位不同),然后让学生观察回答哪杯水多?哪杯水少?教师板书:哪杯水多
2、教师提问:哪杯水多?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3、学生回答。
4、教师引导:除了水位高还有别的条件吗?学生会说杯子相同,总结出杯子相同的情况下,水位高的水就多。(教师板书:杯子相同,看水位高低)
5、再出示三杯水(水位相同,杯子粗细不同)让学生观察,哪杯水多?并说出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总结出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板书: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教师引导: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有三杯水,杯子不同,水位也不同,让学生再来猜一猜哪杯水多?
2、学生猜测。
3、教师引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答案?原因出在哪?学生会总结出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板书:杯子不同水位不同)哪种猜想正确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经过认真地讨论分析后会设计出多种方案。如:用相同的杯子量;分别倒入一个大杯子画刻度;称重量;同样的杯子比杯数;用注射器抽;打孔比谁先流完等。
5、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
6、教师给大家准备好了各种仪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进行实验验证。
7、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倒水时不要洒了、选择适当的材料、合理分工,不要把水弄混了等。
8、在学生弄清了实验注意的问题后,各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各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实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2、教师引导:有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知道水的多少呢?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量筒(板书:量筒)
3、认识量筒
学生分组观察量筒,认识量筒的构造,比如:单位、最大量程、每一小格所代表的量。(板书:毫升ml)课件展示倒上水的量筒什么样。
4、播放微视频“量筒的使用”使学生学会使用量筒。先让学生说量筒该怎么用,然后微视频展示量筒的用法。 5、使用量筒测量,发现存在问题
第一步:每组测量一杯老师提前测量好了的40ML的水,强调注意事项第二步:汇报结果。有的小组测的比较准确,有的小组测的结果差别行大。第三步:找出失败原因,巩固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教师引导:因为有了第一次测量的经验,所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桌上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并把估计的数字填在实验报告上,再用量筒进行测量。学生测量出3号杯70毫升、2号杯60毫升,1号杯65毫升。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介绍量杯。刚才我们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出每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在实验室里还有许多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这叫量杯。
2、认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测量液体的工具。那么,除了这些实验室里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学生会说家里的水表、针管、奶瓶、杯子、药瓶),为什么要有刻度?(知道用了多少水,打多少药,喝了多少奶等)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量杯。大家知道的真不少。既然测量液体的体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这么广泛,大家想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测量工具?(学生说想),请同学们课后研究研究,自己也做一个,可以用它来测一测自己买的饮料够不够数?自己喝的一杯水到底有多少?
(设计方案:每组大、中、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各1个,水量分别为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量筒1个,杯子1个,铅笔、彩笔、橡皮各一个,测量记录单1张。教师用:量筒图,测量总记录表,三个大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里面装有色水分别为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
六、自我检测
1、要准确地测量水的多少,就要用到。它是测量的工具,一般用作单位,用表示。用它测量时视线要和相平。
2、下面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2)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0毫升。
(3)使用仪器测量比感官更准确。
(4)量杯也是测量液体的工具。
3、生活调查:下列饮料一瓶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可乐、酸奶、葡萄酒、啤酒、杏仁露、矿泉水、橙汁。
七、板书设计
哪杯水多杯子相同,水位不同水位相同,杯子粗细不同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测量量筒ml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5】
(1)知道测量气温的方法,能够用温度表测出当时某个地方的气温。
(2)啦解气象站测量气温的工作原理。
2.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不同地点测量的温度数据中发现问题。
(2)能够从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数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从事收集数据工作,乐于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
(2)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1.复习引入。
(1)观察温度表,认识温度表的各个组成部分。
(2)学会温度的读写。
(3)用温度表的模型练习温度的读写。
(4)重点指导零下温度的读写。
2.测量教室里的空气温度。
(1)学生测量、记录教室内的温度。
(2)比较教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3)学生讨论各组测量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4)学生汇报各组测得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3.测量不同地方的温度。
(1)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数值,在此基础上讨论本小组测量的方法。
(2)确定测量的地点,并对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作出预测。
(3)学生分成小组测量各个不同地方的.温度,并记在P83的活动记录纸上。
(4)汇报数据,讨论测量结果和预测的结果是否相同及原因。
4.讨论测量温度的规定和百叶箱的由来。
(1)观察P41的“一天气温变化的记录图表”。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三)课后研究:
指导学生继续收集天气数据,并且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6】
1、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2、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可以在水中溶解,哪些不能.。
3、能够仔细,耐心观察实验现象并积极主动的与同组同学相互合作交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并能分辨出什么物体在水中可以溶解,什么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教学难点:
知道加快物体溶解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学生用具:共分五组,每组一次性杯子5个、木棒一根、砂石、食盐、味精、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实验表一张.
教学方法:小组观察、讨论、动手实验等等多种方法相互协调使用。
(1)师出示一撮砂糖问:同学们看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们平时用它来干什么?
(2)现在我们就来冲一杯糖水喝,(师边说边冲)谁来尝尝?指名尝试。.师及时提示:注意不熟悉的物品我们能不能直接用口尝?为什么?
(4)师重复是否真的化了呢?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出来,得用实验验证一下才行。
师述:为了让同学们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有颜色的物品————高锰酸钾,来代替砂糖。师出示高锰酸钾让学生观看并解释:高锰酸钾是一种化学药品,现在跟我一起认识它(教师带领学生齐读两遍)不要看它这么小它可很神秘噢!我把它放入水中你们可要仔细观察.
师提问: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到哪里去了?谁来说说?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高锰酸钾在水中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师总结:我们把像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溶解现象.
师述: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物体,它们能否也在水中溶解呢?老师也带来了几种物品,同学们看看有哪些?那我们应怎么来做,小组商量说出你们的方法
集体研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做完后集体订证.
4、实验问题引出加快物品溶解方法。
师提问:我们刚刚在做实验时,在能溶解的物体中哪一种物体溶解的最慢?(学生回答后)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比赛,看哪一组最先使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优胜组我们就奖他们一面小红旗。
各小组先讨论出你们的实验方法,商量好后可以来老师这领实验材料.
小组分别实验,实验完后总结经验。
把你们的方法记下来.
5、运用所学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以致用: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亲人为我们操碎了心。如:我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等 ,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他们呢?学了今天这一课后我们就可以为他们冲一杯牛奶来表达我们的心意,老师这里有牛奶,谁愿意上来冲一杯,不过要先说出你的方法噢。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回家可不要忘了给自己的亲人冲杯茶水或牛奶噢!再见!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7】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8】
《认识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依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关于太阳的图片,文字,课件。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课件出示: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它暖融融,无它天阴冷。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太阳,它是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你对它又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汇报一下自己的认识)
师:看来,大家对太阳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太阳,研究太阳。(板书:认识太阳)
二、交流资料,探讨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收集了吗?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既丰富又全面。交流时,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汇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师: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学生发言。
2、教师将典型资料进行整理补充,以增强学生记忆,拓宽学生视野。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太阳的资料,想看吗? 边看课件边讲解。
(1)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讲解: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繁星点缀下有一条淡云薄雾般的白色光带,那就是银河。银河从侧面看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盘状,正面看是旋涡形,太阳就处在离银核2.3万光年的旋臂上。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一千多亿颗。
(2)太阳离地球的距离
那太阳离我们地球有多远呢?1.5亿千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人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行走,从地球走到太阳要走3500年;如果坐飞机,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从地球飞到太阳也要20多年。
(3)太阳的概况
太阳看上去像盘子那么大,它实际上是不是像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大?不是。对,因为太阳离我们太遥远,看上去才那么小,实际上它的直径约为139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和地球相比,就好像一个篮球和一粒绿豆。
太阳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有年龄呢?是的,它的年龄大约有50亿岁了,估计寿命还有50亿年。
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的炽热气体球,它的大部分气体是氢气,其次是氦气,每秒钟大约燃烧400万吨氢气,产生巨大的能量。它的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万℃。
(4)太阳的结构 讲解:从结构上看,太阳可以分为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5)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其实并不黑,只不过是由于它的温度比周围的温度低,看起来显得有些黑。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日珥是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像太阳突然长出的来的朱红色大耳朵。
(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较差,搜集的范围可能较窄。在学生已经掌握部分资料之后,教师将知识进行系统性介绍,起到归纳、概括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通过交流资料,汇报资料和资料补充三个环节,充分让学生了解太阳,认识太阳。)
三、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太阳有了深一层的认识,那么谁知道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自由汇报。)
可以说是太阳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哺育万物生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假设没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又会怎么样呢?(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是呀,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了太阳,也就没有了生命。师: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的秘密,比如为什么会发生日食?请大家在课下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让我们逐步揭开太阳神秘的面纱。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9】
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二是探究不同物质的特征,三是给物质分类。
开展有关水的知识的交流,是为了教师将有机会评估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前有关水的原有知识,学生也将在此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分享和质疑。学生运用网状图进行记录,可以帮助他们将水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梳理,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不同物质的特征的活动,将调动学生运用感官和已有经验来识别和比较不同的物质,同时在比较过程中丰富关于三态物质的感性认识;分类活动是在学生识别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分类的标准可能有很多种,他们可能会根据识别活动中不同感官的感知结果来进行分类,比如根据手摸的结果,分为软的物体和硬的物体,这在学生初次分类中是十分正常的。教科书中将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一分类直接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期望学生对感性认识进行反思,关注这三类物质的主要区别。
学生在这节课中完全可以根据袋子里东西的形状变化认识到三类物质的差异,但它们在体积上的差异学生就很难知道,可以利用气体独特的特点加以区别,帮助学生分类,比如在重量上。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多余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兴趣,选择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活动设计来触发孩子们探究的_,使学生能够因为探究而认真,因为科学而变得有素养。
考虑到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能够引领孩子多角度去揭开“袋子”神秘面纱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帮助学生养成用多种感官充分观察的习惯,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的观察素养的培养。
同时对于充满稚趣的三年级学生,儿童化的引导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能够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探究_,带着一种探究的冲动在教师的引领下去走科学道路。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谜语:双手抓不起,千刀万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师:我看见有些同学带着灵敏的鼻子来了,有些同学带着明亮的眼睛来了,有些同学带着柔柔的小嘴来了,老师啊也带了一样东西来了,(出示一杯水)大家就用你们带来的灵敏的鼻子、明亮的眼睛、柔柔的小嘴来仔细的观察观察它,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师:现在关于水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我这里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张网状图,把你们有关水的知识在小组讨论下,然后把讨论结果写在这张网状图上。(发网状图)。
2、学生开始讨论。
师:真是不错,没想到我们班的同学都这么厉害,关于水竟然知道的这么多。1、活动指导
师: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好吗?我这有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玻璃球、粉笔、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谁能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找出哪一袋是水吗?
生:
2、提要求,学生领取材料,分组进行“分辨哪个是水”的活动。
4、汇报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求证。
(1)组织学生探讨如何验证各自的推测。
(2)验证各小组意见一致的几个袋子。
(3)质疑:为什么另外这几个袋子我们却难以分辨出来呢?哪些方面像水?(根据发言板书:会流动,形状会改变)看来根据我们现有的证据,我们确实还不能确定哪个袋子里装的是水。要知道到底哪袋里装的是水该怎么办?
