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 2023.12.0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经过整理,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你呈上“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和参考。我们会不断地整理出优质的内容为您呈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中班科学:挖野菜―荠菜

活动目标:知道春天许多野菜都长出来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吃,营养丰富;培养幼儿挖野菜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新鲜的荠菜若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荠菜的外形特征。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仔细观察荠菜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

(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来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树丛中,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又叫它野菜。)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

小结:野菜有许多种,可以吃,营养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种野菜了。

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

(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树丛中采摘荠菜。边采边引导幼儿发现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

活动建议: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比较叶子间不同及其与其他物体间相同的过程中,激发观察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2.体验与感受叶子的趣与美的独特性、丰富性。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一些关于树、叶子的图片ppt、春天叶子萌芽视频

2.纸船、苹果、羽毛球拍、糖果纸袋、铲子、刷子、纸巾等

3.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树图片,引起幼儿注意

师:今天跟杨老师来上一节有趣的课,看看,图上有什么?(树)

师:我们幼儿园有树吗?这棵树是什么颜色的?可是现在,我们幼儿园的树是什么颜色的?

师:看什么掉下来了?(落叶)

师:那你们觉得同一棵树上的落叶长得一样吗?

二、依次出示ppt图片

让幼儿根据老师出示的双胞胎叶子图片做比较,找出5个不同点

三、出示梨子和树叶对比图,让幼儿仔细观察

让幼儿找出梨子和树叶的相同点,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师讲操作要求,幼儿开始操作

师:2种不同的东西,都能找出很多一样的地方,现在后面2张桌子上放着许多不一样的东西,杨老师请你们等会仔细去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然后去为我们的叶子找一个朋友,只要找一个朋友,只要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可以做朋友,好不好,找到了就坐到位置上。

五、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讲评幼儿为叶子找到的朋友

请个别幼儿上前讲述和叶子的相同点。

七、播放春天叶子萌芽的视频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一开始我先出示树的图片,引起幼儿的注意,然后再慢慢引导落叶,让幼儿在两片双胞胎叶子中找不同点,幼儿找得还是很仔细的,有很多幼儿都能说出两片叶子的不同点,但在幼儿在找梨和叶子的相同点的时候,有点困难,但经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幼儿能说出几个,所以老师的引导还是很重要的,最后让幼儿观看了春天叶子萌芽的视频,让幼儿充分的感受到了大自然循环的规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孩子提高自我控制水平,培养关注他人的情感提供了平台,于是我们设计了《遵守规则,从我做起》这一主题活动,从在园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入手,帮助孩子掌握规则,并自觉遵守。本活动就是该主题活动下的一个子活动,旨在通过幼儿自身的感受、区分与实践,知道什么场景下应该轻轻的,什么场景下又应该响一些,从而加强自我约束力。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和响;

2、初步体验在不同的场景中发出轻和响不同的声音;

3、学会自我控制,兼顾他人。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如:午餐、点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觉、问好、唱歌、上课回答问题等)的图片;

2、玩具动物一只、轻和响的分类标志各一;

3、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出轻和响(声音越讲越轻,直至听不到)能听到我的声音吗?为什么?

原来,为了能让别人听清楚,我们必须用响亮的声音说话。

2、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

3、听噪音录音,感受响是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用响亮的声音呢?

(听噪音的录音)你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

有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大声说话,就太吵了。

4、回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区分轻和响

1)、在幼儿园你都会做些什么?(随着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

2)、什么时候需要轻轻的,什么时候需要响一点呢?(出示轻和响的分类标志)

3)、将一日生活各环节图片按照轻和响的要求分类。

5、实践轻和响

1)、大声的向老师问好、大声的唱歌

2)、小动物想睡觉了,轻轻的哄小动物睡觉;小动物睡着了,轻轻的搬椅子、轻轻的走路。

教学反思:

该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让幼儿感受、区分和实践不同场景下的轻和响,真正体现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育观念。

整个活动一气呵成,首先是感受轻和响,借助讲故事和听录音这两种形式,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知道,轻和响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其次,区分轻和响,则运用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图片作为教学具,在按标志分类中体会不同场景下轻响有度的做法及其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几个易于操作的行为让幼儿实践轻和响,首尾连贯自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2、掌握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变出的新颜色3、对色彩变化的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变出的新颜色

教学难点小组实验,通过三种颜色的两两组合,调和出新的颜色。

教学准备:

1、装有少许水的透明瓶子21个,瓶盖里分别装有红黄蓝3种颜料;

2、一次性杯子21个;

3、纸巾若干;

4、报纸若干;

5、教学PPT;

6、小猪佩奇背景音乐

教学方法:提问法、游戏法、实验法。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依据导学案内容,重点回答老师采用什么方法指导、检查学生的学,讲啥,练啥,如何检测)

活动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引出小猪佩奇。

2、播放教学PPT,小猪佩奇想要帮爸爸建造一座彩虹色的桥,这样爸爸每天去上班就方便多了。佩奇的桥有六种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蓝、紫,大桥建造好了,红色,黄色,蓝色也已经上好了,但是剩下的橙、绿、紫这三个颜色却没有了,中班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他么?