师:根据这7种物体的特点,我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想想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师:我们给像石头、玻璃球、粉笔这样有固定形状的,而且坚硬的物体取个名字吧,大家开动你的小脑筋都来想想,看看我们谁取的名字最合适。
师:那我们也给象水、醋、牛奶这样能够流动的,摸起来软软的物体取个名字。
师:像这些会流动有一定体积的,在科学上我们称为液体。(板书:液体)
师:其实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是科学家们对其分类时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那你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吗?
1、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2、我们用到了哪些自己身上的器官?
3、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10】
生长发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每一个学生都在亲身经历的事。虽然生长现象是学生所熟悉的,但毕竟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这是较为抽象的,如何才能提高他们对于研究自己的身体的兴趣?另外,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并没有对自己的生长情况作过系统的记录,所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生长情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是比较困难的。
根据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初步分析,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系列的游戏和动手活动,既引起学生研究自己身体的兴趣,也从活动中调动学生的记忆和已有经验、常识,并通过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获取有关我们在生长的证据。
对于初次接触《科学》科目的三年级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会他们一种科学的,有条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使他们在日后的科学探究道路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新的处理,把该课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在研究生长过程中种种变化特征的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的科学思维;第二课时主要是学生的测量、记录、分析表格活动,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测量记录自己身体生长的变化,并能在课后坚持定期测量、记录、积累数据,通过分析比较这些数据,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根据以上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我为该课的教学制定了如下目标:而该教学目标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要体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一定的情景,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有效的科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是相吻合的。
科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长大的相关事实。
科学探究:学会系统分析我们在生长变化的感性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知道珍惜健康,知道成长的重要。
围绕着教学目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学的整个流程,以及每个步骤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的引入环节中,以游戏——为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顺序排序,并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生物找出生长的科学规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并向他们提供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在这个环节中由浅入深,通过游戏让学生唤起了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兴奋感,其探究的欲望和自信也就更为强烈,同时也使学生回忆起由小变大这一生长的最基本特征,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接下来的科学探究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把它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人的生长特征变化;第二部分:探讨能记录下自己生长变化的方法。
第一部分,我大胆地让学生制作虚拟人物——小明的两个不同生长时期的模型。让他们通过模型设计、制作及比较,回忆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的种种变化;通过动手做模型,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供一个形象的实体,理解身体的变化情况;通过对自做模型的介绍,在老师的点拨下,从外到内来探究研讨生长过程中的身体内外变化的.种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做的模型可以很简单,但必须得反映出虚拟人物的两个不同时期。在学生对自己组模型的介绍时引导他们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可以看到学生对人生长过程中种种变化的表述是丰富的。比如他们利用模型的比较向同学介绍人在生长过程中体重、身高、四肢、躯干等表面的生长变化。在完成了身体表面的生长变化的探究后,“那么哪些时在做模型过程中不能反映出来的呢?”学生在我这一句问话的点拨下继而如火如荼地转入到对身体生长过程中内部变化的研究中去。在此,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知识层面下的学生对身体内部变化的表述也不同,从“脑发育了”、“肺功能增强了”等等到一些较为专业的身体变化术语学生都谈及到了,使课堂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在探讨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的方法部分。在小组讨论举例后,教会学生应用发明技法中的“头脑风暴法”在规定时间里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尽可能多地写出(形式不限可以用图画或文字表示)能记录生长变化的方法。我认为该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探究科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对于研究成长现象这些较为单调的问题上,在形式上若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师生之间单调的一问一答。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那么教师必须要精心创设一个情景让全体学生带着兴趣深挖下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讨论、创设情境动手做等形式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科学方法的掌握为学生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总结环节中,教师利用学生的评价,对这些自行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鼓励学生不断反思,让学生明白每个方法的使用优点与不足。“怎样才能准确地记录自己的生长”,就是这节课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也是下一课时继续进行的教学探讨活动。课后我让学生就本课自己组的表现,互评,自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用铃声及“时间到”的组合图片有效地控制每一次学生活动的开始与结束,使整个课堂做到收放自如。
总的来说这样的设计使之做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在课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思维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这类以思维训练为主的讲授课不再停留在沉闷,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活起来!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11】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分别装有水、醋、牛奶、石头、木块、树叶、空气。实验记录单1张。
出示有关水的谜语“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引出课题。从谜语中可以看出水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水的知识。
1、师:老师今天不仅带了水,还带了其他物品,分别是:醋、牛奶、石头、木块、树叶、空气,分别放在编号1-7的黑色袋子中。但是老师忘记了袋子中分别装了哪些物品,想请同学们帮老师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这些物品。
师: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你们可以用哪些观察方法去观察物品呢?
学生回答。
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猜测袋子中的物品,并记录你是根据哪些特点分辨出来的。
(1)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打开袋子。
(2)小组长负责监督实验结果的记录。
(3)实验结束后,整理好物品,放回小推车上。
(4)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记录实验结果。
了解注意事项后,提问个别学生:你认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帮助学生。
6、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明确的物品,请学生回答是根据什么特点来确认物品的。
对于不能轻易分辨的水和牛奶,请学生回答它们之间的相同特点。(能说出软,捏过去会流走)
师:在袋子不能打开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分辨出水和牛奶,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观察方法去判断。
教师选取一组物品,一一打开,确认是否正确。
师:你能给以上的7中物品分分类吗?你是根据什么标准分类的?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不同的分类标准。
教师介绍分类方法:将石头、木块、树叶这类有固定形状的物品分为一类,称为固体;将水、牛奶、醋这类没有固定形状的物品分为一类,称为液体;将空气单独分为一类,称为气体。
师:根据老师的分类方法,你们还能举例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固体、液体、气体?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水的特点?请记录在水的网状图上。
请学生投影分享他的网状图。
师总结:关于水的更多知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深入了解。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12】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gz85.COM精选阅读
最新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实用
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精心挑选后认为“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是最精彩的一篇文章,希望你能从本文中汲取知识希望你喜欢。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 教案和课件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关系到教学效果。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1
The school sports meet is coming.
【重点短语】
1. join the English club 加入英语俱乐部
2. host the Olympics 举办奥运会
3. fill out 填出/填好
4. go on 发生,进行
5. all the interesting places 所有有趣的地方
6. quite a lot 相当多
7. make friends with… 与……交朋友
8. be afraid of 恐怕
9. be free 有空
10. see you then 再见
11. win the first gold medal 赢得第一枚金牌
12. get 28 gold medals 获得28枚金牌
13. the winner of the first gold medal 第一枚金牌的获胜者
14. every four years 每四年,每隔三年
15. the mascot for the Beijing Olympics 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16. behave well 举止得体
17.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改善环境
18. plant trees and grass 种植花草树木
19. a symbol of… 一种……的象征
20. stand for 代表
21. the five parts of the world 世界的五大部分
22. do morning exercises 做早操
23. be fond of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
【重点句型】
1. Could you tell me your name? 你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 What’s your name?
2. What do you do? = What’s your job? = What are you? 你是干什么的?
3. Beijing will host the 2008 Olympics. 北京将主办20奥运会。
4. More and more foreign friends ride in my taxi (= take my taxi) now.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搭我的出租车。
5. Speaking English will help me a lot. 说英语将对我有很大帮助。
6. Please fill it out. 请把它填好。
7.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his weekend? = How will the weather be this weekend? 本周末的天气怎样?
8. There will be more roads in Beijing. 在北京将会有更多的马路。
9. When shall we meet? 我们什么时候见面?
10. Let’s make it half past six. 咱们把时间定在六点半吧。
【考点详解】
1. fill out + 名词 “填好……”
fill + 名词/代词+out
如:Please fill out this form. = Please fill this form out. 请填好这张表格。
Please fill it/them out. (当宾语是代词时, 只能放中间) 请把它(们)填好。
2. be afraid…“恐怕” 指有礼貌地、委婉地拒绝别人。
be afraid of…“害怕(做)……”
如:I’m afraid I won’t be free. 我恐怕没有空。
He is afraid of dogs. 他害怕狗。
They are afraid of losing the game. 他们害怕输了比赛。
3. may be“可能是……” may是情态动词
maybe“或许; 可能” maybe是副词
如:He may be a teacher. = Maybe he is a teacher. 他可能是一名老师。
He may know her name. = Maybe he knows her name. 他可能知道她的名字。
4. between 在两者之间
among 在三者或三者以上当中
如:The answer is between A and B. 答案在A和B 之间。
The winner is among of us. 获胜者在我们当中。
5. There be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正:There will be a sports meeting in our school this weekend.
=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ports meeting in our school this weekend.
误:There will have a sports meeting in our school this weekend.
= There is going to have a sports meeting in our school this weekend.
【交际用语】
提建议的句型:
Would you like to go hiking with us? 你想和我们一起去远足吗?
What/How about going hiking with us? 和我们一起去远足怎么样?
Why don’t you go hiking with us? 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去远足呢?
Why not go hiking with us? 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去远足呢?
Let’s go hiking. 让我们一起去远足吧!
Would you mind going hiking with us? 你介意和我们一起去远足吗?
Would you please go hiking with us? 和我们一起去远足好吗?
以上就是范文为大家整理的7篇《八年级上册仁爱英语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2
I. Key points
1. Words and expressions:flight,make oneself at home,address,ketchup,majority,in total,mother tongue,situation,equal,global,knowledge,communicate,on the radio,directly trade,come about,
Independent,stay the same,end up with,more or less,bring in,a great many,except for,closet,
Toilet,tourism,culture,pizza.
2. Patterns:(1)An equal number of people lear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2)People from the two countries don’t have any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3)Mother told me not to leave the door open after midnight.
(4)Most of the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are found in……
3. Grammar: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requests and orders or commands.
4. Goals:(1)Learn about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2)Learn about communication skills.
(3)Write a passage comparing Amec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II. Teaching plans:seven periods
1. Period one:Warming up,listening,speaking,G1-YY-030926-1
Step1(close books)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answer two questions.
①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②What are they talk about.
Step2 read the dialogue and answer another two questions.
①What is it that Joe can’t find in the bathroom?
②Why can’t he find it?
This is the best to deal with some language points.
1. For the first time第一次,初次(介词短语作状语,后不接从句)
The first time(第一次…时,后可接从句)
This∕It is the first time(后接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用现在完成时)
eg.They were there for the first time.他们是第一次到那儿。
I remembered John the first time I saw him.我第一次见到约翰时就记住了他。
This isIt is my first time that I have been abroad.这是我第一次出国。
2. We flew all the way direct from Seattle to London.句中all the way一路上;从远道;一直
eg.He came all the way from Australia.他从澳大利亚远道而来。
3. Make yourself at home 别拘束(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befeel at home感到安适,自在;精通。
eg.Make yourself at home and help yourself to these. 别拘束,随便吃。
He is completely at home in chemistry.他精通化学。
Step3:Listen to the tape and ask the student to write down requests and demands.Then tell “requests” from “demands”.
Step4: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following dialogues in pairs or act them out if necessary and it is
good time to ask the students to report requests and demands.
Step5:exercises for period 1
翻译下列句子
1. 我总共有册书(total)
2. 英语发展成为世界上用得最广泛的语言
3. 汤姆和另外三个孩子一起去看电影去了(as well as)
4. 这个人长相很好,只是满头白发(except for)
Period two: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G1-YY-030927-2
Step1:One question to draw the students’ attention:In what situation do you use English?
Step2:Listen to the tape once and then read the text.Answer somes about the text.
Step3:Read the text again and giv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Step4:Retell the text briefly (write some key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Exercises for period 2. (单项选择)
1. The child imagined______a plane to the moon and______there for a week.
A.to take,to live B.to take,living C.taking.living D.taking,to live
2. Wilson explained______the teacher why he was late______that week.
A.to ,every day B.X,every day C.to,everyday D.X,everyday
3. The Blacks were______a flight______the Pacific Ocean then.
A.in,on B.for,across C.to,over D.on,across
4. The plane crashed and the______on a______island in the Pacific Ocean.
A.landed,deserting B.were landed,deserting
C.landed,deserted B.were landed,deserted
5. Paul likes to make______those who______other.
A.friends to,care about B.friends with,care about
C.friend with,care about D.friends with,care
6. The people______all felt very safe.
A.on plane B.on board the plane
C.on the plane board D.on board on plane
7. Not only the the student but also Tom______about the answer.
A.is sure B.are sure C.sure D.sures
8. -I’ve got your invitation. -Oh,good______. (春高考)
A.Can you come? B.Thanks a lot C.I’ll take it D.May I help you?
Period3:Some language points in reading,word study,grammar:G1-YY-030928-3
Step1:Check homework or ask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 if necessary.
Step2:Deal with some language points.
1. In only fifty years,English has developed into the language most widely spoken and used in the world.
①develop vtvi 发展,壮大,完善,生长
eg. Plants develop from seeds. 植物由种子发育而成。
Some children develop more slowly than others. 有些儿童比其他儿童发育得慢。
②冲洗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3
知识目标:
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单词:news, educational, plan, hope
重点短语:
find out, talk show,plan to do sth ,go on, around the world
重点句型:
--What do you think of ......?
--I love/don’t mind/can’t stand......
能力目标:
能听懂简单的对话并会用英语简单表述关于电视节目的对话。
情感目标:
培养爱好,并能处理好爱好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I.视野拓展
美国的电视文化
美国电视剧,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soap opera(肥皂剧), sitcom(情景喜剧), drama(电视剧)。 其中soap opera 有点像是连续剧(serial), 通常各集之间的故事都有关联,而且很会拖戏, 有时候几个星期不看,剧情居然还能接得上!有点居然可以演20年。至于为何叫soap opera, 则是因为当初赞助此节目的是一家肥皂(soap)公司, 故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sitcom则是所谓的情景喜剧(situation comedy), 顾名思义, 每一集的情景喜剧通常会有一个独立的情景(situation), 而喜剧(comedy)就是要搞笑。另外有一类和sitcom类似, 也是每一集都有独立的故事, 但内容并非以搞笑为主, 这类的节目叫drama.
II.阅读课本,划出下列短语
1.访谈节目xxxxxxxxxxxxxxx 2.介意做...xxxxxxxxxxxxxxx
3.忍受做...xxxxxxxxxxxxxxx 4.计划做...xxxxxxxxxxxxxx
5.制定一个计划 xxxxxxxxxxxxxxxx 6.希望做...xxxxxxxxxxxxxxx
7.发现,查明 xxxxxxxxxxxxxxxxxx 8.全世界 xxxxxxxxxxxxxx
III. 两人一组,运用所学句型,编写一个新对话
A: Do you like watch TV ? B: Yes, I do / No, I don’t
A: What do you want to watch ? B:I want to watch . . .
学习过程:
Before listening
1. 检查预习II的情况,并大声朗读II的短语。
2. Group work: 小组内交流课前准备III的内容。并两人一组演练。
3. 观察1a中的图画,弄清1a中词语的意义,然后和图片匹配。
4. 做1a,核对答案。然后大声朗读短语。
5. Pair work ---What do you think of talk shows / sitcoms / news...?
---I don’t mind / love / can’t stand them.
While listening
(1) 听1b中的录音, 写出你所听到的顺序。
(2) 再听一遍1b的录音,检测你的1b答案是否正确.
(3) 根据1c的内容,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A: What do you want to watch?
B: What do you think of......?
A: I don’t mind /don’t like/can’t stand/ like them.
B: Then let’s watch a ......
观察与思考:
1) 询问别人观点的句型:
What do you think of . . .? = How do you like......?
What does he/she think of . . .? = How does he/she like......?
2) 表达自己的观点:
I love/like/ don’t mind/ don’t like/can’t stand......
I agree with you. / I don’t agree with you.
(4)读2a中的短语。听录音,完成2a的听力任务
(5)熟读2b中的句子。再听录音,完成2b的听力任务。
(6)模仿秀。跟读, 然后大声朗读听力材料,以练习发音和语音语调。
(7)仿说句子 Eg: sitcoms have fun game shows boring talk shows learn a lotAfter listening.
1. 调查。四人一组调查其他组员对2a中电视节目的看法和原因。
--Do you plan to watch.......tonight?
--Yes. I love / like watching...... I watch them every night.
No, I don’t like........ / I can’t stand.......
--Why?
--Because..........
2. 两人一组表演对话.
知识巩固:
I. 演练平台:补全对话, 每空一词。
A: Do you 1.xxxxxxx to watch TV? B: 2.xxxxxxxxxx, I do.
A: What do you 3.xxxxxxxxxx of soap 4.xxxxxxxxx? B: Oh, I love them.
A: Me, too. And how 5.xxxxxx talk shows? B: They’re 6xxxxxxxx! I like them.
A: And game shows? B: Oh, I can’t 7.xxxxxxxxxthem. They’re too boring.
II.拓展:根据你个人的看法回答下列问题。
1.What do you think of Animal World?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What does your mother think of Chinese Cooking?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3.What does your father think of Man and Nature?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4.What do you think of Sports World?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5.What TV shows do you like best? Why?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课堂反思:
询问别人观点的两个句型你会吗?
1)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 表述自己的观点的句子有哪些?
1)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作业:
1. 背诵1b的对话。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6的中心话题是谈论朋友的个性特征,语法要点形容词及其比较级的学习。Section B 的话题是“What kinds of friends would you like to have ?”是语言知识的扩展、深化与运用,是Section A内容的延伸。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掌握单词 interest , though , necessary , care , frindship
2、语言技能目标:运用形容词比较级比较两个人的特征。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谈论好朋友应该是怎样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三、教学重难点
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交友观。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活动,使学生在谈论交友的过程中掌握比较级的用法及其它知识。课堂设计以读写为主线,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以层层铺垫的任务活动展开知识学习。
五.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T:Frindship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fe.We may have many friends.Some are the same as me.Some are different.Should friends be different or the same? Let’s go on leaning Unit 6 Section B and talk about a good friend.
【设计意图】引出新课。直接切入主题,生动凸现本课的教学意图,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他们积极探究的学习意识。
Step 2 Reading
1. Fast reading.
Read the articl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 kind of friends does James Green like to have?
(2) What kind of friends does Huang Lei like to have?
(3) What kind of friends does Mary Smith like to have?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整体感知文章主题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所以我从整体上设计上面三个问题。
2. Skimming
Read article 1 and answer:
(1) What kind of friends does he like to have?
(2) Who is his best friend?
Read article 2 and choose T or F:
(1) He likes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like him.
(2) Huang Lei is more athletic than Larry.
Read article 3:
Read quickly and underline the words that describe what people are like.(速读,在描写人物性格的词下画线。)
【设计意图】在整个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分段教学。目的在于掌握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整篇课文,即“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发端于全文,它集整体教学与分块教学的优点于一体,做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从而突出了整篇课文。
3. Scanning
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9篇《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米范文范文的价值所在。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掌握下列词汇:copy, return
2)进行一步复习巩固学习Section A部分所学的生词和词组。
3)对询问困难及提出的建议的句型,掌握其规则。
4)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习,来熟练运用询问及提建议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和不幸,我们多去向那些不幸和困难的人们多表示自己的爱心,多去理解和帮助他们,多向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而不是去嘲笑他们。
二、教学重难点言
1.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Section A部分所学的生词和词组,达到熟练运用的目标。
2)熟练掌握和运用询问困难和提建议的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
1) 总结询问问题和提出建议的句型,掌握规则。
2)练习运用所学的句型。
三、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 Have a dictation of the new words learned in the last class.
make sth. clear (同义词) ___________
talk (同义词) _______________
not allow (同义词) ______________
worried (同义词) ______________
get along with (同义词) ____________
communicate (名词)_____________
old (比较级) _______________
2. Check the homework.
3. Let some Ss read the article in 3a. Then finish the short passage about Sad and Thirteen. (见课件)
1. Sad and Thirteen has some _________. He can’t __________his family. His parents _____ a lot. It’s the only _____________ they have. When they _____, it’s like a big black cloud ____________their home. He doesn’t like it.
His brother always watches whatever he wants until midnight. He _______ to let him watch his favorite TV show. So He always feels ______ and ________ at home.
2. Robert Hunt thinks Sad and Thirteen should _________ these feelings to his family. He should ____ to help. Maybe he _________ _____ jobs around the house so that they have more ti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cond, he could sit down and ____________ ____ his brother. He could ________ that he _________ him watching TV all the time, however, he should let him watch his 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6
Lesson 41
教学目标
学会12个月份、四季和顺数词的说法。学会表达日期。
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影机以及挂历和媒体设备等。
教学步骤
Step 1 Revision
老师可先做Duty Report, 除规定的内容外,必须让值日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What day is it today / tomorrow?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 What is the date today / tomorrow? 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 然后将答案(完全形式和缩略形式)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视听,初步了解英文日期的表达与中文顺序的不同。然后全班问学生几个问题:What day is our National Day? October 1st. / Oct.1st. Which month is the Spring Festival in? Usually in February. Who / Whose mother / Whose father was born in February / April / May / September / October? 最好先找几个学生是在已学过的这几个月份出生的,或他们的父母是在这几个月份出生的,这样可先复习学过的几个月份。按季节做以下表格。先填出学过的季节和月份。学完生词后填满表格。
Step 2 Presentation
Learn and practise
Today we’ll study the first month, the third month, the sixth month, the seventh month, the eighth month, and the eleventh month of the year.
以下单词符合发音规律,请同学们自己拼读, 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March June July
以下单词可迁移
autumn August February January September November, December
past last sing spring sea season 先让学生根据旧单词读出划线部分,然后再读整个单词。
这些单词大多数拼读较复杂,可让学生把这些单词先在本上抄一遍。
然后让学生练习自己的生日,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生日。可两人互相问答,练习说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朋友的生日等。
最后教师问学生:
T: 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Students: There are twelve months in a year.
T: What are they? Can you say them in English?
Ss: They are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and December.
让学生填满表格。
Ask and answer
T: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They are spring, slimmer, autumn and winter. Do you know whe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is in China?
让学生根据上面填写的表格进行对话练习:
S1: When is spring in China?
S2: It’s from March to May.
S1: When is summer in China?
S2: It’s form June to August.
… …
Notes:
1. We say “autumn” in Britain, and say “fall” in American English.
2. When we say four seasons, we should use preposition “in”--in spring, in summer, in autumn/fall, in winter.
3. Preposition “on”
On Monday, On Tuesday, On Wednesday, On Thursday, On Friday, On Saturday, On Sunday
4. Preposition “at”
at 6 o clock, at 120 clock, at this time of year.
5. Preposition “in”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课本上第2部分的练习。
Learn and practise
T: Do you remember the cardinal numbers that we have learnt before?
Let’s count them from one to thirty - one. OK! Could you please write them down in your note - books? Who wants to write the cardinal numbers on due blackboard?