二、基本部分

1、用"变魔术"引入,集中幼儿注意力。

老师:小猪佩奇为我们准备了魔法道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拿出一个瓶子,请幼儿观察这是什么?

水,无色无味。

使劲摇一摇,出现红色。(请幼儿说咒语:我变我变我变变变,我把红色变出来)同样的方法,变出蓝色和黄色。

2、分发瓶子,每桌3个,分别装有红、黄、蓝颜料,请幼儿尝试摇一摇,能变出什么颜色。

师:你们分别变出了什么颜色?

幼:红色、黄色、蓝色师:这是不是小猪佩奇的彩虹桥上的三种颜色?那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三种颜色来变一变吧,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3、游戏"颜色变变变",教师示范试验。

红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蓝色+黄色→绿色。

4、教师发放材料,请幼儿尝试"颜色变变变"的游戏。(每桌三个一次性杯子),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把变出来的三种颜色送给佩奇。

四、延伸

佩奇想为妈妈做一条黑色的裙子,请小朋友想一想,黑色怎么变出来呢?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依据导学案内容,重点回答老师采用什么方法指导、检查学生的学,讲啥,练啥,如何检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过程:

1.气球吃什么。

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2.我帮气球吃空气。

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为了不让空气溜走,幼儿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3.充气玩具吃空气。

出示充气玩具。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教学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在活动的第一环节中,引用了简短的小故事,让小朋友形象地了解了气球变鼓的原因是空气的充入。在讨论:怎样不让空气溜走时,小朋友能够积极地发挥想像,并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的借助不同的材料来绑住气球,有的说把气球嘴打个结。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从气球里溜走,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小朋友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在他们给气球充气后,然后帮助他们把气球嘴扎好。我借鉴了课后的建议,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演气球慢慢变鼓的样子。小朋友对这个环节很喜欢,都用丰富的体态表现出瘪气球、气球吃了空气鼓鼓的样子,他们玩的很开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各种塑料制品,了解其特性,知道塑料制品用途广泛。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进一步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教育幼儿不要乱丢塑料制品,防止环境污染。

【活动准备】

塑料制品及其他物品若干;操作用的三组材料(桌子、水、袋子、蜡烛、塑料管、玻璃片、塑料片、金属调羹、塑料调羹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塑料制品,了解其用途。

1、师:老师在桌子上放了许多塑料做的东西,你们来看看是什么,有什么用?

2、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3、小结:这些东西都是塑料做的,我们叫它塑料制品,塑料制品有玩具、有锻炼身体用的体育器械……塑料制品的用途可真多。

二、探索了解塑料制品的特性。

1、玩塑料制品,初步探索其特性。

提问:老师请你们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塑料制品,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塑料制品颜色鲜艳,不容易摔破。

2、操作,进一步探索其他特性。

(1)提出操作要求,要求幼儿参加每一组的活动。

提问:你又发现了塑料制品的哪些秘密?

(2)教师逐步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秘密。

第一组:比较玻璃片与塑料片,金属调羹与塑料调羹,玻璃杯与塑料杯的不同。

第二组:燃烧小实验。

第三组:用不同材料的袋子装水。

(3)幼儿探索后回答。

三、游戏"看谁找得对"

1、提出要求:在仓库里找到塑料制品放在桌上,看谁找得对。

2、幼儿游戏。

3、幼儿一起检验。

四、教育幼儿不乱丢塑料制品,爱护环境。

1、提问:

(1)塑料制品也有不好的地方,你们知道吗?

(2)塑料制品坏了、旧了怎么办?能不能乱扔?为什么?

2、小结。

【活动延伸】

寻找处理废旧塑料制品的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思路:

中班孩子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许多,他们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强了,喜欢追根问底,喜欢动手去试一试。《纲要》中将"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作为领域目标,我们要做的就是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而《点点和小黑》的故事给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探索氛围,我们班的孩子极富爱心,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很乐意去尝试把生活中常见物品变长进而营救动物朋友。因为受年龄限制,他们可能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在活动中通过问题与办法数量多少的比较,加重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初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活动目标:

1、根据问题探索变长的方法,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2、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在尝试过程中感受帮助朋友的快乐,能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黑板上贴一棵大树。

2、小树枝一根,插塑、绳子、纸条、毛线、吸管、橡皮筋、胶水、回形针、扭扭棒若干。

3、两只小蚂蚁,问号。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这是个带问号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理解词语树梢

(2)思考第一个问题:点点和小黑可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美景?

2、尝试把各种材料变长,营救小蚂蚁点点。

(1)继续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提出第二个问题:点点一小心掉了下去,危急时刻身边的材料就可能帮到朋友,你们能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变长吗?

(2)探索变长的方法,引导孩子说出变长的方法。

(3)集体分享变长的方法。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变长的?

教师小结:有的材料可以用拧呀自己可以变长,有的材料要借助工具才能变长。

(4)出示第三个问题:你们一共用了多少个办法呀?