要一个学生来写下以前所学的数词: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eleven, twelve … twenty-one … thirty thirty-one
然后问这个学生是否能把这些数词变成序数词: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fifth, sixth, seventh, eighth, ninth, tenth, eleventh, twelfth, … twenty-first … thirtieth, thirty-first
让学生注意黑体字显示的特殊变化。
Step 3 Practice
T: Which is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Ss: 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T: Show them the answers
1. 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2. February is the second month of the year.
3. March is the third month of the year.
4. April is the fourth month of the year.
5. May is the fifth month of the year.
6. June is the sixth month of the year.
7 .July is the seventh month of the year.
8. August is the eighth month of the year.
9. September is the ninth month of the year.
10. October is the tenth month of the year.
11. November is the eleventh month of the year.
12. December is the twelfth month of the year.
用投影片练习以下日期:
两千零三年一月一日 New Year’s Day 日期January the first, two thousand and three / Jan. 1st, , 星期 Wednesday
二月 Spring Festival 日期星期
三月八日 Women’s Day 日期星期
五月一日 Labour Day 日期星期
六月一日 Children’s Day 日期星期
七月一日 Birthday of the Party 日期星期
八月一日 建军节 日期星期
九月十日 Teachers’ Day 日期星期
十二月二十五日 Christmas Day 日期星期
然后让学生练习关于询问最近几天的日期 (pair work),
S1: What day is it today?
S2: It’s November 3rd, /November the third, two thousand and two.
S1: 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
S2: It was November 2nd, 2002.
… …
运用下面句型进行练习:
What day is it today / tomorrow? 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 What the date today / tomorrow? 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 / your mother’s birthday / your friend’s birthday?
让学生统计本组的,生日,看看那一个月份过生日的最多。
Step 4 Consolidation
编一段小短文,假定我们班一月份有五个同学过生日,说出这五个同学的生日,我们准备给他们集体过生日,要开一个生日Party, 定一个日期。并向全班宣布时间、地点。
Step 5 Exercises in class
Filling in the blanks: (keys in the following brackets)
1. New Year is on January, _________(the first)
2 .May the first is _________(Labor Day)
3. We love our teachers, we say Happy Teachers day on _________ (September, the tenth)
4. Flowers come out in________(spring)
5. Our second school - term lasts from ____ to ____. (February to July).
6. June the first is _________. (Children’s Day).
7. ______ is our National Day. (October, the first)
8.We can make a snow man in _________(winter)
9. September is the _________ month of year. (ninth)
10. ________, the twenty - fifth is Christmas Day. (December).
Homework
1. Recite the numbers, seasons and months.
2. Make five English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is lesson.
3. Do workbook.
The design of the blackboard
Lesson 42
教学目标
学会描述四季天气,信的基本写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音机以及用过的外国的信封、信纸等。
教学步骤
Step 1 Revision
1. Duty Report: 让值日生报告,包括以下问题: What day is it today / tomorrow?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 What is the date today / tomorrow? 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等,并问学生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老师可自己回答 It’s fine / cold.
2. Review the names of 12 months and four seasons.
Step 2 Presentation
1.通过叙述四季教新单词。如能配合媒体效果会更好。老师可看着媒体描述四季,让学生们注意听。
Spring is the first season of the year. The weather is very warm. 教warm, weather. I like spring best. Everything begins to turn green. Flowers come out. We can wear beautiful clothes, again. 教 come out. Summer is the warmest season of the year. It often rains, sometimes quite heavily, in the South. 教 heavily. The crops grow very quickly. 教 crop. Autumn is the busy season of the year. We often help them with their harvest. We really enjoy working on the farm. Because I like working better than having classes in the classroom. 教really. Winter is the coldest of the year. Old people don’t like it, but children like it. Because it sometime snows, sometimes very heavily. 教snow. Children can make a snowman. 教snowman.
引导学生讨论re-reading questions。先找一两个较好的同学说一说,再找几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在全班展示。
2.观察信的格式
信纸的右上角写什么,称呼用什么标点,落款写什么。
阅读P.12, P.69和P.153三封信。让学生总结写信应有些什么套话。
老师可总结一封信的格式, 用你自己学校的地址。
观察SB P132 信封的写法。也可给让学生看一个真正的用过的信封、信纸。
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
Step 3 Practise
1)让学生快速阅读这封信,Say something about the weather in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in Hangzhou.
2)Say something about the four seasons in Beijing. 可以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也可个人发言。
1.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Beijing.
2. It’s windy in spring. It’s warm in autumn.
It’s hot in summer. It’s cold in winter.
3. People like to have a picnic in spring.
They like to swim in summer.
They like to go outing in autumn.
They like to go skiing in winter.
Addition: How many kinds of sports do you know?
eg. running, skating, playing basketball, playing football, playing volleyball, the high jump, the long jump, relay race.
3)做Workbook
Step 4 Exercises in class
T: Let the students close their English books and fill in the missing words according to the letter. Then check the answers.
___1__Helen ,I___2___you are well. Thank you___3__your last letter. You__4___me about the weather here in China. There__5__four seasons in a year___6__spring,__7__, autumn and winter.
I think spring is the___8__season of the year. The weather___9___warmer, and the days___10__longer.___11__the fields everything begins to___12__. Trees__13__green, and flowers start to come__14__.
Summer__15___after spring. It is the__16__season. It often reins .sometimes quite__17___ The crops grow very quickly. Many people love this__18__of year, __19__it is good for___20__. I often go___21__, sometimes in a___22_near my home, and sometimes in a___23__. I enjoy it very___24__.
___25__is a busy season. The days get___26___and the nights get__27__. It is the harvest time, and all farmers are___28__.Often, we help them___29_the harvest.__30__month we helped them with the rice harvest. We really enjoyed__31__on the farm.
The coldest season of the year is winter. Some people___32___like winter, __33_I like it. Sometimes it snows, and the land is___34__white. Then we can play in the mow. I like to___35___snowmen.
How many seasons are__36___in your country? I___37__it is cold all the year __38__.There are not four seasons,__39__there?
_____40___
Wang Wei.
Keys: 1. Dear 2. hope 3. for 4. asked 5. are
6.here 7.summer 8.best 9.gets 10. get
11. In 12.grow 13.turn 14.out es
16.waimest 17.heavily 18. time 19.because 20.sports
21.swimming 22.lake 23.river 24.much 25.Autumn
26. shorter 27. longer 28. busy 29. with 30. Last
31.woiking 32.don’t 33.but 34.all 35.make
36.there 37.hear 38.round 39.are 40.Yours
Step 5 Homework
1. Read the letter fluently.
2.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useful expressions.
3. Try to write a short English letter.
假如Helen 给你也写了一封信,让你谈谈你家乡的四季,请你回一封信。
The design of the blackboard
Lesson 43-L44 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时或两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语音;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看法,说说自己最喜欢那个季节,并说明理由。
教学用具
录影机、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
Step 1 Revision
四季和12个月份。
Step 2 Presentation
老师朗读这些句子,朗读两遍,重读动词及反意部分。
It’s fine today, isn’t it? Yes, it is.
You’re from Japan, aren’t you? Yes, I am.
They are waiting, aren’t they? No, they aren’t.
He’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sn’t he? Yes, he is.
She is at home now, isn’t she? No, she isn’t. She is at school.
It was Sunday yesterday, wasn’t it? Yes, it was.
Jim knows the way Australians speak, doesn’t he? Yes, he is.
Han Meimei knows Jim a lot, doesn’t she?
They were watching TV yesterday evening, weren’t they? Yes, they were.
You like spring best, don’t you? No, I don’t. I like summer.
将这些句子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反意问句的构成,以及它的回答方式。
Step 3 Drill
然后可采用老师说主句部分,由学生练习缩略部分的方式练习。练熟后由学生说主句部分,老师说从句部分,直至练熟。也可在黑板上出一部分句子,写出主句部分,让学生写反意部分。目前只让学生练习前肯定后否定的反意问句,回答部分不必多花时间。
听录音,并跟读。
Step 4 Practise pair work
联系Part 2 可让学生自由发挥, 如两人谈谈北京的四季,和你家乡的季节,但主要练习反意问句及其回答。
教单词:true near nearly like unlike opposite
Step 5 Listen and repeat
Open your books and do Exercise One, Lesson 44
Pay attention to these pronunciations.
Read the words again.
T: Now let’s do Exercise Tw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 on Page 134.
Then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
Step 6 Consolidation
1.看图并谈谈北京的四季。一个学生可重点谈一个季节。练习Lesson 43 Part3.
2.让学生编一个对话,谈谈自己所喜爱的季节。引出一个十分有用的句型:That’s true.
仿照Lesson 44 Part3.
A: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pring, summer, autumn or winter?
B: That’s an easy question. I think I like spring best.
A: Why?
B: Well, I like travelling. You can do a lot of sightseeing in spring. What about you?
A: Can you guess?
B: You like winter, don’t you?
A: Yes. How did you guess?
B: Because you like skiing.
A: That’s true, but I like summer better than winter.
B: Why?
A: Because I can have a long holiday in Summer then.
3.Listen Lesson 44 Part 4 Read.
把你听到的填写在下列表格中,对比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
Spring Weather Summer Weather Autumn Weather Winter Weather
China Mar- May Warm
England
Amer-ica Mar- May
Austra-lia
Keys
Spring Weather Summer Weather Autumn Weather Winter Weather
China Mar- May warmshort June-August hot Aug.-Nov. quite warm Dec.-Feb. very cold
England Mar.-- May longer than in China and USA Not too hot or too cold
Amer-ica Mar- May A nearly the same as China.
Austra-lia Dec.-Feb. The seasons are opposite of China. June-Aug.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wo pictures in students Book and describe the pictures in their own words.
Let them talk about the weather in China, in England, in the U. S. A. and in Australia.
4. Go over Checkpoint 11
A: Grammar
1. disjunctive questions 2. the prepositions: in, on and at
B: Useful expressions
1. turn green/yellow/… 2. this year/month/… 3. the next year/month/…
4. be different from 5. What is the date today? 6. What’s the weather like?
Step 7 Exercises in class
Listening practice.
Listen to a story and tr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Everybody talks about weather. “Isn’t it a nice day?” “Do you think it will rain?” I think it s going to snow. These are common ways of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in England.
Many people think that they can tell what the weather is going to be like. But they hardly ever agree with each other. One man may say, “Do you see it is cloudy in the east? It’s going to rain tomorrow.” Another man will say, “Yes, it’s cloudy in the east. We’re going to have fine weather tomorrow.”
People often look for the weather they want. When farmer needs water, he looks for something to tell himself that it's going to rain. When people play in a park on a rainy day, they are sure that the weather is going to be fine soon. They even sit eating their lunch while it rains.
Most people listen to what the weatherman says on the radio. But he doesn’t always tell them what they want to hear. Sometimes he makes a mistake, but he is still right more often than anyone else.
Questions.
1. How do English people start a conversation?
2. Do many of them think they can tell what the weather is going to be like?
3. Why do they hardly agree with each other?
4. What kind of weather do people think it’s going to be if they go out to play in a park in the rain?
5. Who is right more often about the weather?
Keys:
1. They usually talk about the weather.
2.Yes, they do.
3. Because each of them is so sure of himself that only he knows about the weather.
4. They think it s going to be fine.
5. The weatherman is.
Step 8 Homework
1. Make up a new dialogue according to Exercise Three.
2. Write about the weather of four seasons in China.
3. Read the text fluently and try to recite it.
4. Review Checkpoint 11 and the whole unit.
5. Go over disjunctive questions.
Blackboard Handwriting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Out Hobbies Topic 2 What sweet music ! Section A 63至64页。本课承接topic1爱好表达的基础上学习关于音乐的知识,该课主要学习感叹句的句型和部分与音乐相关的词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同时以
此为载体通过听说活动提高学生关于音乐相关话题的交际能力,并通过音乐欣赏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及各项综合技能。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能够听懂及正确朗读新单词和短语:concert, singer, instrument, violin, drum, hip hop ,lend sth to s b , borrow sth from sb ,What a pity !
(2) 能根据图、文等了解部分乐器。
(3) 能够朗读对话并了解文章大意 。
(4) 能够理解感叹句的句型,领会说话者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2. 能力目标:
(1) 能根据关键词等进行听前及读前预测,提高听的能力。
(2) 通过听说活动提高学生关于音乐相关话题的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小组间良性竞争与合作,兵教兵的形式,培养友好互助的精神。
(2) 采用音乐视频,小对话,小表演,小竞赛等多种授课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会听说读1a 。
2. 能够理解感叹句的句型并能简单的运用该句型。
2. 模仿1a, 于实际生活中表达参加音乐会的意图。
四、学情分析:
本课是关于了解部分乐器及谈论音乐会的内容,学生平时接触不多,且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不够丰富,他们不完全能用英语表达,所以需要老师的指引。另外自己所授的班级学生、老师彼此都陌生,需要老师多营造氛围,多鼓励学生。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取直观教学法,听说法,启发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
课前需要准备:PPT课件,课前导学预习练习。
六、教学过程;
[ 教学流程图 ]
[ 具体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的
Step1.
Warm-up and lead in
Step2.
Presentation
Step3
Consolidation
Step4
Summary
Step5
Homework 1.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视频
2.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3..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而教授新单词及短语。
1. Look at the picture ask and answer,and then finish p64. 2
2.Listen to the radio,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3. listen to the short conversations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s
4.Listen to 1a twic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5. Read 1a together and act it out .
6.key point: find out exclamations and lead the students find out the structures .
some pictures to practice the exclamations
a poster of Jay Zhou, discuss in group and then make up a conversation similar to 1a and act it out.
3. Choose your lucky number to do some exercises .
1.Have learn some new
words: concert , lend , singer, violin , drum , instrument , hip hop . concert, singer, instrument, violin, drum, hip hop ,lend sth to s b , borrow sth from sb ,What a pity !
2. Exclamation(感叹句) :用what 和 how 引导的感叹句。
3. Talk about the concert with classmates
1. Read 1a aloud.
2. Make a poster of concert with your classmates .
1.师生互相打招呼并问答。
2.组长及个别学生汇报完成情况。
3.学生学习新单词
1.学生看图片,完成2的填单词
2.听录音给图片标序号。
2.听录音,完成听填信息
3. 汇报答案。
4.学生听录音跟读1a.。
5. 学生齐读课文
6.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7.小组分角色朗读检测。
8.找出文中的四个感叹句,师生问答及小组讨论总结感叹句的结构。
1.根据图片提示信息,用how或者 what 操练感叹句。
2. 通过游戏挑战做题,增加课堂乐趣
3.选幸运数字抢答题
学生回顾知识点 1.教师让学生感受音乐,引出课题及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通过前置学习情况检测,明确学生存在问题。
1.了解乐器,为下文做准备。
2.新单词学以致用。
3.设置短文小对话,考验学生听力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4.设置听填信息表格,提高学生听与写的能力。
5.跟读录音,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语速
6小组自读与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互助交流。
7.让学生善于总结规律,更好的把握知识重难点。
1.对课文进一步的巩固加深解决重难点。检测学生语言的输出情况。
2.利用抢答加分,提高学习乐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梳理与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七、板书设计:
Unit 3 Topic 2 What sweet music !
Section A
感叹句结构
How + 形容词 !
What + a + 形容词 + 可数名词单数 !
What + 形容词 + 可数名词复数 !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8
Unit 6 Section A教学案
(第一课时)
【Learning objectives】
Knowing : 本课的9个单词
Habit----forming: 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Practising: 运用比较级,谈论人物的个性特征。
【Important points】 比较级的变化规则及谈论两人的差距。
【Learning process】 (教师寄语: 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一、自主学习 (教师寄语: No pains, no gains)
Task 1. 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1、写出下列词的反意词:
tall thin long calm
old good
2、 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把下列符合要求的单词对号入坐:
thin long calm funny quiet serious outgoing smart athletic short big heavy early interesting beautiful wild
1、在词尾直接加er: taller
2、以字母e结尾的单词,直接加r: later finer nicer
3、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加er: bigger
4、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单词,变y为i加er: easier
5、多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在词前加more:
more beautiful
6、不规则变化词:many/more good little
Task 2. 谈论人物的个性特征
1、记忆并练习下列对话:
-Is that Tara?/That is Tara,isn't it?
-No, it isn't. It's Tina. Tara's shorter than Tina.
①、对两人进行外貌、性格的比较,应用:
形容词比较级+than
例:我比我妹妹高。
我妈妈比我爸爸更外向。
②、两人一组,利用形容词作替换练习。
2、听力练习:
①听录音,选出你听到的单词:
funny funnier outgoing more outgoing athletic more athletic serious more serious smart smarter quiet quieter
②再听一遍,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a、Tina is funnier than Tara.
b、Tara is more outgoing than Tina.
c、Tina is more athletic than Tara.
d、Tara is more serious than Tina.
e、Tina is smarter than Tara.
f、Tara is quieter than Tina.
用上面判断结果练习下列句型:
- Is Tina funnier than Tara? -Yes,he is.
二、合作共建
运用比较级对班内两个同学进行比较。
三、系统总结 (教师寄语:Tomorrow comes never.)
1、总结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2、比较两人性格差异应用哪个句型?
四、诊断评价 (教师寄语: Look before you leap)
一、补全句子:
1、She is more outgoing t his sister.
2、Jim is (shorter) than Tom.
3、Kate is (athletic)than Mary.
4、This story is (funny)than that one.
5、She is (good)than me at swimming.
二、句型转换
1、Mike is tall, but John is taller.(合成一句)
。
2、Tina is taller than Tara.(变同义句) 。
3、more, Tom , than, is , athletic, Sam.(连词成句)
。
三、汉译英:
1、Sam 的头发比Tom 的短点儿。
2、我妈妈比Mary 的妈妈高。
3、我比Tom 更健壮。
4、Tom 比Sam 更聪明吗?
五 、反思:
学后反思:
教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是一篇关于用比较级来描述两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的阅读短文。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什么是原级,比较级。学会了用 er和more 来表达比较级,本节课通过描述一对双胞胎的外貌和性格特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原级和比较级的运用。同时,利用身边的人来掌握所学的句型和形容词的比较级。把知识融合到生活中来,增强学生对学习和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语言知识目标
a.重点词汇:serious ,both , outgoing , be good at , the same as , more than , look the same , athletic.
b.语法:掌握比较级er, ier, more 以及both的用法。比较look the same , the same as和be good at的用法。让学生能区分运用,正确掌握。
2、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学会比较身边的事物并选择最佳方案,将之运用到生活中来。
3、学习策略目标:
a.学习利用文章中的主题句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b.根据图片、上下文猜测、理解语篇中的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以学生阅读为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训练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三、教学程序
1、导入
刚好班级有一对孪生兄弟。把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现有的'句型来描述他们的共同和不同之处。熟练运用形容词的原级和比较级。用现有的人物来展示所学的知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
2、训练与拓展
Step 1、本课是一节阅读课,重点是要训练学生怎样利用主题句了解信息。完成1—6问题。学生快速阅读,回答根据课文设计的问题,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Step 2. 列出课文中的重要词组,简单讲解课文。
more than, look the same ,the same as , in common, as …as,
not so…as , both,
in some ways ,a little /much +形容词比较级。
Step 3. 完成 3a、3b 要求
3. 作业设计
模仿3a,写一篇自己的朋友和自己在外貌和性格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要求利用到比较级和课文中所列出的词组。
四. 课后反思。
作业二:
第一步,临时创设教学情境。第二步大胆应用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第三步临时修正教学预设,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总之,适时调控课堂,动态生成,灵活运用,目标达成 ,完成教学任务。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10
Mdule8
Unit2The Lndn Ee is n ur right.
一、教材分析:
本模块以出行旅游为话题,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集中展示了纹路、支路、对某一区域进行描述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对伦敦的一些著名景点和标志性建筑物也做了简单介绍。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1.正确使用下列单词和短语:
tur, painting, clear, bat, ff, twer, get ff, turn left, turn right, g alng, n the right, n the left.
2.能够熟练运用下列句型:
Tae ff the bat bac…
Get ff the bat at…
(二)语言技能目标:
1.能够读懂对地图的描述,读懂对某一个地方的描述。
2.能够根据地图讲清路线,描述某个地点的位置。
(三)学习策略:
1.能够将语言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2.问路与指路应该有礼貌。
(四)情感目标:
乐于参加运用英语的.实践活动,乐于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三、教学过程:
Step1 Waring up
As the students se questins:
Where have u been?
Have u ever been t Lndn?
Which place d u nw abut Lndn?
Which place is the Lndn Ee?
Step2 Reading and vcabular
1. Read the tur f Lndn and fllw it n the ap.
Have the students l at the ap and failiarize theselves with the places. Explain that the shuld draw the rute given in the passage n their ap.
The can then chec with a partner.
2. Have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b theselves. Then as the t find ut the fllwing phases.
在某人的右边
向左转
干某事最好的方式
一个藏有许多名画的博物馆
9)下船 10)走过教堂
它能把你带到离泰晤士河面135米的高空。
在塔桥下船。
向左拐进国王街,走过教堂,就又回到了你出发的地方——广场。
3. Explain se iprtant pints.
辨析:abve , ver与n
(1)abve的意思是“在…之上”,可指“在…斜上方”,既不接触,又不一定垂直,只是位置“高于…”。新课标第一网
The plane is fling abve the cluds.
The teperature will sta abve zer in the datie.
(2)ver的意思是“在…之上”,常常可以和abve替换,它着重指垂直在上,且不接触。还可以表示“盖在…上面,铺在…上面”,用作此意时,不能和abve替换。
The light is ver/abve the table.
There is a picture ver the blacbard.
Spread the tableclth ver the table, please.
(3)n的意思也是“在…之上”,但它含有和表面相接触的意思。
The b is n the des.
Step3 Listening
Mar the places n the ap.
Pla the tape thrugh nce fr the students t listen and fcus s the can understand the eaning f the places. Pla it again fr the t chec the eaning. Then as the t write naes f the places next t the buildings n the ap. The places are:
1 Natinal Galler 2 Lndn Ee 3 Twer f Lndn
4 Huses f parliaent 5 Bucingha Palace
Chec the answers with the whle class, as ne student t sa the answers.
Step4 Sa which places u can see in the phts.
As the students t decide this individuall, and then chec with a partner. Then call bac the answers fr the whle class.
Step5 Match the wrds with the pictures.
As the students t l at the pictures and cplete the activit individuall, and then chec with a partner.
Step6 Writing
Write directins t places in Lndn. Chse a place t start n the ap, and then chse a place t finish.
As the students t d this individuall, and eep their destinatin a secret fr everne.
四、课堂检测:
(一)根据汉语或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1. Welce t this shrt (旅行) f Lndn.