总结:只要你愿意想、愿意去试一试,办法总比问题多。

3、尝试不借助工具把纸条变长,结束活动。

(1)师:你用什么方法把纸条变长了?

(2)如果只有一张报纸你能把它变长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把废旧可乐瓶和纸制圆锥体进行巧妙的组合,变成一个能飞上天的小火箭,这种活动对于好奇、好问的中班幼儿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设计者正是利用这种吸引力,来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索兴趣。整个教学活动渗透着幼儿主动学习、发现学习的理念,充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这样一种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2、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小火箭人手一个(大可乐瓶上盖一个纸做的圆锥体)。

2)在活动室柱子或墙面上做好不同高度的标记。

2、经验准备:

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活动过程:

1、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使小火箭上天?

2)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3)幼儿验证性实验。(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飞起来?到底是谁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2)幼儿盖上瓶盖,再用力拍瓶子。

提问: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3、竞赛游戏:火箭发射

要求幼儿以柱子或墙面上不同高度的标记为参照物,比比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1)分组轮流进行火箭发射。

2)每组的胜者再进行比赛。

四、延伸活动:

提问:为什么有的小火箭飞得高,有的小火箭飞得低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蜡笔等各若干。

2、实物投影仪。

3、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 )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去活动区试试其他的物体在快速转动时,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2、在纸片上涂上美丽的颜色,在区域中观察、感知陀螺转动后色彩的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宝宝

引言:

蝌蚪是一个奇妙的生物,它们经历了一个惊险又不可思议的变化过程,从蛋变成蝌蚪,最后变成青蛙。通过本次科学教学,我们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蝌蚪宝宝的成长过程,让他们对生命的奥秘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目标:

1. 让孩子了解蝌蚪的生命周期,并明白蛙类的不完全变态过程。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准备材料:

1. 蝌蚪和蛙蛋的图片或模型。

2. 显微镜、放大镜。

3. 蝌蚪养殖箱或水缸。

4. 关于蝌蚪宝宝的书籍。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 与孩子们一起观察并讨论蝌蚪和蛙蛋的图片或模型,引发他们对蝌蚪宝宝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蝌蚪是如何成长成青蛙的吗?”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观察蝌蚪宝宝(15分钟)

1. 给每个孩子一只放大镜或显微镜,让他们观察蝌蚪宝宝的身体特征,如头部、躯干、四肢等。

2. 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蝌蚪的眼睛、鳃和尾巴等不同部位,让他们发现蝌蚪宝宝与成年青蛙的区别。

步骤三:蝌蚪的生命周期(15分钟)

1. 通过图片或模型,向孩子们介绍蝌蚪的生命周期,让他们了解蛙类的不完全变态过程。

2. 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如蝌蚪是如何孵化的、蝌蚪吃什么、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等,帮助他们展开思考和讨论。

步骤四:亲身体验(20分钟)

1. 将一些蝌蚪放入蝌蚪养殖箱或水缸中,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喂食蝌蚪、保持水质等活动。

2. 引导孩子们观察蝌蚪的生长和变化,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

1. 请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体验感受。

2. 总结蝌蚪的成长过程,强调蝌蚪宝宝是通过不断的变化和适应环境才能成为一只美丽的青蛙。

四、延伸活动:

1. 绘画:让孩子们用颜料或彩色笔画出蝌蚪宝宝的成长过程。

2.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扮演蝌蚪、蛋和青蛙等角色,通过表演来加深对蝌蚪生命周期的理解。

3. 动手制作:让孩子们制作一个小水族箱,放置蝌蚪和水草,观察蝌蚪的成长过程。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对蝌蚪宝宝的生命周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培养孩子们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让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1

【活动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外可见,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学习这一课让幼儿明白,塑料制品它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幼儿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塑料制品的实物,因此,这一课题幼儿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这一课题中的教具,具体、直观、丰富多样,大量生动的实物教具易于刺激幼儿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近不急待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比较,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2、幼儿自主的了解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观看,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自带塑料制品一、两件。

2、带领幼儿在园中搞“塑料垃圾”清理活动。

3、在活动区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请把你们带来的各种东西拿出来吧,( )告诉大家,你带来了什么?有什么用?是由什么制成的?”

(这时幼儿会把带来的东西摆放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具体生动的教具摆放在桌子上,自然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塑料制品展示会,幼儿感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立即被激发出来了。)

幼儿自由发言:我带的是小杯子,喝水用的;我带的是一辆小汽车,玩游戏用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带来的这些世界杯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塑料制品。自然引出课题。

二、引导出现。

1、在活动室里寻找塑料制品。

2、寻找后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的特征。

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薄厚不同、软硬不同、高矮不同、长短不同。

(经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塑料制品的外部特征得到解决。然后同样用示范引导的方法,让幼儿说出它不怕摔、不怕水、比较方便、比较安全等内部特征。)

三、交流讨论。

1、生活用塑料制品。

2、学习用塑料制品。

3、电器产品中的塑料制品。

四、活动小结。

教育幼儿不随意乱扔塑料制品,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幼儿研究一些处理塑料制品的科学方法,让幼儿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延伸阅读