2. It’s the Natinal G , a useu with lts f faus paintings.
3. Turn left and g t the Huses f (国会).
4. When u are tired, the best wa t see Lndn is b (船).
5. u can see st f Lndn n a c da.
6. Can u swi (横过) the river?
7. I ften wal (经过) the bshp n wa t schl.
8. The Ban f China is (在…对面) the restaurant.
9. The dctr has ust (到达) at the hspital.
10. There’s a par (在之间) the tw superarets.
11. What a nice place! The hills are green and the water is (清澈的).
12. There’re a lt f faus (油画) in this useu.
(二)单项选择:
1. If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u crss the rad. It’s dangerus.
A. dn’t B. needn’t C. ustn’t D. wuldn’t
2. Dn’t pla ftball the iddle f the street.
A. in B. n C. at D. b
3. Turn left ing’s Street and g past the church.
A. in B. / C. int D. n
4. Mr Lin gave the textbs t all the students the nes wh had alread taen the.
A. except B. including C. ang D. with
5. ---What a surprise it is that u’ve hied n Munt Tai!
---I didn’t believe I culd d it I gt t the tp.
A. unless B. after C. until D. as
6. We ften have a wal the river after supper.
A. alng B. acrss C. n D. in
7. The best wa t visit Lndn .
A. b bat B. is b bat C. tae a bat D. t tae a bat
8. There’s a bridge the river.
A. n B. in C. ver D. under
9. He was brn the evening f August 28th, 1978.
A. n B. in C. at D. int
10. Everne t g shpping.
A. ens B. lies C. en D. lie
(三)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
2. (左拐进人) ing’s Street.
.
.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11
Lesson 49
教学目标
学会口头邀请和应答的常用基本用语。
1. A: Would you like to …
B: Certainly. I’d love to.
2. A: I hope you can …
B. Thanks. I’d love to.
教学用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将对话放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演练。
教学步骤
Step 1 Revision
复习一些相关的单词。
Step 2 Presentation
可组一组对话:
1. A: Next Sunday is my birthda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B: Oh, thanks very much. I’d love to.
A:I hope both Jim and you will come.
B: OK.
2. A: It’s a fine day today, isn’t it?
B: Yes, Why?
A: Would you go out for a walk with me?
B: I’d love to.
A: I hope Jim will go with us, too.
老师可先自问自答,也可先和程度较好的同学先练习,然后组织全班练习。
Step 3 Drill
让学生练习以上对话。
听第一段录音2遍,请同学们复述(最好用英文)对话中的有关内容,了解这段出现了几个人物,说的是什么事情。
教:birthday: the day when you were born
Step 4 Presentation
听第二段录音2遍,请同学们复述第二段电话的发生环境和结果。并说出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二段Ann事先忘了告诉Bruce)。
打开书,教师解释:be going to, forget to do
be going to 将要干…
1. I’m going to have a party next Sunday.
2. We are going to Xiangshan Park.
3. Are they going to have a football match tomorrow? Yes, they are.
forget to do 忘记要做的事
1. Don’t forget to tell Jim.
2. I forgot to tell you.
3. Don’t forget to read the text tonight.
4. Don’t forget to watch football match.
5. I forgot to bring my homework.
Step 5 Practice
跟读录音一至两遍。
同学们两两做pairs work, 练习第一段和第二段,直到较熟悉为止。
根据已熟练的知识,请同学们两两设计一段真实的对话,用真实的姓名进行表演,全部或部分用上本课重点词语。(此环节可找些学习较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先演练)
Step 6 Consolidation
做第三部分。教单词:invite: ask sb to come to home film
用习题精选中的题做反馈练习。
Step 7 Exercises in class
1.-Would you like____(go) with us?
-Yes, I____.
2. Would you like ____ sweets?
3.1 remember ____ her at the conference last year.
4. Don’t forget ____ the letters.
Keys: 1. to go, ’d love to. 2.some. 3. meeting. 4. to post.
Choose the right answers.
( )l. The party is going to start ____ half past seven.
A. at B. on C. to D. in
( )2. I hope ____ help me with my English.
A. you to B. him to C. you will D. will you
( )3. Don’t forget ____ the door when you leave. It’s snowy this evening.
A. close B. to close C. closed D. closing
( )4. Thank you for ____ me to your party.
A. invite B. invited C. inviting D. to invite
( )5. ____ great the party is ! ____ beautiful presents!
A. What, What B. How, How C. What, How D. How, What
( )6. There is going to ____ a party at Xiao Ming’s home.
A. have B. be C. has D. is
( )7.-I’m going to Hong Kong. Didn’t you know?
-____. Jim told me bout it.
A. No. I did B. No, I didn’t
C. Yes, I didn’t D. Yes, I did
Answers: 1.A 2.C 3.B 4.C 5.D 6.B 7.D
Step 8 Homework
1. Try to use your own words to make up new dialogues.
2.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following phrases.
Part 1
1) come to 2) would love/like to… 3)forget to do/doing 4) hope (a sentence) 5)be sure (a sentence).
Part 2
6)What a! 7)be going to do/be
Part 3
8)thank for sth / doing sth 9)be free 10) here be …for sb
Blackboard handwriting
Can you …. birthdayI’d love to… inviteI hope you… filmWould you like to …?Don’t forget to …
Lesson 50,52第一、二部分(一或两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打电话常用的基本用语,你要找的人在和不在两种情况的电话用语。不在的情况下,要会填写电话留言条。
别人邀请你去他家,你有事不能去,如何客气、婉转的拒绝。
会正确应用:May I speak to..., please?
Hold on, please.
…speaking.
Can I take a message?等等。
教学用具
录音机,投影仪,实物电话
教学方法
将对话放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演练
教学建议
建议Lesson 50和Lesson 52一起课讲。
教学步骤
Step 1 Revision
让同学们复习以前接触的电话常用语。可组一组对话,如:
A: Hello, this is Kate. Who is it?
B: This is Hanmei. Kate,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home and do homework with me? I want you to help me with my English.
A: Ok. I’d love to, when?
B: What about 3 o’clock?
A: All right, see you then.
B: See you.
注:类似的一组对话可以复习到:This is…, Who is it? Would you like to…等以前的知识。
复习反意问句。让学生们先观察以下句子。它们有些什么共同点。
It starts at 4:30, doesn’t it?
It rains every day here, doesn’t it?
He works very hard, doesn’t he?
She gets up early every day, doesn’t she?
练习
Ann studies very hard, ________ she?
Miss Gao loves us, ________ she?
Li Lei is a good student, __________ she?
It’s a fine day, ________ it?
They all like English very much, _______ they?
Step 2 Presentation
Teacher: Do you like giving phone calls to your classmates or friends? If yes, what would you say first?
1) Hello.
2) May I speak to××?
3) This is ××speaking!
4) Who is it? And so on.
You ask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what to say, and what the purpose of the phone call is.
听第一段录音2遍,请同学们复述(最好用英文)电话中的有关内容,了解这段话发生的环境和结果。
听第二段录音2遍,请同学们复述第二段电话的发生环境和结果。并说出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二段要找的人没在)。
打开书,教师解释:take a message和give the message
Step 3 Practice
跟读录音一至两遍。
同学们两两做pairs work, 练习第一段和第二段,直到较熟悉为止。
Step 4 presentation
教单词:telephone: phone double: two times
老师事先和一位同学准备好Lesson 52 对话,双方拿电话机在班上展示。让这位同学在投影片填好电话留言卡,其他同学在老师事先印好的电话留言卡上填写, 然后老师在投影仪上订正。提醒学生填写电话留言卡要简单扼要,它的读者只有一个人。如果大都知道Zhang Yujing 是谁,用一句祈使句即可。如:本课的电话卡message内容:
She called you. Please call her.
打开书,跟读录音,pair work,直到较熟悉为止。
Step 5 Practice:
1.根据已熟练的知识,请同学们两两设计一段真实的对话,用真实的姓名和实物电话进行表演,全部或部分用上本课重点词语。(此环节可找些学习较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先演练)
2.教师随机叫同学们进行对话练习,学生可自主选择本人接听或非本人接听两种情况进行对话。
Step 6 Consolidation
Rewrite the sentences without changing their meanings.
1. I’m afraid I may be a little late.
I’m afraid ______ I ______ ______a little late.
2. She isn’t here right now.
She is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 Can I take her a message?
Can I take a message ______ ______?
4. I’m very sorry, but I can’t come.
I’m ______ I can’t come.
5. I’ll get her the message.
I’ll ______ the message ______ ______.
Answers: 1. maybe, will be 2. away at the moment 3. for her 4. afraid 5. give, to her
Complete the dialogue
A. She is out at the moment.B. What's your phone number?C. You are welcome.D. Hold on for a moment, please.E. Yes.
A: Hello, could I speak to Mary, please?
B: 1 I'm sorry 2 .Can I take a message?
A: 3 , Please ask her to call me, please.
B: OK, 4 .
A: 62578181. Thank you.
B. 5
Keys: 1.D 2.A 3.E 4.B 5.C
Step 7 Homework
将课上两两做的pairs work整理成系统完整的邀请对话,内容不限,可以是邀请聚会,去你家做客,一起去买东西等。此作业可以让学生2人或3人一组共同做一份。
Blackboard handwriting
May I speak to …please? Hold on, please. ... speaking. I’d love to. Can I take a message? Could I speak to …please? I’m afraid he / she isn’t here. Thank you for doing… I’ll give her / him the message. I’m sorry, but I cannot…
Lesson 51,52第三部分(一或两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孩子之间的一种非正式的邀请。如:邀请到家里做客或聚会等。一般采用口头或打电话的形式,以及聚会上的一些礼仪,礼貌用语等。
会正确应用这些话语:We’re ready! That’s the bell. Where is everyone? Here is your present. Oh, thank you. There is no time to think. Thank you, everyone. Here is your birthday present. I hope you like it. 等。
教学用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建议
以学生阅读、讨论和听录音为主。
教学步骤
Step 1 Revision
1.复习一些电话用语和邀请用语。
2.分小组讨论Pre-read的两个问题,以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主。然后让小组代表谈谈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可从两方面谈:主要活动和主要传统食品。
Step 2 Presentation
老师事先根据课文拟好一些问题,发给学生。以下问题可作参考。
1. Is there sandwiches at the party?
A. Yes. B. No.
2. Did Li Lei come to Ann’s party?
A. Yes. B. No.
3. Did Li Lie give Ann present?
A. Yes. B. No.
4. Did the twins come to the party?
A. Yes. B. No.
5. Did they give Ann any present?
A. Yes. B. No.
6. Did Jim come here?
A. Yes. B. No.
7. Did Jim give Ann present?
A. Yes. B. No.
8. Do you know how old Ann is?
A. Yes. B. No.
Step 3 Practice
1.然后放录音,放两遍,让学生做以上练习。
教单词:ready sandwich candle
让学生自己读 doorbell present smile
2.可再放一遍录音,回答以下问题。
1)What time did Ann’s party begin?
2)How many friends came to Ann’s party?
3)What present did the friends give Ann?
4)Did Ann like them?
3.让学生复述课文。可给一些提示词。
half past four sandwich be ready candles feel happy birthday present
4.最后再听一遍课文,如有可能,当堂背诵。
可简单讲解一下词语。
5.学习Lesson 52的第三部分,方法同上。
Step 4 Consolidation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r from in the given words.
1. Everything ______ (be) ready for Ann’s birthday party now.
2. ______ Ann ______ (feel) happy last Sunday?
3. When I ______ (run) to the door. I ______ (find) him outside.
4. I must go now. There’s no time ______ (think).
5. Thank you for ______ (invite) me to your party.
6. Listen! The doorbell ______ (ring).
Answers: 1.is 2.Did, feel 3.ran, found 4.to think 5.inviting 6.is ringing
Choose the right answers:
( ) 1. We are going to ____ Ann’s 14th birthday next Sunday.
A. have B .celebrate C .enjoy D .give
( )2. Ann hopes ____ to her birthday party this Sunday.
A. us come B.US to come C. our coming D. we will come
( )3. ____ beautiful present! I like it very much.
A. How B. What a C. What D. How a
( )4. We gave her the presents and said ‘Happy birthday’____ her!
A. to B. with C. at D. for
( )5. I saw ____ but a pencil in the pencil - box.
A. everything B. something C. anything D. nothing
( )6. The teacher can’t find Kate. She ____ be at school.
A. mustn’t B. can’t C. may not D. needn’t
( )7.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____ their cat.
A. looking B. looking for C. finding D. finding out
Answers: 1.B 2.D 3.B 4.A 5.D 6.B 7.B
Step 5 Homework
1. Retell the text in the past tense.
2. Make up a story based on Ann’s birthday.
3. Make a birthday card.
4. Make a dialogue (On the phone)
Blackboard handwriting
be ready feel happy That’s the doorbell. Happy Birthday Here is / are your present(s). sb’s fourteenth birthday …nothing but … turn … over I don’t know what present it is.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经典10篇)
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经验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每一位老师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为每堂课准备相应的教案和课件,以便更好地教授课程内容。同时,每位老师都需要不断优化教案课件的设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毋庸置疑,教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本网站,获取更多与教育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1
1、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2、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可以在水中溶解,哪些不能.。
3、能够仔细,耐心观察实验现象并积极主动的与同组同学相互合作交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并能分辨出什么物体在水中可以溶解,什么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教学难点:
知道加快物体溶解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学生用具:共分五组,每组一次性杯子5个、木棒一根、砂石、食盐、味精、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实验表一张.
教学方法:小组观察、讨论、动手实验等等多种方法相互协调使用。
(1)师出示一撮砂糖问:同学们看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们平时用它来干什么?
(2)现在我们就来冲一杯糖水喝,(师边说边冲)谁来尝尝?指名尝试。.师及时提示:注意不熟悉的物品我们能不能直接用口尝?为什么?
(4)师重复是否真的化了呢?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出来,得用实验验证一下才行。
师述:为了让同学们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有颜色的物品————高锰酸钾,来代替砂糖。师出示高锰酸钾让学生观看并解释:高锰酸钾是一种化学药品,现在跟我一起认识它(教师带领学生齐读两遍)不要看它这么小它可很神秘噢!我把它放入水中你们可要仔细观察.
师提问: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到哪里去了?谁来说说?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高锰酸钾在水中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师总结:我们把像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溶解现象.
师述: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物体,它们能否也在水中溶解呢?老师也带来了几种物品,同学们看看有哪些?那我们应怎么来做,小组商量说出你们的方法
集体研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做完后集体订证.
4、实验问题引出加快物品溶解方法。
师提问:我们刚刚在做实验时,在能溶解的物体中哪一种物体溶解的最慢?(学生回答后)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比赛,看哪一组最先使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优胜组我们就奖他们一面小红旗。
各小组先讨论出你们的实验方法,商量好后可以来老师这领实验材料.
小组分别实验,实验完后总结经验。
把你们的方法记下来.
5、运用所学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以致用: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亲人为我们操碎了心。如:我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等 ,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他们呢?学了今天这一课后我们就可以为他们冲一杯牛奶来表达我们的心意,老师这里有牛奶,谁愿意上来冲一杯,不过要先说出你的方法噢。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回家可不要忘了给自己的亲人冲杯茶水或牛奶噢!再见!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2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教学目标】
1、会进行假设和猜想;学会正确使用量筒;会用量筒对水及其它液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2、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使用测量工具观察比感官更准确、更有效。
3、通过测量,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
【教学准备】
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每组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块抹布。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首先出示三杯水(杯子相同,水位不同),然后让学生观察回答哪杯水多?哪杯水少?教师板书:哪杯水多
2、教师提问:哪杯水多?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3、学生回答。
4、教师引导:除了水位高还有别的条件吗?学生会说杯子相同,总结出杯子相同的情况下,水位高的水就多。(教师板书:杯子相同,看水位高低)
5、再出示三杯水(水位相同,杯子粗细不同)让学生观察,哪杯水多?并说出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总结出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板书: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教师引导: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有三杯水,杯子不同,水位也不同,让学生再来猜一猜哪杯水多?
2、学生猜测。
3、教师引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答案?原因出在哪?学生会总结出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板书:杯子不同水位不同)哪种猜想正确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经过认真地讨论分析后会设计出多种方案。如:用相同的杯子量;分别倒入一个大杯子画刻度;称重量;同样的杯子比杯数;用注射器抽;打孔比谁先流完等。
5、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
6、教师给大家准备好了各种仪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进行实验验证。
7、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倒水时不要洒了、选择适当的材料、合理分工,不要把水弄混了等。
8、在学生弄清了实验注意的问题后,各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各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实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2、教师引导:有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知道水的多少呢?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量筒(板书:量筒)
3、认识量筒
学生分组观察量筒,认识量筒的构造,比如:单位、最大量程、每一小格所代表的量。(板书:毫升ml)课件展示倒上水的'量筒什么样。
4、播放微视频“量筒的使用”使学生学会使用量筒。先让学生说量筒该怎么用,然后微视频展示量筒的用法。 5、使用量筒测量,发现存在问题
第一步:每组测量一杯老师提前测量好了的40ML的水,强调注意事项第二步:汇报结果。有的小组测的比较准确,有的小组测的结果差别行大。第三步:找出失败原因,巩固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教师引导:因为有了第一次测量的经验,所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桌上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并把估计的数字填在实验报告上,再用量筒进行测量。学生测量出3号杯70毫升、2号杯60毫升,1号杯65毫升。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介绍量杯。刚才我们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出每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在实验室里还有许多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这叫量杯。
2、认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测量液体的工具。那么,除了这些实验室里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学生会说家里的水表、针管、奶瓶、杯子、药瓶),为什么要有刻度?(知道用了多少水,打多少药,喝了多少奶等)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量杯。大家知道的真不少。既然测量液体的体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这么广泛,大家想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测量工具?(学生说想),请同学们课后研究研究,自己也做一个,可以用它来测一测自己买的饮料够不够数?自己喝的一杯水到底有多少?
(设计方案:每组大、中、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各1个,水量分别为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量筒1个,杯子1个,铅笔、彩笔、橡皮各一个,测量记录单1张。教师用:量筒图,测量总记录表,三个大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里面装有色水分别为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
六、自我检测
1、要准确地测量水的多少,就要用到。它是测量的工具,一般用作单位,用表示。用它测量时视线要和相平。
2、下面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2)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0毫升。
(3)使用仪器测量比感官更准确。
(4)量杯也是测量液体的工具。
3、生活调查:下列饮料一瓶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可乐、酸奶、葡萄酒、啤酒、杏仁露、矿泉水、橙汁。
七、板书设计
哪杯水多杯子相同,水位不同水位相同,杯子粗细不同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测量量筒ml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4
第三单元 生命之源---水 1、生命离不开水 2、观察水 3、神奇的水 4、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2、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 3、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比较各种物体中的含水量。 教学准备: 橘子或西红柿或苹果、其他蔬菜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书课题) 二、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 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 鱼儿游得欢畅; …… 因为有你, 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三、了解水的作用 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 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 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 …… (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 第二课时 一、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 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 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 二、活动 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人体65%是水; B鸡蛋76%是水; C鱼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实验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三、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3、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4、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 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引入课题 板书:观察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学生实验,师巡视。 汇报观察结果。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等相关的学生用语。 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 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请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透明) 请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五、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们应爱护自己的身体。 3、神奇的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难点: 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压力。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二、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三、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 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水的两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水会自己向上爬,水还会象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水的神奇。 二、会喷射的水。 实验: 用钉子在瓶上从上向下把3个一样大小的孔,观察水流有什么不同? 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 三、会“托举”的水。 实验: 拿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水,然后不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 举例:万吨巨轮在水面上。为什么轮船和装载的货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 小结:水有浮力。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 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 四、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 动动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观察方糖的变化。 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实验: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 五、作业: 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2、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向大家表达自已的发现和感受。 3、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教学难点: 分析数据,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 教学准备: 1、烧杯、小勺、滴管。 2、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水的神奇功能,它会向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还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对我们人类真是太重要了。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我们厦门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5
①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几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②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纸、布等。
(2)科学探究。
①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②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③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懂得材料的使用情况标志着一个社会技术发展的水平。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将能够了解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并能通过调查身边常见的材料,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层次②:学生知道了周围的物体都是由材料做成的,材料种类不同。
层次③:学生清楚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纸、布等。
层次②:学生通过调查能辨认不同物体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教学背景: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一般都是由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概念,学生对物体非常熟悉,因为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以直接凭感官体验。而材料这一概念相对抽象,虽然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但材料名称、特性、用途等未作系统的研究,因此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在研究材料的活动中,希望他们把具体事物与词汇建立联系,并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并逐步发展他们用语言描述材料特性的能力。
②课件(古代材料和现代材料)。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吗?那么什么是材料呢,举例说一说。看来同学们对材料并不陌生,那么材料在生活当中究竟有哪些应用?每种材料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课题)
2、调查了解身边的材料。
(1)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我们身上穿的、佩戴的、随身携带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看来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判断得也很准确,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两项调查。调查一下书包里的物品和教室里的物品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边调查边记录,小组讨论调查哪里的物品,到老师这里取记录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调查结果展示汇报。
(5)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3、探究材料的特性。在我们周围,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种材料做成的,比如一扇门就用了木头、金属、玻璃等材料,那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呢?下面我们就任选一种材料进行研究,看一看每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它们在制作物品时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1)小组讨论,到前面取材料。
(2)学生活动,探究材料的特性。
(3)汇报交流。
4、拓展延伸。材料无处不在,说明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材料组成的物质世界里。
(3)总结,提出希望。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发展学生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
教学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2、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1、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有哪些?它是由什么东西做的?(板书学生说到的几种材料)
这些能被我们做成物品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材料(板书:课题)
2、出示单一材料做成的物品——尺子:认识吗?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书:塑料)
3、出示几种材料做成的物品——眼镜:认识吗?它是由什材料东西做成的?还有吗?(板书:玻璃、铁)
4、小结:看来物品可以有一种材料做成的,也可以有几种材料做成的?
二、我们知道的材料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材料。(学生说教师板书、当学生说到物品而不是材料时教师指导)
2、说说有这种材料做成的物品。
三、调查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上的物品
在我们身上就有很多物品,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我们不妨来调查一下。在调查前请大家先来看几点提示:你可以找现在身上穿的、佩戴的、身上携带的物品。同一物品名称不要重复。碰到不认识的材料可以用⑴、⑵、⑶……来做一下记号,讨论时尽量保持轻声。
(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板书学生说到的材料。
师:你能具体指一下这个物品吗?
师:大家对他们小组的调查还有什么看法吗?
师:对于这些物品,谁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2、观察书包里的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通过我们调查身上的物品,又发现了几种材料,而且我还发现同学们找材料的这种情趣非常高,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一下书包里的物品,它们又是有什么材料做成的?大家可以把调查记录在老师发给的表格中。
(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
大家对他们小组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看来大家都能熟练的找出做成物品的材料,接下来我们在做个游戏。
先听清楚我的要求:我在教室里指一件物品,看看你能否说出它是有什么、什么、什么材料做成的,准备好了吗?
门、窗、椅子、灯……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这么都材料、物品可以有一种材料做的,也可以有几种材料做成的。
1、各种材料的特点
这些材料,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比如说,我们穿的衣服为什么要用布来做,而不是用铁呢?
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每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材料进行观察。小组代表领取材料。
(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
小结:你们说的这些特点都是真的吗?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些材料的特点,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能顺利的找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练习
1、观察并记录制作周围物品的材料,请在相应材料下打“√”。
物品名称使用的材料:塑料纸布金属木材玻璃
2、通过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身边使用最为广泛的三种材料。
3、写出你知道的木材的特性:
4、选择题
(1)我们身边的物品大多是用()材料制成的。
A、、一种B、两种C、两种以上
(2)我们吃饭用的碗大多是用()材料制成的。
A、纸B、塑料C、金属
D、木材E、玻璃F、、陶瓷
作业安排
1、课后将相应的科学活动手册填写完整;
2、不同材料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同使用价值,写一篇我们生活周围与材料有关的随想。
自我问答
问:在处理一些学生小组合作调查的环节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要大胆的放手,不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材料的时间和空间上有所局限。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科学课探究活动要有更新的认识,让学生参与活动、主动参与活动、自主参与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精神。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7
生长发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每一个学生都在亲身经历的事。虽然生长现象是学生所熟悉的,但毕竟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这是较为抽象的,如何才能提高他们对于研究自己的身体的兴趣?另外,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并没有对自己的生长情况作过系统的记录,所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生长情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是比较困难的。
根据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初步分析,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系列的游戏和动手活动,既引起学生研究自己身体的兴趣,也从活动中调动学生的记忆和已有经验、常识,并通过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获取有关我们在生长的证据。
对于初次接触《科学》科目的三年级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会他们一种科学的,有条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使他们在日后的科学探究道路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新的处理,把该课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在研究生长过程中种种变化特征的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的科学思维;第二课时主要是学生的测量、记录、分析表格活动,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测量记录自己身体生长的变化,并能在课后坚持定期测量、记录、积累数据,通过分析比较这些数据,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根据以上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我为该课的教学制定了如下目标:而该教学目标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要体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一定的情景,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有效的科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是相吻合的。
科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长大的相关事实。
科学探究:学会系统分析我们在生长变化的感性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知道珍惜健康,知道成长的重要。
围绕着教学目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学的整个流程,以及每个步骤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的引入环节中,以游戏——为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顺序排序,并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生物找出生长的科学规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并向他们提供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在这个环节中由浅入深,通过游戏让学生唤起了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兴奋感,其探究的欲望和自信也就更为强烈,同时也使学生回忆起由小变大这一生长的最基本特征,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接下来的科学探究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把它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人的生长特征变化;第二部分:探讨能记录下自己生长变化的方法。
第一部分,我大胆地让学生制作虚拟人物——小明的两个不同生长时期的模型。让他们通过模型设计、制作及比较,回忆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的种种变化;通过动手做模型,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供一个形象的实体,理解身体的变化情况;通过对自做模型的介绍,在老师的点拨下,从外到内来探究研讨生长过程中的身体内外变化的.种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做的模型可以很简单,但必须得反映出虚拟人物的两个不同时期。在学生对自己组模型的介绍时引导他们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可以看到学生对人生长过程中种种变化的表述是丰富的。比如他们利用模型的比较向同学介绍人在生长过程中体重、身高、四肢、躯干等表面的生长变化。在完成了身体表面的生长变化的探究后,“那么哪些时在做模型过程中不能反映出来的呢?”学生在我这一句问话的点拨下继而如火如荼地转入到对身体生长过程中内部变化的研究中去。在此,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知识层面下的学生对身体内部变化的表述也不同,从“脑发育了”、“肺功能增强了”等等到一些较为专业的身体变化术语学生都谈及到了,使课堂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在探讨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的方法部分。在小组讨论举例后,教会学生应用发明技法中的“头脑风暴法”在规定时间里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尽可能多地写出(形式不限可以用图画或文字表示)能记录生长变化的方法。我认为该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探究科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对于研究成长现象这些较为单调的问题上,在形式上若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师生之间单调的一问一答。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那么教师必须要精心创设一个情景让全体学生带着兴趣深挖下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讨论、创设情境动手做等形式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科学方法的掌握为学生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总结环节中,教师利用学生的评价,对这些自行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鼓励学生不断反思,让学生明白每个方法的使用优点与不足。“怎样才能准确地记录自己的生长”,就是这节课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也是下一课时继续进行的教学探讨活动。课后我让学生就本课自己组的表现,互评,自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用铃声及“时间到”的组合图片有效地控制每一次学生活动的开始与结束,使整个课堂做到收放自如。
总的来说这样的设计使之做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在课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思维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这类以思维训练为主的讲授课不再停留在沉闷,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活起来!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8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学习:
1.认识纤维。
(1)师出示几种纤维。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学生认识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
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从以上几点判断布料的优劣。
5.研究布是怎样织成的。
(1)利用放大镜等工具,通过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样织成的。
(2)学生汇报演示:布是怎样织成的。
(三)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一些纺织材料的发展史。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9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
2、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
1、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
2、引入对比实验。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
(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
4、明确实验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
6、出示实验记录单。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出示实验材料。
2、出示实验提示。
(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
(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
(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
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
三、拓展
1、拓展资料。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
2、课后实验。
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障,最好教案课件是怎么样的呢?工作总结之家为您准备了以下最新关于“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的范文,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启发和提示!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篇1)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科学教案。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篇2)
第一课 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 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 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 实验器材 轻轻击打 声音的描述 重一点击打 声音的描述 大铁钉 中铁钉 小铁钉 交流: 第二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实验器材 用力按压、、弯曲、拉伸等 轻轻击打、拨动 我们小组发现 鼓 钢尺 皮筋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交流反馈: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第三课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表格1: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第四课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过程与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出示记录表格 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 三、课后延伸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第五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篇3)
第一课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 (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第二课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教学过程】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第三课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 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参考P10)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第五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3、食盐1、勺子1、水槽1。【教学过程】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篇4)
排序是苏教版教材的新内容,属于过程技能显性化单元。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过排序,生活中的排序远没有科学研究中的严谨,其作用也不一样,本课是以科学研究的角度对排序作更深入的探讨,以让学生重视数据收集过后的整理步骤。
《排序》这课,主要解决五个问题,
1、怎样排序DD排序要按照事物某特征的序列进行,根据不同的特征可对事物进行不同的排序;
2、学生用排序的方法整理数据,得出规律;
3、知道排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整理数据的环节;
4、知道排序除了按照单一特征,还可以按照两个甚至多个特征来进行;
5、通过对三种塑料纸的排序,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对事物进行排序的高级练习
重点是知道排序的含义,弄清为什么要排序。
难点是通过自己或合作小组设计的各种排序活动,了解对物体排序所依据的单一特征或多种特征。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铅笔、排序欣赏图片。
层次三: 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有联系又有差别的。
过程与方法:
层次四:在小组活动中,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两个或多个特征。(分析、概括)
层次五:能比较三种塑料某些性质收集数据资料,并整理这些数据资料,按照顺序排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排序的重要性,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1、大家看一段视频,看视频时,回想这几方面的问题。
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是29届奥运会的入场式,在运动会的入场式时,经常用到,你注意他们入场人数这么多,显得乱吗,为什么?
2、体会排序的广泛应用与作用。
生回答。
师: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排序这种活动。
1、谈话:排序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在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也常常要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尝试独立排序。
学生独立排序,交流排序结果。
3、找出铅笔排序的特征。
4、根据树干的年轮推测树木的年龄。
小结:通过排序我们更容易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排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但是不同的需求排序可能不同,下面请一组同学上来做一个排序活动。
1、小组同学按照身高特征排序。
3、得出:同样的事物按照不同的特征排序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我们看问题也要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塑料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应用不同的塑料,下面给同学们提供了三种常见塑料,请同学们研究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1、分发材料。
2、分组讨论、探究如何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对探究的结论进行适当的记录。。
3、各组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其他同学做出及时评价。
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 )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 )。
2、在科学研究中,排序是一种常用的( )方法。
1、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比较下列材料的导热性能,并给它们排序。(提示:较低温度时,手摸感觉越凉的导热性能越好)
木板、棉质毛巾、金属把手、瓷砖、玻璃瓶。
2、自选一些物体按照某一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篇5)
1、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
答:夏季自行车车胎的气不能打的太足,容易爆裂;夏季,电线受热下坠,冬天电线绷紧。
2、举例说明水的三种状态?
答:液态的水有:雨、小溪、河流、井水等;气态的水有:水蒸气等;固态的水有:冰、雪、霜、雹等。
3、你知道天气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吗?
答:天气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风调雨顺是保证丰收的必要条件,恶劣的天气将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造成减产甚至失收。
4、天气变化对动物有哪些影响的谚语?
答:要下雨时,蚂蚁往高处搬家;下雨时,燕子低飞;下雪时,熊到树洞里冬眠。
6、说几条关于天气的谚语?
答:蚂蚁爬高要下雨;月围圈,快刮风;盐缸还潮,阴雨难逃。
6、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流动形成风。
7、自然界里雨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表水(主要是海水)吸收了太阳的热能部分蒸发,蒸发到空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变成小水滴,小水滴落下来形成雨。
8、云是怎样形成的?
答:从海洋到陆地表面蒸发的水蒸气上升,变冷后水蒸气就会冷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样就形成了云。
10、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获得天气预报?
答: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都可以获得天气预报资料。
11、天气预报一般有哪些资料?
12、你希望北京奥运会在什么时候举行?为什么?
答:我希望在八月份,因为这个时期的空气质量是全年最好的时期,有利于户外活动和体育比赛。
14、噪声有哪些危害?
答: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等。
15、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噪声?
答:夜深人静时,要把电视声音调到最低声;出入时轻轻开关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16、食用油、氢气球、酒、冰、雨、水蒸气、霜 固态有:冰、霜 液
17、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答:1下雨天出门要打伞。2天晴可以晾衣服。3风调雨顺可以保证农业丰收。
18、你知道常用的温度计有哪些?
19、如果你是气象员,你会收集哪些气象信息?
20、物体形状大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答:物体受热形状胀大,物体遇冷形状缩小,这是由于热胀冷缩的性质。
21、一个瘪了的乒乓球,你有什么办法让它鼓起来?
答: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所以它鼓起来了。
22、湿衣服怎样才能干的快?
答:1放到温度高的地方。2放到通风的地方。3把湿衣服展开,增大蒸发面积。
23、说说生活中的冷热现象?
答:火炉旁热;冰箱里冷;沙漠和温泉热;冰川和雪地冷。
24、说说风的利和弊?
答:利:帆船利用风力来前进;人们利用风来发电。弊:台风能使树倒屋塌。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25、常用的防治噪声的方法有哪些?
答:1在居民区两旁建隔音墙;2噪声环境中工作人员带耳罩;3减少噪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